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卷第九·傷寒上 (9)
卷第九·傷寒上 (9)
1. 太陽病用陷胸湯法第六
甘草(四兩,炙),黃芩,乾薑(各三兩),黃連(一兩),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一方有人參(三兩。)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堅。服瀉心湯,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而利益甚。理中治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方:
赤石脂(一斤,碎),太一禹餘糧(一斤,碎)
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若不止,當利小便。
傷寒吐下發汗,虛煩,脈甚微,八九日心下痞堅,脅下痛,氣上衝喉咽,眩冒,經脈動惕者,久而成痿。
傷寒發汗吐下,解後,心下痞堅,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湯主之。方:
旋覆花(三兩),人參(二兩),生薑(五兩,切),代赭(一兩,碎),甘草(三兩,炙),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挾熱而利不止,心下痞堅,表裡不解,桂枝人參湯主之方:
桂枝(四兩,別切),甘草(四兩,炙),白朮,人參,乾薑(各二兩)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去滓,納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傷寒大下後,復發其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其痞,當先解表,表解乃攻其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用上方。)
病如桂枝證,頭項不強痛,脈微浮,胸中痞堅,氣上衝喉咽不得息,此為胸有寒,當吐之,宜瓜蒂散。方:
瓜蒂(熬),赤小豆(各一分)
上二味,搗為散,取半錢匕,豉一合,湯七合漬之,須臾去滓,納散湯中和,頓服之,若不吐,稍加之,得快吐止,諸亡血虛家,不可與瓜蒂散。
白話文:
太陽病使用陷胸湯的第六種情況
組成:炙甘草四兩、黃芩三兩、乾薑三兩、黃連一兩、洗過的半夏半升、掰開的大棗十二枚。有的方子會加入人參三兩。
用法:將以上六味藥材,加入一斗水煎煮,取六升藥汁,去除藥渣,溫熱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如果傷寒病患,在服用湯藥後腹瀉不止,且心下部位感到痞塞、堅硬。服用瀉心湯後,又用其他藥物來止瀉,但腹瀉仍然不止。醫生用理中湯來治療,反而腹瀉更加嚴重。理中湯是治療中焦的,而此腹瀉是發生在下焦,應該用赤石脂禹餘糧湯來治療。組成:赤石脂一斤(搗碎)、太一禹餘糧一斤(搗碎)。
用法:將以上兩味藥材,加入六升水煎煮,取二升藥汁,去除藥渣,溫熱分三次服用。如果腹瀉還不止,就應該用利小便的方法來處理。
如果傷寒病患,經過嘔吐、腹瀉、發汗等治療後,出現虛煩、脈搏微弱,八九天後心下部位感到痞塞、堅硬,脅下疼痛,氣向上衝到喉嚨,頭暈眼花,經脈跳動不安,長久下來會造成肌肉萎縮。
如果傷寒病患,經過發汗、嘔吐、腹瀉等治療,病癒後,心下部位仍然痞塞堅硬,而且總是打嗝,應該用旋覆代赭湯來治療。組成:旋覆花三兩、人參二兩、切好的生薑五兩、搗碎的代赭一兩、炙甘草三兩、洗過的半夏半升、掰開的大棗十二枚。
用法:將以上七味藥材,加入一斗水煎煮,取六升藥汁,去除藥渣,溫熱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如果太陽病患,外在的症狀還沒解除,就多次使用瀉下的方法,導致熱邪與腸道中的水分結合,造成腹瀉不止,心下部位痞塞堅硬,表裡都沒治好,應該用桂枝人參湯來治療。組成:桂枝四兩(另外切開)、炙甘草四兩、白朮二兩、人參二兩、乾薑二兩。
用法:將以上五味藥材,加入九升水,先煮四味藥,取五升藥汁,去除藥渣,再加入桂枝繼續煮,取三升藥汁,去除藥渣,溫熱服用一升,一天服用兩次,晚上服用一次。
如果傷寒病患,經過大量瀉下後,又使用發汗的方法,導致心下部位痞塞,並且感到怕冷,這是因為表證還沒解除,不可以攻治心下的痞塞,應該先解除表證,表證解除後再攻治痞塞,宜用大黃黃連瀉心湯(用上面提到的方子)。
如果病情像桂枝證,但頭頸部沒有僵硬疼痛,脈搏稍微浮出,胸中痞塞堅硬,氣向上衝到喉嚨無法呼吸,這是因為胸中有寒邪,應該用嘔吐的方法來治療,宜用瓜蒂散。組成:烤過的瓜蒂一分、赤小豆一分。
用法:將以上兩味藥材搗成散劑,取半錢匕,用一合豆豉和七合熱水浸泡,過一會兒去除藥渣,將藥粉加入藥湯中攪拌均勻,一次性服下。如果沒有嘔吐,可以稍微增加藥量,直到嘔吐順暢為止。但是,各種因為失血導致身體虛弱的人,不可以服用瓜蒂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