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千金翼方》~ 卷第九·傷寒上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傷寒上 (3)

1. 太陽病用桂枝湯法第一

服桂枝湯,大汗出,若脈洪大,與桂枝湯,其形如瘧,一日再發,汗出便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方:

桂枝(一兩十七銖),麻黃(十六銖),生薑(切),芍藥(各一兩六銖),甘草(一兩二銖,炙),大棗(五枚,擘),杏仁(十六枚,去皮尖兩仁者)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湯二分,麻黃湯一分,合為二升,分二服,今人合為一方。

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則無陽也。不可發汗,桂枝二越婢一湯主之,方:

桂枝,芍藥,甘草(炙),麻黃(去節,各十八銖),生薑(一兩三銖,切),石膏(二十四銖,碎),大棗(四枚,擘)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當裁為越婢湯、桂枝合之,飲一升。今合為一方,桂枝湯二分。

服桂枝湯下之,頸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方:

茯苓,白朮(各三兩)

上,於桂枝湯中惟除桂枝一味,加此二味為湯,服一升小便即利。本云:桂枝湯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朮。

白話文:

服用桂枝湯後,如果大量出汗,而且脈象變得洪大,此時仍使用桂枝湯,可能會出現像瘧疾一樣的症狀,一天發作兩次,出汗後症狀就會緩解。此時應該使用桂枝二麻黃一湯:

藥方組成:桂枝(約17克),麻黃(約16克),生薑(切片),芍藥(約16克),炙甘草(約12克),大棗(5枚,剝開),杏仁(16枚,去皮尖,取兩仁)。

以上七味藥材,用水七升煮麻黃,稍微沸騰後撈去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煮,煮到剩下二升,濾去藥渣,溫服一升,一天服用兩次。原本的說法是,桂枝湯的二分和麻黃湯的一分混合煮成二升,分兩次服用,現在的人將兩方合為一方。

太陽病,出現發熱怕冷,而且發熱症狀比怕冷症狀明顯,脈象微弱,代表陽氣不足。此時不能使用發汗的方法,應該使用桂枝二越婢一湯來治療:

藥方組成:桂枝、芍藥、炙甘草、麻黃(去節,各約18克),生薑(約13克,切片),石膏(約24克,搗碎),大棗(4枚,剝開)。

以上七味藥材,用水五升先煮麻黃,稍微沸騰後撈去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煮,煮到剩下二升,濾去藥渣,溫服一升。原本的說法是,應該將越婢湯和桂枝湯調配在一起服用一升。現在的人將兩方合為一方,桂枝湯佔兩份。

服用桂枝湯後,如果出現脖子僵硬疼痛,身體微微發熱,沒有出汗,胸口覺得脹滿,稍微疼痛,小便不順暢,應該使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來治療:

藥方組成:茯苓、白朮(各約30克)。

在原來的桂枝湯中去掉桂枝一味藥材,加入茯苓和白朮這兩味藥材一起煮成湯,服用一升後小便就會順暢。原本的說法是,桂枝湯現在去掉桂枝並加入茯苓和白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