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卷第九·傷寒上 (6)
卷第九·傷寒上 (6)
1. 太陽病用柴胡湯法第四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不可轉側,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方:
柴胡(四兩),黃芩,人參,生薑(切),龍骨,牡蠣(熬),桂枝,茯苓,鉛丹(各一兩半)大黃(二兩),半夏(一合半,洗),大棗(六枚,擘)
上一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納大黃,切如棋子大,更煮一兩沸,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柴胡湯,今加龍骨等。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肢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宜柴胡桂枝湯。
發汗多,亡陽狂語者,不可下,以為可與柴胡桂枝湯,和其榮衛,以通津液,後自愈方:
柴胡(四兩),黃芩,人參,生薑(切),桂枝,芍藥(各一兩半),半夏(二合半,洗),甘草(一兩,炙),大棗(六枚,擘)
上九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人參湯作如桂枝法,加柴胡黃芩;復如柴胡法,今用人參,作半劑。
傷寒五六日,其人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而煩,此為未解,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方:
柴胡(八兩),桂枝(三兩),乾薑(二兩),栝蔞根(四兩),黃芩(三兩),牡蠣(二兩,熬)甘草(二兩,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溫服一升,日二服,初服微煩,汗出愈。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再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續在,先與小柴胡湯;嘔止,小安,其人鬱郁微煩者,為未解,與大柴胡湯下者止。
傷寒十餘日,邪氣結在裡,欲復往來寒熱,當與大柴胡湯。
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中痞堅,嘔吐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病人表裡無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可下之,宜大柴胡湯。方:
柴胡(八兩),枳實(四枚,炙),生薑(五兩,切),黃芩(三兩),芍藥(三兩),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溫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黃二兩,若不加,恐不名大柴胡湯。
白話文:
傷寒病發病八九天,用瀉下的藥物治療後,出現胸部脹滿、心煩意亂、驚恐不安、小便不順暢、說胡話、身體無法翻轉等症狀,應該使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來治療。這個藥方包含:柴胡四兩、黃芩、人參、生薑(切片)、龍骨、牡蠣(稍微煎熬)、桂枝、茯苓、鉛丹各一兩半、大黃二兩、半夏一合半(洗過)、大棗六枚(剝開)。將以上十二味藥材,用水八升煎煮成四升,加入大黃(切成棋子大小),再煮一兩滾,濾掉藥渣,溫服一升。原本是說用柴胡湯,現在增加了龍骨等藥材。
傷寒病發病六七天,出現發熱、稍微怕冷、四肢關節痠痛、輕微想吐、心下部位有阻塞感,並且外在的症狀還沒解除,應該使用柴胡桂枝湯。
如果因為發汗過多導致陽氣虛脫、胡言亂語,就不可以使用瀉下的藥物,而是應該給予柴胡桂枝湯,來調和身體的營衛,使津液順暢,之後就會自行痊癒。這個藥方包含:柴胡四兩、黃芩、人參、生薑(切片)、桂枝、芍藥各一兩半、半夏二合半(洗過)、甘草一兩(烤過)、大棗六枚(剝開)。將以上九味藥材,用水六升煎煮成二升,濾掉藥渣,溫服一升。原本是說用人參湯的煎法,再加入柴胡和黃芩;又如同柴胡湯的煎法,現在使用人參,劑量減半。
傷寒病發病五六天,患者已經發汗,又使用瀉下的藥物治療,出現胸部和脅肋部脹滿、輕微阻塞、小便不順暢、口渴但不嘔吐、只有頭部出汗、時而發冷時而發熱、心煩等症狀,這代表病情還沒有解除,應該使用柴胡桂枝乾薑湯來治療。這個藥方包含:柴胡八兩、桂枝三兩、乾薑二兩、栝蔞根四兩、黃芩三兩、牡蠣二兩(稍微煎熬)、甘草二兩(烤過)。將以上七味藥材,用水十二升煎煮成六升,濾掉藥渣再繼續煎煮,溫服一升,一天服用兩次。第一次服用後如果稍微感到煩躁,出汗後就會痊癒。
太陽病,過了十多天,反而多次使用瀉下的藥物治療,過了四五天後,柴胡證的症狀仍然持續存在,先給予小柴胡湯;如果嘔吐停止、稍微好轉,但患者仍然感到憂鬱、輕微煩躁,代表病情還沒有解除,就給予大柴胡湯,服用後就會停止。
傷寒病發病十多天,邪氣聚集在體內,想要出現時而發冷時而發熱的症狀,應該給予大柴胡湯。
傷寒病發熱,出汗後症狀沒有解除,心中感到堵塞、堅硬,並且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應該使用大柴胡湯。患者身體內外都沒有明顯的症狀,發熱七八天,即使脈象浮而快也可以使用瀉下的藥物治療,應該使用大柴胡湯。這個藥方包含:柴胡八兩、枳實四枚(烤過)、生薑五兩(切片)、黃芩三兩、芍藥三兩、半夏半升(洗過)、大棗十二枚(剝開)。將以上七味藥材,用水十二升煎煮成六升,濾掉藥渣再繼續煎煮,溫服一升,一天服用三次。有一個配方,可以加大黃二兩,如果不加,可能就不符合大柴胡湯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