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卷第十五·補益 (4)
卷第十五·補益 (4)
1. 大青丸
主積年不解,不能食,羸瘦欲死方:
大青,麥門冬(去心),香豉(各四兩),石膏(研),葶藶子(熬),梔子,栝蔞根,枳實(炙),芍藥,知母,茯苓,大黃,黃耆,黃芩,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五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以飲服五丸,日二丸。五日不知,則更服之。以知為度。
下藥法:
凡散數發熱無賴,當下去之。諸丹及金石等用此方下之。
黍米三升,作糜以成煎。豬脂一斤合和之。使熟,宿不食,明旦早食之,令飽。晚當下藥,煎隨下出,神良。下藥盡者後不復發。若發更服之。
又方:
肥豬肉(五斤),蔥白,薤白(各半斤)
上三味,合煮之,旦不食啖之。一頓令盡為度。
壓藥發動,數數患熱,用求下卻之方:
取豬腎脂,勿令中水,盡取以火炙之,承取脂,適寒溫,一服二三合。一日一夜可五六升,藥稍稍隨大便去。甚良。
又方:
肥豬肉作臛一升,調和如常法,平旦空腹一頓食之。須臾間腹中雷鳴,鳴定便下藥隨下出,以器承取,以水淘汰。取石不盡,更作如前服之。
凡散發瘡腫膏方:
生胡粉,蕪菁子(熬,別搗),杏仁(去皮尖雙仁,別搗),黃連(搗末),水銀,豬脂
上六味,並等分,惟水銀倍之,以脂和研令相得。更以水銀治瘡上,日三。
有發赤腫者當摩之以膏方:
生地黃(五兩),大黃(一兩),杏仁(二十枚,去皮尖兩仁),生商陸根(二兩)
上四味,切,以醋漬一宿,以豬脂一升煎商陸黑,去滓膏成。日三摩之。
散發有生細瘡者此藥主熱至捷方:
黃連,芒硝(各五兩)
上二味,以水八升,煮黃連取四升,去滓。納芒硝令烊,以布塗貼著上,多少皆著之。
洗瘡湯方:
黃連,黃芩,苦參(各八兩)
上三味,切,以水三斗,煮取一斗,去滓極冷,乃洗瘡,日三。
治發瘡痛癢不可堪忍方:
取冷石,搗,下篩,作散粉之,日五六度。乃燥瘡中自淨,無不瘥。良。
凡服散之後,身體浮腫,多是取冷所致,宜服檳榔湯方:
大檳榔(三十五枚)
上一味,先出子搗作末,細篩,然後㕮咀其皮,以湯七升煮取二升,納子末,分為再服。服盡當下即愈。
解散大麥麩方:
取大麥,炒,令汗出。燥便止,勿令太焦。舂去皮,淨淘蒸令熟,曝乾,熬令香。細末絹下以冷水和服三方寸匕。日再。有赤腫者,當摩之入蜜亦佳。
白話文:
大青丸
主要治療長期積滯不化、導致食慾不振、身體極度消瘦、瀕臨死亡的情況。
藥方組成:
大青、麥門冬(去心)、豆豉(各 150 克)、石膏(研磨)、葶藶子(炒過)、梔子、栝蔞根、枳實(炙)、芍藥、知母、茯苓、大黃、黃耆、黃芩、甘草(炙)(各 75 克)
將以上十五味藥材搗碎篩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丸,一天服用兩次,用溫水送服。如果五天後沒有效果,可以繼續服用,以見效為度。
攻下藥方法:
凡是遇到身體散發性發熱,但病因不明顯、無法清除的情況,都應使用此法將邪氣往下疏導排出。各種丹藥或金石類藥物中毒時,也可用此方攻下。
先用三升黍米煮成粥,加入一斤豬油攪拌均勻,煮熟後放置一晚不要吃,第二天早上空腹將其全部吃完,要吃飽。晚上再服用下藥,藥效會隨著排泄物一起排出,效果神奇。若能完全排出病邪,則病症不會再發作,若再發作則再次服用。
又一方:
肥豬肉(2500克)、蔥白、薤白(各250克)
將以上三味藥材一起煮熟,早上空腹一次性吃完,以吃盡為度。
針對藥物發揮作用,導致反覆發熱,需要瀉熱的處理方法:
取豬腎臟的脂肪,不要沾到水,全部取出後用火烤,接住滴下來的油脂,調整到適宜的溫度後服用,每次服用約 30-60 毫升。一天一夜可以服用 250-300 毫升,藥物會隨著大便逐漸排出,效果非常好。
又一方:
將一升肥豬肉煮成肉羹,按照平常的方法調味,早上空腹一次性吃完。過一會兒肚子裡會發出雷鳴般的聲音,等到聲音停止後,再服用下藥,藥物會隨著排泄物排出,用容器接住,用水淘洗。如果結石沒有完全排出,則重複以上步驟服用。
外用膏藥方:
治療散發的瘡腫:
生胡粉、蕪菁子(炒過後單獨搗碎)、杏仁(去皮尖和雙仁後單獨搗碎)、黃連(搗成末)、水銀、豬油
以上六味藥材等份,水銀用量加倍。用豬油調和研磨均勻,再用水銀塗抹在瘡腫處,一天三次。
針對發紅腫痛的膏藥方:
用來塗抹治療發紅腫痛的部位:
生地黃(250克)、大黃(50克)、杏仁(20枚,去皮尖和雙仁)、生商陸根(100克)
將以上四味藥材切碎,用醋浸泡一晚,再用一升豬油煎煮商陸至黑色,去除藥渣,製成膏藥。一天塗抹三次。
針對散發細小瘡疹的藥方:
快速治療熱症引起的散發細小瘡疹:
黃連、芒硝(各 250 克)
將以上兩味藥材,用水 4000 毫升,煮黃連取汁 2000 毫升,去除藥渣。加入芒硝使其溶解,用布浸濕後貼在瘡疹上,不論多少都可使用。
洗瘡湯方:
用來清洗瘡瘍的藥湯:
黃連、黃芩、苦參(各 400 克)
將以上三味藥材切碎,用水 6000 毫升,煮取 2000 毫升,去除藥渣,冷卻後清洗瘡瘍,一天三次。
治療瘡瘍疼痛難忍的藥方:
取冰冷的石頭,搗碎過篩,做成散粉,敷在瘡瘍上,一天五六次。瘡面會自然乾燥淨化,沒有治不好的,效果很好。
針對服用散劑後,身體浮腫的藥方:
通常是受寒引起的,宜服用檳榔湯:
大檳榔(三十五枚)
先將檳榔子搗成末,細篩,然後將檳榔皮搗碎,用 3500 毫升水煮取 1000 毫升,加入檳榔子末,分兩次服用。服完後應該會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即能痊癒。
解除大麥麩過敏的方法:
取大麥,炒至冒汗,乾燥後停止,不要炒焦。舂去皮,淘洗乾淨,蒸熟,曬乾,炒香。磨成細末,用細絹過篩,用冷水調和服用,每次約 10 毫升。一天兩次。如果有紅腫,可以塗抹蜂蜜,效果更好。
2. 補五臟第四
方四十五首
白話文:
總共有四十五個方劑。
3. 補心湯
主心氣不足,驚悸汗出,心中煩悶短氣,喜怒悲憂,悉不自知,咽喉痛,口唇黑,嘔吐,舌本強,水漿不通方:
紫石英,紫蘇,茯苓,人參,當歸,茯神,遠志(去心),甘草(炙,各二兩),赤小豆(五合),大棗(三十枚,擘),麥門冬(一升,去心)
上一十一味,㕮咀,以水一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二夜一。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心氣虛弱,導致容易受到驚嚇、心慌出汗,心中煩悶、呼吸短促,情緒容易波動,喜、怒、悲、憂等情緒不受自己控制,咽喉疼痛、嘴唇發黑,有嘔吐現象,舌根僵硬,喝水或吞嚥困難。
藥方組成:
紫石英、紫蘇、茯苓、人參、當歸、茯神、遠志(去掉中心部分)、炙甘草,各二兩,赤小豆五合,大棗三十枚(掰開),麥門冬一升(去掉中心部分)。
以上十一味藥,切碎後,用水一升,煮至三升,分四次服用。白天服用兩次,晚上服用一次。
主心氣不足,多汗心煩,喜獨語,多夢不自覺,喉咽痛,時吐血,舌本強,水漿不通方:
麥門冬(三兩,去心),茯苓,紫石英,人參,桂心,大棗(三十枚,擘),赤小豆(二十枚),紫菀,甘草(炙,各一兩)
上九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分為三服,宜春夏服之。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心氣不足,症狀表現為容易出汗、心煩、喜歡自言自語、做夢多且不自覺、喉嚨痛、有時會吐血、舌根僵硬、喝水或吃東西難以下嚥。
藥方組成: 麥門冬(三兩,去除中心),茯苓,紫石英,人參,桂心,大棗(三十枚,剝開),赤小豆(二十枚),紫菀,炙甘草(各一兩)
以上九味藥材,稍微搗碎,加入八升水,煮到剩下二升五合,分成三次服用,適合在春夏兩季服用。
4. 遠志湯
主心氣虛,驚悸喜忘,不進食補心方:
遠志(去心),黃耆,鐵精,乾薑,桂心(各三兩),人參,防風,當歸,芎藭,紫石英,茯苓,茯神,獨活,甘草(炙,各二兩),五味子(三合),半夏(洗),麥門冬(各四兩,去心),大棗(十二枚,擘)
上一十八味,㕮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五合,分為五服,日三夜二。
白話文:
這個方劑主要治療心氣虛弱,導致心悸、容易健忘、食慾不振等症狀。它是個補心氣的方子,藥材組成如下:
遠志(去除心)、黃耆、鐵精、乾薑、桂心(各十二克),人參、防風、當歸、川芎、紫石英、茯苓、茯神、獨活、甘草(炙過,各八克),五味子(約十五毫升),半夏(洗過)、麥門冬(各十六克,去除心),大棗(十二枚,剝開)。
以上十八味藥材,切碎或搗碎後,加入一斗三升的水(約13公升),煮到剩下三升五合(約3.5公升),分五次服用,白天三次,晚上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