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千金翼方》~ 卷第二十三·瘡癰上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三·瘡癰上 (5)

1. 黃耆竹葉湯

治胸背遊熱癰疽方:

黃耆(三兩),生地黃(八兩),甘草(三兩,炙),芍藥(三兩),黃芩(三兩),人參(二兩)麥門冬(去心,三兩),石膏(二兩半),芎藭(二兩),當歸(二兩),生薑(五兩,切),大棗(三十枚,擘),半夏(四兩,洗),淡竹葉(切,一斤)

上一十四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竹葉,取九升,去滓,納諸藥,煮取三升,分四服。相去如人行二十里間食,日三夜一之服。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治療胸部、背部遊走性發熱、癰疽的:

需要準備黃耆三兩、生地黃八兩、炙甘草三兩、芍藥三兩、黃芩三兩、人參二兩、去心的麥門冬三兩、石膏二兩半、川芎二兩、當歸二兩、切好的生薑五兩、剝開的大棗三十枚、洗過的半夏四兩、切好的淡竹葉一斤。

將以上十四味藥材,用水一斗二升,先煮淡竹葉,煮到剩九升時,撈掉藥渣,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煮,煮到剩三升時,分成四次服用。每次服藥的時間間隔,大約像是人步行二十里路那樣的間隔,一天白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一次。

2. 黃耆湯

主癰腫熱盛口乾除熱止渴方:

黃耆,升麻,栝蔞,乾地黃,麥門冬(去心,各三兩),黃芩,芍藥(各一兩),梔子(二十枚,擘)

上八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白話文:

這個「黃耆湯」是治療癰腫發熱、口乾的方子,能退熱止渴。

藥方組成如下:

黃耆、升麻、栝樓、乾地黃、麥門冬(去心),每樣各三兩;黃芩、芍藥,每樣各一兩;梔子(二十枚,掰開)。

將以上八味藥材切碎,用一斗水煮,煮到剩下三升,分成三次服用。

3. 溫中湯

主癰疽取冷過多寒中下痢食完出方:

甘草(炙),乾薑,附子(炮,各一兩半),蜀椒(二百四十枚,汗)

上四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名為溫中湯,主要治療癰疽這種皮膚疾病,是因為過度攝取寒涼食物導致體內虛寒,引起腹瀉。

這個方子的配方是:炙甘草、乾薑、炮附子各一兩半,蜀椒二百四十枚(需要去除汗液)。

將以上四味藥材切碎,加入六升水煮到剩兩升,分成三次服用。

4. 黃耆散

主癰疽撮膿方:

黃耆(五分,膿多倍之),小豆(一分,熱口乾倍之),芎藭(半兩,肉大,生倍之),芍藥(二分,癰不止,倍之),栝蔞(二分,渴,小便利倍之),白蘞(三分,有膿不合倍之)

上六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廣濟》有甘草三分)。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用來治療癰疽,幫助膿液排出:

黃耆(五分,如果膿很多就加倍用量),赤小豆(一分,如果口乾舌燥就加倍用量),芎藭(半兩,如果肌肉腫脹就用雙倍的生芎藭),芍藥(二分,如果癰腫不消退就加倍用量),栝蔞(二分,如果口渴且小便不順就加倍用量),白蘞(三分,如果有膿卻無法癒合就加倍用量)。

將以上六味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用一小湯匙的量,用酒送服,一天服用三次。(《廣濟》這本書的記載中,還加了甘草三分。)

5. 瞿麥散

主諸癰潰及未潰,瘡中疼痛,膿血不絕,不可忍之方:

瞿麥,白芷,黃耆,當歸,細辛,芍藥,芎藭,薏苡仁,赤小豆(各一兩)

上九味,先以清酒漬豆,出,於銅器中熬之。干復漬,漬熬五過止。然後治末之合下篩。溫酒服方寸匕。日夜各五,三日後痛者肌肉生。一方以苦酒漬小豆,多痛,倍瞿麥,瘡未開倍白芷,膿多倍黃耆、薏苡、芍藥。

白話文:

這個方劑主要治療各種癰瘡,不論是已經潰爛或是尚未潰爛,瘡裡面疼痛難忍,膿血流個不停的情況。

藥方組成:瞿麥、白芷、黃耆、當歸、細辛、芍藥、川芎、薏苡仁、赤小豆,各一兩。

將以上九味藥材,先用清酒浸泡赤小豆,取出後放在銅器中煎熬。等乾燥後再浸泡,浸泡與煎熬反覆五次。然後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後過篩。用溫酒送服一小匙藥粉,早晚各服用五次。服用三天後,疼痛處就會開始長出新的肌肉。

另一個配方是改用苦酒浸泡赤小豆,如果疼痛劇烈,就將瞿麥的劑量加倍。如果瘡瘍尚未破開,就將白芷的劑量加倍。如果膿液很多,就將黃耆、薏苡仁、芍藥的劑量加倍。

6. 黃耆湯

主癰腫虛弱方:

黃耆(四兩),升麻(三兩),桂心(冷用,二分),黃芩(一兩),竹葉(切,一升),茯苓,生薑(切),甘草(各二兩,炙)

上八味,㕮咀,以水二斗,煮竹葉,減五升,去之,澄取九升,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

諸惡腫失治有膿者方:

燒刺榆針作灰,水服之。經宿即頭出。服一針作一頭,多針多頭,無刺榆者燒蛇蛻皮灰水和封上。一日即孔出,仍別服五香湯,以筋作綖任孔中勿令合,使引膿血,若已成大瘡,去血盡,煮小兒餔塗之,上著乾薑末,以漸自消。

白話文:

黃耆湯

主要治療癰腫虛弱的藥方:

黃耆(十六克),升麻(十二克),桂心(冷用,少許),黃芩(四克),竹葉(切碎,約一大把),茯苓,生薑(切片),甘草(各八克,炙過)

以上八味藥,稍微搗碎,加入兩大斗水煮竹葉,煮到水量減少五升後,把竹葉撈掉,將剩下的湯澄清後取九升。再將其他藥材放入湯中煮至三升,把藥渣濾掉。分三次服用,每天三次。

各種惡性腫瘡,沒有及時治療而化膿的處理方法:

將燒過的榆樹針磨成灰,用水送服。隔夜膿頭就會冒出來。服用一針的量就會長一個膿頭,多針就長多個膿頭。如果沒有榆樹針,就將燒過的蛇蛻皮磨成灰,用水調和後敷在患處,一天後膿孔就會出現。接著再另外服用五香湯,用細筋插入膿孔中,不要讓孔癒合,讓膿血可以流出。如果已經形成大瘡,把血排盡後,用煮熟的小孩食物塗在瘡上,再撒上乾薑末,瘡就會慢慢消退。

7. 五利湯

主年四十已還強壯,常大患熱,發癰疽無定處,大小便不通方:

大黃,升麻(各三兩),黃芩(二兩),梔子(十五枚),芒硝(一兩)

上五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四合,去滓,下芒硝,分四服,快利即止。

癰疽潰膿大多里虛方:

黃耆,麥門冬(去心,各三兩),生薑(四兩,切),五味子(四兩),桂心,芎藭,茯苓,遠志(去心),當歸,人參(各二兩),大棗(二十兩,去核),甘草(六兩,炙)

上一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六服。

白話文:

這個方劑叫做「五利湯」,主要針對年約四十歲且身體還算強壯的人,經常感到發熱,身上不定時出現癰疽(皮膚化膿性疾病),並且大小便不順暢的情況。

藥方組成:

  • 大黃、升麻各三兩
  • 黃芩二兩
  • 梔子十五枚
  • 芒硝一兩

做法:將以上五味藥材切碎,加五升水煎煮,取三升四合藥液,去除藥渣後加入芒硝,分四次服用,排便順暢後就停止服用。

另一個方劑,是針對癰疽潰爛流膿且身體虛弱的情況。

藥方組成:

  • 黃耆、麥門冬(去心)各三兩
  • 生薑四兩(切片)
  • 五味子四兩
  • 桂心、芎藭、茯苓、遠志(去心)、當歸、人參各二兩
  • 大棗二十枚(去核)
  • 甘草六兩(炙燒過)

做法:將以上十二味藥材切碎,加一斗水煎煮,取四升藥液,分六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