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卷第十五·補益 (13)
卷第十五·補益 (13)
1. 琥珀散
主虛勞百病,陰痿精清,力不足,大小便不利如淋,腦間寒氣結在關元,強行陰陽,精少餘瀝,治腰脊痛,四肢重,咽乾口燥,飲食無味,乏氣少力,遠視䀮䀮,驚悸不安,五臟氣虛,上氣悶滿方:
白話文:
適用於體質虛弱引起的各種疾病、陽痿精液清稀、體力不足、小便和排便困難如尿淋、頭腦中寒氣積結在關元穴、陰陽失調、精液稀少,以及治療腰背疼痛、四肢沉重、咽喉乾燥口乾、飲食無味、精神疲乏體力不佳、視力模糊不清、驚恐不安、五臟氣虛、胸悶氣脹等症狀的方劑。
琥珀(二兩),石葦,乾薑,滑石,牡丹皮,茯苓,芎藭,石斛,續斷,當歸,人參,遠志(去心),桂心(各三兩),蓯蓉,千歲松脂,牡蒙,橘皮(各四兩),松子,柏子仁,荏子(各三升),車前子,菟絲子,菴䕡子(各一升),枸杞子(一兩),牛膝(三兩),通草(十四兩),胡麻子,蕪菁子,蛇床子,麥門冬(各一升,去心)
白話文:
琥珀(80 克) 石葦,乾薑,滑石,牡丹皮,茯苓,芎藭,石斛,續斷,當歸,人參,遠志(去心),桂心(各 120 克) 蓯蓉,千歲松脂,牡蒙,橘皮(各 160 克) 松子,柏子仁,荏子(各 1.2 升) 車前子,菟絲子,菴䕡子(各 400 克) 枸杞子(40 克) 牛膝(120 克) 通草(560 克) 胡麻子,蕪菁子,蛇牀子,麥門冬(各 400 克,麥門冬去心)
上三十味,各異搗,合搗兩千杵,重絹下合和,盛以葦囊,先食服方寸匕,日三夜一。用牛羊乳煎令熟,常服令人志性強,輕身益氣力,消穀能食,耐寒暑,百病除愈。久服老而更少,發白更黑,齒落更生矣。
白話文:
以上三十種藥材,分別搗碎,合在一起搗兩千次,用厚絹包好,裝在蘆葦囊中。先吃時取方寸那麼一小塊,每天三次,晚上一次。用牛羊奶煎煮到熟,長期服用可以讓人精神旺盛,身體輕盈,體力充沛,消化功能好,能吃東西,耐受寒暑,各種疾病都痊癒了。長期服用,年老的人也會變得年輕,白髮會變黑,掉的牙齒也會重新長出來。
2. 禿雞散
方:
蛇床子,菟絲子,遠志(去心),五味子,巴戟天,防風(各半兩),蓯蓉(三分),杜仲(一分,炙)
上八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
白話文:
蛇牀子、菟絲子、遠志(去除胚芽)、五味子、巴戟天、防風(各 30 公克),蓯蓉(15 公克),杜仲(6 公克,先烤過)
上方藥材八種,搗碎過篩成細粉末,用酒送服一次一湯匙,每日服用一次。
三仁九子丸,主五勞七傷補益方:
白話文:
三仁九子丸,主要用於補益五勞七傷,其方劑如下:
酸棗仁,柏子仁,薏苡仁,蛇床子,枸杞子,五味子,菟絲子,菊花子,菴䕡子,蔓荊子,地膚子,烏麻子,乾地黃,薯蕷,桂心
白話文:
酸棗仁、柏子仁、薏仁、蛇牀子、枸杞子、五味子、菟絲子、菊花子、菴蕖子、蔓荊子、地膚子、烏麻子、生地黃、山藥、桂心
上一十五味各二兩,加蓯蓉二兩,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二。大主腎虛勞。
療氣及虛方(《千金方》云:治氣及補五勞七傷,無所不治,明目,利小便:)
白話文:
材料:一十五味各二兩,再加蓯蓉二兩。 製法:搗碎篩成細末,煉製的蜂蜜和丸子,大小如同梧桐子。 用法:以酒送服,每次二十丸,每日兩次。 主治:腎虛勞損。
治氣虛及虛勞方(出自《千金方》):治療氣虛以及補益五勞七傷,功效廣泛,能明目,利小便。
石英(十兩,成煉者),石斛,蓯蓉(各一兩半),菟絲子(三兩),茯苓,澤瀉,橘皮(各一兩)
白話文:
石英(十兩,經過提煉的) 石斛,蓯蓉(各一兩半) 菟絲子(三兩) 茯苓,澤瀉,橘皮(各一兩)
上七味,先取白石英,無多少,以鐵錘砧上細打,去暗者及惡物黶翳,惟取向日看明澈者,搗,絹篩於銅盤中,水研之,如米粉法。三度研訖澄之,漸漸卻水,曝令浥浥然,看上有不淨之物去之。取中心好者,在下有惡物亦去之。所得好者,更研令熟,以帛練袋盛置瓷甕合上,以三斗米下蒸之,飯熟,下懸袋日中干之。
白話文:
以上七種藥材,首先取白石英,不用太多。用鐵錘放在砧板上敲碎,去除暗沉和雜質,只取在陽光下看起來透明乾淨的。將其搗碎,用絹篩過篩到銅盤裡,加水研磨,像製作米粉一樣。研磨三次後,靜置澄清,逐漸去除水分,晾曬至微濕。檢查是否有雜質,如果有,去除之。取用品質最好的部分,底部有雜質的部分也要去除。得到的藥材再次研磨至細緻,用絲綢做的袋子裝起來,放入陶瓷甕中密封。下面放上三鬥米蒸煮,米飯煮熟後,將袋子懸掛在陽光下晾乾。
取出更研,然後搗諸藥下篩,㧾於瓷器中,研令相得,酒服方寸匕,日二,不得過之,忌豬、魚、鵝、鴨、蒜、生、冷、醋、滑。
治腰痛方:
鹿角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
白話文:
把取出來的藥材研磨得更細緻後,接著搗碎所有藥材,過篩後放入瓷器中,研磨直到所有成分均勻。用酒送服方寸匕的量,一天服用兩次,不能超過此劑量。忌食豬肉、魚、鵝、鴨、大蒜、生冷食物、醋和滑膩的食物。
將鹿角研磨成粉末,加入酒中服用,每次一湯匙,每日服用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