孫思邈

《千金翼方》~ 卷第十·傷寒下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傷寒下 (9)

1. 忌火第八

傷寒,加火針,必驚。

傷寒脈浮,而醫反以火迫劫之,亡陽,必驚狂,臥起不安。

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譫語。

太陽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經不解,必清血。

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必發黃。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是為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為強責少陰汗也。

白話文:

傷寒病,如果又用火針治療,一定會產生驚厥。

傷寒的脈象是浮的,醫生反而用火攻的方式去逼迫它,會導致陽氣耗散,一定會產生驚狂、坐立不安的症狀。

傷寒的脈象不弦緊反而虛弱,虛弱的人一定會口渴,如果又被火攻,一定會說胡話。

太陽病,用火熏烤,導致無法出汗,病人一定會煩躁,如果病邪進入經絡仍沒有解除,一定會出現出血的狀況。

陽明病,被火攻之後,額頭稍微出汗,小便又不順暢,一定會產生黃疸。

少陰病,咳嗽又腹瀉,並且說胡話,這是因為被火氣劫奪所導致的,小便一定會困難,這是因為強迫少陰病發汗的緣故。

2. 宜火第九

凡下利,穀道中痛,宜炙枳實若熬鹽等熨之。

白話文:

凡是拉肚子,肛門裡面疼痛的,應該用燒烤過的枳實,或是炒熱的鹽等東西來熱敷。

3. 忌灸第十

微數之脈,慎不可灸,因火為邪,則為煩逆。

脈浮,當以汗解,而反灸之,邪無從去,因火而盛,病從腰以下必重而痹,此為火逆。

脈浮熱甚,而反灸之,此為實,實以虛治,因火而動,咽燥必唾血。

白話文:

脈象如果細微且頻數,要小心不能用艾灸,因為火會變成邪氣,反而會使人煩躁不安。

脈象如果是浮的,應該用發汗的方式來解除,如果反而用艾灸,邪氣就沒有辦法排出,反而會因為火氣而更盛,病從腰部以下一定會變得更加嚴重而麻痺,這就是火氣逆亂。

脈象如果是浮而且熱勢很盛,反而用艾灸,這就是實證,實證卻用虛證的方法治療,因為火氣的關係,會造成咽喉乾燥,必定會吐血。

4. 宜灸第十一

少陰病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宜灸之。

少陰病,吐利,手足逆而脈不足,灸其少陰七壯。

少陰病,下利,脈微澀者,即嘔,汗者必數更衣,反少者,宜溫其上,灸之。(一云灸厥陰五十壯。)

下利,手足厥,無脈,灸之,主厥,厥陰是也,灸不溫反微喘者,死。

傷寒六七日,其脈微,手足厥,煩躁,灸其厥陰,厥不還者,死。

脈促,手足厥者,宜灸之。

白話文:

少陰病發病一兩天,如果口中感覺平和,但背部怕冷,適合用艾灸治療。

少陰病出現嘔吐和腹瀉,手腳冰冷,脈搏微弱,可以灸少陰穴七個艾柱。

少陰病出現腹瀉,脈象微弱且澀滯,接著又嘔吐,如果有出汗的情形,必定會頻繁更換衣服,如果汗量反而減少,應該溫熱上半身,並用艾灸治療。(另一種說法是灸厥陰穴五十個艾柱。)

腹瀉、手腳冰冷且脈搏摸不到,可以用艾灸來治療手腳冰冷,應該灸厥陰穴,如果灸了之後沒有溫暖反而出現輕微喘氣,就表示病危。

傷寒發病六七天,如果脈搏微弱,手腳冰冷,並且煩躁不安,可以灸厥陰穴,如果手腳冰冷的情況沒有改善,就表示病危。

脈搏跳動急促,手腳冰冷,適合用艾灸治療。

5. 忌刺第十二

大怒無刺,新內無刺,大勞無刺,大醉無刺,大飽無刺,大渴無刺,大驚無刺

無刺熇熇之熱,無刺淥淥之汗,無刺渾渾之脈,無刺病與脈相逆者。

上工刺未生,其次刺未盛,其次刺其衰,工逆此者,是謂伐形。

白話文:

以下情況不宜針灸:

極度憤怒時,剛行房事後,過度勞累時,酒醉時,剛吃飽飯時,極度口渴時,受到驚嚇時。

身體發熱卻沒有發燒(熇熇之熱),汗如雨下(淥淥之汗),脈象混亂(渾渾之脈),以及病症與脈象不符時,都不宜針灸。

醫術高明的醫師會在疾病未發生時就處理,其次是在疾病剛開始時處理,再次是在疾病衰退時處理。若醫師違反這個原則,就等於在傷害病人的身體。

6. 宜刺第十三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自當愈,其經竟故也,若欲作再經者,宜刺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而反煩不解,宜先刺風池,風府,乃卻與桂枝湯則愈。

傷寒,腹滿而譫語,寸口脈浮而緊者,此為肝乘脾,名曰縱,宜刺期門。

傷寒發熱,澀澀惡寒,其人大渴,欲飲酨漿者,其腹必滿,而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為肝乘肺,名曰橫,宜刺期門。

陽明病,下血而譫語,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

太陽與少陽合病,心下痞堅,頸項強而眩,宜刺大椎、肺俞、肝俞,勿下之。

婦人傷寒懷身,腹滿,不得小便,加從腰以下重,如有水氣狀,懷身七月,太陰當養不養,此心氣實,宜刺瀉勞宮及關元,小便利則愈。

傷寒喉痹,刺手少陰穴,在腕當小指後動脈是也,針入三分補之。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宜刺。

白話文:

太陽病引起的頭痛,如果持續到第七天,通常會自然痊癒,因為病邪在這個經脈的運行已經結束。如果病邪想要傳入另一個經脈,應該針刺足陽明經,使病邪不再傳入,這樣病就好了。

太陽病初期服用桂枝湯後,反而出現煩躁不安的症狀沒有改善,應該先針刺風池穴、風府穴,然後再給予桂枝湯,這樣就會痊癒。

傷寒導致腹部脹滿而且胡言亂語,把脈時寸口脈浮而且緊,這是肝氣過強影響到脾胃,稱為「縱」,應該針刺期門穴。

傷寒發熱,感覺身體發冷,但又不太怕冷,而且口渴厲害,想喝冷飲,這種情況肚子一定會脹滿,並且會自己出汗,小便順暢,病症就快要好了。這是肝氣過強影響到肺,稱為「橫」,應該針刺期門穴。

陽明病,大便出血而且胡言亂語,這是熱邪進入血室所致,如果只是頭部出汗,就針刺期門穴,根據實際情況洩瀉邪熱。

太陽病和少陽病同時發生,心下痞塞堅硬,頸部僵硬而且頭暈,應該針刺大椎穴、肺俞穴、肝俞穴,不要用瀉下的方法治療。

婦女懷孕期間感染傷寒,出現腹部脹滿、小便不順暢,而且腰部以下感覺沉重,好像有水腫一樣,懷孕七個月時,本來太陰經應該得到滋養卻沒有,這是心氣過於旺盛,應該針刺勞宮穴和關元穴,洩瀉其盛,小便順暢就會痊癒。

傷寒導致喉嚨腫痛,針刺手少陰經的穴位,位置在手腕小指後側動脈跳動的地方,針刺入三分,用補法來治療。

少陰病,出現下痢、大便帶有膿血的情況,應該針刺治療。

7. 忌水第十四

發汗後,飲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下利,其脈浮大,此為虛,以強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當溫之,與水必噦。

太陽病,小便利者,為水多,心下必悸。

白話文:

發汗之後,如果喝太多水,一定會喘,用水灌下去也會喘。

腹瀉,脈象浮大,這是虛弱的表現,因為過度使用瀉藥的緣故。如果脈象浮而有力,像皮革一樣繃緊,因此而腸鳴,應該用溫熱藥物治療,如果給他喝水,一定會打嗝。

太陽病,小便順暢的,是因為體內水分太多,心臟下方一定會感到悸動。

8. 宜水第十五

太陽病,發汗後,若大汗出,胃中乾燥煩不得眠,其人慾飲水,當稍飲之,令胃氣和則愈。

厥陰渴欲飲水,與飲之,即愈。

嘔而吐,膈上者,必思煮餅,急思水者,與五苓散飲之,水亦得也。

白話文:

太陽病,發汗之後,如果大量出汗,導致胃裡乾燥煩躁而睡不著,這個人想喝水,應該稍微給他喝一點,讓胃氣調和就能痊癒。

厥陰病口渴想喝水,給他喝水,就會立刻好轉。

嘔吐,吐出的是胸膈以上的東西,一定會想吃煮餅,如果急著想喝水,就給他服用五苓散,也可以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