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千金翼方》~ 卷第二十四·瘡癰下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四·瘡癰下 (4)

1. 甘濕第六

論二首,方三十八首

論曰:夫甘濕之為病也,或熱或寒如病虎狀,或時下痢,或痢則斷,或常痢不止,無有時節,或時睡眠,有時思食,而氣力漸弱,日日羸瘦,腹背攣急,頭項無力,嗜臥食少,試法先指琢其脊上兩邊,若逐指即起如粟者,即是疳病,若不起者,非是疳也。若起者可漸向上琢之,若起至頸骨兩邊者,即是蟲已入腦矣,病難愈矣。

療十得二,終須多灸,若未入腦,醫之可瘥。

先以繩拘項向心壓頭,令當齊骨下尖處,即插著轉繩向背,背上當脊骨插頭,橫量病人口兩吻頭,作定於捉繩頭,脊骨上點兩處,灸,必須細意點處齊平即灸,初旦灸二壯,滿一七日至第二七日,灸二七壯,第三七日旦暮灸七壯,第四七日目只三壯,第五七日日二壯。看初灸二三日,若灸瘡發膿者易瘥,五六日乃發者難瘥。

唯得食白飯苜蓿苦苣蔓荊菜香漿少許燒鹽,瘥後百日,乃可得依常食。又須灌藥三遍,相去五日一灌。

蔥白(一握),豉(二升),蜀椒(三合),鹽(二合)

上四味,又水一斗,煮取七升,去滓,暖灌之,取一升乃灌也。

療疳濕食口齒及下部方:

飛廉蒿(蜀名)

上一味,燒作灰,搗篩,以兩錢匕著病處,甚痛,忍之。若不痛,則非疳也。特忌油膩、蜜、魚。有人患疳,食口刺痛,穿著此得瘥,著下部中蟲如馬尾大,相續出無數,十日後瘥。二十日平復。

又方:

取五葉紫花草末和杏仁葦花相和,吹下部中瘥。

疳濕方:

搗五葉紫花草熟,先病上拭乾,納著病上,瘥為限。所中疳者絞取汁五合服之,日三夜一。

下部癢如蟲行方:

真硃砂(一銖),礬石(二分,燒),芎藭(一分)

上三味,搗末綿裹,納下部中。

又方:取蝦蟆末、兔矢末,用之如上法。

又方:

以紙裹莨菪根煻火燒熟,以蜜塗納下部中,一切蟲痔皆愈。

又方:

黃連(二兩),蛇床子(半兩),黃柏,梔子(各一兩)

上四味,搗篩為散,以臘月豬脂和,塗納下部中,日再。

又方:

大黃,黃芩,黃耆,玄參(各一兩),丹參(三分),芍藥(半兩),吳茱萸(五分,炒)

上七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疳濕,久下痢赤白,百療不瘥方:

兔頭(炙),狐骨(皆臘日採,炙),葶藶子(熬),百草(五月五日收),蛇頭(炙),蝦蟆(炙),蜣螂(皆五月五日採,炙),石黛,晚蠶蛾(熬),青礬(熬),黃礬(熬),丁香,麝香,菥蓂(灰),故緋(灰),苦參,柏皮乾姜,角蒿(灰),丹砂,芒硝,鐵衣,印成鹽救月木,蠍蟲矢,桂心,床中桄木

上二十七味,等分,細研如粉,以筒子吹下部,日三,良。(《千金》有倒掛草。)

疳濕下蟲方(《千金》云:下黑:)

熏黃,硃砂,石黛,石鹽,麝香,丁香,礬石(熬),梔子,鐵衣,莨菪子(熬),細辛(熬),土瓜(熬),乾薑(熬),蜀椒(汗),葶藶子(熬),菖蒲(熬),蝦蟆乾者(熬),故靴底(炙),髑髏骨(炙之,枯腐者佳,新者不任用)

上一十九味,等分,搗篩為散,以筒子吹藥杏仁大下部中。

所有患疳瘡,悉敷之,其丁香麝香皆別細研,納藥中合之,一方有芥子,若病大重者,用灌法如下:

丁香,麝香,甘草(各三分),犀角(五分)

上四味,細末如粉,別以鹽三合、蜀椒三合、豉二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納諸藥合和,分再灌之,旦一酉一。

月蝕惡瘡息肉方:

硫黃(一云雄黃),䕡茹,斑蝥(去足翅,熬,各一兩)

上三味,搗篩為散,以粉瘡上,乾者以豬膏和塗,日三夜二。

治疳食人諸處凡是赤白痢久不瘥秘之方:

五月五日蝦蟆(一枚半,熬半生,作末),金銀土堝(五分),麝香(一分),人矢灰(五分)銀硃(小豆大)

上五味,細研如粉,敷病上即瘥,三七日慎食甜物,痢者吹下部中。

凡人口中生瘡,久不瘥,下至咽喉、胸中,有三年不瘥者,此亦是疳食病,宜塗角蒿灰於病上,有汁咽之,不過一宿,瘥。

又方:薔薇根濃煮汁含咽三宿,瘥。

又方:

大麻子,胡麻(各一升半,並熬令焦赤)

上二味,以三升瓦瓶,泥裹上厚一寸,待乾納麻子等令滿,以四五枚葦管插口中,密泥之,掘地作灶,立瓶灶口中,灶底著瓦器承之,密填灶孔與地平。聚瓶罐四面以系壘之。日沒放火燒之,至明旦開取脂,適寒溫灌下部中一合。尋覺咽有藥氣為佳,亦不得過多,多則傷人,隔日一灌,重者再三灌止。

旦起灌,至日夕極覺體中之勞,勿怪也。非惟治疳濕,凡百異同瘡疥癬。並洗塗之。無不瘥。一云口含一丸。

疳食下部生瘡,及日月食方:

麝香,乾薑,蠹蟲矢,葵莖灰,礬石(各三分,燒),五月五日蝦蟆(一枚,炙)

上六味,搗篩為粉,以竹管吹下部入納三寸,日再。

又方:

雚蘆(一兩),狼牙(三兩),橘皮,萹蓄,青葙(各半兩)

上五味,准前法用之。

疳濕方:

取干羊矢一升,以暖水三升漬之一宿,絞取矢汁和末石黛一顆,納汁中溫之,灌下部,令藥停腹一食久,病乃瘥。

又急疳,食鼻口,數日盡,欲死方:

藍澱塗所食上令遍,日十度夜四,瘥止。

又方:細末沒石子吹下部,立瘥。

又方:燒文蛤灰,臘月豬脂和塗。

又方:灌白馬尿一升。

治痛瘡方:

細楸枝葉水煮稠可丸,以竹筒納下部中,疳痔漏皆瘥。煎楸葉汁數洗之,良。

疳蟲月蝕濕䘌等方:

臘月兔頭(二枚,燒),五月五日蝦蟆(一枚,燒),青黛(一兩),地黃葉灰(雞子大),虎頭(八分,炙),貝齒(七枚,燒),小薊灰(雞子大)

上七味,為散,綿裹如棗核大,納下部中。亦筒吹半棗核大,成人者井華水旦服五分匕,隔日一服。

論曰:凡患濕䘌蟲,多是熱病後或久下不上,或有客熱結在腹中,或遇暑濕涼氣者,多生此病。病亦有燥䘌,不甚泄痢,而下部瘡癢,不問燥濕,久則殺人。為病診齒無色,舌上盡白,甚者滿口有瘡,四肢沉重喜眠,如此者,此為蟲蝕其肛,肛爛盡見五臟,即死矣。治之方:

黃連,生薑(各十兩,切),艾葉(八兩),苦參(四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為三服,日三,久者三劑良。

凡濕䘌,欲得冷而苦痢,單煮黃連及艾葉、苦參之屬皆可單用。

白話文:

甘濕症狀與治療解析

甘濕症是一種由濕熱或寒濕引起的疾病,其特點包括腹瀉、全身乏力、食慾異常、氣力減弱等,病情若加重可能導致蟲蝕肛門,甚者波及五臟而危及生命。以下為症狀辨析與治療方法的詳細解釋:


症狀描述

甘濕症表現多樣,可能出現:

  • 腹瀉,有時為間歇性,或持續不止。
  • 睡眠增加、食慾異常。
  • 身體消瘦,四肢無力,腹背抽筋,頭頸乏力。
  • 若脊背兩側有如米粒大小的結節,並向上延伸至頸部,則說明病情嚴重,蟲可能已入腦,難以治癒。

基本治療方法

若症狀尚未波及腦部,應進行針灸調理並輔以飲食控制及藥物治療。

  1. 針灸療法
  • 在脊骨特定穴位灸療,逐步增加灸的次數。
  • 初次灸兩壯,隨後根據療程增加至每日七壯,再逐漸減少。
  • 若灸瘡兩三日內化膿,則病情較易治癒;若化膿延遲至五六日,則治療效果較差。
  1. 飲食控制
  • 病中僅能食用白飯、苜蓿、苦苣等清淡食物,避免油膩、甜食。
  • 痊癒後百日內亦需節制飲食。
  1. 灌藥法
  • 使用蔥白、豆豉、蜀椒、鹽等煮水灌腸,每五日進行一次,共灌三次。

常見甘濕症狀治療方劑

  1. 疳濕口齒及下部治療
  • 使用燒製飛廉蒿灰塗於患處,若感劇痛,說明病因為疳濕。
  • 對於蟲蝕下部,可使用五葉紫花草配杏仁與葦花,吹於患處以排蟲。
  1. 濕疳引起的腹瀉
  • 使用大黃、黃芩、黃耆等製成藥散,配酒服用。
  • 若病情嚴重,需選用動物藥材如兔頭、蛇頭、蝦蟆等配伍,製成粉末,吹於患處或口服。
  1. 蟲行瘙癢與濕疳瘡
  • 可使用朱砂、礬石、芎藭製成粉末,以棉裹納入患處。
  • 或採用燒製黃連、蛇床子、黃柏等藥膏外塗。
  1. 急性疳濕與口瘡
  • 使用麻子油煉製,溫熱後灌腸,每隔一天一次,對疳濕及口腔病變效果顯著。

病情惡化與處理

  1. 重症疳濕
  • 若出現口腔潰瘍蔓延至喉部或胸部,應使用角蒿灰塗於病變部位,配合薔薇根煮汁含服。
  1. 蟲蝕引發瘡痔
  • 配伍麝香、乾薑、礬石等研製成粉,使用竹管將藥粉送入患處三寸處,早晚各一次。
  1. 濕䘌合併下部癢痛
  • 使用臘月兔頭、蝦蟆等燒製後與青黛、地黃葉灰混合,製成散劑,塞於患處。

醫療與預防建議

  1. 辨別病因
  • 若患者牙齒無光澤、舌苔全白,甚至口腔潰瘍泛濫,則為蟲蝕肛門所致,需及時治療以免影響五臟。
  1. 簡單用藥
  • 單用黃連、艾葉、苦參煎湯內服,對於寒濕腹瀉有良效。
  1. 飲食禁忌
  • 治療期間嚴禁食用甜膩食物,並避免油炸食品及生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