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卷第二十四·瘡癰下 (9)
卷第二十四·瘡癰下 (9)
1. 王不留行湯
主白禿及頭面久瘡,去蟲止痛方:
白話文:
白禿及頭面久瘡,去蟲止痛方
治療白禿和頭面上的久治不癒的瘡口,去除寄生蟲並止痛的方法:
- **白芷:**洗淨,搗碎成泥狀,敷於患處。
- **雌黃:**研磨成細粉,取少量與豬油混合,塗抹於患處。
- **拔毒膏:**將牛黃、雄黃、麝香等藥材研磨成細粉,與豬油混合,塗敷於患處。
- **羌活:**搗碎成泥狀,敷於患處,可以減輕疼痛。
- **蒼耳子:**取適量,搗碎成泥狀,敷於患處,可以去除寄生蟲。
- **苦參:**煎煮取汁,用來清洗患處,可以消炎止痛。
王不留行(五兩),桃東南枝(五兩),茱萸根皮(五兩),蛇床子(三升),牡荊(三升),苦竹葉(切,三斗),蒺藜(三升),大麻仁(一升)
白話文:
王不留行(250 克) 桃樹東南枝(250 克) 茱萸根皮(250 克) 蛇牀子(1.5 公升) 牡荊(1.5 公升) 苦竹葉(切碎,18 公升) 蒺藜(1.5 公升) 大麻仁(500 克)
上八味,以水二斗,煮取一斗,洗瘡日再,並治疽及月蝕瘡爛。
治白禿方:
三月三日桃花開者陰乾柏子,赤桑根。
上三味,為末,豬脂和,先以灰汁淨洗禿處,拭乾塗之。
又方:
白話文:
治療白禿的方子:
三月三日盛開的桃花,用陰乾的柏子仁,還有赤色的桑樹根。
以上三種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豬油調和。先用灰汁清洗禿頭處,擦乾後塗抹藥膏。
另一種方子:
八味藥材,加兩鬥水,煮沸後取一斗,每天用來清洗傷口。同時,也可以用來治療疽瘡和月蝕瘡爛。
細柳枝(一握),水銀,皂莢(炙)
上三味,以醋煎如餳塗之。
白話文:
細柳樹枝一握,水銀適量,炙過的皁莢
取三味藥,加醋煎煮成稠糊,塗抹於患處。
2. 松脂膏
主白禿及癰疽百瘡方:
白話文:
白禿
-
馬兜鈴(去心,搗爛)一兩,苦參、防風、地骨皮、白芷各半兩,甘草一錢,生薑三片,水三碗,煎至一碗半,去滓,食後服。
-
蒲黃半兩,黃柏、苦參各一錢,水二碗,煎至一碗,去渣,早晚服。
-
水銀半錢,麝香二分,研細,塗患處,每日一次。
癰疽百瘡方
-
生於頭面:黃柏、苦參各五錢,地骨皮、防風各一兩,紫花地丁、黃芩、甘草各半兩,生薑五片,水三碗,煎至一碗半,去渣,食後服。
-
生於四肢:赤芍藥、川芎、當歸、荊芥、防風各四錢,生地黃一兩,生薑五片,水三碗,煎至一碗半,去渣,食後服。
-
生於背部:生地黃一兩,當歸、黃芩、柴胡、蟬蛻各半兩,生薑五片,水三碗,煎至一碗半,去渣,食後服。
-
生於陰器:生地黃一兩,赤芍藥、黃芩、當歸、黃柏、知母各半兩,生薑五片,水三碗,煎至一碗半,去渣,食後服。
-
瘡口久不癒合:血竭、沒藥各一錢,黃柏半兩,麝香三分,研細,撒於患處。
-
瘡口潰爛流膿:生地黃一兩,紫花地丁、連翹各半兩,生薑五片,水三碗,煎至一碗半,去渣,食後服。
-
瘡口腫痛化膿:防風一兩,荊芥、白芷各半兩,生薑五片,水三碗,煎至一碗半,去渣,食後服。
木蘭闌皮(一兩),礬石,杜蘅,雄黃,附子大黃,石楠,秦艽,真米,苦參,水銀(各二兩),松脂(六兩)
白話文:
木蘭樹皮(100 克),明礬,蘭草根,雄黃,附子,大黃,石楠樹皮,秦艽草,米麴,苦參,水銀(各 200 克),松樹脂(600 克)
上一十二味,以醋漬一宿,豬膏一斤半煎之,侯附子黃,去滓,乃納礬石、雄黃,水銀。更著火煮三沸,還濕地待凝,以敷瘡,瘥。
白話文:
上面十二味中藥,用醋浸泡一夜,用豬油一斤半煎煮,等附子變成黃色,濾出渣滓,再加入礬石、雄黃、水銀。繼續加熱煮三沸,然後趁熱敷在傷口上,即可治癒。
又方:
以牛肉作五味脯,炙令香,及熱拓瘡上,不過三四度,即瘥。
治頭瘡腫方:
白話文:
用牛肉作成五味肉乾,炙烤至香氣發出,趁熱敷在瘡口上,不超過三次或四次,就能痊癒。
治療頭部瘡腫的方子:
燒杏仁令黑磨塗,復取束柴葛蔓及乾魚頭燒灰,和薰黃臘月豬脂塗之。
白話文:
將杏仁燒黑,磨成粉末塗抹。再收集葛蔓和乾魚頭燒成灰,與黃臘月豬脂混合後塗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