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千金翼方》~ 卷第十五·補益 (1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五·補益 (12)

1. 翟平薯蕷丸

補諸虛勞損方:

薯蕷,牛膝,菟絲子,澤瀉,乾地黃,茯苓,巴戟天,赤石脂,山茱萸,杜仲(炙,各二兩),蓯蓉(四兩),五味子(一兩半)

上一十二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一夜一,瘦者加敦煌石膏二兩,健忘加遠志二兩,少津液加柏子仁二兩。慎食蒜醋陳臭等物。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補養各種虛勞損傷的:

使用薯蕷、牛膝、菟絲子、澤瀉、乾地黃、茯苓、巴戟天、赤石脂、山茱萸、炙過的杜仲,各二兩,肉蓯蓉四兩,五味子一兩半。

將以上十二味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酒送服二十丸,早晚各服一次。體型瘦弱的人,可以加入敦煌石膏二兩;容易健忘的人,可以加入遠志二兩;體液不足的人,可以加入柏子仁二兩。服用期間要小心,避免食用大蒜、醋、陳腐發臭等食物。

2. 薯蕷散

補虛風勞方:

薯蕷,牛膝,續斷,巴戟天,菟絲子,茯苓,枸杞子,五味子,杜促(各一兩,炙),蛇床子,山茱萸(各三分),蓯蓉(一兩)

上一十二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二夜一,惟禁蒜醋。健忘加遠志、茯神,體澀加柏子仁,各二兩。服三劑,益肌肉,亦可為丸。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用來補虛弱和治療風勞的:

使用薯蕷、牛膝、續斷、巴戟天、菟絲子、茯苓、枸杞子、五味子、杜仲(各一兩,炙烤過)、蛇床子、山茱萸(各三分)、肉蓯蓉(一兩)。

以上十二種藥材,搗碎過篩成為散劑,用酒送服一湯匙(約方寸匕),每天白天服用兩次,晚上服用一次。服用期間禁忌吃蒜和醋。

如果健忘,可以加入遠志和茯神,各二兩;如果身體感到乾燥澀滯,可以加入柏子仁,也是二兩。服用三劑後,可以增長肌肉,也可以將藥粉製成藥丸服用。

主頭面有風,牽引眼睛疼痛,偏視不明方:

薯蕷(五兩),細辛(一兩半),天雄(炮,去皮),秦艽(各二兩),桂心,羌活,山茱萸(各二兩半)

上七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頭面部有風邪,導致眼睛被牽引著疼痛,視力模糊不清的狀況。

所用的藥材有:

薯蕷(五兩)、細辛(一兩半)、炮製過的天雄(去除外皮)、秦艽(各二兩)、桂心、羌活、山茱萸(各二兩半)。

將以上七種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用酒送服一小匙(約方寸匕的量),每天服用三次。

3. 十味腎氣丸

主補虛方:

桂心,牡丹皮,澤瀉,薯蕷,芍藥(各四兩),玄參,茯苓,山茱萸(各五兩),附子(三兩,炮去皮),乾地黃(八兩)

上一十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以酒服二十丸,稍加至三十丸,以知為度。

張仲景八味腎氣丸方:

乾地黃(八兩),澤瀉(二兩),桂心(二兩),薯蕷(四兩),山茱萸(四兩),牡丹皮,茯苓(各三兩),附子(炮,去皮,二兩)

上八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以酒服七丸,日三,稍加至十丸,長久可服。

常服大補益散方:

肉蓯蓉,干棗肉,石斛(各八兩),枸杞子(一斤),菟絲子,續斷,遠志(各五兩,去心)天雄(三兩,炮,去皮),乾地黃(十兩)

上九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二。無所忌。

補虛主陽氣斷絕不起方:

白石英,陽起石,磁石,蓯蓉,菟絲子,乾地黃(各二兩半),五味子,石斛,桔梗,白朮(各二兩),巴戟天,防風(各五分),蛇床子(半兩),桂心

上一十四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酒服十五丸,日三。稍加至二十丸,以知為度。

白話文:

十味腎氣丸

主要補虛的藥方:

桂心、牡丹皮、澤瀉、山藥、芍藥(各四兩),玄參、茯苓、山茱萸(各五兩),炮製過的附子(三兩,去掉皮),乾地黃(八兩)。

以上十味藥材,搗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用酒送服二十丸,可稍微增加至三十丸,以感覺有效為度。

張仲景八味腎氣丸方

乾地黃(八兩),澤瀉(二兩),桂心(二兩),山藥(四兩),山茱萸(四兩),牡丹皮、茯苓(各三兩),炮製過的附子(去掉皮,二兩)。

以上八味藥材,搗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用酒送服七丸,一天三次,可稍微增加至十丸,長期服用。

常服大補益散方

肉蓯蓉、乾棗肉、石斛(各八兩),枸杞子(一斤),菟絲子、續斷、遠志(各五兩,去掉心),炮製過的天雄(三兩,去掉皮),乾地黃(十兩)。

以上九味藥材,搗碎篩成散劑。用酒送服一湯匙,一天兩次。沒有飲食禁忌。

補虛主治陽氣衰竭無法勃起方

白石英、陽起石、磁石、蓯蓉、菟絲子、乾地黃(各二兩半),五味子、石斛、桔梗、白朮(各二兩),巴戟天、防風(各五分),蛇床子(半兩),桂心。

以上十四味藥材,搗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用酒送服十五丸,一天三次。可稍微增加至二十丸,以感覺有效為度。

4. 小秦艽散

主風虛疥瘙癢方:

秦艽(三兩),茯苓,牡蠣(熬),附子(炮,去皮),黃芩(各半兩),人參(三分),乾薑,細辛(各五分),白朮(三兩半),蜀椒(去目、閉口者,汗),桔梗,防風,桂心(各一兩)

上一十三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

治陽氣衰微,終日不起方:

蛇床子(三分),菟絲子(草汁二合)

上二味,和如泥,塗上日五遍,三日大驗。

又方:

車前根葉

上一味,曝乾,搗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

原蠶蛾(末連者一升)

上一味,陰乾,去頭足翅,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夜臥服一丸。

又方:

蛇床子,菟絲子,杜仲(各五分,炙),五味子(一兩),肉蓯蓉(二兩)

上五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酒服十四丸,日二夜一。

又方:

陽起石

上一味,以酒三斗漬二七日,服三合,日三夜一。

又方:

特生礜石(火煉一伏時)

上一味,搗末酒漬二七日,服五合,日三夜一。

淮南八公石斛散,主風濕痹疼,腰腳不遂方:

石斛,防風,茯苓,乾薑,細辛,雲母,杜仲(炙),遠志(去心),菟絲子,天雄(炮,去皮),人參,蓯蓉,萆薢,桂心,乾地黃,牛膝,蛇床,薯蕷,巴戟天,續斷,山茱萸,白朮(各一兩),菊花,附子(炮去皮),蜀椒(去目閉口者汗),五味子(各二兩)

上二十六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

白話文:

小秦艽散

主要治療因風邪侵襲導致的虛弱性皮膚搔癢:

用秦艽(約112.5克),茯苓,煅燒過的牡蠣,炮製過的附子(去掉外皮),黃芩(各約18.75克),人參(約11.25克),乾薑,細辛(各約1.875克),白朮(約131.25克),處理過的蜀椒(去掉籽和閉口的部分,並用汗法處理),桔梗,防風,桂心(各約37.5克)

以上十三味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用酒沖服一小撮藥粉,每日服用兩次。

治療陽氣衰弱,整天精神不振的藥方:

用蛇床子(約11.25克),菟絲子的草汁(約36毫升)

將以上兩味藥混合均勻如泥狀,塗在患處,每日塗抹五次,三天後效果明顯。

另一個藥方:

用車前草的根和葉

將以上一味藥材曬乾,搗成粉末,每次用酒沖服一小撮藥粉,每日服用三次。

另一個藥方:

用原蠶蛾(連末端的一升)

將以上一味藥材陰乾,去掉頭、腳和翅膀,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晚睡前服用一丸。

另一個藥方:

用蛇床子,菟絲子,炙過的杜仲(各約1.875克),五味子(約37.5克),肉蓯蓉(約75克)

將以上五味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酒沖服十四丸,每日早晚各一次,睡前再服用一次。

另一個藥方:

用陽起石

將以上一味藥材用三斗酒浸泡十四天,每次服用約54毫升,每日早晚各一次,睡前再服用一次。

另一個藥方:

用特有的礜石(用火煉製一伏時)

將以上一味藥材搗成粉末,用酒浸泡十四天,每次服用約90毫升,每日早晚各一次,睡前再服用一次。

淮南八公石斛散,主要治療風濕痹痛,腰腿無力:

用石斛,防風,茯苓,乾薑,細辛,雲母,炙過的杜仲,遠志(去掉中心),菟絲子,炮製過的天雄(去掉外皮),人參,蓯蓉,萆薢,桂心,乾地黃,牛膝,蛇床,薯蕷,巴戟天,續斷,山茱萸,白朮(各約37.5克),菊花,炮製過的附子(去掉外皮),處理過的蜀椒(去掉籽和閉口的部分,並用汗法處理),五味子(各約75克)

以上二十六味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用酒沖服一小撮藥粉,每日服用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