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卷第十八·雜病上 (4)
卷第十八·雜病上 (4)
1. 寒水石散
主肉疸,飲少小便多,白如泔色,此病得之從酒方。
寒水石,白石脂,栝蔞(各五分),知母,菟絲子,桂心(各三分)
上六味,搗篩為散。麥粥服五分匕,日三,五日知,十日瘥。
酒疸,身黃麴塵出,牛膽煎方。
牛膽(一枚),大黃(八兩),芫花(一升,熬),蕘花(半升,熬),瓜丁(三兩)
上五味,以酒一升,切,四味,漬之一宿,煮減半,去滓,納牛膽,微火煎,令可丸,丸如大豆。服一丸,日移六七尺不知,更服一丸,膈上吐膈下利,或不吐利而痊。
酒疸,心中懊憹,或痛,梔子湯方。
梔子(十四枚,擘),枳實(三枚,炙),大黃(二兩),豉(半升)
上四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服七合,日三。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肉疸病,症狀是飲水少但小便多,而且小便顏色像淘米水一樣白濁。這個病通常是因為飲酒過度引起的。
藥方組成:寒水石、白石脂、栝蔞(各五分)、知母、菟絲子、桂心(各三分)。
將以上六種藥材搗碎篩成粉末。用麥粥送服五分匙的藥粉,每天三次。服用五天後症狀應有改善,十天左右可以痊癒。
另外,針對酒疸病,症狀是身體發黃,皮膚屑如麴塵,這裡提供牛膽煎的方子:
藥方組成:牛膽(一個)、大黃(八兩)、芫花(一升,熬製過)、蕘花(半升,熬製過)、瓜蒂(三兩)。
將以上五種藥材,除了牛膽之外,其餘四味切碎,用一升酒浸泡一晚,然後煮至剩下一半。濾去藥渣,再加入牛膽,用小火煎煮至可以搓成藥丸的程度,藥丸大小如大豆。每次服用一丸,一天之內可能排泄六七尺距離的穢物而不知覺,如果沒有痊癒,再服用一丸。可能會出現上吐下瀉的情況,也可能不吐不瀉就痊癒了。
此外,針對酒疸病,如果出現心中煩悶不安或疼痛的症狀,可以使用梔子湯:
藥方組成:梔子(十四枚,擘開)、枳實(三枚,炙烤過)、大黃(二兩)、豆豉(半升)。
將以上四味藥材切碎。用水六升煎煮至剩下二升,每次服用七合,每日三次。
2. 茵陳湯
主黃疸、酒疸、身目悉黃方。
茵陳(三兩),大黃,黃芩,黃連(各二兩),人參(半兩),梔子仁(三七枚),甘草(一兩,炙)
上七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五合,分四服。
白話文:
這個方劑主要治療黃疸病,包括因喝酒引起的黃疸,症狀是全身和眼睛都發黃。
藥材組成有:茵陳(三兩)、大黃、黃芩、黃連(各二兩)、人參(半兩)、梔子仁(二十一枚)、甘草(一兩,炙過)。
將以上七味藥材切碎。加入一斗水煮,煮到剩下三升五合,分四次服用。
3. 半夏湯
主酒癊胸心脹滿,肌肉沉重,逆害飲食,小便赤黃,此根本虛勞,風冷飲食衝心,由脾胃客痰所致方。
半夏(一升,洗),生薑(十兩,切),黃芩(一兩),前胡,茯苓(各三兩),當歸,茵陳(各一兩),枳實(炙),大戟,白朮,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一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因為喝酒造成的胸口、心口脹滿,肌肉感到沉重,食慾不振,小便顏色偏紅黃,這是因為身體根本虛弱,加上風寒、飲食衝擊心臟,導致脾胃累積痰液所造成的。
這個方子的組成是:半夏(一升,洗淨)、生薑(十兩,切片)、黃芩(一兩)、前胡(三兩)、茯苓(三兩)、當歸(一兩)、茵陳(一兩)、枳實(炙,兩)、大戟(二兩)、白朮(二兩)、甘草(炙,二兩)
以上十一味藥,稍微搗碎。用水一斗(約十升)煮成三升,分三次服用。
4. 宛轉丸
凡患黃疸,足腫,小便赤,食少羸瘦方。
乾地黃,石斛,白朮(各二兩),牡蠣(熬),芍藥,芎藭,大黃,小草,甘草(炙,各三兩)
上九味,搗篩為散,煉蜜和丸,如梧子,飲服四丸,日三。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治療黃疸、腳腫、小便赤紅、食慾不振導致的消瘦。
藥材包含:乾地黃、石斛、白朮(各八錢)、牡蠣(以火烤過)、芍藥、芎藭、大黃、茜草、甘草(炙烤過,各十二錢)。
將以上九種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狀,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四顆,一天服用三次。
5. 茯苓丸
主患黃疸,心下縱橫結堅,小便赤,是酒疸方。
茯苓,茵陳,乾薑(各一兩),半夏(洗),杏仁(去皮尖、雙仁,各三分),商陸(半兩),甘遂(一分),枳實(五分,炙),蜀椒(二合,汗,去目、閉口),白朮(五分,切,熬,令變色)
上一十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蜱豆三丸,以棗湯下之。夫患黃疸,常須服此。若渴欲飲水,即服五苓散。若妨滿,宛轉丸治之,五苓散見傷寒中
治黃疸小便赤黃方
前胡,茯苓(各一兩半),椒目(一兩,熬),附子(半分,炮,去皮),茵陳(二兩半),菖蒲(二兩半)
上六味,搗篩為散。食以前服一錢匕,日三服。此劑更參服上二藥。
黃疸之為病,日晡所發熱惡寒,少腹急,體黃額黑,大便黑,溏瀉,足下熱,此為女勞也,腹滿者難療。方:
滑石(研),石膏(研,各五兩)
上二味,為散。麥粥汁服方寸匕,日三,小便極利,瘥。
灸黃法(二十穴):第十一椎下俠脊兩邊各一寸半,灸脾俞百壯。兩手小指端,灸手少陰,隨年壯。手心中,灸七壯。胃管主身體萎黃,灸百壯,治十,十瘥,忌針。耳中在耳門孔上橫梁,主黃疸。上齶入口裡邊在上縫赤白脈上是,針三鋥。舌下俠舌兩邊針鋥。頰裡從口吻邊入往對頰裡去口一寸鋥。
上齶里正當人中及唇針三分鋥。巨闕,上管。上二穴並七壯,狂言浪走者,灸之,瘥。寅門從鼻頭直入髮際度,取通繩分為三段,繩取一分,入髮際當繩頭鋥(「鋥」字未詳,不敢刊正)。脊中椎上七壯。屈手大指節里各七壯。中管、大陵、勞宮、三里、然谷、太谿。上八穴,皆主黃疸。
論曰:黃疸之為病,若不急救,多致於死,所以具述古今湯藥灸鋥方法,按據此無不瘥者也。有人患之,皆昏昧不識好惡,與茵陳湯一劑不解,亦有惺惺如常,身形似金色,再服亦然,隔兩日一劑,其黃不變,於後與灸諸穴乃瘥,瘡上皆黃水出,然此大慎面、肉、醋、魚、蒜、韭、熱食,犯之即死。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黃疸,症狀是胸口下方有硬塊結在一起,小便呈現紅色,這是屬於因飲酒引起的黃疸。
藥方組成:茯苓、茵陳、乾薑各一兩,半夏(洗過)、杏仁(去皮尖、雙仁)各三分,商陸半兩,甘遂一分,枳實(炙過)五分,蜀椒(汗過,去除種子和閉口不開的)二合,白朮(切片後熬煮到顏色改變)五分。
將以上十味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混合製成丸子,大小如蜱豆(一種小豆子),每次服用三顆,用棗湯送服。凡是患有黃疸的人,都應該經常服用此藥。如果口渴想喝水,就服用五苓散。如果覺得脹滿不舒服,可以用宛轉丸來治療,五苓散的配方在《傷寒論》中有記載。
以下是治療黃疸小便赤黃的藥方:
前胡、茯苓各一兩半,椒目(炒過)一兩,附子(炮製過,去皮)半分,茵陳二兩半,菖蒲二兩半。
將以上六味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飯前服用一錢匙,一天服用三次。這個藥方可以搭配前面的兩種藥一起服用。
黃疸這種疾病的特徵是,在午後會發熱怕冷,小腹緊迫,身體發黃、額頭發黑,大便黑色且稀溏,腳底發熱。這通常是因為過度勞累所引起的,腹部脹滿的話就比較難以治療。 藥方如下:
滑石(研磨)、石膏(研磨)各五兩。
將以上兩味藥研磨成散劑。用麥粥汁送服一小匙,一天服用三次,小便非常順暢的話,病就會好轉。
以下是針灸治療黃疸的方法(共二十個穴位):第十一椎骨下方兩側,距離脊椎一寸半的地方,灸脾俞穴一百壯。兩手小指指尖灸手少陰經穴,根據年齡決定艾灸的次數。手掌中心灸七壯。胃管穴主治身體萎黃,灸一百壯,通常可以治好十個案例中的十個,但忌諱針刺。耳穴在耳門孔上方橫梁處,主治黃疸。上顎入口內部上方縫合處的紅白色脈絡處,針刺三下。舌下兩側,沿著舌頭邊緣針刺一下。臉頰內部從嘴角邊緣進針,往對面臉頰方向刺入一寸。上顎正對人中和嘴唇的地方,針刺三分。巨闕穴和上管穴,這兩個穴位都灸七壯,如果出現胡言亂語、亂跑亂動的情況,灸這些穴位可以治癒。寅門穴,從鼻尖直入髮際,用繩子量取長度,分成三段,取其中一段,從髮際進入,當繩子頭的地方針刺。脊椎中間的椎骨上灸七壯。彎曲手指,大拇指指關節內側灸七壯。中管穴、大陵穴、勞宮穴、三里穴、然谷穴、太谿穴。以上八個穴位,都主治黃疸。
總而言之,黃疸這種疾病,如果不趕快治療,很多時候會導致死亡。因此,詳細列出古代和現代的湯藥和針灸方法,如果按照這些方法來治療,沒有治不好的。有些人患上黃疸,變得昏迷不清楚好壞,給他服用一劑茵陳湯沒有效果,也有些人雖然清醒,身體看起來像金色一樣,再服用藥也一樣,隔兩天服用一劑,黃疸也沒有改變。之後用針灸穴位才治好,傷口上都流出黃水。需要注意的是,治療期間絕對要禁忌麵食、肉類、醋、魚、蒜、韭菜和熱食,否則會導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