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卷第二十二·飛煉 (5)
卷第二十二·飛煉 (5)
1. 解石及寒食散並下石第四
論一首,方六十九首
論曰:凡是五石散先名寒食散者,言此散宜寒食冷水洗取寒,唯酒欲清,熱飲之,不爾,即百病生焉。服寒食散,但冷將息,即是解藥熱實大盛熱,服三黃湯也。
治石發動上氣熱實不解心腹滿,小便赤,大便赤,大便不利,痞逆沖胸,口中焦燥目赤方:
大黃(一兩),黃連,黃芩,芒硝,甘草(炙,各二兩)
上五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再服。凡用大黃、芒硝,臨湯熟納之。
治石發熱舊小三黃湯,殺石熱勝前方,除實不及前方:
大黃(二兩,一方一兩),黃芩(二兩,一方一兩),梔子(十四枚,擘),豉(三升,綿裹)
上四味,㕮咀,以水六升,先煎藥數沸後,納豉,煮取二升,分二服,取瘥止。
治熱殺石氣下去實兼發汗解肌中風熱氣湯方:
大黃(三兩),黃芩(二兩),梔子(十四枚,擘),豉(一升,綿裹),麻黃(去節),甘草(炙,各二兩)
上六味,㕮咀,以水九升,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煮取四升,納豉三沸,分三服。得下,止。
治虛石發,內有客熱胸中痞,外有風濕不解,肌中急攣,黃芩湯方:
黃芩(二兩),梔子(十四枚,擘),蔥白(一握),豉(一升,綿裹)
上四味,㕮咀,以水七升,煮豉三沸,去滓,納諸藥,煮取三升,分二服。不止,更為之。
治虛勞下焦有熱,骨節疼痛,肌急內痞,小便不利,大便數而少,吸吸口燥少氣折石熱湯方:
大麻(五合,去皮),豉(二升,綿裹)
上二味,研麻子碎,以水四升,合煮,取一升五合,分三服,服三劑即止。
白話文:
關於解石和寒食散,以及用藥來排除結石的第四部分
總論:
所謂的五石散,之所以先被稱為寒食散,是因為這種藥散適合在寒食的時候服用,並用冷水洗浴來取得寒涼之效。只有酒,適合喝清澈且溫熱的,如果不是這樣,就會產生各種疾病。服用寒食散後,只需注意保養,保持身體寒涼,這就是解除藥性燥熱的方法。如果體內熱邪過於旺盛,則需要服用三黃湯。
治療結石發作,導致氣逆上衝、身體發熱且實熱不退、心腹脹滿、小便赤紅、大便赤紅且不通暢、胸悶、煩躁口乾、眼睛發紅的藥方:
大黃(一兩)、黃連、黃芩、芒硝、甘草(炙烤過,各二兩)。
將以上五種藥材切碎,加水五升煎煮至剩二升半,分次服用。凡是使用大黃、芒硝,要在湯藥快煮好時放入。
治療結石發熱,使用舊方小三黃湯,此方可殺除結石熱,但效果不如前一方:
大黃(二兩,或一兩)、黃芩(二兩,或一兩)、梔子(十四枚,掰開)、豆豉(三升,用布包好)。
將以上四種藥材切碎,加水六升,先將藥材煎煮數次沸騰後,再放入豆豉,煮至剩二升,分兩次服用,病癒即停藥。
治療熱邪導致結石,使氣向下走,同時兼具發汗解表、祛風熱的藥方:
大黃(三兩)、黃芩(二兩)、梔子(十四枚,掰開)、豆豉(一升,用布包好)、麻黃(去除節,即莖上的結節)、甘草(炙烤過,各二兩)。
將以上六種藥材切碎,加水九升,先煮麻黃,撈去浮沫,再放入其他藥材,煮至剩四升,最後放入豆豉煮三沸,分三次服用。如果服用後產生排泄,即可停藥。
治療虛弱體質引起的結石發作,體內有客熱,胸中痞悶,體外有風濕未解,肌肉痙攣,黃芩湯方:
黃芩(二兩)、梔子(十四枚,掰開)、蔥白(一小把)、豆豉(一升,用布包好)。
將以上四種藥材切碎,加水七升,先煮豆豉三沸,撈去藥渣,再放入其他藥材,煮至剩三升,分兩次服用。如果效果不明顯,可再次服用。
治療虛勞體質,下焦有熱,導致骨節疼痛,肌肉緊張,體內痞塞,小便不暢,大便頻繁但量少,呼吸微弱,口乾少氣的排除結石熱的藥方:
大麻(五合,去皮)、豆豉(二升,用布包好)。
將以上兩種藥材,研磨大麻籽,使其碎裂,加水四升,一起煎煮,至剩一升五合,分三次服用,服用三劑即可停藥。
2. 大黃湯
治石發煩熱脹滿,身生瘡,年月深久治不瘥者,石虛熱生瘡方:
大黃(三兩),麥門冬(一兩,去心),梔子(十四枚,擘),黃芩,芒硝,甘草(炙,各二兩)
上六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分為五服。得下止。
治石發熱,熱結生腫堅起,始作腫,宜下之,升麻湯方:
升麻,枳實(炙),芍藥,大黃(各二兩),當歸,黃芩(各一兩)
上六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得下腫消,止。熱甚,倍加黃芩。一方有甘草一兩。
治石發熱盛,變作癰腫,初欲成急治之,方:
石燕子(七枚)
上一味,以水三大升,煮之取二升,數用淋洗之,以瘥為度。
治石發頭痛,胸脹滿,或寒或熱,手足冷,或口噤,或口爛生瘡、乾燥,惡聞食氣,前胡湯方:
前胡,芍藥,黃芩,大黃,甘草(炙,各二兩),大棗(二十枚,擘)
上六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若心脅堅滿,加茯苓三兩;胸滿塞,加枳實一大兩,炙;連吐、胸中冷、不飲食,加生薑三兩;胃虛口燥,加麥門冬三兩,去心。凡欲加藥者,則加水一升。
治石發身如火燒靳邵黃芩湯方:
黃芩,枳實(炙,各二兩),梔子(十四枚,擘),栝蔞,厚朴(炙),芍藥,甘草(炙,各一兩)
上七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治石毒,或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而發者,或慓慓如寒,或飲食,或不欲食,若服紫石英發青者,熱悶惛惛喜臥,起止無氣力,或寒,皆腑氣所生,臟氣不和,礬石發熱者,燥而戰,石硫黃髮熱者鬱郁,如熱極者身並破裂,華佗薺苨湯方:
薺苨(四兩),茯苓(一兩),蔓荊子(一升),芍藥,人參,藍子,黃芩,甘草(炙,各一兩)
上八味,㕮咀,以水一升,煮蔓荊子,取八升,去滓,納諸藥,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若虛弱者,倍人參,減黃芩;若氣上,倍茯芩,加薺苨一兩(《外臺秘要》:黃芩、芍藥各二兩,無人參。)
治桃花石發,即心噤,身壯熱,頭痛,覺者清酒飲之隨多少,酒熱行即瘥。亦可服大麥麨,不解,服此麥奴湯方(大麥麨見第十七卷中:)
大麥奴(葉是,陰乾),麥門冬(去心,各四兩),桂心(三兩),蔥白(八莖,勿使葉),人參(一兩),甘草(炙,二兩)
上六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若無麥奴,以麥三升淨淘洗,先煮使熟,去滓,添水滿八升,然後納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一切雜石發動方:
麥門冬(去心),人參(各三兩),甘草(一兩,炙)
上三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彈丸,一服三丸,忌如前法。
治心胸肝熱方:
人參,黃芩(各二兩),梔子(一枚,擘),麥門冬(去心),桂心,甘草(炙,各一兩)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治熱折石皇甫梔子湯方:
梔子(十四枚,擘),黃芩(二兩半),豉(一升,綿裹)
上三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豉煮取二升,分二服。
治石發煩熱脹滿,身體生瘡,年月久遠者,兼治諸藥乳石發動方:
麻黃(去節),甘草(炙,各一兩)
上二味,㕮咀,以水二升,煮取半升,納清酒五合,煎取軟一升。其患者先須火邊炙令熱徹欲汗,因即熱服之,令盡,溫覆臥。須臾大汗出,即瘥。
治一切石熱發方:
但飲淳美熱清酒,冷食,自勞,冷洗,瘥。
治乳石痢及常服壓石方:
取好豉炒令黃香,待冷搗篩,心未熟更炒,待冷還搗,若心熟皮即焦苦,所以須再炒。日別空腹再服二大匙,以冷水服之佳。
治石痢方:
淡煮真好茶汁,服二三升,重者三服,輕者一二服,即瘥。
解散石發動諸藥不治單服酒豉方:
清美酒(一升),好豉(五合,綿裹)
上二味,和煮三五沸,熱飲一升使盡,大良。
治一切石發單方:
搗生冬瓜汁三升,分為三服。
治雜石發單方:
煮蔥白汁服亦解。
單煮枸杞白皮汁服亦解。
單煮胡荽汁服亦解,冬煮根飲之。
單煮薺苨汁飲亦解。
解散熱渴最良方:
蔥白不過一斤,胡荽,薺苨,枸杞
不越半斤,皆單煮,取汁飲之。
又單煮犬肉汁,服解大散,良。
白話文:
[大黃湯]
-
治療因體內結石引起的煩躁發熱、腹部脹滿、身體長瘡,以及這些症狀持續多年不癒的情況。 針對結石導致虛熱而生瘡的藥方: 大黃三兩、麥門冬一兩(去心)、梔子十四枚(擘開)、黃芩二兩、芒硝二兩、甘草二兩(炙)。 將以上六味藥材搗碎,加水七升煎煮至二升五合,分五次服用。服藥後若腹瀉,則停止服藥。
-
**治療結石引起的發熱,熱結導致腫脹堅硬,剛開始腫脹時就應該用藥瀉下。**升麻湯的藥方: 升麻二兩、枳實二兩(炙)、芍藥二兩、大黃二兩、當歸一兩、黃芩一兩。 將以上六味藥材搗碎,加水八升煎煮至二升,分三次服用。服藥後若腹瀉且腫脹消退,則停止服藥。若發熱嚴重,則黃芩加倍。另一種藥方有甘草一兩。
-
**治療因結石引起的發熱嚴重,轉變成癰腫,在剛要形成時就要趕緊治療。**藥方: 石燕子七枚。 將以上一味藥材加水三大升煎煮至二升,頻繁用藥汁淋洗患處,直到痊癒為止。
-
治療因結石引起的頭痛、胸部脹滿,或冷或熱,手腳冰冷,或口噤、口角潰爛生瘡、乾燥,厭惡聞到食物氣味。 前胡湯的藥方: 前胡二兩、芍藥二兩、黃芩二兩、大黃二兩、甘草二兩(炙)、大棗二十枚(擘開)。 將以上六味藥材搗碎,加水八升煎煮至二升五合,分三次服用。若心胸脅部脹滿堅硬,加茯苓三兩;若胸悶塞,加枳實一大兩(炙);若連連嘔吐、胸中發冷、不思飲食,加生薑三兩;若胃虛口乾,加麥門冬三兩(去心)。凡要加藥時,則加水一升。
-
**治療因結石引起的身體發熱如火燒。**靳邵黃芩湯的藥方: 黃芩二兩、枳實二兩(炙)、梔子十四枚(擘開)、栝蔞一兩、厚朴一兩(炙)、芍藥一兩、甘草一兩(炙)。 將以上七味藥材搗碎,加水七升煎煮至二升五合,分三次服用。
-
治療結石毒,可能潛伏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才發作,有時會感到發冷,或想吃東西,或不想吃東西,如果服用紫石英後發作且皮膚發青,會感到悶熱昏沉、喜歡躺臥、起身無力,或發冷,這些都是因腑氣所生,臟氣不調。 礬石發熱會乾燥顫抖,硫磺石發熱會感到鬱悶,如熱到極點則身體會破裂。華佗薺苨湯的藥方: 薺苨四兩、茯苓一兩、蔓荊子一升、芍藥一兩、人參一兩、藍子一兩、黃芩一兩、甘草一兩(炙)。 將以上八味藥材搗碎,先用水一升煎煮蔓荊子至八升,去除藥渣,再加入其他藥材,煎煮至二升五合,分三次服用。若身體虛弱,則人參加倍,黃芩減量;若氣往上衝,則茯苓加倍,薺苨加一兩。(《外臺秘要》記載:黃芩、芍藥各二兩,無人參。)
-
治療桃花石發作,症狀為心悸、身體發熱、頭痛,意識清醒者可飲用清酒,飲用量依個人情況而定,酒發熱氣後症狀就會緩解。 也可服用大麥麨,若無法緩解,則服用麥奴湯的藥方(大麥麨見第十七卷中): 大麥奴(葉子陰乾)四兩、麥門冬四兩(去心)、桂心三兩、蔥白八莖(不要葉子)、人參一兩、甘草二兩(炙)。 將以上六味藥材搗碎,加水八升煎煮至三升,去除藥渣,分三次溫服。若無麥奴,則用大麥三升淨洗,先煮熟,去除藥渣,再加水至八升,然後加入其他藥材,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
-
治療各種結石發作的通用藥方: 麥門冬三兩(去心)、人參三兩、甘草一兩(炙)。 將以上三味藥材搗碎篩成末,用煉過的蜂蜜調和製成如彈丸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丸,禁忌事項同前述。
-
治療心胸肝熱的藥方: 人參二兩、黃芩二兩、梔子一枚(擘開)、麥門冬一兩(去心)、桂心一兩、甘草一兩(炙)。 將以上六味藥材切碎,加水六升煎煮至二升,分三次服用。
-
**治療因熱引起的結石症狀。**皇甫梔子湯的藥方: 梔子十四枚(擘開)、黃芩二兩半、豆豉一升(用布包)。 將以上三味藥材搗碎,加水六升煎煮至三升,去除藥渣,加入豆豉再煮至二升,分兩次服用。
-
**治療因結石引起的煩躁發熱、腹部脹滿、身體長瘡,以及這些症狀持續多年不癒,也適用於各種因藥物或乳石引起的結石發作。**藥方: 麻黃一兩(去節)、甘草一兩(炙)。 將以上二味藥材搗碎,加水二升煎煮至半升,加入清酒五合,再煎煮至一升。患者應先在火邊烤熱身體,使之發汗,然後立即趁熱服用,全部喝完,蓋好被子休息。過一會兒就會大量出汗,症狀就會緩解。
-
治療各種結石發熱的通用藥方: 只需飲用醇美溫熱的清酒,食用冷食,注意休息,用冷水洗澡,即可痊癒。
-
治療乳石引起的痢疾及平常服用壓石的藥方: 取優質豆豉炒至黃香,待冷卻後搗碎篩選,若內核未熟透則再炒,待冷卻後再搗碎。若內核熟透,外皮就會焦苦,所以需要重複炒製。每天空腹服用兩大匙,用冷水送服效果佳。
-
治療石痢的藥方: 用清水煮好的真茶汁,服用二三升,症狀嚴重者服用三次,症狀輕微者服用一到二次,即可痊癒。
-
針對因結石發作,其他藥物治療無效,單獨服用酒豉的藥方: 清美酒一升、優質豆豉五合(用布包)。 將以上兩味藥材混合煮沸三到五次,趁熱飲用一升,全部喝完,效果很好。
-
治療各種結石發作的單方: 搗爛生冬瓜取汁三升,分三次服用。
-
治療各種結石發作的單方: 煮蔥白汁服用也可緩解。
-
單獨煮枸杞白皮汁服用也可緩解。
-
單獨煮胡荽汁服用也可緩解,冬天則煮根飲用。
-
單獨煮薺苨汁飲用也可緩解。
-
針對解熱止渴效果最好的藥方: 蔥白用量不超過一斤,胡荽、薺苨、枸杞用量不超過半斤,都單獨煮取汁飲用。
-
另外,單獨煮犬肉汁服用,也可解除大發作,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