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校正千金翼方後序
校正千金翼方後序
1. 校正千金翼方後序
夫疾病之至急者有三:一曰傷寒,二曰中風,三曰瘡癰。是二種者,療之不早,或治不對病,皆死不旋踵。孫氏撰千金方,其中風瘡癰可謂精至,而傷寒一門,皆以湯散膏丸類聚成篇,疑未得其詳矣。又著千金翼三十卷,辨論方法,見於千金者十五六。惟傷寒謂大醫湯藥雖行百無一效,乃專取仲景之論,以太陽方證比類相附,三陰三陽宜忌霍亂髮汗吐下後陰易勞復病為十六篇,分上下兩卷,亦一時之新意。此於千金為輔翼之深者也。
從而著之論曰:傷寒熱病,自古有之,名賢睿哲,多所防禦。至於仲景,特有神功,尋思旨趣,莫測其致。有以見孫氏尊而神之之心也。是二書者,表裡相明,至纖至悉,無不賅備。世又傳千金髓者,觀其文意,殊非孫氏所作,乃好事者為之耳。王道集外臺秘要方,各載所出,亦未之見。
似出於唐之末伐,博雅者勿謂其一家書也。至於合藥生熟之宜,炮炙之制,分兩升斗之劑,並載千金凡例中,此不著云爾。
白話文:
疾病中最緊急的有三種:第一種是傷寒,第二種是中風,第三種是瘡癰。這兩種病如果不及早治療,或是治療方法不對症,都會很快死亡。孫思邈撰寫的《千金方》,其中關於中風和瘡癰的論述可謂非常精闢,但關於傷寒的部分,都只是將湯劑、散劑、膏劑和丸劑等藥物羅列成篇,似乎還沒有深入研究。所以他又寫了《千金翼方》三十卷,其中辯論的方法,有十五六成是從《千金方》延伸而來。唯獨關於傷寒,認為一般的醫生開的湯藥大多無效,於是特別採用張仲景的理論,以太陽病的方證為基礎,加以歸類,並將三陰三陽的宜忌、霍亂、發汗、嘔吐、瀉下以及病後陰虛勞復等問題,分為十六篇,上下兩卷,這也是當時的新創見。這對於《千金方》而言,是深入的輔助。
因此,我寫這篇後序的論點是:傷寒熱病,自古以來就存在,許多賢明睿智的人都加以防範。至於張仲景,則有特別神奇的功效,深入探究他的道理和趣味,卻難以測度他的精髓所在。由此可見孫思邈推崇並將張仲景視為神醫的心情。這兩本書(《千金方》和《千金翼方》),從內到外互相闡明,細微之處都非常詳盡,沒有遺漏。世上還流傳一本《千金髓》,但看它的內容,並非孫思邈所著,而是好事者假託他寫的。王燾收集《外臺秘要方》時,也都註明了出處,也沒有看到這本書。
這本書的出現,可能在唐朝末年,學識淵博的人不應該把它當作一家之言。《千金方》中已經記載了關於藥材生熟的處理方法、炮製的規定、劑量的分配等,所以這裡就不再重複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