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千金翼方》~ 卷第十·傷寒下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傷寒下 (6)

1. 厥陰病狀第三

下利,後脈絕,手足厥,晬時脈還,手足溫者生,不還者死。

傷寒下利,日十餘行,其人脈反實者,死。

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汗出而厥,通脈四逆湯主之。(方見少陰門。)

熱利下重,白頭翁湯主之。

下利,欲飲水者,為有熱,白頭翁湯主之。方:

白頭翁(二兩),黃柏(三兩),黃連(三兩),秦皮(三兩)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不瘥更服。

下利腹滿,身體疼痛,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溫里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方並見上)

下利而譫語,為有燥屎,小承氣湯主之。(方見承氣門。)

下利後更煩,按其心下濡者,為虛煩也,梔子湯主之。(方見陽明門。)

嘔家有癰膿,不可治嘔,膿儘自愈。

嘔而發熱,小柴胡湯主之。(方見柴胡門。)

嘔而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難治,四逆湯主之。(方見上。)

乾嘔,吐涎沫,而復頭痛,吳茱萸湯主之。(方見陽明門。)

傷寒大吐下之,極虛,復極汗者,其人外氣怫鬱,復與其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傷寒噦而滿者,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則愈。

白話文:

腹瀉,如果之後脈搏消失,手腳冰冷,但經過一天(約24小時)脈搏又恢復,手腳也回溫,就表示能活;如果脈搏沒恢復,手腳也沒回溫,就表示會死。

傷寒引起的腹瀉,一天拉十幾次,但病人脈搏反而變強實,這樣就會死。

腹瀉拉出未消化食物(清穀),體內寒冷但體表卻發熱,又流汗且手腳冰冷,用通脈四逆湯來治療。(藥方在少陰病篇。)

腹瀉時感覺肛門沉重,像有東西往下墜,用白頭翁湯來治療。

腹瀉又想喝水,表示體內有熱,用白頭翁湯來治療。藥方:白頭翁(二兩),黃柏(三兩),黃連(三兩),秦皮(三兩),以上四種藥材加七升水煮成二升,濾掉藥渣,溫服一升,沒好再服。

腹瀉且肚子脹滿,身體疼痛,要先溫暖體內,再處理體表,溫裡適合用四逆湯,處理體表適合用桂枝湯。(藥方在前面提到過)

腹瀉且說胡話,表示腸道內有乾燥的糞便,用小承氣湯來治療。(藥方在承氣病篇。)

腹瀉後反而更煩躁,按壓心下感覺軟軟的,表示是虛煩,用梔子湯來治療。(藥方在陽明病篇。)

嘔吐的病人若有癰膿,不要治療嘔吐,等膿排完嘔吐自然會好。

嘔吐又發燒,用小柴胡湯來治療。(藥方在柴胡病篇。)

嘔吐且脈搏微弱,又小便不停,身體微微發熱,出現手腳冰冷就難以治療,用四逆湯來治療。(藥方在前面提到過。)

乾嘔,吐出清稀的口水,又頭痛,用吳茱萸湯來治療。(藥方在陽明病篇。)

傷寒後大量嘔吐、腹瀉,身體極度虛弱,又大量流汗,導致體表氣機鬱悶,如果又給他喝水,想讓他發汗,反而會導致打嗝。會這樣是因為胃裡寒冷。

傷寒打嗝且肚子脹滿,要觀察排便情況,判斷是哪部分不通暢,疏通後就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