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千金翼方》~ 卷第十八·雜病上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八·雜病上 (9)

1. 壓熱第六

方一十三首,論一首

白話文:

方一十三首,論一首

原典:

證補心腎,丹礬母辛,助肝益肺,順氣升清。 養血調營,芎歸奔逐,通經達絡,金銀導腴。 補脾益氣,參朮扶陽,溫通溫養,甘辛驅邪。 和胃降氣,半夏黃芩,和中調胃,降逆止嘔。 利水健脾,澤瀉蒼朮,舒筋利水,扶正助氣。 潤肺止嗽,貝母麥冬,止咳祛痰,潤肺益陰。 清熱利濕,黃柏黃連,清熱利濕,瀉火安神。 疏風散熱,荊防川芎,散風解表,祛邪調營。 補陽益氣,附桂溫腎,溫陽驅寒,補中益氣。 滋陰斂汗,麥門冬阿膠,斂汗滋陰,清熱生津。 益氣養血,黨參歸桂,養血益氣,健脾調營。 和胃降氣,枳實芍藥,降逆調和,和中理氣。

2. 金石凌

主服金石熱發,醫所不制,服之立愈方。

白話文:

此方主治金石之熱發作,其他藥物無法控制的情況,服用後能立即痊癒。

此方主要治療由毒性金石物質引起的發熱,其他藥物治療無效,服用此方後能立即使症狀改善。

上朴硝(一斤),上芒硝(一斤),石膏(四兩),凝水石(二兩)

白話文:

硝石(500克),芒硝(500克),石膏(200克),明礬(100克)

上四味,熟沸水五升漬朴硝、芒硝令消,澄一宿,旦取澄硝,安銅器中粗搗,寒水石、石膏納其中,仍納金五兩,微火煎之,頻以箸頭柱看,著箸成凌。云瀉置銅器中,留著水盆中,凝一宿,皆成凌,停三日以上,皆干也,若熱病及石發,皆以蜜水和服半雞子大。

白話文:

上面四種藥物,用五升滾沸水浸泡朴硝、芒硝使其溶解,澄清放置一晚,第二天取出澄清的硝,放在銅器中粗略搗碎,加入寒水石、石膏,再放入五兩金,用文火煎煮,時常以筷子戳著觀察,如果戳起成碎冰狀,就表示瀉置在銅器中了,剩下的渣滓留在水盆中,凝固放置一晚,都會變成碎冰。放置三天以上,都會風乾。如果用於治療熱病、石發,用蜜水沖服,每次約半個雞蛋大小的量。

3. 七水凌

主大熱及金石發動,金石凌不制者,服之。方:

白話文:

大熱及金石發動,金石凌不下者,服之。

方:

朴硝五斤,芒硝(三斤,如雪者佳),滑石(一斤半),玉泉石(一斤),石膏(一斤),滷鹼(五斤,如凌者),凝水石(一斤,如雪者)

白話文:

朴硝:5 斤 芒硝:3 斤(選用像雪一樣潔白的為佳) 滑石:1.5 斤 玉泉石:1 斤 石膏:1 斤 滷鹼:5 斤(選用像冰凌一樣晶瑩剔透的為佳) 凝水石:1 斤(選用像雪一樣潔白的為佳)

上七味,各別搗粗篩。

白話文:

將七種中藥材,各別搗碎成粗末過篩。

凍淩水(五升),霜水(一升),雪水(一升),露水(五升半),寒泉水(五升),雨水(一升)東流水(五升半)

白話文:

冰封的水(5 升)、霜水(1 升)、雪水(1 升)、露水(5.5 升)、寒冷的山泉水(5 升)、雨水(1 升)和向東流動的河水(5.5 升)

上七味,澄令清,銅器中納上件七味,散極,微火煎取七升,一宿澄清納瓷坩中淨處貯之,以重帛系口,一百二十日,皆如凍凌狀,成如白石英,有八稜,成就或大如箸,有長一尺者,名曰七水凌。

白話文:

將上述七種材料澄清乾淨,放入銅器中,均勻散開,用文火煎煮取出七升藥液。煎好後放置一晚,藥液澄清後倒入乾淨的陶瓷坩堝中保存,並用厚布將開口紮緊。經過一百二十天,藥液會凝結成像冰凌一樣的樣子,呈現白色晶體狀,有八個稜角,大小不一。有的像筷子大小,有的長達一尺。這種藥物稱為「七水凌」。

,有人服金石發熱者,以井花水和五分匕服之,一服極熱,即定,傷寒發熱服一刀圭,小兒發熱與麻子許,不可多用,神驗,買藥不得爭價,皆上好者,合藥以臘月臘日為上,合時以清淨處,先齋七日,不履穢汙喪孝產婦之家,及不得令雞犬、六畜、生婦、六根不完具及多口繞言人見之,不信敬人勿與服之,服藥得熱退之後七日,乃慎酒、肉、五辛等物,勿復喜惡口刑罰,仍七日齋戒持心清淨。

白話文:

現在有些人服用發熱的金石藥物,可以在井裡的水中加入五分之匙的藥粉服用。服用一次後會感到極度發熱,熱度退後,病情就一定會好轉。傷寒發熱的可服用一刀圭的藥粉,小兒發熱可用麻子大的量服用。不要過量服用,藥效非常好。購買藥物時,不要爭論價格,都要購買品質最好的藥物。調配藥物時,以臘月臘日為佳。調配藥物的地方要乾淨整潔。在調配藥物前七天,應齋戒,並且不接觸不潔淨的地方、喪家、孝子、產婦,也不可讓雞犬、畜生、孕婦、身體有缺憾的人或多嘴多舌的人看到。如果不相信或不尊重的人,不要給他們服用。服用藥物後,等到發熱退去後七天,才開始謹慎地食用酒、肉、五辛等食物。不要再憂思、動怒、爭口舌、受刑罰。仍要齋戒七天,保持內心清淨。

4. 紫雪

主腳氣毒遍,內外煩熱,口生瘡,狂叫走,及解諸石、草、熱藥毒發,卒熱黃等瘴疫毒最良方。

白話文:

主腳氣毒遍,內外煩熱,口生瘡,狂叫走,及解諸石、草、熱藥毒發,卒熱黃等瘴疫毒最良方。

金(一斤),寒水石石膏,磁石(各三斤,並碎)

白話文:

金(一公斤),寒水石、石膏、磁石(各三公斤,均搗碎)

上四味,以水一石煮取四斗,去滓,納後藥。

白話文:

具備四味藥材,加上一石水煮成四鬥,過濾掉藥渣,再加入後續藥材。

升麻(一升),玄參(一斤),羚羊角(屑),青木香犀角(屑),沉香(各五兩),丁香(四兩),甘草(八兩,炙)

白話文:

升麻一升 玄參一斤 羚羊角屑五兩 青木香五兩 犀角屑五兩 沉香五兩 丁香四兩 炙甘草八兩

上八味,㕮咀,於汁中煮取一斗,去滓,納硝石四升,朴硝精者四升,於汁中煎取七升,投木器中,硃砂粉三兩,麝香粉半兩,攪令相得,寒之二日,成於霜雪,紫色。強人服三分匕,服之當利熱毒,老小以意增減用之,一劑可十年用之。

白話文:

將上面八種藥材磨成細粉,加入果汁中煮沸,取出一斗分量的汁液,去掉渣滓,放入四升硝石和四升精製朴硝,繼續煮沸,取七升汁液,倒入木器中。加入三兩硃砂粉和半兩麝香粉,攪拌均勻。放置兩天至變冷結成霜雪狀,呈紫色。身體強壯者每次服用三分湯匙,可解熱毒。如果適用於老人或兒童,可根據情況增減用量。這一劑量足夠使用十年。

玄霜,主諸熱、風熱、氣熱、瘴熱,癃惡瘡毒,內入攻心,熱悶,服諸石藥發動,天行時氣,溫疫熱入腑臟,變成黃疸,蛇螫虎齧狐狼毒所咬,毒氣入腹,內攻心,熱須利病出,用水三四合和一小兩,攪令消,服之,兩炊久,當快利兩行即瘥,小兒熱病服棗許大即瘥方。

白話文:

玄霜:

  • 主治各種熱症,包括風熱、氣熱、瘴熱。
  • 能治療惡瘡毒,內侵入心導致熱悶。
  • 可以促進藥石發動,緩解因服藥導致的熱症。
  • 用於治療時疫,熱入臟腑引起黃疸。
  • 解除毒氣進入腹中,攻入心臟,導致發熱的情況。
  • 需用三四合水與一小兩玄霜調和服用,使其溶解,服後不久即可通便兩次,病症即可痊癒。
  • 對於小兒發熱,服棗子大小的玄霜即可治癒。

金(五十兩),寒水石(六斤,研如粉),磁石(三斤,碎),石膏(五斤,碎)

上四味,以兩斛水煮取六斗,澄清。

升麻,玄參(各一斤),羚羊角(八兩),犀角(四兩),青木香(四兩),沉香(五兩)

上六味,切,納上件汁中煮取二斗,澄清。

白話文:

金(五十兩) 寒水石(六斤,研磨成粉) 磁石(三斤,打碎) 石膏(五斤,打碎)

以上四種藥材,以兩斛水煮沸,取得六鬥藥液,澄清後備用。

升麻、玄參(各一斤) 羚羊角(八兩) 犀角(四兩) 青木香(四兩) 沉香(五兩)

以上六種藥材,切片後放入上記藥液中煮沸,取得二斗藥液,澄清後備用。

朴硝末,芒硝(各六升),麝香當門子(一兩,後入)

白話文:

朴硝粉末和芒硝粉末各六升,麝香一兩放入藥袋中(最後加入)。

上三味,納汁中,漬一宿,澄取清,銅器中微微火煎取一斗二升,以匙抄看,凝即成,下經一宿,當凝為雪,色黑耳。若猶濕者,安布上,日乾之,其下水更煎,水凝即可停之如初,畢密器貯之。

白話文:

將以上三種藥材放入湯汁中,浸泡一晚。取清澈的上層液體,用銅器以小火煎熬,煎至濃縮為一斗二升。用勺子舀起觀察,如果凝固成型,就完成了。放置一夜,應該凝結成雪狀,但顏色發黑。如果仍有水分,就放在布上,曬乾水分。底下的湯汁繼續煎熬,直到凝固,就可以停止煎熬並恢復原狀。最後將藥膏密封保存。

此藥無毒,又主毒風腳氣,熱悶赤熱腫,身上熱瘡,水漬少許,綿貼取點上即瘥,頻與兩服,病膈上熱,食後服,膈下熱,空腹服之,猝熱淋大小便不通,服一兩,原有患熱者,皆宜服之。

白話文:

這味藥無毒,還能治療毒性風濕、腳氣病、發熱潮熱紅腫、身體熱瘡、水泡,用棉布沾一點塗在患處就能痊癒。經常服用兩劑,治療胸膈以上發熱,飯後服用;胸膈以下發熱,空腹服用。突然發熱,大小便不通,服用一到兩錢。過去有發熱病史的人,都適合服用此藥。

論曰:凡諸霜雪等方,皆據曾服金石大藥,藥發猛熱,非諸草藥所能制者則用之,若非金石發者,則用草藥等湯散方制之,不得雷同用霜雪方,若用之,則傷於太冷,於後腰腳疼痛,乃更後為所患,宜消息之。

白話文:

文中所述:

凡是霜雪類型的藥方,都是因為服用了金石類的大補藥,導致藥性過於猛烈,不是一般的草藥可以制約的,才會使用這些藥方。如果沒有服用金石類的藥物,就應該用草藥等湯藥湯劑或散劑來治療,不能一味地使用霜雪類的藥方。如果強行使用,就會傷及身體,造成太過寒涼的後果,導致腰腳疼痛,甚至引發後遺症。因此,在使用藥物時,應慎重考慮,根據病情的變化進行調整。

虛煩心悶方

白話文:

虛煩心悶方

組成:

  • 黃連 1 錢
  • 黃柏 1 錢
  • 麥門冬 2 錢
  • 黃芩 1 錢
  • 梔子 1 錢

製法:

將上述藥材搗碎,用水煎服。

功效:

清虛熱,除心煩,利小便。

主治:

心煩氣悶,口乾舌燥,小便短赤。

5. 竹葉湯

主胃虛陽氣外蒸,瀉津液,口乾,體吸吸苦渴,氣喘,嘔逆涎沫相連方。

白話文:

胃虛,陽氣外蒸,洩瀉津液。口乾,身體乾涸且口渴,氣喘,嘔吐連續不斷的涎沫。

竹葉(切,五升),小麥(一升),麥門冬(一升,去心),知母茯苓(各三兩),石膏(四兩,碎),芍藥,栝蔞,澤瀉人參甘草(炙,各二兩)

白話文:

竹葉(切成小塊,五升),小麥(一升),麥門冬(一升,去除根莖),知母、茯苓(各三兩),石膏(四兩,研碎),芍藥、栝樓、澤瀉、人參、甘草(炙烤過,各二兩)

上一十一味,㕮咀。以水二斗,煮竹葉、小麥取一斗,去滓,納藥煮取四升,分四服。

白話文:

十一味藥,搗碎。用兩鬥水,煮竹葉、小麥,取一斗湯汁,去掉渣滓,放入藥材再煮,取四升藥汁,分成四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