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卷第五·婦人一 (4)
卷第五·婦人一 (4)
1. 婦人面藥第五
論一首,方三十九首
論曰:面脂手膏,衣香藻豆,仕人貴勝,皆是所要。然今之醫門極為秘惜,不許子弟瀉漏一法,至於父子之間亦不傳示。然聖人立法,欲使家家悉解,人人自知。豈使愚於天下,令至道不行?擁蔽聖人之意,甚可怪也。
面脂主面及皴靨黑皯,凡是面上之病悉皆主之方:
丁香(十分),零陵香,桃仁(去皮),土瓜根,白蘞,白芨,梔子花,沉香,防風,當歸辛夷,麝香(研),芎藭,商陸(各三兩),白芷,葳蕤,菟絲子,甘松香,藿香(各十五分),蜀水花,青木香(各二兩),茯苓(十四分),木蘭皮,藁本,白殭蠶(各二兩半),冬瓜仁(四兩),鵝脂,羊髓,(各一升半),羊腎脂(一升),豬胰(六具),清酒(五升),生豬肪脂(三大升)
上三十二味,切,以上件挼豬胰汁,漬藥一宿於脂中,以炭火煎三上三下,白芷黃綿濾貯器中,以塗面。
面脂方:
防風,芎藭,白芷,白殭蠶,藁本,葳蕤,茯苓,白蘞,細辛,土瓜根,栝蔞仁,桃仁(去皮尖),蜀水花,青木香,當歸,辛夷(各半兩),鵝脂(一升),羊脂腎(一升),豬脂(二升)
上一十九味,細切,綿裹,酒二升,漬一日一夜,納脂中,急火煎之,三上三下,然後緩火一夜,藥成去滓。以寒水石粉半兩納脂中,以柳木篦熟攪,任用之。
又方:杏仁(二升,去皮尖),白附子(三兩),密陀僧(二兩,研如粉),生白羊髓(二升半),真珠(十四枚,研如粉),白蘚皮(一兩),雞子白(七枚),胡粉(二兩,以帛四重裹一石米,下蒸之,熟下陰乾)
上八味,以清酒二升半,先取杏仁盆中研之如膏。又下雞子白研二百遍。又下羊髓研二百遍,搗篩諸藥納之,研五百遍至千遍,彌佳。初研杏仁,即少少下酒薄,漸漸下使盡藥成,以指捻看如脂,即可用也,草藥絹篩直取細如粉佳。
又方:當歸,芎藭,細辛(各五分),蜀水花,密陀僧,商陸,辛夷,木蘭皮,栝蔞,白殭蠶,藁本,桃花,香附子,杜蘅,鷹屎,零陵香,葳蕤,土瓜根(各三分),麝香,丁香(各半兩),白朮(二兩),白芷(七分),白附子,玉屑(各一兩),鵝脂(在合),鹿髓(一升),白蠟(四兩),豬膏(二兩),羊髓(一升)
上二十九味,細切,醋浸密封一宿。明曉以豬膏煎三上三下,以白芷黃為藥成,去滓,攪數萬遍,令色白,敷面,慎風,日良。
面膏方:
杜蘅,牡蠣(熬,一云杜苦),防風,藁本,細辛,白附子,白芷,當歸,木蘭皮,白朮,獨活,葳蕤,天雄,茯苓,玉屑(各一兩),菟絲子,防己,商陸,梔子花,橘皮(一云橘仁),白蘞,人參(各三兩),甘松香,青木香,藿香,零陵香,丁香(各二兩),麝香(半兩),白犬脂,白鵝脂(無鵝脂以羊髓代之),牛髓(各一升),羊胰(三具)
白話文:
婦人面藥第五
文中論述了製作面脂和面膏的方法,並批評當時醫家秘而不宣的態度。作者認為這些美容方法應該廣為人知,而非被少數人壟斷。 文中列舉了三十九種不同的配方。 這些配方多以草藥、動物油脂和酒等為原料,製作過程繁複,需要經過煎煮、研磨、過濾等多個步驟。 配方中所列的藥材種類繁多,例如:丁香、零陵香、桃仁、土瓜根、白蘞、白芨、梔子花等等,以及動物油脂例如鵝脂、羊髓、豬胰等。 詳細的配方比例和製作方法均已在文中列出。 有些配方還強調了研磨的次數和火候的控制,以確保最終產品的質量。 部分配方中也包含了礦物成分,例如寒水石粉和玉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