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千金翼方》~ 卷第十五·補益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五·補益 (9)

1. 胃脹湯

主胃氣不足,心氣少,上奔胸中,憒悶,寒冷腹中絞痛,吐痢宿汁方:

白話文:

胃氣不足,心氣虛弱,上衝胸中,胸悶,肚子寒冷絞痛,吐出宿食、腹瀉的方劑:

人參(一兩),茯苓橘皮乾薑甘草(炙,各二兩)

白話文:

人參(一兩),茯苓、橘皮、乾薑、炙甘草(各二兩)

上五味,搗篩為末,煉蜜和,要搗五百杵,丸如梧子,以水二升銅器中火上煮二十丸一沸,不能飲者服一升,日三,可長將服。一名胃服丸,又名補臟湯。

白話文:

把甘、酸、苦、辛、鹹五種味道(的中藥)搗碎、過篩成粉末,和蜂蜜混合,務必搗勻,搗五百次,捏成像梧桐子一樣大的丸子。取二升水,用銅器在火上煮,煮到二十顆藥丸沸騰一次,不能喝酒的人服一升,一天三次,可以長期服用。此方又名「胃服丸」,也叫「補臟湯」。

2. 和胃丸

主胃痛,悁煩噫逆,胸中氣滿,腹脅下邪氣寒壯積聚,大小便乍難,調六腑安五臟,導達腸胃,令人能食,並主女人絕產方:

白話文:

主治胃痛、煩悶和打嗝、胸口悶脹、腹脅以下積聚的寒氣和邪氣旺盛,大小便時而困難,調和六腑、安撫五臟,疏導腸胃,使人能進食,並主治女性流產。

大黃細辛黃連,蜀椒(去目、閉口者,汗),皂莢(炙,去皮子),當歸,桂心(各一分),杏仁(去皮尖雙仁,熬),黃芩(各一兩半),葶藶(熬),阿膠(炙),芒硝(各半兩),厚朴(二分,炙),甘遂(一兩),半夏(五分,洗)

白話文:

大黃、細辛、黃連、花椒(去除蒂頭和閉口的,取其汗液)、皁莢(烤炙後去除皮),當歸、桂心(各一份),杏仁(去除外皮和尖端,雙仁分開,熬煮),黃芩(各一兩半),葶藶(熬煮),阿膠(烤炙),芒硝(各半兩),厚朴(二分,烤炙),甘遂(一兩),半夏(五分,洗淨)

上一十五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酒服五丸,日三,稍加至十丸。

白話文:

將十五種藥材研磨成粉,加入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空腹時,用酒送服五丸,每天三次,逐漸增加到十丸。

3. 試和丸

主嘔逆,腰以上熱,惕惕驚恐,時悲淚出,時復喜怒妄語,夢寤洒洒淅淅,頭痛少氣,時如醉狀,不能食,噫聞食臭欲嘔,大小便不利,或寒熱,小便赤黃,惡風,目視䀮䀮,耳中凶凶方:

白話文:

主要症狀為嘔吐反胃,腰部以上發熱,心驚膽戰,時而悲傷落淚,時而又喜怒無常,胡言亂語,夢中哭泣,頭疼氣短,有時恍惚如醉,無法進食,打了嗝後聞到食物的味道就作嘔,大、小便不便,或發熱或發冷,小便赤黃,厭惡風,目光呆滯,耳鳴。

防風澤瀉白朮蛇床子吳茱萸細辛,菖蒲,烏頭(炮,去皮),五味子(各一分)當歸遠志(去心),桂心(各半兩),乾薑(三分)

白話文:

防風、澤瀉、白朮、蛇牀子、吳茱萸、細辛、菖蒲、烏頭(炮製後去皮)、五味子(各 1 份) 當歸、遠志(去心)、桂心(各半兩) 乾薑(3 份)

上一十三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空腹吞五丸如梧子,日三,加至十丸,華佗方:

白話文:

用十三種上文中提及的藥材,搗碎成粉,加蜜煉製成丸劑。空腹時吞服五粒,大小如梧桐子,每日三次。逐漸增加服量至十丸。此為華佗所傳的方劑。

4. 補腎湯

主腎氣不足,心中忙忙而悶,目視䀮䀮,心懸少氣,陽氣不足,耳聾目前如星火。消渴疽痔,一身悉癢,骨中疼痛小弱,拘急乏氣,難嚥咽乾,唾如膠色黑方:

白話文:

主要是腎氣不足,導致心中焦慮鬱悶,眼睛昏暗不適,心悸氣短,陽氣不足,耳鳴眼前發黑如星火閃爍。消渴、疽、痔瘡等疾病,全身發癢,骨中疼痛虛弱,身體僵硬緊繃,呼吸急促,飲食難以下嚥,吐出的唾液像膠水一樣黏稠且呈黑色。

磁石,生薑(切),五味子防風牡丹皮玄參,桂心,甘草(炙,各二兩),附子(一兩,炮,去皮),大豆(二十四枚)

白話文:

磁石 生薑(切片) 五味子 防風 牡丹皮 玄參 桂心 甘草(炙烤,各 2 兩) 附子(1 兩,炮製後去皮) 大豆(24 顆)

上一十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銅器中揚之三百遍,納藥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得二升八合,分為三服。

白話文:

十味藥材,細細咀嚼,放入一斗二升水,倒入銅器中攪拌三百次,煮沸藥材取六升水,過濾渣滓後繼續煎煮,取二升八合,分成三份服用。

5. 腎著湯

主腰以下冷痛而重,如帶五千錢,小便不利方:

白話文:

腰以下冷痛而沉重,好像身上揹著五千個錢那麼重,小便不利。

方劑:

  • 羌活 三錢
  • 防風 二錢
  • 細辛 二錢
  • 桂枝 二錢
  • 附子 二錢(炮製)
  • 澤瀉 二錢
  • 車前子 三錢
  • 蒼朮 二錢
  • 茯苓 二錢
  • 豬苓 二錢
  • 滑石 二錢
  • 牡丹皮 二錢
  • 鹿茸 四錢
  • 補骨脂 二錢
  • 當歸 二錢
  • 川牛膝 三錢
  • 石斛 二錢
  • 桑寄生 二錢
  • 杜仲 二錢
  • 續斷 二錢
  • 熟地 三錢
  • 山藥 三錢
  • 丹參 二錢
  • 黃芪 三錢
  • 甘草 一錢
  • 生薑 二錢
  • 大棗 六枚

茯苓白朮(各四兩),乾薑(二兩),甘草(一兩,炙)

白話文:

茯苓:4 兩 白朮:4 兩 乾薑:2 兩 炙甘草:1 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腎間有水氣,腰脊疼痛,腹背拘急絞痛方:

茯苓,白朮,澤瀉,乾薑(各四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

茯苓,白朮(各四兩),飴糖(八兩),乾薑,甘草(炙,各二兩)

上五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納飴糖煎之令烊,分為四服。

白話文:

治腎間有水氣,腰脊疼痛,腹背拘急絞痛方:

茯苓、白朮、澤瀉、乾薑(各四兩)

以上四味,研成細末,用八升水煎煮成三升,分三次服用。

又方:

茯苓、白朮(各四兩)、飴糖(八兩)、乾薑、甘草(炙,各二兩)

以上五味,研成細末,用一斗水煎煮成三升,加入飴糖繼續煎煮至溶化,分為四次服用。

6. 大補腎湯

主腎氣腰背疼重方:

白話文:

腎氣不足,腰部和背部疼痛嚴重,難以彎曲和伸展,四肢無力。 取熟地黃用酒燉煮後食用,效果顯著。

磁石,石斛茯苓橘皮麥門冬(去心),芍藥,牛膝,棘刺,桂心(各三兩),地骨皮(三升),人參當歸五味子高良薑杜仲(各五兩,炙),紫菀乾薑(各四兩),遠志(一兩半,去心),乾地黃(六兩),甘草(二兩,炙)

白話文:

磁鐵、石斛、茯苓、橘皮、麥門冬(去核)、芍藥、牛膝、棘刺、桂皮(各三兩) 地骨皮(三升) 人蔘、當歸、五味子、良薑、杜仲(各五兩,炙) 紫菀、乾薑(各四兩) 遠志(一兩半,去核) 乾地黃(六兩) 甘草(二兩,炙)

上二十味,㕮咀,以水四升,煮取一斗,分十服。

白話文:

材料:二十種中藥材,咀嚼碎。 用法:以水四升煮沸,取一斗藥汁,分成十次服用。

7. 腎氣丸

主五勞七傷,臟中虛竭,腎氣不足,陰下癢,小便餘瀝,忽忽喜忘,悲愁不樂,不嗜食飲方:

白話文:

五勞七傷,臟中虛竭,腎氣不足,陰下癢,小便餘瀝,忽忽喜忘,悲愁不樂,不嗜食飲方:

治療因過度勞累而傷及身體,導致臟腑虛弱,腎氣虧損,導致下體瘙癢、小便後還有餘尿、健忘、悲傷憂鬱、食慾不振等症狀的方劑:

薯蕷,石斛(各三分),蓯蓉,黃耆(各三兩),羊腎(一具),茯苓五味子遠志(去心)當歸澤瀉人參巴戟天防風附子(炮,去皮),乾薑天雄(炮,去皮),乾地黃獨活桂心,棘刺,杜仲(炙),菟絲子(各二兩)

白話文:

薯蕷、石斛(各 9 克),蓯蓉、黃耆(各 90 克),羊腎(1 個),茯苓、五味子、遠志(去心)、當歸、澤瀉、人參、巴戟天、防風、附子(炮製後去皮)、乾薑、天雄(炮製後去皮)、乾地黃、獨活、桂心、棘刺、杜仲(炙製)、菟絲子(各 60 克)

上二十二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酒服十丸,日三。稍加至二十丸。

白話文:

將二十二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時配酒服用十丸,一日三次。逐漸增加用量至二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