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千金翼方》~ 卷第十五·補益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五·補益 (2)

1. 草寒食散

治心腹脅下支滿,邪氣衝上。又心胸喘悸不得息,腹中漉漉雷鳴,吞酸噫,生食臭,食不消化,時泄時閉,心腹煩悶,不欲聞人聲,好獨臥,常欲得熱,恍惚喜忘,心中怵惕如恐怖狀,短氣嘔逆,腹中防響。五臟不調。如此邪在於內,而作眾病,皆生於勞苦。若極意於為樂,從風寒起,治之皆同。

服此藥,旦未食時,以淳美酒服二方寸匕,不耐者減之。去巾帽薄衣力行方:

白話文:

**治療心、腹部、肋骨下脹滿,邪氣往上沖。**又心胸喘息、跳動不安而無法休息,肚子裡咕嚕作響像打雷,吞酸水、打嗝,生食有臭味,食物消化不良,有時腹瀉有時便祕,心腹煩悶,不喜歡聽人聲,喜歡獨自躺臥,總是想要暖和,恍惚、健忘,心中驚慌恐懼,氣短嘔吐,肚子裡脹氣作響。五臟失調。如此邪氣存在於體內,導致各種疾病,都源於過度勞累。如果過度追求享樂,又不注意防範風寒,治療方法都相同。

服用此藥時,天亮前尚未進食,以醇美酒服用兩小方寸湯匙的藥量;若不耐受者可減量。脫掉帽子、穿薄衣,努力行走。

鍾乳(煉),附子(炮去皮),栝蔞根,茯苓,牡蠣(各一分,熬),桔梗,乾薑,人參,防風(各一兩),細辛,桂心(各五分),白朮(三兩半)

上一十二味,各搗篩治千杵,以酒服之二匕,建日服之至破日止,周而復始。

又方:說狀所主同前。

白話文:

  • 鐘乳石(經煉製)
  • 附子(炮製並去掉皮)
  • 栝蔞根
  • 茯苓
  • 牡蠣(各一錢,熬製)
  • 桔梗
  • 乾薑
  • 人參
  • 防風(各一兩)
  • 細辛
  • 桂心(各五分)
  • 白朮(三兩半)

再者,將以上十二味藥各搗篩製備一千次,用酒送服兩匙,從建日服用到破日為止,周而復始。

另有一方:藥物成分和用途同前。

鍾乳(煉粉),人參,茯苓,附子(炮,各三分),栝蔞根,牡蠣(熬),細辛(各半兩),乾薑,桂心(各五分),白朮,防風,桔梗(各一兩)

上一十二味,搗篩為散,服之一如前方,有冷加椒,有熱加黃芩各三分。

白話文:

鍾乳粉、人參、茯苓、附子(炮製後,各取三分之一)、栝蔞根、牡蠣(熬製後)、細辛(各取半兩)、乾薑、桂心(各取五分之一)、白朮、防風、桔梗(各取一兩)

將上述十二種藥材搗碎過篩後混成散裝,服用時的方式與前面一樣。如果有寒症,可以添加三錢紅辣椒;如果有熱症,可以添加三錢黃芩。

2. 大草烏頭丸

主寒冷虛損,五十年心腹積聚百病,邪氣往來,厥逆搶心。痹頑羸瘦骨立,不能食,破積聚方:

白話文:

主要原因是體寒虛損,五十年來積累的心腹舊疾,以及各種病症,導致邪氣不斷往來,寒氣逆流上衝,影響心臟。病人身形瘦削,骨骼突出,行動不便,無法進食。為了消除積聚的病症,需要使用破積聚的藥方。

烏頭(十五分,炮,去皮),人參(五分),生薑(二兩),前胡,蜀椒(去目閉口者汗),黃芩,白朮,半夏(洗),黃連,吳茱萸,龍骨,白頭翁,乾薑,細辛,桔梗,紫菀,芎藭,厚朴(炙),女萎,礬石(燒),桂心,甘草(炙,各一兩)

上二十二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夜一,以知為度。

白話文:

烏頭(15 克,經炮製,去皮)、人參(5 克)、生薑(2 兩)、前胡、蜀椒(去掉果核和果蒂,炒出汗)、黃芩、白朮、半夏(洗淨)、黃連、吳茱萸、龍骨、白頭翁、乾薑、細辛、桔梗、紫菀、川芎、厚朴(經炙製)、女萎、礬石(燒製)、桂心、甘草(經炙製,各 1 兩)

將上列二十二味藥材搗碎篩成細末,用蜂蜜煉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以酒送服十丸,每日三次,晚上服一次,服用至病情好轉為止。

3. 草烏頭丸

破積聚,治積結冷聚,陽道弱,大便有血,婦人產後出血不止方:

白話文:

破積聚、治積結冷聚、陽道虛弱、大便帶血、產後出血不止的藥方:

烏頭(十五分,炮,去皮),大黃,乾薑,厚朴(炙),吳茱萸,芍藥,前胡,芎藭,當歸細辛,桂心(各五分),蜀椒(三分,去目閉口者汗),白薇(半兩),黃芩,白朮,人參,紫菀,甘草(炙,各一兩)

上一十八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服,漸漸加之。

白話文:

烏頭(15克,炮製,去皮),大黃,乾薑,厚朴(炙),吳茱萸,芍藥,前胡,芎藭,當歸細辛,桂心(各5克),花椒(3克,去籽封口後炒),白薇(50克),黃芩,白朮,人參,紫菀,甘草(炙,各100克)

上記十八種藥材,搗碎篩過成細粉,用蜂蜜煉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以酒送服十丸,每天三次,逐漸增加劑量。

4. 大理中露宿丸

主風勞四十年癖絕冷,並主咳逆上氣方:

白話文:

風勞四十年,癖絕冷

患有風勞之症已四十餘年,因癖好飲冷,導致病情嚴重加劇。

並主咳逆上氣方

此方主治咳嗽、反胃、氣息上逆等症狀。

人參,桂心,吳茱萸,烏頭(炮,去皮),礬石(燒,等分)

上五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三丸,日再,以知為度。

白話文:

人參、桂枝髓心、吳茱萸、烏頭(炮製後去除外皮)、明礬(燒過,等分)

將五種藥材搗碎成粉,加入蜂蜜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以酒送服,每日兩次,服至覺得藥效為止。

5. 匈奴露宿丸

主毒冷方:

白話文:

毒冷方

宣導經

麻黃湯

桂枝湯

風寒外受

葛根湯

麻杏石甘湯

五積散

風寒內蘊

柴胡桂枝湯

柴胡桂枝幹薑湯(小柴胡湯)

四逆散

風寒暑濕

茵陳蒿湯

風寒濕阻

蒼朮湯

風寒水腫

五苓散

風寒嘔吐

半夏瀉心湯

風寒呃逆

半夏厚朴湯

風寒痺證

羌活勝濕湯

風寒頭痛

羌活附子湯

風寒眩暈

半夏白朮天麻湯

風寒頸急

葛根羌活湯

礬石(燒),桔梗,皂莢(炙,去皮子),乾薑,附子(炮,去皮),吳茱萸(等分)

上六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飲服三丸,日再。稍加,以知為度。

白話文:

燒過的明礬、桔梗、炙烤後去皮的皁莢、乾薑、炮製去皮的附子、吳茱萸,以上藥材等分。

取上六味藥,搗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丸,一天兩次。視服用後身體情況,逐漸增加服用量,以身體舒緩為準。

6. 解散發動第三

論一首,方三十五首與第二十二卷通

白話文:

論一首,方三十五首,與第二十二卷相同。

論曰:既得藥力,諸疴並遣。石忽發動,須知解方。故次立解散方焉。一一依其診候而用之,萬不失一。夫脈或洪或實,或斷絕不足,欲似死脈,或細數,或弦快,其所犯非一故也。脈無常,投醫不能識也。熱多則弦快,有癖則洪實,急痛則斷絕。凡寒食藥熱率常如是,自無所苦,非死候也。

白話文:

經文論述:服用藥物之後,身體各處的病症都會消失。藥石突然產生作用,一定要知道解藥的方子。所以,接下來記載瞭解散藥方的方法。針對不同的診斷症狀分別使用這些藥方,無一失誤。人的脈象時而強盛時而有力,時而斷斷續續微弱無力,好像將死之人的脈搏一樣,有時又細又快,有時緊而急促,造成這些現象的病因不盡相同。脈象沒有規律,所以醫生判斷時也可能會失誤。如果體內熱氣過多,脈象會緊而急促;如果有瘀堵,脈象會強盛有力;如果疼痛劇烈,脈象會斷斷續續。所有寒性食物和熱性藥物通常都具有這種特性,自身不會引起任何不適,並不是死亡的徵兆。

動從節度,則不死矣。不從節度,則死矣。欲服散者,宜診脈審正其候,爾乃畢愈。脈沉數者難發,難發當數下之。脈浮大者易發也。人有服散兩三劑不發者,此人脈沉難發。發不令人覺,藥勢已行。不出形於外,但以藥治於內。欲候知其力,人進食多,一候也。顏色和悅,二候也。

白話文:

遵循正確的節度(服藥劑量和時間),就不會死亡。不遵循節度,就會死亡。想要服從仙藥的人,應該診脈審視症狀,然後才能徹底痊癒。脈象沉而數的人難以發作藥性,難以發作就應該多次瀉下。脈象浮而大的人容易發作藥性。有人服用了兩三劑仙藥後沒有發作,這是因為這個人的脈象沉而難發。發作的時候不會讓人感覺到,藥力已經運行。藥力不會表現於外,只是在體內用藥治療。想要知道藥力如何,可以觀察以下兩點:進食增多;面色紅潤。

頭面身體瘙癢,三候也。澀澀惡風,四候也。厭厭欲寐,五候也。諸有此證候者,皆藥內發五臟,但如方法服藥。宜數下之,內虛自當發也。

白話文:

頭臉身體瘙癢,是風邪侵襲的第三個階段。皮膚乾燥且怕風,是風邪侵襲的第四個階段。萎靡嗜睡,是風邪侵襲的第五個階段。出現這些症狀的人,都是因為藥物內服後發散五臟之氣,只要按照方法服藥。應該多次下瀉,身體虛弱自然會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