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千金翼方》~ 卷第二十一·萬病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一·萬病 (1)

1. 總療萬病第一

論曰:後生志學者少,但知愛富,不知愛學,臨事之日,方知學為可貴,自恨孤陋寡聞。所以憫其如此,忘寢與食,討幽探微,輯綴成部,以貽未悟,有能善斯一卷,足為大醫。凡膈上冷、少腹滿、腸鳴、膀胱有氣、冷利者,當加利藥,服訖當利出泔澱青黃水青泥,輕者一兩度加利藥去病即止;重者五六度,加利藥得日三頻大利,方得盡其根源,病乃永愈。其利法至已時以來兩行、三行即定,亦自如舊,終不成利病也。

白話文:

有人感嘆說:年輕人求學問的志向的人很少,只知道追求富貴,卻不知道重視學習。到了需要用學問處理事情的時候,才意識到學問的可貴,後悔自己學識淺薄。因此感嘆他們的這種情況,不顧及吃飯睡覺,深入鑽研細微之處,整理編纂成書,贈與那些尚未覺醒的人。如果有人能夠好好學習這一本書,就足以成為一位出色的醫生。

所有膈肌以上部位受寒、小腹脹滿、腸胃鳴叫、膀胱中有氣、小便清稀的情況,都要加上瀉藥。服完藥後,必定會排出類似泔水或醬色的青黃色液體或青泥。病情較輕的,服藥一兩次就可治癒;病情較重的,要加服瀉藥,直到每天瀉三次大便,才能根除病源,痊癒疾病。瀉藥的劑量到了自己能適應的時候,即使連服兩三次大便,也不會成水樣,也不會變成久瀉的疾病。

凡病在上膈,久冷痰癊積聚疝瘕癥結宿食堅塊咳逆上氣等固病,終日吐唾、逆氣上衝胸脅及咽喉者,此皆胃口積冷所致,當吐盡乃瘥。輕者一二度,重者五六度方愈。其吐狀,初唾冷沫酸水,次黃汁,重者出赤紫汁。若先患注,人當出黑血,下吐藥大吐,吐時令人大悶,須臾自定,不令人虛惙,得冷飲食已,耳不虛聾,手足不痹。

白話文:

凡是發生在上膈的疾病,例如長期受寒導致的痰濕積聚、疝氣、癥結、宿食塊積、咳嗽、氣逆、胸脅和咽喉堵塞等頑固性疾病,終日吐唾沫、氣逆衝上胸脅和咽喉的人,這些都是胃中積聚寒冷所致,必須透過催吐才能痊癒。病情輕微的吐一兩次,嚴重的需要吐五六次才會痊癒。嘔吐的過程會先吐出冷沫酸水,接著是黃色汁液,病情嚴重的會吐出赤紫色汁液。如果以前曾患過中風,可能會吐出黑色的血。催吐藥會引起劇烈的嘔吐,嘔吐時會讓人非常難受,但過一會兒就會自然平息,不會讓人虛弱疲勞。在服用了冷食或飲料後,耳鳴和手腳麻痺的症狀會減輕。

亦有人當吐時,咽中有一塊物塞喉,不能得出者,飲一二合藥酒,須臾即吐出一物如拳許大,似段雞子中黃,重者十塊,輕者五六枚。

白話文:

有的人在嘔吐時,喉嚨裡會有一團東西堵住,導致無法吐出。此時,喝下一到兩杯藥酒,過一會兒就能吐出一團東西,大小像拳頭,形狀像雞蛋黃,重的有十塊,輕的也有五到六枚。

上件等疾狀病之根本,若今日不出此根本之疾,雖得名醫與一二劑湯藥押定,於後食觸,其病還發。善醫者當服此藥,一出根本,即終身無疾矣。

白話文:

上述這些疾病的症狀都是由根本疾病引起的。如果今天不治療根本疾病,即使服用名醫開的藥方壓制病情,但日後一旦飲食失節,疾病還是會復發。一位好的醫生應該開出能根治根本疾病的藥,一經根治,便能終生無疾。

吐利出疾法:

凡長病人,虛羸人,老人,貴人

此等人當少服,積日不已,病當內消也,不須加吐利藥。

白話文:

凡長期的病人、虛弱的人、老年人、社會地位高的人

對於這類人應該少用藥,長期服用也不能根治疾病,不需要再加用瀉藥。

凡加吐利藥,傷多,吐利若不止者,水服大豆屑方寸匕即定,卒無豆屑,嚼藍葉及烏豆葉亦得定。丈夫五勞七傷陽氣衰損、羸瘦骨立者,服之即瘥。旬月之間,肌膚充悅腦滿精溢,仍加補藥,加法在後章中。

白話文:

服用治療嘔吐和腹瀉的藥物時,常會傷身,如果嘔吐和腹瀉不能停止,可以用水服下拇指大小的大豆屑,就能立刻止住。如果沒有大豆屑,嚼食藍葉或烏豆葉也可以止住。男人因勞作過度、元氣受損,身體瘦弱骨瘦如柴的,服用這種方法就能痊癒。十天半個月左右,肌膚豐滿,腦子充滿精氣,再配合補藥,補藥的方法在後面的章節中。

療風方,用藥多少法:

歷節風(二十兩,酒五斗),賊風,熱風,大風(用藥與歷節同),偏風,猥退,癱瘓風(十二兩,酒三斗)

上以上風,皆帶熱,須加冷藥,仍須利藥,得利佳也。

賊風掣縱(八兩,酒二斗)

濕風周痹(八兩,酒二斗)

腳腰攣痛(十二兩,酒三斗)

筋節拘急(八兩,酒二斗)

食熱如針刺(八兩,酒二斗)

熱病後汗不出(初覺三服,一服一盞;年久服一升)

口喎面戾一目不合(四兩,酒一斗;年久十二兩,酒三斗)

起即頭眩(四兩,酒一斗)

頭面風似蟲行(八兩,酒二斗)

心悶欲嘔吐項強欲陰雨即發者(八兩,酒二斗)

因瘡得風口噤脊背反張如角弓(五服,一服一盞)

療冷病方:

積冷痰癊(瘦者四兩,酒一斗;強者六兩,酒一斗半)

痰飲疝癖(六兩,酒一斗半)

宿食吐逆(四兩,酒一斗)

症癖腸鳴噫(八兩,酒二斗)

㿗痔癖塊咳嗽上氣(二十兩,酒五斗)

奔豚冷氣(六兩,酒一斗半)

噎噦嘔痢(六兩,酒一斗半)

久疰(八兩,酒二斗)

卒中惡忤心腹脹滿氣急垂死(三服,一服一盞,當大吐,吐出血)

瘴氣(三服)

蠱毒(五服)

溫瘧(五服)

痎瘧(五服)

冷痢(六兩,酒二斗半)

久勞(八兩,酒二斗)

療婦人方(其風冷等准前:)

帶下(十二兩,酒三斗)

崩中(六兩,酒一斗半)

月水不通(六兩,酒一斗半)

冷病絕產(六兩,酒一斗半)

斷緒(八兩,酒二斗)

產後諸疾(八兩,酒二斗)

月水不調月前月後乍多乍少(四兩,酒一斗)

落身後病(六兩,酒一斗半)

重者子宮下垂(十二兩,酒三斗)

白話文:

療風方:用藥多少法

熱風症

  • 歷節風(20兩藥材,酒5鬥)
  • 賊風、熱風、大風(藥材用量與歷節風同)
  • 偏風、猥退、癱瘓風(12兩藥材,酒3鬥)

須加冷藥和利藥 上述風症皆夾帶熱症,需要加入冷藥和利藥,利尿見效佳。

特殊風症

  • 賊風掣縱(8兩藥材,酒2鬥)
  • 濕風周痹(8兩藥材,酒2鬥)
  • 腳腰攣痛(12兩藥材,酒3鬥)
  • 筋節拘急(8兩藥材,酒2鬥)
  • 食熱如針刺(8兩藥材,酒2鬥)
  • 熱病後汗不出(初期服3次,每次一盞;病程已久服一升)
  • 口喎面戾一目不合(4兩藥材,酒1鬥;病程已久12兩藥材,酒3鬥)
  • 起立即頭眩(4兩藥材,酒1鬥)
  • 頭面風似蟲行(8兩藥材,酒2鬥)
  • 心悶欲嘔吐項強欲陰雨即發(8兩藥材,酒2鬥)
  • 因瘡得風口噤脊背反張如角弓(5次,每次一盞)

療冷病方

  • 積冷痰癊(瘦弱者4兩藥材,酒1鬥;強壯者6兩藥材,酒1鬥半)
  • 痰飲疝癖(6兩藥材,酒1鬥半)
  • 宿食吐逆(4兩藥材,酒1鬥)
  • 症癖腸鳴噫(8兩藥材,酒2鬥)
  • 㿗痔癖塊咳嗽上氣(20兩藥材,酒5鬥)
  • 奔豚冷氣(6兩藥材,酒1鬥半)
  • 噎噦嘔痢(6兩藥材,酒1鬥半)
  • 久疰(8兩藥材,酒2鬥)
  • 卒中惡忤心腹脹滿氣急垂死(3次,每次一盞,須大吐,吐出血)
  • 瘴氣(3次)
  • 蠱毒(5次)
  • 溫瘧(5次)
  • 痎瘧(5次)
  • 冷痢(6兩藥材,酒2鬥半)
  • 久勞(8兩藥材,酒2鬥)

療婦人方(其風冷等按前述):

  • 帶下(12兩藥材,酒3鬥)
  • 崩中(6兩藥材,酒1鬥半)
  • 月水不通(6兩藥材,酒1鬥半)
  • 冷病絕產(6兩藥材,酒1鬥半)
  • 斷緒(8兩藥材,酒2鬥)
  • 產後諸疾(8兩藥材,酒2鬥)
  • 月水不調月前月後乍多乍少(4兩藥材,酒1鬥)
  • 落身後病(6兩藥材,酒1鬥半)
  • 重者子宮下垂(12兩藥材,酒3鬥)

2. 大排風散

主一切風冷等萬病方:

白話文:

一切風冷等萬病方

藥名

  • 桂心:1兩
  • 甘草:1兩
  • 防風:1兩
  • 辛夷:1兩
  • 細辛:1兩
  • 白芷:1兩
  • 蒼朮:1兩
  • 荊芥:1兩
  • 紫蘇葉:1兩
  • 桔梗:1兩
  • 人參:1兩
  • 阿膠:1兩
  • 熟地:1兩
  • 白芍:1兩
  • 當歸:1兩
  • 川芎:1兩
  • 茯苓:1兩
  • 澤瀉:1兩
  • 牡丹皮:1兩
  • 芍藥:1兩
  • 陳皮:1兩
  • 枳實:1兩
  • 炮薑:1兩
  • 吳茱萸:1兩
  • 川貝母:1兩
  • 茯苓:1兩
  • 炙甘草:1兩
  • 黃芪:1兩
  • 南棗:1兩
  • 生薑:5錢
  • 炙甘草:5錢

用法

  • 將所有藥材搗碎成末,用米湯調成膏狀。
  • 每劑1錢,一日3次,溫服。

功效

  • 溫陽散寒,宣肺化痰,適用於各種風寒引起的疾病。

芫花狼毒,欒荊,天雄(去皮),五加皮麻花白芷紫菀烏頭(去皮),附子(去皮),莽草茵芋,栝蔞,荊芥,躑躅,蕘花,大戟王不留行赤車使者麻黃(各二十分),石斛半夏,石楠,薯蕷,長生(各十四分),藜蘆(七分),狗脊人參,牛膝,蓯蓉,蛇床子,菟絲子,萆薢車前子秦艽(各七分),薏苡,五味子獨活藁本柴胡,牡丹,柏子仁,芎藭,芍藥,吳茱萸桔梗杜仲,桂心,橘皮續斷茯苓細辛乾薑厚朴茯神山茱萸防己黃耆,蜀椒,巴戟天高良薑,紫葳,黃芩當歸,菖蒲,乾地黃通草(各四分)

白話文:

芫花、狼毒、欒荊果實、天雄(去皮)、五加皮、麻花、白芷、紫菀、烏頭(去皮)、附子(去皮)、莽草、茵芋根莖、栝蔞果實、荊芥、躑躅、蕘花、大戟、王不留行果實、赤車使者、麻黃(各 4 克)

石斛、半夏、石楠、山藥、長生草(各 3 克)

藜蘆(1.5 克)

狗脊、人參、牛膝、肉蓯蓉、蛇牀子、菟絲子、地膽草、車前子、秦艽(各 1.5 克)

薏苡仁、五味子、獨活、藁本、柴胡、牡丹皮、柏子仁、芎藭、芍藥、吳茱萸、桔梗、杜仲、桂心、橘皮、續斷、茯苓、細辛、乾薑、厚朴、茯神、山茱萸、防己、黃耆、蜀椒、巴戟天、高良薑、紫葳、黃芩、當歸、菖蒲、乾地黃、通草(各 0.8 克)

上六十七味,勿熬煉,直置振去塵土,即搗粗篩,下藥三兩,黍米三升,曲末二升,上酒一斗五升,淨淘米,以水五升煮米極熟,停如人肌,下曲末熟搦,次下散搦如前,次下酒攪之百遍,貯不津器中,以布片蓋之一宿,旦以一淨杖子攪三十匝,空腹五更溫一盞服之。以四肢頭面習習為度,勿輒加減,非理造次,必大吐利。

白話文:

把上六十七味藥材不要煎熬,直接過篩去除灰塵,然後搗碎過篩。加入三兩藥材,三升黍米,二升曲子,一斗五升酒。將淨淘米用五升水煮熟,熟到像人的肌肉一樣,把曲子搗碎後加入,揉勻。然後加入藥粉並揉勻,再加入酒攪拌一百遍,盛放在不漏水的容器中,用布塊蓋住放置一夜。第二天早上用一隻乾淨的勺子攪動三十次。空腹時,在五更天喝一杯溫熱的藥酒。以四肢和頭部微微發熱為適度,不要隨意增減用量或匆忙製作,否則會導致大吐大瀉。

欲服散者,以絹篩下之,一服方寸匕,只一服勿再也。水飲、漿、酒,皆得服之。丸服者,蜜和服如梧子七丸。唯不得湯服也。須補者,藥少服令內消,即是補也(《千金方》有白朮食茱萸,無麻花、半夏、赤車使者、高良薑、紫葳,止六十四味,名芫花散,一名登仙酒,又名三建散。按:後加減法中有遠志,而此方中無,疑此脫遠志也)。

白話文:

想要服用藥散的人,用絹篩子篩一下,每次服用一小匙,只服用一次即可。可以用水、漿、酒送服。想要服用藥丸的人,用蜜和勻後,每次服用七粒,大小如梧桐子。唯獨不能用熱湯送服。需要用藥補身體的人,藥量要少服,讓它在體內慢慢消解,這就是補益的作用。(《千金方》中有白朮、食茱萸,沒有麻花、半夏、赤車使者、高良薑、紫葳,總共只有六十四味,名稱為芫花散,別名為登仙酒,又名三建散。根據記載:後來的加減方中有遠志,但這個方子中沒有,懷疑這裡遺漏了遠志。)

凡服此藥,法先多服令人大吐下利三五度後,乃少服,方可得益也。其加增藥法如下:

白話文:

凡服此藥,方法是先大量服用,使人大量嘔吐、腹瀉三次到五次後,再少量服用,才能得到效果。其增加藥方的方法如下:

麻花,烏頭,王不留行,赤車使者,麻黃,躑躅,茵芋,芫花,五加皮,白芷,莽草,附子,栝蔞,荊芥,天雄,芎藭,藁本,薯蕷,巴戟天,細辛,獨活,當歸,黃耆,乾薑,厚朴,防己,山茱萸,大戟,萆薢,桔梗,牡丹,柏子仁,狗脊,薏苡,秦艽,菖蒲

白話文:

麻黃、烏頭、王不留行、赤車使者、麻黃、躑躅、茵芋、芫花、五加皮、白芷、莽草、附子、栝蔞、荊芥、天雄、川芎、藁本、山藥、巴戟天、細辛、獨活、當歸、黃耆、乾薑、厚朴、防己、山茱萸、大戟、萆薢、桔梗、牡丹花、柏子仁、狗脊、薏仁、秦艽、菖蒲

上三十六味,並主風多者,患之者准冷熱加減之。

白話文:

三十六種藥物,主治風多者,依患者冷熱虛實不同,加減藥物來治療。

蓯蓉,芎藭,續斷,蛇床子,王不留行,桔梗,芫花,天雄,附子,躑躅,茵芋,當歸秦艽,芍藥,乾薑,狗脊,萆薢,石楠,蜀椒,乾地黃,菖蒲,薯蕷,石斛,牛膝,細辛,紫胡,車前子,桂心,柏子仁,五加皮,杜仲,薏苡

白話文:

  • **蓯蓉:**一種草藥,用於滋腎補陰
  • **芎藭:**一種草藥,用於活血化瘀、止痛
  • **續斷:**一種草藥,用於接骨續筋、止痛
  • **蛇牀子:**一種草藥,用於祛風利濕、殺蟲
  • **王不留行:**一種草藥,用於活血化瘀、通經
  • **桔梗:**一種草藥,用於宣肺止咳、祛痰
  • **芫花:**一種有毒草藥,用於驅蟲
  • **天雄:**一種有毒草藥,用於祛風濕、止痛
  • **附子:**一種有毒草藥,用於溫陽壯陽、祛風濕
  • **躑躅:**一種草藥,用於祛風濕、止痛
  • **茵芋:**一種草藥,用於清熱解毒、消腫
  • **當歸:**一種草藥,用於補血活血、止痛
  • **秦艽:**一種草藥,用於祛風濕、止痛
  • **芍藥:**一種草藥,用於活血化瘀、止痛
  • **乾薑:**一種藥材,用於溫中散寒、止嘔
  • **狗脊:**一種草藥,用於補腎壯陽、祛風濕
  • **萆薢:**一種草藥,用於祛風濕、止痛
  • **石楠:**一種草藥,用於清熱解毒、止血
  • **蜀椒:**一種藥材,用於溫中散寒、止痛
  • **乾地黃:**一種藥材,用於滋陰降火、清熱
  • **菖蒲:**一種草藥,用於醒腦明目、祛風濕
  • **薯蕷:**一種藥材,用於補脾益氣、健胃
  • **石斛:**一種草藥,用於滋陰清熱、生津
  • **牛膝:**一種草藥,用於活血化瘀、強筋壯骨
  • **細辛:**一種草藥,用於散寒止痛、通竅
  • **紫胡:**一種草藥,用於祛風濕、止痛
  • **車前子:**一種草藥,用於清熱利尿、止咳
  • **桂心:**一種藥材,用於溫陽活血、止痛
  • **柏子仁:**一種藥材,用於滋陰降火、清熱
  • **五加皮:**一種草藥,用於強筋壯骨、祛風濕
  • **杜仲:**一種草藥,用於補腎壯陽、強筋壯骨
  • **薏苡:**一種草藥,用於健脾利濕、清熱

上三十二味,主濕痹腰脊,患之者准冷熱加減之。

白話文:

三十二味,主治風濕痺痛,腰脊疼痛。患者可根據病症的寒熱虛實,加減用藥。

秦艽,蒿本,狗脊,萆薢,通草,石楠,芎藭,續斷,牛膝,乾地黃,石斛,薏苡,菟絲子,杜仲,天雄(去皮),附子(去皮)

白話文:

秦艽:一種草本植物,根部可用作藥材。 蒿本:艾草的根莖。 狗脊:一種草本植物,莖葉可用作藥材。 萆薢:一種草本植物,根部可用作藥材。 通草:一種草本植物,莖皮可用作藥材。 石楠:一種灌木,葉子可用作藥材。 芎藭:一種草本植物,根莖可用作藥材。 續斷:一種草本植物,根莖可用作藥材。 牛膝:一種草本植物,根部可用作藥材。 乾地黃:曬乾的熟地黃,一種草本植物,根部可用作藥材。 石斛:一種蘭科植物,根莖可用作藥材。 薏苡:一種禾本科植物,種子可用作藥材。 菟絲子:一種寄生植物,種子可用作藥材。 杜仲:一種落葉喬木,樹皮可用作藥材。 天雄:一種附子科植物,根莖有毒,剝皮後可用作藥材。 附子:一種附子科植物,根莖有毒,剝皮後可用作藥材。

上十六味,主攣急軃曳,患之者准冷熱加減之。

莽草,防己,藜蘆

上三味,主身癢疥瘙,患之者准冷熱加減之。

紫菀,牡丹,茯苓,茯神,柏子仁,蕘花,人參,遠志,細辛

上九味,主驚癇,患之者准冷熱加減之。

蜀椒,長生,躑躅

上三味,主鬼魅,患之者准冷熱加減之。

紫菀,芫花,藜蘆

上三味,主蠱毒,患之者准冷熱加減之。

白話文:

十六味,治攣急軃曳,依寒熱增減

  • 莽草
  • 防己
  • 藜蘆

主治: 身體騷癢、疥瘡、皮膚瘙癢。依寒熱增減藥量。

九味,治驚癇,依寒熱增減

  • 紫菀
  • 牡丹
  • 茯苓
  • 茯神
  • 柏子仁
  • 蕘花
  • 人參
  • 遠志
  • 細辛

主治: 驚嚇抽搐、癲癇。依寒熱增減藥量。

三味,治鬼魅,依寒熱增減

  • 蜀椒
  • 長生
  • 躑躅

主治: 鬼祟作祟、邪祟侵害。依寒熱增減藥量。

三味,治蠱毒,依寒熱增減

  • 紫菀
  • 芫花
  • 藜蘆

主治: 蠱毒所致之疾病。依寒熱增減藥量。

高良薑,桔梗,芫花,山茱萸,茯苓,人參,紫胡,牡丹,蕘花,蓯蓉,巴戟天,芍藥乾薑,附子,烏頭(去皮),麻黃,莽草

白話文:

高良薑、桔梗、芫花、山茱萸、茯苓、人參、紫胡、牡丹、蕘花、蓯蓉、巴戟天、芍藥、乾薑、附子、烏頭(去皮)、麻黃、莽草

上一十七味,主痼冷積聚腹痛堅實,患之者,准冷熱加減之。

厚朴,橘皮,桔梗,大戟,藜蘆,半夏,乾薑,藁本,人參,吳茱萸

上一十味,主腹痛脹滿吐逆,患之者准冷熱加減之。

茯苓,厚朴,芫花,半夏,細辛,烏頭,黃芩,紫胡,山茱萸

上九味,主痰實,患之者准冷熱加減之。

厚朴,乾薑,紫菀,茯苓,桔梗,蕘花,烏頭,人參,細辛,柴胡

上一十味,主胸滿痛,患之者准冷熱加減之。

紫菀,薯蕷,石斛,細辛,巴戟天,牡丹,當歸,人參,菖蒲,五味子,桔梗,柏子仁吳茱萸,山茱萸,乾地黃

上一十五味,主補五臟虛損,患之者准冷熱加減之。

柏子,續斷,黃耆,薯蕷,芍藥,巴戟天,五味子

上七味,主益氣,患之者准冷熱加減之。

白話文:

主治頑固寒性積聚腹痛與堅硬 厚朴、橘皮、桔梗、大戟、藜蘆、半夏、乾薑、藁本、人參、吳茱萸等十七味,視患者寒熱狀況調整用量。

主治腹痛脹滿嘔吐 茯苓、厚朴、芫花、半夏、細辛、烏頭、黃芩、紫胡、山茱萸等十味,視患者寒熱狀況調整用量。

主治痰液實滯 茯苓、厚朴、乾薑、紫菀、桔梗、蕘花、烏頭、人參、細辛、柴胡等十味,視患者寒熱狀況調整用量。

主治胸悶脹痛 紫菀、薯蕷、石斛、細辛、巴戟天、牡丹、當歸、人參、菖蒲、五味子、桔梗、柏子仁吳茱萸、山茱萸、乾地黃等十五味,視患者寒熱狀況調整用量。

主治五臟虛損 柏子、續斷、黃耆、薯蕷、芍藥、巴戟天、五味子等七味,視患者寒熱狀況調整用量。

肉蓯蓉,蛇床子,五味子,附子,天雄,萆薢,栝蔞,薯蕷,遠志,巴戟天,菟絲子,牛膝,柴胡,車前子,細辛,茯苓,杜仲,五加皮,石斛

白話文:

  • 肉蓯蓉:一種補腎助陽的藥材
  • 蛇牀子:一種治療陰道感染的藥材
  • 五味子:一種治療盜汗和失眠的藥材
  • 附子:一種溫補陽氣的藥材,有毒,需慎用
  • 天雄:一種祛風濕的藥材
  • 萆薢:一種清熱利尿的藥材
  • 栝蔞:一種潤肺化痰的藥材
  • 薯蕷:一種健脾胃的藥材
  • 遠志:一種補益心智的藥材
  • 巴戟天:一種補腎壯陽的藥材
  • 菟絲子:一種治療遺精的藥材
  • 牛膝:一種利尿祛濕的藥材
  • 柴胡:一種疏肝解鬱的藥材
  • 車前子:一種清熱利尿的藥材
  • 細辛:一種溫陽通竅的藥材
  • 茯苓:一種健脾利濕的藥材
  • 杜仲:一種補腎強腰的藥材
  • 五加皮:一種補氣健脾的藥材
  • 石斛:一種滋陰清熱的藥材

上一十九味,主益精髓,患之者准冷熱加減之。

乾地黃,菟絲子,天雄,附子

上四味,主補骨髓,患之者准冷熱加減之。

當歸,藁本,白芷,乾地黃,五加皮,石斛,菟絲子,薯蕷,五味子,厚朴

上一十味,主長肌肉,患之者准冷熱加減之。

五加皮,杜仲,續斷

上三味,主陰下濕癢,患之者准冷熱加減之。

茯苓,人參,栝蔞

上三味,主消渴,患之者准冷熱加減之。

栝蔞,茯苓,芍藥,橘皮,秦艽,山茱萸,車前子

上七味,主利小便,患之者准冷熱加減之。

菖蒲,栝蔞,山茱萸

上三味,止小便利,患之者准冷熱加減之。

人參,細辛,菟絲子,狗脊

上四味,生明目,患之者准冷熱加減之。

芎藭,白芷

上二味,主止淚,患之者准冷熱加減之。

細辛(益肝氣),遠志,人參(補心氣)

上三味,補益氣,患之者准冷熱加減之。

石楠,萆薢,狗脊,車前子,石斛

上五味,補養腎氣,患之者准冷熱加減之。

蜀椒,當歸,麻黃,桂心,吳茱萸,紫菀,蕘花,藜蘆,附子,半夏,烏頭,菖蒲,遠志,細辛,芫花,五味子

上一十六味,主咳嗽上氣,患之者准冷熱加減之。

蛇床子,石斛,細辛,薯蕷,橘皮

上五味,主下氣,患之者准冷熱加減之。

附子,乾薑,人參,桂心,橘皮,厚朴

上六味,主霍亂,患之者准冷熱加減之。

白話文:

十九味益精髓方,依冷熱調整劑量。

  • 地黃
  • 菟絲子
  • 天雄
  • 附子

補骨髓十味方,依冷熱調整劑量。

  • 當歸
  • 藁本
  • 白芷
  • 地黃
  • 五加皮
  • 石斛
  • 菟絲子
  • 山藥
  • 五味子
  • 厚朴

長肌肉十味方,依冷熱調整劑量。

  • 五加皮
  • 杜仲
  • 續斷

陰下濕癢三味方,依冷熱調整劑量。

  • 茯苓
  • 人參
  • 栝樓

消渴三味方,依冷熱調整劑量。

  • 栝樓
  • 茯苓
  • 芍藥
  • 橘皮
  • 秦艽
  • 山茱萸
  • 車前子

利小便七味方,依冷熱調整劑量。

  • 菖蒲
  • 栝樓
  • 山茱萸

止小便利三味方,依冷熱調整劑量。

  • 人參
  • 細辛
  • 菟絲子
  • 狗脊

生明目四味方,依冷熱調整劑量。

  • 芎藭
  • 白芷

止淚二味方,依冷熱調整劑量。

  • 細辛(補益肝氣)
  • 遠志
  • 人參(補益心氣)

補益氣三味方,依冷熱調整劑量。

  • 石楠
  • 萆薢
  • 狗脊
  • 車前子
  • 石斛

補益腎氣五味方,依冷熱調整劑量。

  • 蜀椒
  • 當歸
  • 麻黃
  • 桂心
  • 吳茱萸
  • 紫菀
  • 蕘花
  • 藜蘆
  • 附子
  • 半夏
  • 烏頭
  • 菖蒲
  • 遠志
  • 細辛
  • 芫花
  • 五味子

咳嗽上氣十六味方,依冷熱調整劑量。

  • 蛇牀子
  • 石斛
  • 細辛
  • 山藥
  • 橘皮

下氣五味方,依冷熱調整劑量。

  • 附子
  • 乾薑
  • 人參
  • 桂心
  • 橘皮
  • 厚朴

霍亂六味方,依冷熱調整劑量。

黃耆,通草(主漏),厚朴,山茱萸,莽草(主三蟲),紫菀,當歸,白芷(主崩中帶下),黃芩,蛇床子(主寒熱漏),芎藭,牛膝,栝蔞,紫葳

白話文:

黃芪:補氣 通草:利尿(解決水腫問題) 厚朴:健脾理氣 山茱萸:補腎固精 莽草:驅蟲(對抗體內寄生蟲) 紫菀:止咳 當歸:補血活血 白芷:治療崩漏帶下 黃芩:清熱降火 蛇牀子:治療寒熱腹瀉 芎藭:活血化瘀 牛膝:補腎強筋 栝蔞:清熱解毒 紫葳:行氣活血

上一十四味,主月閉,患之者准冷熱加減之。

白話文:

一十四味,用於治療月經閉止。患者的症狀可以根據寒冷或發熱來加加減減藥材。

麻黃,栝蔞,柴胡,桂心,芍藥(主傷寒),通草,菖蒲,遠志,人參(主健忘),附子,黃芩乾薑,蜀椒(主下痢),紫菀,茯苓,芎藭

白話文:

**麻黃:**用於治療傷寒 栝蔞: 用於治療傷寒 柴胡: 用於治療傷寒 桂心: 用於治療傷寒 芍藥: 用於治療傷寒,尤其是外傷 通草: 用於治療咳嗽 菖蒲: 用於治療健忘 遠志: 用於治療健忘 人參: 用於治療健忘 附子: 用於治療陽虛 黃芩: 用於治療熱證 乾薑: 用於治療寒證 蜀椒: 用於治療腹瀉 紫菀: 用於治療咳嗽 茯苓: 用於治療水腫 芎藭: 用於治療血虛

上一十六味,主唾稠如膠,患之者准冷熱加減之。

論曰:所加之藥非但此方所須,普通諸方,學者詳而用之。

白話文:

論述: 所增加的藥物,不只此方需要,在一般各種方劑中,學醫者要詳細瞭解並適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