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千金翼方》~ 卷第十八·雜病上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八·雜病上 (5)

1. 吐血第四

論三首,方三十首

白話文:

論證三篇

方劑三十帖

論曰:凡吐血有三種,有內衄,有肺疽,有傷胃。內衄者,出血如鼻衄,但不從鼻孔出,是近心肺間津液出,還流入胃中,或如豆汁,或如䘓血凝停胃中,滿悶便吐,或去數升乃至一斗,得之於勞倦飲食過常所為也;肺疽者,或飲酒之後悶吐,血從吐出,或一合半升;傷胃者,因飲食大飽之後,胃中冷則不能消化,便煩悶強嘔,吐之物與氣共上衝蹙傷裂胃口,血色鮮赤,腹中絞痛,自汗出,其脈緊而數者,為難治也,吐之後體中但奄奄然心中不悶者,輒自愈,假令煩躁,心中悶亂,紛紛欲吐,顛倒不安,醫者又與黃土湯、阿膠散,益使悶亂,卒至不救,如此悶者,當急吐之。

白話文:

論述說:吐血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1. **內衄:**出血就像鼻血一樣,但不是從鼻孔流出,而是心肺之間津液流出,進入胃中。血色或如豆汁,或如凝固的雞血,停滯在胃中,造成胸悶和嘔吐。吐出血量可能多達數升甚至一斗。通常是由於過度勞累或飲食過度所致。

  2. **肺疽:**飲酒後胸悶嘔吐,吐出鮮血,出血量可能達一合或半升。

  3. **傷胃:**飲食過飽後,胃中受寒無法消化,導致煩悶和嘔吐。嘔吐物中含有氣體,衝擊並損傷了胃口,血色鮮紅。患者同時伴有腹痛和自汗,脈搏緊而快,較難治療。吐血後,若患者身體虛弱但心中不悶,通常可以自愈。但是,如果患者煩躁不安,心中悶亂,不斷想嘔吐,無法安靜下來,醫生如果再使用黃土湯或阿膠散等藥物,會加重胸悶,最終導致死亡。遇到這種情況,應立即催吐。

吐方

瓜蒂(半兩),杜蘅,人參(各一分)

上三味,搗篩為散。服一錢匕,水漿無在,得下而已,羸者小減之,吐去青黃或血二三升,無苦。

白話文:

原中醫古代文字:

瓜蒂(半兩),杜蘅,人參(各一分)

上三味,搗篩為散。服一錢匕,水漿無在,得下而已,羸者小減之,吐去青黃或血二三升,無苦。

瓜蒂(半兩),杜蘅,人參(各一分)

將以上三味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清水送服,直到嘔吐出來為止。體弱者可酌情減少用量。嘔吐出青黃色或血水兩三升,一般不會有不適。

2. 生地黃湯

主憂恚嘔血,煩滿少氣,胸中痛方。

白話文:

憂鬱鬱怒,氣鬱化火,爍灼於胃,則嘔血。

煩躁氣滿,胸中鬱結,氣機運行不暢,則氣短胸痛。

生地黃(二斤),大棗(五十枚,擘),阿膠(炙),甘草(炙,各三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四升,分為四服,日三夜一。

白話文:

生地黃(2斤) 大棗(50顆,切開) 阿膠(烤製) 甘草(烤製,各3兩)

四味藥材,搗碎。加入六升水煮沸,煮至剩下四升藥水。將藥水分成四份,早中晚各服用一份,晚上再服一份。

3. 堅中湯

主虛勞內傷,寒熱頻連,吐血方。

白話文:

繁體中文

  • 虛勞內傷,寒熱頻連,吐血方
  • 黃耆六兩,當歸三兩,白朮二兩,人參二兩,生地黃一兩,麥冬一兩,五味子半兩,阿膠半兩

對於虛弱內傷、寒熱交替、吐血的方劑:

  • 黃耆 120 克
  • 當歸 60 克
  • 白朮 40 克
  • 人參 40 克
  • 生地黃 20 克
  • 麥冬 20 克
  • 五味子 10 克
  • 阿膠 10 克

糖(三斤),芍藥,半夏(洗),生薑(各三兩,切)大棗(五十枚,擘),生地黃(一斤)

白話文:

糖(1.5公斤),芍藥,半夏(洗淨),生薑(各150克,切片)大棗(50枚,掰開),生地黃(0.5公斤)

上六味,㕮咀。以水二斗,煮取七升,分七服,日三夜一。(《千金》有甘草、桂心,無地黃)

治噫止唾血方

白話文:

將六味藥材研磨成粉末。以兩鬥水煎煮成七升,分七次服用,日間三次,夜間一次。(《千金方》中包含甘草和桂心,但不包含地黃)

治噫止唾血方

人參一兩,熟地黃四兩,白朮三兩,白茯苓四兩,白芍藥三兩,川芎一兩,山藥一兩,山茱萸一兩,金櫻子三兩。

上為末,用米湯下,日二服。

石膏(四兩,碎),生薑(切),麻黃(去節),五味子(各二兩),小麥(一升),厚朴(炙),半夏(洗),杏仁(去皮尖、雙仁,各三兩)

上八味,㕮咀。以水一斗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五合,分再服。

又方

白話文:

[石膏(四兩,研磨成粉末),生薑(切成片狀),麻黃(去掉節),五味子(各二兩),小麥(一升),厚朴(炙烤後),半夏(清洗後),杏仁(去掉皮、尖端和兩顆核,各三兩)。

以上八味藥物,研磨成粉。先用一斗水煮麻黃,然後去掉泡沫,再加入其他藥物,煮至得到二升五合的濃度,分成兩次服用。

又一個方子]

伏龍肝(如雞子大,兩枚),乾薑,當歸,桂心,芍藥,白芷,阿膠(預漬之),甘草(炙,各二兩),細辛(半兩),芎藭(一兩),生地黃(八兩),吳茱萸(二升)

白話文:

伏龍肝(像雞蛋那麼大,兩枚) 乾薑 當歸 桂心 芍藥 白芷 阿膠 (預先浸泡) 甘草 (炙烤,各兩兩) 細辛 (半兩) 芎藭 (一兩) 生地黃 (八兩) 吳茱萸 (兩升)

上一十二味,㕮咀。以清酒七升,水三升,合煮取三升半,去滓,納膠煎取三升,分三服,亦治衄血。(《千金》名黃土湯,主吐血)

白話文:

以上十二味藥材研成細末。用清酒七升、水三升混合煮沸取三升半,去除沉澱物,加入魚膠煎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此方也可用於治療鼻出血。(《千金方》稱此方為黃土湯,主治吐血)

4. 當歸湯

主吐血方。

白話文:

古代文字:

方治吐血 勿論男女 或鼻衄 虛勞骨蒸 咳血 血崩 血痢

方用 地榆 炭各等分 血竭末 三七末 各三分之一

上為末 每服五分 酒一蓋下 不拘時服

治療吐血方

不論男女,適用於下列情況:

  • 鼻出血
  • 虛弱消瘦,骨頭發熱
  • 咳嗽出血
  • 月經過多
  • 血痢(帶血腹瀉)

藥方:

  • 地榆(炭化)
  • 血竭(研末)
  • 三七(研末)

每樣等分,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五分,用酒一蓋沖服。不限時間服用。

當歸,黃芩(各三兩),乾薑,芍藥,阿膠(炙,各二兩)

上五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日二夜一。

白話文:

當歸、黃芩(各 120 克) 乾薑、芍藥、阿膠(炒製過,各 80 克)

繁體中文:

上五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日二夜一。

依次放入(上五味),用石磨磨碎。加水六升,煮沸後取兩升,分成三份服用。白天兩次,晚上一次。

5. 伏龍肝湯

主吐血並衄血方。

白話文:

吐血並衄血方

丹溪湧泉散

  • 生地黃(生地)六錢
  • 熟地黃(熟地)三錢
  • 麥冬三錢
  • 天門冬三錢
  • 玄蔘三錢
  • 山茱萸三錢
  • 黃芩三錢
  • 當歸三錢
  • 白芍三錢
  • 川芎二錢
  • 升麻二錢
  • 柴胡二錢
  • 白芷二錢
  • 炙甘草二錢
  • 煎服,一日一次。

廬山黃連散

  • 生地黃(生地)五錢
  • 熟地黃(熟地)三錢
  • 麥冬三錢
  • 黃連三錢
  • 黃芩三錢
  • 當歸三錢
  • 白芍三錢
  • 阿膠三錢
  • 藕節(蓮藕)二錢
  • 山萸肉二錢
  • 烊化,一日一次。

龜甲散

  • 龜甲粉三錢
  • 生地黃(生地)三錢
  • 熟地黃(熟地)三錢
  • 當歸三錢
  • 白芍三錢
  • 阿膠三錢
  • 蓮藕三錢
  • 煎服,一日一次。

止衄散

  • 生地黃(生地)三錢
  • 熟地黃(熟地)三錢
  • 黃芩三錢
  • 黃連三錢
  • 阿膠三錢
  • 蓮藕三錢
  • 煎服,一日一次。

伏龍肝(半升),乾地黃,乾薑,牛膝(各二兩),阿膠(炙),甘草(炙,各三兩)

上六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納膠,分三服。

白話文:

  • 伏龍肝(半公斤)
  • 乾燥地黃(100 公克)
  • 乾燥生薑(100 公克)
  • 牛膝(100 公克)
  • 炙阿膠(150 公克)
  • 炙甘草(150 公克)

配齊六味藥材,粗略咀嚼。以一斗水煮沸,熬取三升湯液,濾去藥渣,加入膠質,分三次服用。

6. 澤蘭湯

主傷中裡急,胸脅攣痛,頻嘔血,時寒時熱,小便赤黃,此傷於房中者方。

白話文:

傷中裡急,胸脅攣痛,頻嘔血,時寒時熱,小便赤黃,此房中過度所致之方。

澤蘭,糖(各一斤),桑白皮(三斤,根者),生薑(五兩,切),麻仁(一升),人參,桂心(各三兩),遠志(二兩,去心)

上八味,㕮咀。以淳酒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去滓,納糖,未食服一升,日三夜一。勿勞動。

白話文:

澤蘭、白糖(各一斤),桑白皮(三斤,用根部),生薑(五兩,切片),麻仁(一升),人蔘、桂心(各三兩),遠志(二兩,去掉果核)

內服八味藥,並將其咀嚼成渣。以醇酒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去除渣滓,加入糖。未進食時服用一升,每日三次,夜間一次。切勿勞動。

7. 竹茹湯

主吐血、汗血、大小便出血方。

白話文:

吐血、汗血、大小便出血方

吐血方

  • 阿膠散:阿膠(一兩)研末。用冷水服下,一日二次。
  • 芎歸散:赤芍藥(一兩)、當歸(一兩)、川芎(一兩)。上藥研為細末,以醋調服,一日二次。
  • 麥門冬散:麥門冬(一兩)、生地黃(一兩)、黃連(一兩)。上藥研為細末,以溫水服下,一日二次。

汗血方

  • 麥門冬散:麥門冬(一兩)、五味子(一兩)、生地黃(一兩)。上藥研為細末,用溫水調服,一日二次。
  • 炙甘草散:炙甘草(一兩)、黃連(一兩)、生地黃(一兩)。上藥研為細末,以溫水調服,一日二次。

大小便出血方

  • 阿膠散:阿膠(一兩)研末。用冷水服下,一日二次。
  • 芎歸散:赤芍藥(一兩)、當歸(一兩)、川芎(一兩)。上藥研為細末,以醋調服,一日二次。
  • 大生地湯:生地黃(一兩)、當歸(一兩)、赤芍藥(一兩)。上藥加水煎服,一日二次。

淡竹茹(二升),當歸,黃芩,芎藭,甘草(炙,各半兩),人參,芍藥,桂心,白朮(各一兩)

上九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治吐血、唾血,或勞發,或因酒發方。

白話文:

淡竹茹(兩升) 當歸、黃芩、川芎、甘草(炙用,各半兩) 人參、芍藥、桂心、白術(各一兩)

上九味藥材,咀嚼後,加入一斗水,煮沸後取三升藥液,分成四次服用,白天三次,晚上一次。

用於治療吐血、唾血,可能是勞動過度或飲酒過度造成的。

當歸,羚羊角(屑),乾地黃,小薊根,柏枝(炙),阿膠(炙),乾薑(各三兩),白芍藥,白朮(各四兩),伏龍肝(如雞子,研),亂髮(如雞卵,燒),竹茹(一升),蒲黃(五合),甘草(二兩,炙)

白話文:

當歸三兩 羚羊角屑三兩 乾地黃三兩 小薊根三兩 炙柏枝三兩 炙阿膠三兩 乾薑三兩 白芍藥四兩 白朮四兩 伏龍肝(研磨成雞蛋大小)如雞卵 亂髮(燒成雞蛋大小)如雞卵 竹茹一升 蒲黃五合 炙甘草二兩

上一十四味,㕮咀。以水二斗,煮取五升五合,去滓,下膠消盡,下發灰、蒲黃,分五服。

吐血百治不瘥,療十十瘥,神驗不傳方:

白話文:

一共十四味藥材,碾碎。以兩鬥水熬煮,取五升五合藥液,去除藥渣,加入膠類熬煮至溶解,再加入發灰、蒲黃,分五次服用。

治療吐血各種方法都治不好的,治療十人,十人痊癒,神效祕方:

地黃汁(半升),大黃(生末,一方寸匕)

白話文:

生熟地黃汁(半升),生大黃末(一湯匙)

上二味,煎地黃汁三沸,納大黃末調和,空腹服之,日三,血即止,神良。

治吐血方。

服桂心末方寸匕,日夜可二十服。

治身體暴血,鼻口耳目九孔皮膚中皆漏血方。

取新生犢子未食草者,有屎曝乾燒末,水服方寸匕,日四五服,立瘥。

白話文:

治吐血方

取兩味藥材,將地黃(黃精)煎煮三次,加入大黃粉末調和。空腹服用,一天三次。血就會停止,非常有效。

治身體暴血方(鼻口耳目九孔皮膚中皆漏血)

取剛出生的小牛犢還沒吃草時的糞便,曬乾後燒成粉末。以水服下一小匙,一天四到五次。立即可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