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千金翼方》~ 卷第十五·補益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五·補益 (7)

1. 補肺散

主肺氣不足,胸痛牽背,上氣失聲方:

白石英,五味子(各五分),桂心(二兩),大棗(五枚,擘),麥門冬(去心),款冬花,桑白皮,乾薑,甘草(炙,各一兩)

上九味,搗篩為散,以水一升煮棗取八合,及熱,投一方寸匕,服日三。亦可以酒煮,以知為度。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肺氣虛弱,引起的胸痛牽連到背部,呼吸困難甚至失聲。

藥方組成:

白石英、五味子(各用五分),桂心(二兩),大棗(五枚,掰開),麥門冬(去除中心)、款冬花、桑白皮、乾薑、炙甘草(各用一兩)。

將以上九味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用水一升煮大棗,煮到剩下八合,趁熱將一湯匙藥粉放入,一天服用三次。也可以用酒煮,服用量以身體感覺舒服為度。

2. 補肺丸

主肺氣不足,失聲胸痛,上氣息鳴方:

麥門冬(去心),款冬花,白石英,桑根白皮,桂心(各二兩),五味子(三合),鍾乳(五分,研為粉),乾薑(一兩),大棗(一百枚)

上九味,搗篩為末,以棗膏和為丸如梧子大,以飲下十五丸,日三。

白話文:

主要治療肺氣虛弱,導致聲音沙啞、胸痛、呼吸急促且帶有喘鳴聲的藥方:

麥門冬(去除中心)、款冬花、白石英、桑樹根白皮、桂心(各八十克),五味子(約五十四毫升),鍾乳石(約一點五克,磨成粉),乾薑(約四十克),大棗(一百枚)。

以上九種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大棗製成的膏狀物混合製成如同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五顆,用溫開水送服,一天服用三次。

3. 瀉肺散

主醉酒勞窘,汗出當風,胸中少氣,口乾喘息胸痛,甚者吐逆致吐血方:

款冬花,桂心,附子(炮,去皮),蜀椒(去目閉口者汗),五味子,紫菀,蓯蓉,杏仁(去皮尖雙仁,熬),桃仁(去皮尖雙仁,各五分,熬),當歸,續斷,遠志(去心),茯苓,石斛(各一兩),細辛,乾薑(各一兩半),百部,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八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因醉酒、過度勞累導致身體虛弱,加上出汗後吹風受寒,引起的胸悶氣短、口乾喘息、胸痛,嚴重時會噁心嘔吐甚至吐血的症狀。

藥方組成:款冬花、桂心、炮製過的附子(去除外皮)、蜀椒(去除眼睛且未開口的,用來發汗)、五味子、紫菀、肉蓯蓉、杏仁(去除外皮和尖端、雙仁,稍微炒過)、桃仁(去除外皮和尖端、雙仁,各取五分,稍微炒過)、當歸、續斷、遠志(去除心)、茯苓、石斛(各一兩)、細辛、乾薑(各一兩半)、百部、炙甘草(各二兩)。

將以上十八味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用酒調服一小撮(方寸匕),一天服用三次。

4. 瀉脾湯

主脾臟氣實,胸中滿,不能食方:

茯苓(四兩),厚朴(四兩,炙),桂心(五兩),生薑(八兩,切),半夏(一升,洗去滑),人參,黃芩,甘草(炙,各二兩)

上八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又主冷氣在脾臟,走在四肢,手足流腫,亦逐水氣。

治脾氣實,其人口中淡甘,臥憒憒痛無常處,及嘔吐反胃,並主之方:

大黃(六兩)

上一味,破,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分再服。又主食即吐並大便不通者,加甘草二兩,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白話文:

這個方劑主要治療脾臟氣實,導致胸悶、吃不下飯的情況。

藥方組成:茯苓(150克)、厚朴(150克,炙烤過)、桂心(190克)、生薑(300克,切片)、半夏(約200毫升,洗去黏液)、人參、黃芩、甘草(炙烤過,各75克)。

將以上八味藥材搗碎,加水約2000毫升,煎煮至剩餘約600毫升,分三次服用。這個方劑也可用於治療脾臟寒氣,導致寒氣遊走四肢、手腳腫脹,並能排除體內水氣。

另一個方劑治療脾氣實,症狀表現為口中無味但帶點甜味,睡覺時昏昏沉沉、疼痛位置不固定,以及嘔吐、反胃。

藥方組成:大黃(225克)。

將大黃搗碎,加水約1200毫升,煎煮至剩餘約200毫升,分兩次服用。這個方劑也適用於吃完東西就吐、大便不通的情況,此時可加炙甘草75克,加水煎煮至約500毫升,分三次服用。

主脾氣不足,虛冷注下腹痛方:

當歸,乾薑,黃連,龍骨,赤石脂,人參(各三兩),橘皮,附子(炮,去皮),秦皮,大黃(各二兩),半夏(五兩,洗)

上一十一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一合,分四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脾氣虛弱,虛寒導致的腹瀉腹痛。

藥方組成:

當歸、乾薑、黃連、龍骨、赤石脂、人參(各三兩),橘皮、炮附子(去皮)、秦皮、大黃(各二兩),半夏(五兩,洗過)。

將以上十一味藥材切碎,加水一斗(約等於現在的2000毫升),煮到剩下三升一合(約等於現在的600毫升),分成四次服用。

5. 補脾湯

主不欲食,留腹中,或上或下,煩悶,得食輒嘔欲吐,吐已即脹滿不消,噫腥臭發熱,四肢腫而苦下身重,不能自勝方:

麻子仁(三合),禹餘糧(二兩),桑根白皮(一斤),大棗(一百枚,擘),黃連,乾薑,白朮,甘草(炙,各三兩)

上八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半,去滓,得二升九合,日一服,三日令盡,老小任意加減。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不想吃東西,食物停留在肚子裡,有時向上湧,有時向下瀉,感到煩躁悶悶不樂。吃了東西就想嘔吐,吐完後肚子還是覺得脹滿不舒服,沒有消化,還會打出腥臭味的嗝,發熱,四肢腫脹,而且覺得下半身特別沉重,身體感覺很虛弱。

這個藥方包含以下藥材:

麻子仁(約54毫升),禹餘糧(約75克),桑樹根白皮(約600克),大棗(100枚,剝開),黃連、乾薑、白朮、炙甘草(各約112.5克)

以上八味藥材,切碎或搗碎,加水約2000毫升煎煮,煮到剩下一半水量,過濾掉藥渣,得到約580毫升的藥液。每天服用一次,三天內喝完。年老體弱者可以根據情況增減藥量。

6. 建脾湯

主脾氣不調,使人身重如石,欲食即嘔,四肢酸削不收方:

生地黃,黃耆,芍藥,甘草(各一兩,炙),生薑(二兩),白蜜(一升)

上六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蜜,攪令微沸,服八合,日三夜一。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脾氣失調,導致身體沉重如石頭一般,想吃東西就想吐,四肢痠軟無力無法使力的情況。

藥方內容:

生地黃、黃耆、芍藥、甘草(各一兩,炙烤過)、生薑(二兩)、白蜂蜜(一升)。

將以上六種藥材切碎,加入九升水煮到剩下三升,濾掉藥渣後加入蜂蜜,攪拌均勻使其稍微沸騰,每次服用八合,一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一次。

7. 柔脾湯

主脾氣不足,下焦虛冷,胸中滿塞,汗出脅下支滿,或吐血及下血方:

乾地黃(三兩),黃耆,芍藥,甘草(炙,各一兩)

上四味,切,以酒三升漬之,三斗米下蒸。以銅器承取汁,隨多少服之。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脾氣虛弱,下焦虛寒,導致胸部悶脹,脅下脹滿出汗,或者有吐血、便血等症狀。

藥方組成:

乾地黃(三兩)、黃耆(一兩)、芍藥(一兩)、炙甘草(一兩)

製法:

將以上四味藥材切碎,用三升酒浸泡,然後放入三斗米中一起蒸煮。用銅器盛接蒸出的藥汁,根據需要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