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卷第十五·補益 (4)
卷第十五·補益 (4)
1. 大青丸
主積年不解,不能食,羸瘦欲死方:
白話文:
原古代文字:
積年不解,不能食,羸瘦欲死方。
多年累積的疾病未見起色,無法進食,形體羸弱,瀕臨死亡。
大青,麥門冬(去心),香豉(各四兩),石膏(研),葶藶子(熬),梔子,栝蔞根,枳實(炙),芍藥,知母,茯苓,大黃,黃耆,黃芩,甘草(炙,各二兩)
白話文:
大青、麥門冬(去掉中心)、香豉(各 4 兩),石膏(研磨成粉)、葶藶子(熬製)、梔子、栝蔞根、枳實(炙烤)、芍藥、知母、茯苓、大黃、黃耆、黃芩、甘草(炙烤,各 2 兩)
上一十五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以飲服五丸,日二丸。五日不知,則更服之。以知為度。
下藥法:
凡散數發熱無賴,當下去之。諸丹及金石等用此方下之。
白話文:
將十五味藥材搗碎成粉末,並以蜂蜜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丸,一天服用兩次。連服五日,若症狀未見好轉,則再次服用。服用到症狀消失為止。
下藥方法:
凡是發熱不退,急需下藥治療的,可用此方來治療。各種丹藥和金石類藥物都可以用此方來幫助排出體外。
黍米三升,作糜以成煎。豬脂一斤合和之。使熟,宿不食,明旦早食之,令飽。晚當下藥,煎隨下出,神良。下藥盡者後不復發。若發更服之。
又方:
白話文:
用三升黍米煮成稠粥,加入一斤豬油混合在一起,煮熟後,晚上不要吃,第二天早上空腹吃飽。傍晚服用藥物,藥效會隨著粥一起排出體外,效果神奇。藥物服用完畢後,病症就不會再發作。如果病症再次發作,就再服用一次。
另有一個方法:
肥豬肉(五斤),蔥白,薤白(各半斤)
上三味,合煮之,旦不食啖之。一頓令盡為度。
壓藥發動,數數患熱,用求下卻之方:
白話文:
豬肥肉(兩公斤半),蔥(半公斤),薤白(半公斤)
混和三種藥材煮成湯,須在早上空腹時服用。一次全部喝完。
如果服用後產生發熱等不適症狀,請使用求下卻之的方法來解決。
取豬腎脂,勿令中水,盡取以火炙之,承取脂,適寒溫,一服二三合。一日一夜可五六升,藥稍稍隨大便去。甚良。
又方:
白話文:
取用豬腎上的脂肪,小心不要沾到水。全部取下來後用火烤炙,接取流出的脂肪,溫度適中即可,每次服用兩三杯。一天一夜可以服用五六升,藥效會隨著大便排出。非常有效。
繁體中文
又方:
其他方劑:
肥豬肉作臛一升,調和如常法,平旦空腹一頓食之。須臾間腹中雷鳴,鳴定便下藥隨下出,以器承取,以水淘汰。取石不盡,更作如前服之。
凡散發瘡腫膏方:
白話文:
使用一升的肥豬肉作為湯底,按照正常方法烹調。天一亮空腹時,一次性全部吃完。過一會兒,腹部會發出雷鳴聲,停下來後服用湯藥,湯藥隨即排出來。用器皿接住排出的湯液,用水清洗。如果還沒有完全排出結石,再按照前面的方法服用。
凡散發瘡腫膏方
凡因感受風寒濕熱之邪氣,導致皮膚散發瘡腫,赤腫熱痛,或破潰流膿,應依據證型選用適當的膏方治療。
一、風寒濕邪所致瘡腫
- 症狀:瘡腫淡紅或紫黑,觸之堅硬,疼痛劇烈,遇冷加重。
- 膏方:追風透骨膏
- 成分:麝香、乳香、沒藥、全蠍、蜈蚣、穿山甲
二、濕熱邪邪所致瘡腫
- 症狀:瘡腫紅腫熱痛,或潰破流黃膿,觸之有灼熱感。
- 膏方:清熱散毒膏
- 成分:黃連、黃柏、金銀花、連翹、大青葉
三、熱毒深入所致瘡腫
- 症狀:瘡腫紅腫化膿,疼痛劇烈,潰後流出黃綠色膿液,伴有口乾舌燥、發熱。
- 膏方:解毒排膿膏
- 成分:馬齒莧、蒲公英、紫花地丁、紅花
四、血瘀氣滯所致瘡腫
- 症狀:瘡腫紫黑,疼痛拒按,破潰流出暗紅色血液。
- 膏方:活血化瘀膏
- 成分:桃仁、紅花、乳香、沒藥、當歸
使用說明:
- 清潔患處後,將適量膏藥塗抹在瘡腫處,每日更換1-2次。
- 如果瘡腫破潰,建議先用消毒棉籤吸乾膿液再塗抹膏藥。
- 使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生胡粉,蕪菁子(熬,別搗),杏仁(去皮尖雙仁,別搗),黃連(搗末),水銀,豬脂
上六味,並等分,惟水銀倍之,以脂和研令相得。更以水銀治瘡上,日三。
有發赤腫者當摩之以膏方:
白話文:
生石膏粉、蕪菁子(煎煮,不要搗碎)、杏仁(去皮、尖頭後取雙仁,不要搗碎)、黃連(研磨成粉末)、水銀、豬油
用六味藥材,均分,但水銀的量加倍,用動物脂肪與藥材研磨,直到相融為止。再將調製好的藥膏塗抹於傷口處,每日三次。
如有發炎、疼痛、腫脹的情況,可用以下藥方:
生地黃(五兩),大黃(一兩),杏仁(二十枚,去皮尖兩仁),生商陸根(二兩)
白話文:
生地黃(250克) 大黃(50克) 杏仁(40克,去皮去尖) 生商陸根(100克)
上四味,切,以醋漬一宿,以豬脂一升煎商陸黑,去滓膏成。日三摩之。
散發有生細瘡者此藥主熱至捷方:
黃連,芒硝(各五兩)
上二味,以水八升,煮黃連取四升,去滓。納芒硝令烊,以布塗貼著上,多少皆著之。
洗瘡湯方:
黃連,黃芩,苦參(各八兩)
上三味,切,以水三斗,煮取一斗,去滓極冷,乃洗瘡,日三。
治發瘡痛癢不可堪忍方:
取冷石,搗,下篩,作散粉之,日五六度。乃燥瘡中自淨,無不瘥。良。
凡服散之後,身體浮腫,多是取冷所致,宜服檳榔湯方:
大檳榔(三十五枚)
上一味,先出子搗作末,細篩,然後㕮咀其皮,以湯七升煮取二升,納子末,分為再服。服盡當下即愈。
解散大麥麩方:
白話文:
治療發散生瘡的快速良方:
黃連、芒硝(各 250 克)
將以上兩種藥材加入 4 公升水中,煮沸黃連後取 2 公升的湯汁,濾掉殘渣。加入芒硝溶解,用布包覆貼於瘡口上,無論瘡口大小都可貼覆。
洗瘡湯配方:
黃連、黃芩、苦參(各 400 克)
將以上三種藥材切碎,加入 15 公升水中,煮沸後取 5 公升的湯汁,濾掉殘渣,放涼後用於清洗瘡口,每日洗滌三次。
治療發瘡疼痛難忍的良方:
取冷石研磨成細粉,每日塗抹於瘡口上 5-6 次。瘡口會逐漸乾燥並自行痊癒,效果顯著。
服用散藥後身體浮腫的應對方法:
宜服用檳榔湯:
檳榔(35 顆)
先取出檳榔仁研磨成粉末,過濾篩選。再將檳榔皮搗碎,加入 3.5 公升的水中煮沸後取 1 公升的湯汁。加入檳榔仁粉末,分兩次服用。服藥後即可治癒。
解散大麥麩:
取大麥,炒,令汗出。燥便止,勿令太焦。舂去皮,淨淘蒸令熟,曝乾,熬令香。細末絹下以冷水和服三方寸匕。日再。有赤腫者,當摩之入蜜亦佳。
白話文:
取大麥炒製,炒到出汗為止,這樣可以止住腹瀉,但不要炒得太焦。將大麥舂去皮,清洗乾淨,蒸熟後曬乾,再熬製出香味。將大麥磨成細粉,用絹布過濾,加入冷水服下,每次三方寸匙。每天服用兩次。如果有紅腫,可以用大麥粉敷在患處,加入蜂蜜效果更好。
2. 補五臟第四
方四十五首
白話文:
四十五方
一、治眼赤腫 上方:蜜炙黃柏一兩,青黛半兩
二、治口瘡 上方:青黛半錢,乳香半錢,硼砂半錢
三、治喉嚨腫痛 上方:甘草一兩,桔梗半兩
四、治咳嗽 上方:桔梗半兩,甘草一兩
五、治氣喘 上方:麻黃半兩,白芍一兩
六、治心悸 上方:生龍骨一兩,生牡蠣一兩
七、治失眠 上方:百合半兩,茯苓一兩
八、治健忘 上方:黨參一兩,枸杞子半兩
九、治腰痠背痛 上方:杜仲半兩,川續斷一兩
十、治風濕 上方:羌活半兩,防風半兩
十一、治胃痛 上方:厚朴半兩,茯苓一兩
十二、治腹瀉 上方:山藥半兩,芡實一兩
十三、治便祕 上方:火麻仁一兩,生番瀉葉半兩
十四、治痔瘡 上方:馬鞭草半兩,地榆一兩
十五、治月經不調 上方:當歸一兩,川芎半兩
十六、治乳腺疾病 上方:蒲公英半兩,乳香半兩
十七、治皮膚瘙癢 上方:苦參半兩,黃連一兩
十八、治瘡癤 上方:金銀花半兩,連翹一兩
十九、治牙痛 上方:丁香半兩,冰片一兩
二十、治中耳炎 上方:丁香半兩,藿香半兩
二十一、治暈車 上方:香附半兩,陳皮半兩
二十二、治暈船 上方:半夏半兩,茯苓半兩
二十三、治鼻炎 上方:辛夷半兩,防風半兩
二十四、治粉刺 上方:黃連半兩,苦參一兩
二十五、治暗瘡 上方:蒲公英半兩,金銀花半兩
二十六、治濕疹 上方:黃柏半兩,苦參半兩
二十七、治牛皮癬 上方:苦參半兩,青黛一兩
二十八、治腳氣 上方:蒼朮半兩,白芷一兩
二十九、治手足癬 上方:黃柏半兩,地膚子一兩
三十、治甲癬 上方:苦參半兩,青黛一兩
三十一、治尿道炎 上方:金銀花半兩,車前草一兩
三十二、治膀胱炎 上方:車前草半兩,茯苓半兩
三十三、治前列腺炎 上方:山茱萸半兩,金銀花半兩
三十四、治腎炎 上方:生地黃半兩,山茱萸一兩
三十五、治糖尿病 上方:生黃芪半兩,生地黃半兩
三十六、治高血壓 上方:菊花半兩,生山楂一兩
三十七、治心絞痛 上方:丹參半兩,川芎半兩
三十八、治冠心病 上方:丹參半兩,赤芍一兩
三十九、治腦血栓 上方:川芎半兩,天麻一兩
四十、治腦出血 上方:生地黃半兩,當歸一兩
四十一、治中風 上方:生龍骨一兩,生牡蠣一兩
四十二、治癲癇 上方:蜈蚣半兩,全蠍一兩
四十三、治帕金森 上方:首烏藤半兩,桑寄生一兩
四十四、治腦萎縮 上方:生地黃半兩,天麻一兩
四十五、治阿爾茨海默症 上方:西洋參半兩,石菖蒲一兩
3. 補心湯
主心氣不足,驚悸汗出,心中煩悶短氣,喜怒悲憂,悉不自知,咽喉痛,口唇黑,嘔吐,舌本強,水漿不通方:
白話文:
心氣不足,驚悸出汗,心中煩悶氣促,喜怒哀樂,皆不自知,咽喉疼痛,口脣發黑,嘔吐,舌根แข็ง實,水液都不能通過。
心臟氣血不足,導致心悸出汗、胸中煩悶氣短,情緒不穩,喜怒哀樂等情緒變化時自己無法察覺,咽喉疼痛,口脣發黑,嘔吐,舌根僵硬,水和其他液體都無法吞嚥。
紫石英,紫蘇,茯苓,人參,當歸,茯神,遠志(去心),甘草(炙,各二兩),赤小豆(五合),大棗(三十枚,擘),麥門冬(一升,去心)
上一十一味,㕮咀,以水一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二夜一。
主心氣不足,多汗心煩,喜獨語,多夢不自覺,喉咽痛,時吐血,舌本強,水漿不通方:
白話文:
紫水晶、紫蘇葉、茯苓、人參、當歸、茯神、遠志(去心)、甘草(炙烤,各兩百克)、赤小豆(五百克)、大棗(三十枚,剖開)、麥門冬(一升,去心)
上十一味藥材,磨碎成粉,加入一升水煮沸,熬取三升藥液,分為四次服用。白天兩次,晚上一次。
繁體中文
心氣不足,多汗心煩,喜獨語,多夢不自覺,喉咽痛,時吐血,舌本強,水漿不通方。
患者心氣不足,容易出汗、煩躁不安,喜歡自言自語,做夢多但醒來後不記得,喉嚨痛,偶爾吐血,舌根發硬,無法吞嚥水或湯。
麥門冬(三兩,去心),茯苓,紫石英,人參,桂心,大棗(三十枚,擘),赤小豆(二十枚),紫菀,甘草(炙,各一兩)
上九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分為三服,宜春夏服之。
白話文:
麥門冬(三兩,去除內核),茯苓,紫石英,人參,肉桂心,大棗(三十枚,切開),赤小豆(二十枚),紫菀,甘草(炙製,各一兩)
以上九味藥物,共研為末,以八升水煎煮,取二升五合藥液,分三次服用,宜在春夏季服用。
4. 遠志湯
主心氣虛,驚悸喜忘,不進食補心方:
白話文:
繁體中文:
心氣虛,驚悸喜忘,不進食補心方。
心氣虛弱,容易受驚嚇,記憶力減退,沒有食慾,可用於補養心氣的方劑。
遠志(去心),黃耆,鐵精,乾薑,桂心(各三兩),人參,防風,當歸,芎藭,紫石英,茯苓,茯神,獨活,甘草(炙,各二兩),五味子(三合),半夏(洗),麥門冬(各四兩,去心),大棗(十二枚,擘)
上一十八味,㕮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五合,分為五服,日三夜二。
白話文:
遠志(去掉果核),黃耆,鐵精,乾薑,桂心(各 150 克),人參,防風,當歸,川芎,紫石英,茯苓,茯神,獨活,炙甘草(各 100 克),五味子(15 克),半夏(洗淨),麥門冬(各 200 克,去果核),大棗(12 顆,切開)
使用十八味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一斗三升水,煮沸後取三升五合的藥液,分成五次服用,白天三次,晚上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