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千金翼方》~ 卷第十五·補益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五·補益 (8)

1. 溫脾湯

主脾氣不足,虛弱下痢,上入下出方:

乾薑,大黃(各三兩),人參,附子(炮,去皮),甘草(炙,各二兩)

上五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白話文:

這個方劑主要治療脾氣虛弱、虛寒導致的腹瀉,症狀是吃下去的東西還沒消化就拉出來。

藥方組成:

乾薑、大黃(各用三兩),人參、炮製過的附子(去掉外皮)(各用二兩),炙甘草(二兩)

將以上五種藥材切碎,加入八升水一起煮,煮到剩下二升半的藥液,分三次服用。

主脾氣不足,水穀下痢,腹痛食不消方:

半夏(四兩,洗),乾薑,赤石脂,白石脂,厚朴(炙),桂心(各三兩),當歸,芎藭,附子(炮,去皮),人參,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一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半,分三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脾氣虛弱,導致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腹痛、吃不下東西。

藥方組成:

半夏(四兩,洗過),乾薑,赤石脂,白石脂,厚朴(炙過),桂心(各三兩),當歸,芎藭,附子(炮製過,去皮),人參,甘草(炙過,各二兩)。

以上十一味藥,將它們切碎,用水九升煮到剩三升半,分三次服用。

2. 瀉脾丸

主脾氣不調有熱,或下閉塞,調五臟,治嘔逆食飲方:

大黃(六兩),杏仁(四兩,去皮尖及雙仁,熬),蜀椒(去目閉口者汗),半夏(洗),玄參茯苓,芍藥(各三分),細辛,黃芩(各半兩),人參,當歸,附子(炮,去皮),乾薑,桂心(各一兩)

上一十四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飲服六丸,日三。增至十丸。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脾氣不調和有熱的症狀,或者是有便秘的情況。它可以調理五臟功能,治療嘔吐和食慾不振。

藥方組成如下:

大黃六兩、杏仁四兩(去除外皮和尖端,以及雙仁,並稍微炒過)、蜀椒(去除黑色部分和沒有開口的,並用汗水浸泡)半夏(洗過)玄參、茯苓、芍藥各三分、細辛、黃芩各半兩、人參、當歸、附子(炮製過,去除外皮)、乾薑、桂心各一兩。

將以上十四味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狀,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六丸,一天三次,可以逐漸增加到每次十丸。

主毒風在脾中,流腫腹滿短氣,食輒防響不消,時時微下方:

乾薑,當歸,桂心,葶藶(各三分,熬),狼毒,大黃,芎藭,蜀椒(去目及閉口汗),白薇,附子(炮,去皮),甘遂,吳茱萸(各半兩)

上一十二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飲服三丸,日三。

大溫脾丸,主脾中冷,水穀不化,脹滿,或時寒極方:

法曲,大麥糵,吳茱萸(各五合),枳實(三枚,炙),乾薑(三兩),細辛(三兩),桂心(五兩),桔梗(三兩),附子(炮,去皮二兩),人參,甘草(炙,各三兩)

上一十一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七丸,日三。加至十五丸。

白話文:

瀉脾丸

主要治療毒邪侵入脾臟,導致身體浮腫、腹部脹滿、呼吸短促,吃東西後容易腹鳴且難以消化,時常感到不適。處方如下:

乾薑、當歸、桂心、葶藶子(各三分,炒過),狼毒、大黃、芎藭、蜀椒(去除眼睛和閉口汗,即除去雜質)、白薇、附子(炮製過,去除外皮)、甘遂、吳茱萸(各半兩)。

以上十二味藥,搗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丸,一天三次,用開水送服。

大溫脾丸

主要治療脾臟虛寒,導致水穀難以消化、腹部脹滿,有時候會感到非常寒冷。處方如下:

法曲、大麥芽、吳茱萸(各五合),枳實(三枚,烤過),乾薑(三兩),細辛(三兩),桂心(五兩),桔梗(三兩),附子(炮製過,去除外皮,二兩),人參,甘草(烤過,各三兩)。

以上十一味藥,搗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酒送服七丸,一天三次。可以逐漸增加到每次服用十五丸。

3. 轉脾丸

主大病後至虛羸瘦,不能食,食不消化方:

小麥曲(四兩),蜀椒(一兩,去目及閉口汗),乾薑,吳茱萸,大黃(各三兩),附子(炮,去皮),厚朴(炙),當歸,桂心,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酒服十五丸,日三。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大病過後,身體非常虛弱、消瘦,沒有食慾,吃了東西也難以消化。

藥方組成:

小麥做的麥芽(四兩)、蜀椒(一兩,去除籽和沒有開口的,有汗水沾濕的)、乾薑、吳茱萸、大黃(各三兩)、炮製過的附子(去除皮)、炙過的厚朴、當歸、桂心、炙過的甘草(各二兩)。

將以上十味藥材搗碎過篩成為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每次用酒送服十五丸,一天三次。

4. 溫脾丸

主胃氣弱,大腹冷則下痢,小腹熱即小便難,防響腹滿喘,氣虛乏乾嘔不得食,溫中消穀治脾益氣方:

法曲,小麥糵(各五合),吳茱萸(三合),枳實(三枚,炙),人參,桔梗,麥門冬(去心)乾薑,附子(炮,去皮),細辛(各二兩),桂心,厚朴(炙),當歸,茯苓,甘草(炙,各三兩)

上一十五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飲服七丸,日三,亦可加大黃二兩。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因胃氣虛弱,導致肚子冰冷就容易拉肚子,但如果小腹發熱就會小便困難;要預防肚子咕嚕作響、腹脹、呼吸急促;也適用於因氣虛造成的疲乏、乾嘔、吃不下飯。此藥方可以溫暖脾胃、幫助消化、治療脾虛、補益氣血。

藥方組成如下:

  • 發酵過的麵粉(法曲)、小麥發芽的乾製品(小麥糵),各五合。
  • 吳茱萸三合。
  • 枳實三枚,炙烤過。
  • 人參、桔梗、麥門冬(去心)、乾薑、炮製過的附子(去皮)、細辛,各二兩。
  • 桂心、厚朴(炙烤過)、當歸、茯苓、甘草(炙烤過),各三兩。

將以上十五味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在空腹時用溫水吞服七丸,一天三次。也可以加入二兩大黃。

5. 平胃湯

主胃中寒熱嘔逆,胸中微痛,吐如豆羹汁,或吐血方:

阿膠(炙),芍藥(各二兩),乾地黃,乾薑,石膏(碎),人參,黃芩,甘草(炙,各一兩)

上八味,㕮咀,以水酒各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胃部寒熱交錯引起的嘔吐、胸口輕微疼痛,吐出來的東西像豆羹汁,有時候會吐血。

藥方組成:

炙過的阿膠、芍藥各二兩,乾地黃、乾薑、碎石膏、人參、黃芩、炙過的甘草各一兩。

將以上八味藥材切碎,加入水和酒各三升,煮到剩三升。分三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