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卷第十六·中風上 (11)
卷第十六·中風上 (11)
1. 人參散
主寒熱瘰癧,在頸脈如杏李方:
人參,乾薑,白芷,甘草(各一兩)
上四味,搗篩為散,先食,飲服方寸匕,日三,少小半匕,以意增加。
又方:
貍骨(五分,炙),烏頭(七分,炮,去皮),黃柏(一兩)
上三味,搗篩為散,先食,酒服一錢匕,日三。
又方:
連翹,黃連,芍藥,苦參,土瓜根,龍膽,當歸(各半兩)
上七味,搗篩為散,先食,以溫酒服錢五匕,日三,稍加至方寸匕。(《千金》無當歸,有栝蔞,恆山,為八味。)
又方:取桃枝上不落子,搗末,以大醋和敷之。
鼠乳方:
常思根拭去土,勿洗,以附本系之,一日一夜便斷消。
白話文:
人參散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因寒熱引起的瘰癧,也就是頸部淋巴結腫大,形狀像杏子或李子。
方劑一:
人參、乾薑、白芷、甘草各一兩。
將這四種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先吃飯,然後用酒送服一勺(方寸匕)的藥粉,一天三次。年紀小的人吃半勺,可以根據情況酌情增加劑量。
方劑二:
炙過的貍骨五分,炮製過並去皮的烏頭七分,黃柏一兩。
將這三種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先吃飯,然後用酒送服一錢匕的藥粉,一天三次。
方劑三:
連翹、黃連、芍藥、苦參、土瓜根、龍膽,當歸各半兩。
將這七種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先吃飯,然後用溫酒送服一錢五匕的藥粉,一天三次,可以逐漸增加到一勺(方寸匕)。(《千金方》裡沒有當歸,而是用栝蔞和恆山代替,總共是八味藥。)
外敷方:
取桃樹枝上沒有掉落的果實,搗成粉末,用大量醋調和後敷在患處。
鼠乳方
挖出常思根,擦掉泥土,不要洗,用這個根莖繫在患處,一天一夜就能消腫斷根。
2. 瘭疽第三
方八首
瘭疽秘方,世所不傳,神良無比。
升麻,乾地黃,枳實(炙,各二兩),大黃(二兩半),前胡(三分),犀角(一兩半),麝香射干,甘草(炙,各半兩)
上九味,以水九升煮三升,分三服,以瘥為度,不限劑數。
白話文:
治療瘭疽的秘方,世間很少流傳,但效果非常神奇。
藥方組成:升麻、乾地黃、枳實(炙過)、大黃(各二兩),前胡(三分),犀角(一兩半),麝香、射干、甘草(炙過,各半兩)。
將以上九種藥材,加水九升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以痊癒為止,不限制服用次數。
3. 豬蹄湯
主瘭疽諸疽,十指頭焮赤痛癢已潰方:
豬蹄(一具,治如食法),大黃,白芷,川芎,黃芩,黃連,細辛,當歸,藁本,藜蘆(炙,一本無),莽草,甘草(各一兩)
上一十二味,以水三斗煮豬蹄,取一斗,煮藥,取五升洗漬瘡。
白話文:
主要治療瘭疽等各種癰疽,以及手指頭紅腫發熱、疼痛搔癢,甚至已經潰爛的狀況,這個藥方是:
豬蹄(一隻,處理方式像一般食用方式),大黃、白芷、川芎、黃芩、黃連、細辛、當歸、藁本、藜蘆(烤過,有一種版本沒有)、莽草、甘草(各一兩)。
將以上十二味藥材,先用三斗水煮豬蹄,煮到剩下一斗時,再放入藥材一起煮,煮到剩下五升時,用藥湯清洗浸泡患處。
4. 搨湯
主瘭疽浸淫欲作未成,或如桃李核,或如雞子赤焮方:
黃芩,黃連,大黃,當歸,芒硝,甘草(各一兩)
上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還鐺中,納芒硝一沸,貼布帛中,以拓腫上數百遍。
瘭疽浸淫多日漸大方:
胡粉(一分,熬),黃連,䕡茹,甘草(各二兩)
上四味,搗篩為散,以粉上,日三。
瘭疽著手足肩背,累累如米起色白,刮之汁出,愈而復發方:
黃耆(一兩),款冬花,升麻(各一兩),赤小豆,附子(炮,去皮),苦參(各一分)
上六味,搗篩為散,酒服半錢匕,稍增至一錢匕,日三服。
又方:
取虎矢白者,以馬矢和之,曝乾燒灰,以粉之。
又方:
龍骨,胡粉(燒),滑石(各半兩),青木香(二兩)
上四味,搗篩為散,以米粉一升和之,稍稍粉之,日四五。
瘭疽方:
灶室塵,灶突中墨,灶釜下土(各一升)
上三味,以水九升煮三沸,取汁,以洗瘡,日三四度。
白話文:
搨湯
主要治療瘭疽(一種皮膚化膿性感染)剛開始發作,還沒完全形成,或是像桃李核大小,或是像雞蛋一樣紅腫發熱的狀況。
藥方: 黃芩、黃連、大黃、當歸、芒硝、甘草(各一兩)。
將以上六種藥材,用水六升煎煮,取藥汁三升,去除藥渣後放回鍋中,加入芒硝,煮滾一次,將藥汁浸濕布帛,用來熱敷腫脹處,反覆敷數百次。
瘭疽擴散蔓延,而且經過多日逐漸增大的情況:
藥方: 胡粉(一分,炒過)、黃連、䕡茹、甘草(各二兩)。
將以上四種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直接撒在患處,一天三次。
瘭疽長在手腳、肩膀、背部,像米粒般大小,顏色白色,刮破會有汁液流出,痊癒後又復發的情況:
藥方: 黃耆(一兩)、款冬花、升麻(各一兩)、赤小豆、附子(炮製過,去皮)、苦參(各一分)。
將以上六種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酒送服半錢匕(古代量詞,約指一小撮),可以逐漸增加到一錢匕,一天服用三次。
另一個藥方:
取老虎糞便中白色的部分,與馬糞混合,曬乾後燒成灰,用來敷在患處。
又一個藥方:
龍骨、胡粉(燒過)、滑石(各半兩)、青木香(二兩)。
將以上四種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與一升米粉混合,慢慢撒在患處,一天四到五次。
治療瘭疽的藥方:
灶台內的灰塵、煙囪中的墨、灶台下的泥土(各一升)。
將以上三種材料,用水九升煮三次沸騰,取藥汁,用來清洗患處,一天三到四次。
5. 惡核第四
論一首,方一十三首
論曰:凡惡核似射工,初得無定處,多惻惻然痛,時有不痛者,不痛便不憂,不憂則救遲,救遲則殺人,是以宜早防之,此尤忌牛肉雞豬魚驢馬等肉,初如粟或如麻子,在肉裡而堅似靤,長甚速,初得多惡寒,須臾即短氣,取茱萸五合作末,水一升和之,絞取汁頓服之,以滓敷之,須臾更服此汁,令毒氣散,不入腹,入腹則致禍,切慎之。
江南毒氣惡核射工暴腫生瘡,五香散方:
甲香,薰六香,青木香,羚羊角,丁香,犀角,鱉甲(炙),升麻,烏鶯,黃芩,黃柏,黃連,甘草(各四兩),吳茱萸(三分)
上一十四味,搗篩為末,中射工毒及諸毒,皆水服方寸匕,日三,以雞子白和塗腫上,干則易之,兼以水和少許洗腫上。(疑少一香。)
白話文:
論述:惡核這種病,看起來像射工一樣,剛開始發病時沒有固定位置,常常會隱隱作痛,有時又不痛。不痛就容易讓人不擔心,不擔心就會延誤治療,延誤治療就會導致死亡,所以應該及早預防。這種病特別忌諱吃牛肉、雞肉、豬肉、魚肉、驢肉、馬肉等肉類。剛開始發病時,腫塊像粟米或麻子大小,長在肉裡而且堅硬像靤,生長速度非常快。剛開始會覺得很怕冷,很快就會感到呼吸困難。可以用茱萸五合研磨成粉末,用水一升調和,絞取汁液立即喝下,然後用藥渣敷在患處。過一會兒再喝一次這種汁液,讓毒氣散開,不要進入腹部,如果進入腹部就會導致災禍,一定要謹慎。
江南地區的毒氣引起的惡核,像射工一樣會突然腫起來生瘡,有一個五香散的方子:
甲香、薰六香、青木香、羚羊角、丁香、犀角、鱉甲(炙)、升麻、烏鶯、黃芩、黃柏、黃連、甘草(各四兩)、吳茱萸(三分)。
以上十四味藥,搗碎篩成粉末。對於射工毒以及各種毒,都用水沖服一勺,每天三次。用雞蛋白調和藥粉塗在腫脹的地方,乾了就換。也可以用水調和少量藥粉清洗腫脹處。(這裡可能少了一味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