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1. 卷第十九·雜病中
2. 消渴第一
方二十二首
白話文:
總共有二十二個治療消渴的藥方。
3. 葵根湯
主一年渴飲一石以上,小便利,若飲酒渴、傷寒渴,皆悉主之方。
霜下葵根皮(一握,長四寸)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取瘥止。
又方
栝蔞根,甘草(炙,各二兩),黃連(一升)
上三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白話文:
葵根湯
主要治療一年內飲水量超過一石(約十斗,古代容量單位,相當於現今約120公升)以上,且伴隨小便頻繁的症狀。如果是因飲酒或傷寒引起的口渴,也都可以用這個方子。
藥方如下:
霜打後的葵根皮(一把,約四寸長)
將以上一味藥材,加入一斗水(約現今12公升),煮到剩下三升(約現今3.6公升),分三次服用,病癒即停止服藥。
另一個藥方:
栝樓根,炙甘草(各二兩),黃連(一升)
將以上三味藥材切碎。加入五升水(約現今6公升),煮到剩下二升五合(約現今3公升),分三次服用。
4. 茯苓湯
主胃反吐而渴方。
茯苓(八兩),澤瀉(四兩),生薑(切),桂心,白朮(各三兩),甘草(一兩,炙)
上六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小麥三升,減三升,去麥納諸藥,煮取二升五合,每服八合,日再。
消渴,師所不能治之方。
生栝蔞(九斤,去皮,細切,搗絞汁令盡),上好黃連(九兩,搗,絹羅為末)
上二味,以上件汁溲黃連如硬麵細擘,日曝令乾,搗之絹篩,更溲如前,日曝搗,一依前法,往反汁盡,曝乾搗篩,煉蜜和飲服如梧子十丸,日三,加至三十丸,病愈止,百日慎生冷、醋滑、酒、五辛、肉、面、油膩,永瘥。無生者,乾者九斤,切,以水二斗煎取一斗和之,如生者法。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胃氣上逆導致的嘔吐和口渴。
藥方組成:茯苓(240克),澤瀉(120克),生薑(切片),桂心,白朮(各90克),甘草(30克,炙烤過)。
以上六味藥,切碎後,用水一斗(約2000毫升),加上小麥三升(約600毫升)一起煮,煮到剩七升(約1400毫升)時,去掉小麥,放入其他藥材,再煮到剩二升五合(約500毫升),每次服用八合(約160毫升),每天服用兩次。
這個方子是針對口渴,連醫師都難以治療的病症。
藥方組成:生栝樓(5400克,去皮,切細,搗爛絞汁取盡),上等黃連(540克,搗碎,用細絹篩過成粉末)。
以上兩種藥材,用栝樓汁攪拌黃連粉,像和硬麵一樣,揉成小塊,曬乾,搗碎,用細絹篩過,再用栝樓汁攪拌,如前所述,曬乾後再搗,反覆這樣做,直到栝樓汁用完。曬乾後搗碎篩過,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一天三次,可以逐漸增加到三十丸,病好就停止服用。病好後一百天內,要注意避免生冷、醋、滑膩的食物、酒、五辛(蔥、蒜、韭、薤、興渠)、肉類、麵食、油膩食物,這樣病就會痊癒。如果沒有新鮮的栝樓,可以用乾的栝樓(5400克),切碎後用水二斗(約4000毫升)煎煮,取一斗(約2000毫升)的汁,按照使用新鮮栝樓的方法使用。
5. 桑根湯
主日飲一石水方。
桑根白皮(切,五升,入地三尺者良,炙令黃黑)
上一味,以水與根亦不限多少,煮以味濃為度,適寒溫飲之,任性多少,切,慎鹽。
白話文:
[桑根湯]
主要在每日飲用一石水(約十斗)的量。
取桑樹根的白色內皮(切塊,五升,以入土三尺深的為佳,炙烤到呈現黃黑色)
將以上藥材,用水與桑根一起煮,水量不限,以煮到味道濃郁為準,依照個人感受調整水溫飲用,飲用量也隨個人意願,切記,要小心不要加鹽。
6. 豬肚丸
治消渴方。
豬肚(一枚,治如食法),黃連(五兩),栝蔞(四兩),麥門冬(四兩,去心),知母(四兩,無,以茯神代)
上五味為散,納豬肚中線縫,安置甑中蒸之極爛熟,接熱木臼中搗可丸。若硬,加少蜜和丸如梧子,飲服三十丸,日再,漸加至四十、五十丸,渴即服之。
白話文:
這是治療消渴症(糖尿病)的藥方。
取豬肚一個(處理方式如同食用方法),黃連五兩,栝蔞四兩,麥門冬四兩(去除中心),知母四兩(如果沒有,可用茯神代替)。
將以上五種藥材磨成粉,放入豬肚中,將開口縫合,放入蒸籠中蒸到極度軟爛熟透。趁熱取出,放入木臼中搗成可以搓成丸狀的程度。如果太硬,可以加入少量蜂蜜混合搓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一天兩次,逐漸增加到四十丸、五十丸。感到口渴時就服用。
7. 葛根丸
主消渴方。
葛根,栝蔞(各三兩),鉛丹(二兩),附子(一兩,炮去皮)
上四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飲服十丸,日三服,治日飲一石水者。春夏,減附子。
白話文:
這是一個治療消渴(類似現代的糖尿病)的藥方。
藥材包含葛根和栝蔞(各三兩),鉛丹(二兩),以及炮製過的附子(一兩,去除外皮)。
將以上四種藥材搗碎過篩成為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丸,每日三次。此藥方主要治療每天要喝一石水的人(形容飲水量非常大)。春夏季節,附子的用量要減少。
8. 大黃丸
主消渴,小便多,大便秘方。
大黃(一斤),栝蔞,土瓜根(各八兩),杏仁(五合,去皮尖、雙仁,熬)
上四味,破大黃如棋子,冷水漬一宿,蒸曝乾,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以飲服五丸,日三,以知為度。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口渴、小便頻繁、大便不通暢的症狀。
藥材包含:大黃(一斤),栝蔞、土瓜根(各八兩),杏仁(五合,去除外皮和尖端、雙仁,並經過熬煮)。
將以上四種藥材,把大黃切成像棋子般大小,用冷水浸泡一個晚上,然後蒸過曬乾,再搗成粉末。接著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五顆,一天三次,以症狀改善為衡量標準。
9. 酥蜜煎
主消渴方。
酥(一升),白蜜(三升),芒硝(二兩)
上三味合煎,欲渴即啜之,日六七,益氣力,神效。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用來治療消渴病。
用酥油一升、白蜂蜜三升、芒硝二兩,將這三種藥材混合在一起煎煮。感到口渴時就喝一些,一天喝六七次,可以增強氣力,效果非常好。
10. 羊髓煎
主消渴,口乾濡咽方。
羊髓(二合無,即以酥代之),白蜜(二合),甘草(一兩,炙,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甘草取一升,去滓納蜜、髓,煎令如飴,含之盡,復含。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消渴病(糖尿病),以及口乾、喉嚨乾燥的症狀。
藥方組成:
羊的骨髓(如果沒有,可以用奶油代替,約兩合),蜂蜜(約兩合),炙甘草(一兩,切碎)。
製作方法:
將上述三種藥材,加入三升水,先煮甘草,煮到剩下一升的量,然後將甘草渣撈掉,接著加入蜂蜜和羊髓(或奶油),繼續煎煮,直到濃稠如麥芽糖一般。使用方法是將其含在口中,等它慢慢融化完畢,再含新的藥。
11. 酥蜜煎
主諸渴方。
酥(一升),蜜(一升)
上二味合煎,令調和,一服二升,當令下利藥出,明日更服一升,後日更服一升,即瘥。慎酒及諸咸等。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各種口渴的症狀。
酥油(一升)、蜂蜜(一升)。
將這兩樣東西混合在一起煎煮,使它們調和均勻。一次服用二升,應該會導致腹瀉,讓體內的藥效排出。隔天再服用一升,後天再服用一升,病就會痊癒。服藥期間要禁飲酒,也要避免吃鹹味的食物等。
12. 茯苓煎
主諸消渴方。
茯苓(二斤),白蜜(四升)
上二味,於銅器中,重釜煎以兩莖薤白為候,黃即煎熟。先食服如雞子大,日三。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消渴病(類似現代的糖尿病)。
需要準備茯苓二斤,白蜂蜜四升。
將這兩種藥材放入銅製的容器中,隔水加熱,用兩根蔥白作為判斷煎煮完成的標準,等到藥汁呈現黃色就表示煎煮熟了。先吃像雞蛋大小的量,一天服用三次。
13. 防己散
主消渴,肌膚羸瘦,或乃轉筋不能自止,小便不禁,悉主之方。
木防己(一兩),栝蔞,鉛丹,黃連(各二兩)
上四味,搗篩為散。先食,以苦酒一升、以水二升合為漿,服方寸匕,日三服訖,當強飲,極令盈溢,一日再服則憎水,當不欲飲也。
大渴,百方療之不瘥方。
鉛丹,胡粉(各半兩),栝蔞,甘草(炙,各二兩半),澤瀉,石膏,赤石脂,白石脂(各五分)
上八味,搗篩為散。水服方寸匕,日三,壯人一匕半,一年病一日愈,二年病二日愈。渴甚者,夜兩服;腹痛者減之。丸服亦佳,一服十丸,傷多則腹痛也。
治口乾燥方
酸棗(一升半,去核),酸石榴子(五合,末),烏梅(五十枚,去核),麥門冬(四兩,去心),茯苓(三兩半),覆盆子,葛根(各三兩),石蜜(四兩),桂心(一兩六銖),栝蔞(三兩)
上一十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酸棗大。含之不限時節,以口有津液為度。忌如藥治。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消渴症(糖尿病),患者會出現肌肉消瘦、抽筋無法停止、小便失禁等症狀。
第一個方子:
木防己一兩、栝蔞二兩、鉛丹二兩、黃連二兩。
將以上四種藥材搗碎篩成粉末。先吃飯,然後用苦酒一升、水二升混合成漿,每次服用一小匙,一天三次。服用後應多喝水,盡量喝到飽脹,一天服用兩次就會開始討厭水,不想喝水了。
第二個方子: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各種方法都無法治癒的嚴重口渴:
鉛丹半兩、胡粉半兩、栝蔞二兩半、炙甘草二兩半、澤瀉五分、石膏五分、赤石脂五分、白石脂五分。
將以上八種藥材搗碎篩成粉末。用水送服一小匙,一天三次,身體強壯的人可以服用一匙半。如果是一年的病,一天就會見效;如果是兩年的病,兩天就會見效。口渴嚴重的人,晚上可以多服兩次;如果腹痛,則要減少用量。也可以將藥粉做成藥丸服用,一次服用十丸,服用過多會引起腹痛。
第三個方子: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口乾舌燥:
酸棗一升半(去核)、酸石榴子五合(磨成粉)、烏梅五十枚(去核)、麥門冬四兩(去心)、茯苓三兩半、覆盆子三兩、葛根三兩、石蜜四兩、桂心一兩六銖、栝蔞三兩。
將以上十種藥材搗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酸棗。含在嘴裡,不限制時間,以口中有津液為度。服用此藥時,需注意藥物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