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卷第十五·補益 (2)
卷第十五·補益 (2)
1. 草寒食散
治心腹脅下支滿,邪氣衝上。又心胸喘悸不得息,腹中漉漉雷鳴,吞酸噫,生食臭,食不消化,時泄時閉,心腹煩悶,不欲聞人聲,好獨臥,常欲得熱,恍惚喜忘,心中怵惕如恐怖狀,短氣嘔逆,腹中防響。五臟不調。如此邪在於內,而作眾病,皆生於勞苦。若極意於為樂,從風寒起,治之皆同。
服此藥,旦未食時,以淳美酒服二方寸匕,不耐者減之。去巾帽薄衣力行方:
鍾乳(煉),附子(炮去皮),栝蔞根,茯苓,牡蠣(各一分,熬),桔梗,乾薑,人參,防風(各一兩),細辛,桂心(各五分),白朮(三兩半)
上一十二味,各搗篩治千杵,以酒服之二匕,建日服之至破日止,周而復始。
又方:說狀所主同前。
鍾乳(煉粉),人參,茯苓,附子(炮,各三分),栝蔞根,牡蠣(熬),細辛(各半兩),乾薑,桂心(各五分),白朮,防風,桔梗(各一兩)
上一十二味,搗篩為散,服之一如前方,有冷加椒,有熱加黃芩各三分。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心腹、脅肋脹滿,感覺有邪氣向上衝的症狀。也適用於心胸喘促、呼吸困難、腹中咕嚕作響、打嗝吞酸、吃東西有腐臭味、消化不良、時而腹瀉時而便秘、心腹煩躁悶亂、不喜歡聽到人聲、喜歡獨自躺著、總是想待在溫暖的地方、精神恍惚健忘、心中感到驚恐不安、呼吸短促、噁心嘔吐、腹中發出響聲等。這些症狀都是因為五臟不協調,邪氣在體內作祟,導致各種疾病產生,通常都是過勞引起的。如果過度追求享樂,或是從風寒感冒開始,治療方法也與此相同。
服用此藥,在早上還沒吃飯時,用醇厚的美酒送服兩方寸匕(古代的度量單位)的藥粉,如果身體比較虛弱,可以減少藥量。服用後要脫去厚重的衣物、帽子,穿著輕便的衣服,然後稍微活動一下。
藥方組成: 煉製過的鐘乳石、炮製過的附子(去除外皮)、栝蔞根、茯苓、烤過的牡蠣(各一份),桔梗、乾薑、人參、防風(各一兩),細辛、桂心(各五分),白朮(三兩半)。
將以上十二種藥材分別搗碎過篩,再將它們混合在一起搗研上千次,然後用酒送服兩匕,從建日起服用,直到破日停止,然後再重複這個週期。
另外一個藥方:治療的症狀和前面相同。
藥方組成: 煉製過的鐘乳石粉、人參、茯苓、炮製過的附子(各三分),栝蔞根、烤過的牡蠣、細辛(各半兩),乾薑、桂心(各五分),白朮、防風、桔梗(各一兩)。
將以上十二種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服用方法和前面相同。如果體內寒氣比較重,可以加入花椒,如果體內有熱氣,可以加入黃芩,各加三分。
2. 大草烏頭丸
主寒冷虛損,五十年心腹積聚百病,邪氣往來,厥逆搶心。痹頑羸瘦骨立,不能食,破積聚方:
烏頭(十五分,炮,去皮),人參(五分),生薑(二兩),前胡,蜀椒(去目閉口者汗),黃芩,白朮,半夏(洗),黃連,吳茱萸,龍骨,白頭翁,乾薑,細辛,桔梗,紫菀,芎藭,厚朴(炙),女萎,礬石(燒),桂心,甘草(炙,各一兩)
上二十二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夜一,以知為度。
白話文:
這個藥丸主要治療因寒冷造成的虛弱損傷,以及各種累積了五十年之久的心腹疾病,包含邪氣在體內遊走不定、氣逆上衝到心臟、肢體麻木僵硬、身體極度消瘦只剩骨頭、無法進食等症狀。這個藥方可以破除體內的積聚:
使用炮製過的烏頭(去除外皮,約15份)、人參(約5份)、生薑(約2兩)、前胡、蜀椒(去除籽粒及未開口的,使其發汗)、黃芩、白朮、洗過的半夏、黃連、吳茱萸、龍骨、白頭翁、乾薑、細辛、桔梗、紫菀、芎藭、炙過的厚朴、女萎、燒過的礬石、桂心、炙過的甘草(以上各約1兩)。
將以上二十二味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再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梧桐子一般。每次以酒吞服十丸,每日三次,晚上一次,服用劑量以達到療效為止。
3. 草烏頭丸
破積聚,治積結冷聚,陽道弱,大便有血,婦人產後出血不止方:
烏頭(十五分,炮,去皮),大黃,乾薑,厚朴(炙),吳茱萸,芍藥,前胡,芎藭,當歸細辛,桂心(各五分),蜀椒(三分,去目閉口者汗),白薇(半兩),黃芩,白朮,人參,紫菀,甘草(炙,各一兩)
上一十八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服,漸漸加之。
白話文:
這個藥丸可以破除體內積聚的腫塊,治療因寒冷引起的積塊、男性性功能衰退、大便出血以及婦女產後出血不止。
藥方組成:
炮製過的烏頭(去除外皮,15份)、大黃、乾薑、炙過的厚朴、吳茱萸、芍藥、前胡、芎藭、當歸、細辛、桂心(各5份)、去除籽粒且閉口的蜀椒(3份)、白薇(半兩,約8份)、黃芩、白朮、人參、紫菀、炙甘草(各1兩,約16份)。
將以上十八味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用酒送服十丸,每天三次,可逐漸增加服用量。
4. 大理中露宿丸
主風勞四十年癖絕冷,並主咳逆上氣方:
人參,桂心,吳茱萸,烏頭(炮,去皮),礬石(燒,等分)
上五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三丸,日再,以知為度。
白話文:
主要治療因風邪勞損導致的四十年舊疾,以及頑固的寒冷症狀,同時也能治療咳嗽、氣喘、氣逆上衝等症狀。
藥方組成:
人參、桂心、吳茱萸、炮製過的烏頭(去除外皮)、燒過的礬石,這五種藥材等量。
製作方法:
將以上五種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
每日早晚兩次,每次以酒送服三丸,直到症狀緩解為止。
5. 匈奴露宿丸
主毒冷方:
礬石(燒),桔梗,皂莢(炙,去皮子),乾薑,附子(炮,去皮),吳茱萸(等分)
上六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飲服三丸,日再。稍加,以知為度。
白話文:
這個藥方的主要治療方向是針對體內寒毒的症狀:
將燒過的明礬、桔梗、炙過的皂莢(去掉皮和籽)、乾薑、炮製過的附子(去掉皮)、吳茱萸,這六種藥材等份量混合。
將以上六種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三丸,一天服用兩次。之後可以稍微增加劑量,以身體的反應作為調整的依據。
6. 解散發動第三
論一首,方三十五首與第二十二卷通
論曰:既得藥力,諸疴並遣。石忽發動,須知解方。故次立解散方焉。一一依其診候而用之,萬不失一。夫脈或洪或實,或斷絕不足,欲似死脈,或細數,或弦快,其所犯非一故也。脈無常,投醫不能識也。熱多則弦快,有癖則洪實,急痛則斷絕。凡寒食藥熱率常如是,自無所苦,非死候也。
動從節度,則不死矣。不從節度,則死矣。欲服散者,宜診脈審正其候,爾乃畢愈。脈沉數者難發,難發當數下之。脈浮大者易發也。人有服散兩三劑不發者,此人脈沉難發。發不令人覺,藥勢已行。不出形於外,但以藥治於內。欲候知其力,人進食多,一候也。顏色和悅,二候也。
頭面身體瘙癢,三候也。澀澀惡風,四候也。厭厭欲寐,五候也。諸有此證候者,皆藥內發五臟,但如方法服藥。宜數下之,內虛自當發也。
白話文:
這部分討論的是在使用藥物後,病症雖然消除,但體內結石等物可能會突然發作,此時需要了解如何處理的方法。因此,接下來要說明如何針對這些情況使用不同的解散方。只要按照診斷結果來選用,通常不會有差錯。
人體的脈象可能呈現洪大或實盛,也可能斷續或微弱,甚至像將死之人的脈象,或者細數、弦快等,這些都表示身體的狀況複雜多變。脈象沒有固定的模式,所以醫生也未必都能完全了解。脈象呈現弦快多表示體內有熱,洪實可能表示有積聚,斷續則可能表示有劇烈疼痛。凡是因寒、飲食、藥物等造成的發熱,通常都是這樣表現,只要沒有其他不適,就不是瀕死的徵兆。
體內氣機的運行如果符合規律,就不會有生命危險;如果不符合規律,則可能會死亡。想要服用散劑的人,應該先仔細診斷脈象,確定病症的確切情況,然後才能完全治癒。脈象沉而數的,比較難發動藥效,應該多次服用通便藥來幫助發動。脈象浮而大的,藥效比較容易發動。有些人服用兩三劑散劑藥效仍未發動,這種人的脈象通常是沉而難以發動的。藥效發動時,病人可能不會感覺到明顯變化,藥力已經在體內運行。就算藥力沒有表現在外,藥物也在體內發揮作用。要判斷藥力是否在體內運行,可以從以下幾點觀察:食慾增加,這是第一個徵兆;氣色變得和悅,這是第二個徵兆;頭面身體感到搔癢,這是第三個徵兆;感到身體澀澀的且怕風,這是第四個徵兆;昏昏欲睡,這是第五個徵兆。凡是出現這些徵兆的,都表示藥力已經在體內五臟發揮作用,只要按照方法服用藥物就可以了。體內虛弱的病人應該多次服用通便藥,藥效自然會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