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千金翼方》~ 卷第二十四·瘡癰下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四·瘡癰下 (1)

1. 癰疽發背第一

方九首

凡發背及癰疽腫,已潰、未潰方:

白話文:

凡是發生背部或疽瘍腫脹,已經潰爛、未潰爛的方劑:

取香豉三升少與水和,熟搗成強泥,可腫作餅子,厚三分,已有孔,勿覆孔,可腫上布豉餅,以艾列其上,灸之使溫,溫熱而已,勿令破肉也。其熱痛,急易之。癰疽當便減,決得安,或一日二日灸之,若先有瘡孔,孔中汁出即瘥。

癰腫發背腫並諸毒腫方:

白話文:

取三升香豉,加少量水,搗成黏稠泥狀,可以捏成餅子,厚度三分,有孔洞,不要蓋住孔洞。在餅子上放一層布豉餅,用艾條在上面灸,直到溫熱為止,不要灸破皮膚。熱痛會迅速緩解,癰疽也會隨之減輕,疼痛得到緩解。或者,連續灸一到兩天,如果之前有瘡口,瘡口出水即為痊癒。

癰腫發背腫並諸毒腫方

癰疽:

  • **症狀:**背部腫脹疼痛,皮膚紅腫發熱,有膿液。
  • 治療:
  • 外敷清熱消腫藥膏,如黃連膏、金銀花膏等。
  • 內服清熱解毒藥,如連翹湯、蒲公英湯等。

發背腫:

  • **症狀:**背部皮膚出現紅疹、丘疹,伴有瘙癢、疼痛。
  • 治療:
  • 外敷消炎止癢藥膏,如爐甘石洗劑或苦參膏。
  • 內服涼血解毒藥,如生地黃湯或荊防敗毒散。

諸毒腫:

  • **症狀:**因中毒引起的腫脹,伴有疼痛、紅腫、發熱。
  • 治療:
  • 根據中毒種類,辨證施治。
  • 外敷清熱消腫藥膏或拔毒藥膏。
  • 內服解毒消腫藥,如三黃瀉心湯或十棗湯等。

榆白皮,栝蔞(各五兩),婦人月布洗取汁,胡燕窠土,獖鼠土(各十兩)

白話文:

榆樹白皮,栝蔞(各 250 克),以婦人的月經布清洗後取汁液,燕子巢中的泥土,刺蝟築巢的泥土(各 500 克)

上五味,搗和作泥封之,一日漸消,五日全瘥,若壞,封四畔,瘥。

諸癰腫無聊賴,發背及癰癤已疼痛方:

蒸糜谷更遞熨之即愈。(一云薔薇殼更灸熨之。)

癰疽發腹背陰隱處,通身有數十癰方:

取牛糞乾者燒末,以雞子白和塗,干則易,瘥止。

又方:以牡蠣粉大醋和塗即愈。

白話文:

諸癰腫無聊賴,發背及癰癤已疼痛方:

將剩飯蒸熟,搗碎後敷在患處,可以逐漸消腫。若紅腫破潰,敷在傷口四周,可以痊癒。

癰疽發腹背陰隱處,通身有數十癰方:

將牛糞燒成灰,用雞蛋清調和塗抹患處,乾燥後再塗抹。重複此步驟,直到痊癒。

又方:

將牡蠣粉與醋調和塗抹患處,可以痊癒。

2. 占期散

主消腫,癰疽消膿方:

白話文:

古代文字:

消腫拔膿方

消腫拔膿方劑

木占斯,人參,乾薑(一云乾地黃),桂心,細辛,厚朴(炙),敗醬,防風,桔梗,栝蔞甘草(炙,各一兩)

白話文:

木佔斯、人參、乾薑(有人認為是乾地黃)、桂心、細辛、厚朴(炙烤過)、敗醬、防風、桔梗、栝蔞甘草(炙烤過,各一兩)

上一十一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藥入咽覺藥流入瘡中,若癰疽,灸之不能發壞者可服之,瘡未壞者去敗醬,已發膿者納敗醬,服藥日七夜二,以多為善。若病在下,當膿血出,此為腸癰也。諸病在裡,唯服此藥即覺其力,痛者即不痛。長服,治諸瘡及疽痔,瘡已潰便早愈。

白話文:

以上十一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一次約一湯匙。藥物服下後,會感覺藥物流入傷口,如果有膿腫或潰瘍,針灸無法治療的,可以服用。傷口尚未潰爛的,用藥去除腐敗膿血,已經化膿的,加入敗醬。服用此藥的時間,白天服用七次,晚上服用兩次,服用次數越多越好。如果疾病位於下腹,應該膿血流出,這是腸癰。各種內在疾病,只要服下此藥,立即可以感覺到效果,疼痛也會立刻消失。長期服用,可以治療各種瘡瘍、痔瘡。傷口已經潰爛的,會很快癒合。

醫人不知用此藥,發背無有不治者,唯服此耳。若始覺背上有不好而渴者,即勤服之,若藥力行,覺渴止便消散。若雖已壞,但日夜服之,勿住也,服之腫自消散,不覺去時。欲長服者,當去敗醬。婦人乳癰,宜速服之。(一方無桂心。)

癰疽潰漏,男發背,女髮乳及五痔方:

白話文:

醫生如果不使用這個藥方,治療背部發炎潰爛的病症,沒有不治癒的,只要服用這個藥方就可以了。如果剛開始感覺背上不舒服,並且口渴,就頻繁服用這個藥方。如果藥物發揮作用,感覺口渴消失了,腫脹就會消散。如果已經潰爛,也要日夜不停地服用,不要間斷。服用後腫脹會自動消散,在不明不白的過程中康復。如果想長期服用,應該去除變質的醬料。女性患有乳房癰腫,應該迅速服用這個藥方。(另有一個方子中不含有桂心。)

癰疽潰漏

如果癰瘡疽瘍已經潰破,並且有膿水不斷流出,可以採用以下方法治療:

  • **白茅根湯:**白茅根半斤,煎水服。
  • **枯礬散:**枯礬一兩,研末,乾用,每服一錢,溫酒送下。

男子生背上的癰瘡

如果男子背上長了癰瘡,可以採用以下方法治療:

  • **荊芥敗毒散:**荊芥穗、防風、獨活、川芎、白芷、紫苑、前胡、羌活、柴胡、當歸各一錢,甘草半錢,煎水服。
  • **三黃瀉心湯:**大黃、黃連、黃柏各一兩,煎水服。

女子生乳房上的癰瘡

如果女子乳房上長了癰瘡,可以採用以下方法治療:

  • **消乳疽散:**紫草、乳香、沒藥、紅花、當歸各半兩,川芎、蒲黃、甘松各一錢,研末,乾用,每服一錢,黃酒送下。
  • **逍遙散:**柴胡、當歸、白芍、白朮、茯苓、甘草各一錢,煎水服。

五痔方

治療痔瘡的方劑:

  • **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各一兩,煎水服。
  • **赤石脂丸:**赤石脂、牡蠣各一兩,研末,加蜜調和,做成丸子服用。
  • **槐角丸:**槐角、豬膽汁各一兩,研末,加蜜調和,做成丸子服用。

蝟胃皮(燒),蜂房(燒,各一具),蜀椒(汗),乾薑(各一兩),厚朴(一兩半),附子(炮,去皮),桂心,當歸,續斷,藁本,地榆皮(各五分)

白話文:

蝟胃皮(燒焦),蜂巢(燒焦,各一個),花椒(炒出汗),乾薑(各半斤),厚朴(四分之三斤),附子(炮製,去皮),桂皮,當歸,續斷,藁本,地榆皮(各約兩分半鐘)

上十一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加斑蝥七枚,益良。

治骨疽百方治不瘥方:

可於瘡上以次灸之,三日三夜無不愈。

又方:

白話文:

治療骨疽,百般方法都治不好的處方:

可以直接在瘡口上依序灸烤,三天三夜,沒有治不好的。

另外一種處方:

取以下十一味藥材:搗碎過篩成散粉,用酒送服一方寸匕,每日三次,加上斑蝥七枚,效果更好。

久瘡不愈,瘥而復發,骨從孔出者名為骨疽,取一死烏雌雞,淨去肉取骨,熬令成灰,取三家牛拘木刮取屑,三家炊單各一兩,皆別熬成灰,合導瘡中,碎骨當出數十片,愈。

白話文:

長期未癒合的傷口,癒合後又復發,骨頭從孔洞中露出,這種稱為骨疽。取一隻死掉的黑母雞,將肉去除後取出骨頭,熬製成灰。再取三戶人家的牛圈木製柵欄刮下的木屑,三戶人家的鍋底灰各一兩,分別熬製成灰。將這些灰混合後敷在傷口上,碎骨頭將會自動脫落出來,傷口就會逐漸癒合。

3. 鼠瘻第二

論一首,方二十一首,灸法三首

論曰:一切癰疽,皆是瘡瘻根本所患,癰之後膿汁不止,得冷即是鼠瘻,是以漏方次之,大須急救之。

治鼠瘻方:

白話文:

論說:所有的癰疽,都是瘡瘻的根本病症,癰疽之後膿汁不斷流出,遇冷就會變成鼠瘻,所以接著就要使用漏方,一定要迅速急救。

治療鼠瘻的方劑:

馬齒草(五升,切,檞白皮(一斤,水煮五升,取一升澄清),麝香(半臍,干之,研末),杏仁(半升,曲煎令黑搗如粉)

白話文:

馬齒莧草五升,切碎;橘子皮一斤,用五升水熬煮成一升清液;麝香半個,晾乾後研磨成粉;杏仁半升,用小火烤至焦黑,搗成粉。

上四味,以瓷器貯之,合和,以三四重帛密系口,病已成瘡者,以泔清煎減半,洗,作貼子塗藥貼著瘡上,日三易之,若未作瘡如瘰癧子者,以艾一升熏黃如棗大,乾膝如棗大,三味末之,和艾作炷灸之三七壯,止。

治諸漏方:

取新生兒屎,一百日以來皆收置密器中五六日,取塗瘡孔中。

又方:

白話文:

以上四種藥材,用瓷器保存,混合後用三四層布緊緊包好開口。對於已經形成潰瘍的患者,用泔水煎煮後減少一半,清洗後,做成貼劑敷在潰瘍上,每天更換三次。如果還沒有形成潰瘍,像瘰癧一樣的患者,用一升艾葉燻烤至黃色,像棗子那麼大,再用乾膝草燻烤至棗子那麼大,將三種藥材研成細末,與艾葉混合搓成艾炷,艾灸三到七壯,即可痊癒。

治療各種漏瘡的方劑:

  • 方劑一: 將新生兒的大便收集在密封容器中,放置五六天後取出,塗抹在瘡口上。

  • 方劑二:

取鯉魚腸切作五段,火上暖之,先洗瘡拭乾,以腸貼之,冷即易之,從旦至夜,干止覺癢,開看蟲出,即瘥。

又方:

白話文:

把鯉魚的腸子切成五段,用火烤熱。先清洗潰瘍處並擦乾,然後用魚腸敷在上面。魚腸冷了就換新的,從早上到晚上,等到不再覺得癢為止。打開傷口查看,寄生蟲會爬出來,這時潰瘍就痊癒了。

另一個方劑

取雞子三顆,米下,蒸半日出,取黃,熬令黑,先拭瘡汁令乾,以藥納瘡孔中,不過三度。

又方:

以臘月豬脂,以紙紝沾取,納瘡孔中,日五度,夜三度。

風漏及鼠漏方:

白話文:

取三個雞蛋,加入米中蒸煮半天,取出蛋黃,加熱讓它變黑。先擦乾傷口血水,然後將藥物塞入傷口孔洞中,最多不要超過三次。

用臘月屠宰的豬油,用紙條沾取,塞入傷口之中,白天五次,晚上三次。

風漏及鼠漏之方:

赤小豆,白蘞,牡蠣(熬),黃耆

白話文:

  • 赤小豆:一種紅豆,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 白蘞:一種白色冬瓜,具有清熱利尿、解暑的功效。
  • 牡蠣:一種貝類,經過熬煮後,具有滋陰養血、平肝潛陽的功效。
  • 黃耆:一種中草藥,具有補氣固表、增強免疫力的功效。

上四味,等分,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

蟻漏方:

取陵鯉甲二七枚,燒為末,豬膏和敷之。

又方:取半夏一枚,屑之,以鴨膏和敷之。

漏方:

白話文:

漏方:

取四種藥材,各取一份,搗碎篩成粉末,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

蟻漏方:

取鯉魚鱗片二十七片,燒成灰末,用豬油調和敷用。

另一漏方:

取半夏一枚,研成粉末,用鴨油調和敷用。

煅鐵屑,狗頰連齒骨,虎矢,鹿角甲半取毛(各二兩,《千金》云:鹿皮合毛)

白話文:

煅燒鐵屑、狗的兩邊臉頰骨連著牙齒的骨頭、老虎的糞便、帶毛的鹿角(各兩兩。《千金方》記載:鹿皮連著毛一起用)

上四味,搗篩為散,以豬膏和納瘡孔中,須臾易之,日五六。治鼠漏方:

死鼠(一枚,中形者),亂髮(一雞子大)

上二味,以臘月豬膏才得沒之,微火煎之。鼠發消盡膏成,以塗瘡上,又以酒服半分許,鼠從瘡中出。

寒熱瘰癧方:

白話文:

治療鼠漏的方劑:

用死老鼠一隻(中等大小)、亂蓬蓬的頭髮一雞蛋大。

將上述兩味藥材用臘月(十二月)的豬油淹沒,用小火煎煮,直到老鼠和頭髮全部溶化為膏狀。將膏塗在患處,同時服用一半的膏液,老鼠就會從患處排出。

治療寒熱瘰癧的方劑:

連翹,黃柏,黃耆,苦芩,栝蔞,土瓜根,芍藥恆山(各一兩),龍膽(二兩),貍頭骨(一枚,炙)

白話文:

連翹、黃柏、黃芪、苦參、栝樓根、土瓜根、白芍、恆山(各 30 克),龍膽草(60 克),貍頭骨(1 個,烤過的)

上九味,搗篩為散,酒服五分匕,日三。

治身體瘰癧及常有細瘡,又口中有瘡,薔薇丸方:

白話文:

上九種藥材搗碎成粉末,用酒送服五分一匙,每日三次。

治療身體上的瘰癧(淋巴結腫大)和經常出現的小瘡,還有口腔潰瘍,使用[薔薇丸]方劑:

薔薇根,黃柏,黃耆,黃參,芍藥,苦參,白蘞,栝蔞,防風,梔子,龍膽,鼠李根皮(各一兩),石龍芮(二兩)

白話文:

薔薇根、黃柏、黃耆、黃參、芍藥、苦參、白玄參、栝樓根、防風、梔子、龍膽草、鼠李皮(各50克) 石龍芮(100克)

上一十三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飲服十丸,日三。(《千金》無黃柏。)

頸漏:

白話文:

前面十三種藥材,搗碎篩成細末,用蜂蜜和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天三次,每次服用十丸。(《千金方》中沒有黃柏。)

頸漏

古文:

頸漏,俗稱「頸蛾」,乃頸項生腫,或疼痛、化膿,累及皮肉,甚則潰爛成孔,膿汁自孔中流出者。

頸漏,俗稱「頸部淋巴結炎」,是指頸部淋巴結腫大,出現疼痛或化膿,影響皮膚和肌肉組織,嚴重時破潰形成洞口,膿液從洞口流出的疾病。

搗生商陸根作餅子如大錢,厚三分,貼漏上,以艾灸之,餅乾熱則易之,可灸三四升艾,便瘥。

一法:

葶藶子(二合),豉(一升)

白話文:

將新鮮商陸根搗成厚三分的大餅子,貼在囟門上。用艾條灸烤餅子,烤乾後再替換。可以灸三四升艾條,就能痊癒。

薺菜子(二合),豆豉(一升)

上二味,合搗大爛,熟作餅子如上,以一餅子當孔上貼,以艾柱如小指大,灸上三壯一易,三餅九柱,日三,隔三日一灸。

白話文:

以上兩味藥材,合在一起搗碎成爛泥狀,製成與上文相同的餅子。取一餅子貼在穴位上,用艾柱(大小如小指)在上面灸三壯,一次換一餅子。總共需要三餅九壯,每天灸一次,間隔三天灸一次。

一法:

凡是一名瘰癧,有結核欲作癰癤者,以獨顆蒜去兩頭,灸之如前法,日灸三度,瘥。

一法:

七月七日日未出時,採麻花,五月五日取艾,等分合作炷,灸漏上百壯。

治瘻方:

馬齒草(陰乾),臘月淳麻燭(燼)

上二味,等分,細篩,以臘月豬脂和之,先以暖泔清洗瘡,拭乾塗之。

又方:

白話文:

方法一:

凡是患有瘰癧(脖子上的結核),有結核即將破潰成膿腫的,可以用單片的蒜頭,去掉兩端,照前面所說的方法灸。每天灸三次,就能痊癒。

方法二:

於七月初七日太陽還沒出來時,採集麻花草,於五月初五日取得艾草,等量合成炷(用艾絨和藥物製成的線香),灸破口上百遍。

治療瘻管的方劑:

馬齒草(陰乾)、十二月豬油蠟燭燃燒後的灰燼

以上兩種藥材,等量細篩,用十二月時收集的豬油混合,先用溫水清洗傷口,擦乾後塗抹此藥。

另有方劑:

槲木皮一尺,闊六寸,去黑皮細切,以水二斗,煮取五升,去滓,納白糖十挺,煎取一升,分三服,以銅器中貯之,若吐,吐著器中看之。

又方:

白話文:

取一尺長、六寸寬的槲木皮,去掉黑色外皮,切成細片。用兩斗水煮,煮到只剩五升,去渣,加入十挺白糖,繼續煎煮到只剩一升,分三次服用。用銅器盛放,如果嘔吐,就將嘔吐物收集在器皿中觀察。

另外一個方法:

五月五日午時,取馬齒草一石,以水一石煮取三斗,去滓,納白糖十挺煎取九升,分三服,以銅器貯之,若吐,吐著器中看之。

白話文:

五月五日中午,採集一石馬齒草,加一石水煮開,煮到剩下三鬥。濾去渣滓,加入十挺白糖熬煮到剩九升。將藥液分成三份,用銅器盛裝起來。若服用後嘔吐,請將嘔吐物盛到銅器中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