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卷第六·婦人二 (29)
卷第六·婦人二 (29)
1. 生地黃湯
治發背方:
生地黃(八兩),黃耆,黃芩,茯苓(各三兩),大棗(二十枚,擘),芎藭(一兩),淡竹葉(二升,切),芍藥,人參,當歸,通草,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二味,㕮咀,以水三斗,先煮竹葉,取一斗五升,去滓,納諸藥,煮取四升,去滓,分五服。
治發背癰已,服生地黃湯,取利後服此方:
黃耆,芍藥,乾地黃,栝蔞(各三兩),小麥(一升),黃芩,柴胡,麥門冬(去心),遠志(去心),升麻(各二兩),當歸(一兩),淡竹葉(切,四升),大棗(十四枚,擘)
上一十三味,㕮咀,以水一斗八升,先煮竹葉、小麥,取一斗,去滓,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
治癰癤近肺俞,此多虛,故不宜用大黃,若欲得下,但其間數服此方:
黃芩,前胡,栝蔞,芍藥,麥門冬(去心),知母(各三兩),乾地黃(四兩),淡竹葉(三升),黃耆,升麻,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八升,先煮竹葉、小麥,取一斗,去滓,納諸藥,煮取四升,去滓,分為四服,日三夜一。
治背脊癰癤,舉身壯熱,已行薄貼,此方數用有驗,連翹湯方:
連翹,漏蘆,射干,白蘞,升麻,梔子(擘),芍藥,羚羊角(屑),黃芩(各三兩),生地黃(八兩),寒水石(五兩,碎),甘草(二兩,炙)
上一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分四服。
治大虛客熱發背上苦牽痛,微有腫,腫氣來去,黃耆湯方:
黃耆,乾薑,當歸,桂心(各二兩),大棗(二十枚,擘),麥門冬(去心),芍藥(各三兩)半夏(四兩,洗),生薑(五兩,切),人參,芎藭,甘草(炙,各一兩)
上一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去滓,分五服,日三夜二。
治癰發背及在諸處竹葉黃耆湯方:
竹葉(切,四升),黃耆,芍藥(各三兩),當歸(一兩),大黃(一兩半),升麻,黃芩,前胡,知母,麥門冬(去心),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一味,㕮咀,以水一斗七升,煮竹葉,取九升,去滓,下諸藥,煮取二升八合,分三服,利兩三行,佳也。
治癰發背內補芍藥湯方:
芍藥,乾地黃,桂心(各二兩),當歸(三兩),生薑(四兩,切),黃耆(五兩),茯苓(三兩),人參,麥門冬(去心),甘草(炙,各一兩)
上一十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發背腫即驗前胡建中湯方:
前胡(三兩),生薑(切),茯苓,黃芩(各五兩),桂心(一兩),人參(一兩半),當歸,芍藥,半夏(湯洗三十遍),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一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
治癰發背漏蘆湯方:
漏蘆,白蘞,黃芩,芍藥,枳實(炙),白薇,甘草(炙,各二兩),大黃(別浸),麻黃(去節),升麻(各三兩)
上一十味,㕮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黃,去上沫,然後下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男子背上歲腫,時覺牽痛內補黃耆湯方:
黃耆,當歸(各二兩),乾地黃,麥門冬(各三兩),生薑(五兩,切),大棗(十四枚,擘)芍藥,芎藭,人參,甘草(炙,各一兩)
上一十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五合,分服七合,日三。
治發背黃耆湯方:
黃耆,乾地黃,茯苓(各四兩),大棗(十五枚,擘),芍藥(三兩),生薑(二兩,切),當歸(二兩半),人參,甘草(炙,各一兩半)
上九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加黃芩二兩,佳。
治癰瘡發背芍藥甘草湯方:
芍藥,乾地黃,黃耆(各三兩),甘草(炙,一兩半),人參(一兩),茯苓,麥門冬(去心)生薑(各二兩,切)
上八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治毒腫發背黃耆湯方:
黃耆,白蘞,玄參,黃芩,大黃,甘草(炙,各三兩),竹葉(切,一升)
上七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取,一日令盡。忌豬肉。
治癰腫始覺即令消,其腫五色,併為發背痛欲死,腫上加炙不瘥,腹內虛悶,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去心,二兩),升麻,葛根(各三兩),丁香(一兩半),零陵香,藿香(各一兩)
上六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治發背,初欲作腫及癰,便服此方:
大黃(別浸),黃芩,甘草(炙,各三兩),升麻(二兩),梔子(一百枚,取仁)
上五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五合,去滓,分三服,得快下數行利便止,不下,更作。
治發背腫如杏核,雞子青木香湯方:
青木香,麻黃(去節,各二兩),升麻(三兩)
上三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一日令盡。暖臥取微汗,避風,以粉粉身。
治癰發背升麻湯方:
升麻(三兩)
上一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三服,昔何道靜母在建安,夜得發背,至曉半臂黑,上熱如火,噓吸煩悶,時無三兩升麻,唯一兩,以水三升,煮得一升,如上法,一服覺如小寬,再服熱瘥,乃得眠。至暮服盡轉佳。明日視背色還復,遂愈也。
白話文:
生地黃湯
治療背部癰瘡的藥方:
- 生地黃(240克)、黃耆、黃芩、茯苓(各90克)、大棗(20顆,切開)、芎藭(30克)、淡竹葉(480毫升,切碎)、芍藥、人參、當歸、通草、炙甘草(各60克)
以上十二味藥,搗碎,加入約36升水,先煮淡竹葉,取約18升藥液,去除藥渣,再放入其他藥材,煮至約12升,去除藥渣,分五次服用。
治療背部癰瘡痊癒後,先服用生地黃湯通便,再服用此方:
- 黃耆、芍藥、乾地黃、栝蔞(各90克)、小麥(240毫升)、黃芩、柴胡、麥門冬(去心)、遠志(去心)、升麻(各60克)、當歸(30克)、淡竹葉(切碎,960毫升)、大棗(14顆,切開)
以上十三味藥,搗碎,加入約21.6升水,先煮淡竹葉和小麥,取約12升藥液,去除藥渣,再放入其他藥材,煮至約7.2升,去除藥渣,分三次服用,每日三次。
治療癰瘡靠近肺俞穴,多因虛弱引起,所以不宜使用大黃,如果需要通便,可間隔幾次服用此方:
- 黃芩、前胡、栝蔞、芍藥、麥門冬(去心)、知母(各90克)、乾地黃(120克)、淡竹葉(720毫升)、黃耆、升麻、炙甘草(各60克)
以上十二味藥,搗碎,加入約21.6升水,先煮淡竹葉,取約12升藥液,去除藥渣,再放入其他藥材,煮至約9.6升,去除藥渣,分為四次服用,白天三次,晚上一次。
治療背部癰瘡,全身發熱,已使用藥膏外敷,此方多次使用有效,連翹湯方:
- 連翹、漏蘆、射干、白蘞、升麻、梔子(切開)、芍藥、羚羊角(磨粉)、黃芩(各90克)、生地黃(240克)、寒水石(150克,搗碎)、炙甘草(60克)
以上十二味藥,搗碎,加入約12升水,煮至約9.6升,去除藥渣,分四次服用。
治療體虛發熱導致背部牽引疼痛,輕微腫脹,腫氣時有時無,黃耆湯方:
- 黃耆、乾薑、當歸、桂心(各60克)、大棗(20顆,切開)、麥門冬(去心)、芍藥(各105克)、半夏(120克,洗淨)、生薑(150克,切碎)、人參、芎藭、炙甘草(各30克)
以上十二味藥,搗碎,加入約14.4升水,煮至約9.6升,去除藥渣,分五次服用,白天三次,晚上兩次。
治療癰瘡,無論在背部或其他部位,竹葉黃耆湯方:
- 竹葉(切碎,960毫升)、黃耆、芍藥(各90克)、當歸(30克)、大黃(45克)、升麻、黃芩、前胡、知母、麥門冬(去心)、炙甘草(各60克)
以上十一味藥,搗碎,加入約20.4升水,先煮竹葉,取約10.8升藥液,去除藥渣,再放入其他藥材,煮至約6.72升,分三次服用,腹瀉兩三次為佳。
治療癰瘡背部,內補芍藥湯方:
- 芍藥、乾地黃、桂心(各60克)、當歸(90克)、生薑(120克,切碎)、黃耆(150克)、茯苓(90克)、人參、麥門冬(去心)、炙甘草(各30克)
以上十味藥,搗碎,加入約12升水,煮至約7.2升,分三次服用。
治療癰瘡背部,使用前胡建中湯方效果顯著:
- 前胡(90克)、生薑(切碎)、茯苓、黃芩(各150克)、桂心(30克)、人參(45克)、當歸、芍藥、半夏(用湯洗三十次)、炙甘草(各60克)
以上十一味藥,搗碎,加入約12升水,煮至約9.6升,分四次服用。
治療癰瘡背部,漏蘆湯方:
- 漏蘆、白蘞、黃芩、芍藥、枳實(炙)、白薇、炙甘草(各60克)、大黃(另行浸泡)、麻黃(去節)、升麻(各90克)
以上十味藥,搗碎,加入約12升水,先煮麻黃,去除浮沫,然後放入其他藥材,煮至約7.2升,分三次服用。
治療男子背部多年腫塊,時有牽引疼痛,內補黃耆湯方:
- 黃耆、當歸(各60克)、乾地黃、麥門冬(各90克)、生薑(150克,切碎)、大棗(14顆,切開)、芍藥、芎藭、人參、炙甘草(各30克)
以上十味藥,搗碎,加入約12升水,煮至約8.4升,每次服用約2.1升,每日三次。
治療背部癰瘡,黃耆湯方:
- 黃耆、乾地黃、茯苓(各120克)、大棗(15顆,切開)、芍藥(90克)、生薑(60克,切碎)、當歸(75克)、人參、炙甘草(各45克)
以上九味藥,搗碎,加入約14.4升水,煮至約9.6升,分四次服用,白天三次,晚上一次,加入黃芩60克效果更佳。
治療癰瘡背部,芍藥甘草湯方:
- 芍藥、乾地黃、黃耆(各90克)、炙甘草(45克)、人參(30克)、茯苓、麥門冬(去心)、生薑(各60克,切碎)
以上八味藥,搗碎,加入約9.6升水,煮至約6升,分三次服用。
治療毒腫背部,黃耆湯方:
- 黃耆、白蘞、玄參、黃芩、大黃、炙甘草(各90克)、竹葉(切碎,240毫升)
以上七味藥,搗碎,加入約10.8升水,煮至約7.2升,分三次服用,一日內服完。忌食豬肉。
治療癰腫初起即可消腫,其腫呈五色,或為背部癰瘡疼痛欲死,腫脹處熱烤無效,腹內虛悶,麥門冬湯方:
- 麥門冬(去心,60克)、升麻、葛根(各90克)、丁香(45克)、零陵香、藿香(各30克)
以上六味藥,搗碎,加入約8.4升水,煮至約6升,分三次服用。
治療背部初起腫脹或癰瘡,立即服用此方:
- 大黃(另行浸泡)、黃芩、炙甘草(各90克)、升麻(60克)、梔子(100枚,取仁)
以上五味藥,搗碎,加入約10.8升水,煮至約8.4升,去除藥渣,分三次服用,能迅速通便數次則停止,若未通便,則繼續服用。
治療背部腫脹如杏核,雞蛋大小,青木香湯方:
- 青木香、麻黃(去節,各60克)、升麻(90克)
以上三味藥,搗碎,加入約7.2升水,煮至約4.8升,去除藥渣,分三次服用,一日內服完。蓋被取微汗,避風,用藥粉敷身。
治療癰瘡背部,升麻湯方:
- 升麻(90克)
以上一味藥,搗碎,加入約3.6升水,煮至約2.4升,分三次服用。從前何道靜的母親在建安時,夜裡得了背部癰瘡,到早晨半個手臂都變黑,上面發熱如火,呼吸急促煩悶,當時沒有90克升麻,只有30克,用3.6升水煮至2.4升,按上述方法服用,一服感覺略微好轉,再服熱退,才得以入睡。到傍晚服完藥,情況轉好。第二天看背部顏色恢復正常,於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