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千金翼方》~ 卷第十二·養性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二·養性 (5)

1. 五參丸

主治心虛熱,不能飲食,食即嘔逆,不欲聞人語方

白話文:

古代文字:

心虛熱,不能飲食,食即嘔逆,不欲聞人語方。

心臟虛弱伴有熱象,無法進食,進食後立即嘔吐,不願意聽到別人說話。

人參(一兩),苦參(一兩半),沙參(一兩),丹參(三分),玄參(半兩)

白話文:

人參:1 兩 苦參:1.5 兩 沙參:1 兩 丹參:0.3 兩 玄參:0.5 兩

上五味,搗篩煉蜜和為丸。食訖飲服十丸如梧子大,日二,漸加至二十丸。

白話文:

將以上五味藥材搗碎過篩,煉製蜂蜜和為丸劑。服用前先進食,每日服用十丸,每丸大小如梧桐子,逐漸增加至二十丸。

2. 治損心吐血方

芎藭二兩,蔥白二兩,生薑(二兩,切),油(五合),椒(二合,汗),桂心(一兩),豉(三合),白粳米(四合)

白話文:

川芎兩兩、蔥白兩兩、生薑(兩兩切片)、油(五合)、胡椒(兩合,炒香)、桂心(一兩)、黃豆(三合)、白米(四合)

上八味,㕮咀。芎桂二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納米油,又煎取一升,去滓,頓服。慎面。

白話文:

取上述八味藥材,搗碎。當歸和桂枝兩味藥,用四升水煮成二升,加入米油,再煎煮取一升湯藥,過濾掉渣滓,一次性服下。服用時要注意避免弄到臉上。

3. 正禪方

桑耳,夏桑子,秋桑葉

白話文:

春天採摘桑耳,夏季採集桑子,秋季採摘桑葉。

上三味,等分搗篩。以水一斗煮小豆一升,令大熟,以桑末一升和煮微沸,著鹽豉服之,日三服,飽服無妨。三日外稍去小豆。身輕目明無眠睡,十日覺運智通初地禪,服二十日到二禪定,百日得三禪定,累一年得四禪定。萬相皆見,壞欲界,觀境界,如視掌中,得見佛性。

白話文:

以上三種藥材,等量搗碎過篩。用一斗水煮一升小豆,煮至熟爛,加入一升桑枝末,煮至微微沸騰,拌入鹽豉服下。每日三次,飯後服下也不妨礙。服藥三日後,逐漸減少小豆用量。身體輕盈,雙目明亮,不眠不寐。十日後,感覺智慧通達,達到初地禪定;服藥二十日後,達到二禪定;百日後,達到三禪定;累積一年後,達到四禪定。萬物相貌盡收眼底,去除欲界煩惱,觀察境界如掌中觀物一般,得以見證佛性。

4. 服菖蒲方

二月八日採取肥實白色節間可容指者,多取陰乾去毛,距擇吉日搗篩百日,一兩為一劑。以藥四分,蜜一分半,酥和如稠糜柔弱,令極勻,納瓷器中密封口,埋谷聚中一百日。欲服此藥須先服瀉藥。吐利訖,取王相日旦空肚服一兩,含而咽之,有力能消。漸加至三二。服藥至辰巳間藥消訖,可食粳米乳糜。

白話文:

二月八日採集肥厚且白色的竹節,能容納手指大小為宜。大量採集後,在陰涼處晾乾並去除竹毛。選擇吉日,將竹節搗碎並篩選百次,每兩藥材為一劑。

將藥材分成四份,蜂蜜一份半,用酥油調和至濃稠如粥,確保均勻。將藥物放入瓷器中,密封口,埋入谷堆中一百天。

服用藥物之前,需要服用瀉藥。嘔吐排便後,在卯日或巳日清晨空腹服用一兩藥材,含著嚥下。藥力強勁,可以消化食物。逐漸增加用量至三兩或二兩。服用藥物後,在辰時或巳時前,藥物消化完畢後,可以食用梗米乳糜。

更不得吃飲食,若渴惟得少許熟湯。每日止一服藥一頓食。若直治病瘥止,若欲延年益壽求聰明益智者,宜須勤久服之。修合服食,須在靜室中,勿喜出入及晝睡,一生須忌羊肉熟葵。又主癥癖咳逆上氣痔漏病,最良。又令人膚體肥充,老者光澤,發白更黑,面不皺,身輕目明,行疾如風。

白話文:

在此期間,不得進食。若感到口渴,只能喝少量溫熱的湯。每天只服用一帖藥,吃一頓飯。如果只是想治好病症,就可以停藥。但若想延年益壽、增強智力,則需要長期服用。服用藥物時,必須在安靜的房間中,避免頻繁進出和白天睡覺。一生中都需要忌食羊肉和熟葵花。此藥對癥癖、咳嗽、逆氣、痔瘡和漏尿等疾病也有很好的療效。此外,此藥還能使皮膚光滑,老人氣色紅潤,白髮轉黑。服用者面不生皺,身體輕盈,目光明亮,行動敏捷。

填骨髓,益精氣。服一劑,壽百歲。天竺摩揭陀國王舍城邑陀寺三藏法師跋摩米帝以大業八年與突厥使主至武德六年七月二十三日為洛州大德護法師淨土寺主矩師筆譯出。

白話文:

滋養骨髓,增強精氣。服用一劑,可以長壽一百歲。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的陀寺三藏法師跋摩羅密帝在大業八年(609 年)與突厥使團來華,至武德六年(623 年)七月二十三日,由洛州大德護法師淨土寺主持矩師譯出。

5. 養老大例第三

論三首

白話文:

論三首

  • 首一

獨立吾身,不倚外物。 神安志定,恬淡寡欲。 眾生皆醉,唯我獨醒。 旁觀萬象,自得其樂。

  • 首二

天地寂寥,萬物凋零。 寒風凜冽,枯葉飄零。 唯有吾心,兀然獨立。 超然出塵,不染纖毫。

  • 首三

世事如棋,變化無常。 眾人追逐,紛紛攘攘。 唯我靜坐,淡然觀之。 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論曰:人之在生,多諸難遘。兼少年之時,樂遊馳騁,情敦放逸,不至於道,悠然白首,方悟虛生,終無所益。年至耳順之秋,乃希餐餌,然將欲頤性,莫測據依,追思服食者於此二篇中求之,能庶幾於道,足以延齡矣。語云:人年老有疾者不療,斯言失矣。緬尋聖人之意,本為老人設方,何則?年少則陽氣猛盛。

白話文:

有人說:人在世上生活,會遇到很多困難。再加上年輕的時候,喜歡遊玩嬉戲,情感放縱不羈,不知約束自身,歲月流逝,頭髮都白了,才醒悟虛度光陰,終究沒有什麼收穫。等到年紀到了「耳順」的階段,才開始渴望進補養生,但想要安養身心,卻不知從何下手。追思那些服食養生的人,可以從這兩篇文章中尋求,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接近養生的道途,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有人說:老人有了疾病不要治療,這種說法是不對的。細究聖人的本意,本是為老人設定了養生方法。因為年輕時陽氣旺盛,而老年時陽氣衰退,容易受到疾病侵襲,所以需要養生來補益陽氣,治療疾病。

食者皆甘,不假醫藥,悉得肥壯。至於年邁,氣力稍微,非藥不救。譬之新宅之與故舍,斷可知矣。

白話文:

食用上述食物,人人都覺得甘甜可口,不必假借醫藥之助,就能全員肥壯。至於年紀大了,體力稍微衰退,不靠藥物調理是無法恢復健康的,就像新蓋的房子比舊房子更堅固是一樣的道理,這是不難理解的。

論曰:人年五十以上,陽氣日衰,損與日至,心力漸退,忘前失後,興居怠惰,計授皆不稱心。視聽不穩,多退少進,日月不等,萬事零落,心無聊賴,健忘瞋怒,情性變異,食飲無味,寢處不安,子孫不能識其情,惟云大人老來惡性不可咨陳,是以為孝之道,常須慎護其事,每起速稱其所須,不得令其意負不快。故曰:為人子者,不植見落之木。

白話文:

古文: 論曰:人年五十以上,陽氣日衰,損與日至,心力漸退,忘前失後,興居怠惰,計授皆不稱心。視聽不穩,多退少進,日月不等,萬事零落,心無聊賴,健忘瞋怒,情性變異,食飲無味,寢處不安,子孫不能識其情,惟雲大人老來惡性不可諮陳,是以為孝之道,常須慎護其事,每起速稱其所須,不得令其意負不快。故曰:為人子者,不植見落之木。

論述說:人到了五十歲以上,陽氣一天天衰退,各方面都在衰退,心力逐漸減退,忘記事情,體力差,做事沒有興趣,計劃和安排都不順心。視力和聽力下降,退步多進步少,時而精神時而萎靡,萬事都有衰敗的趨勢,心中空虛無聊,容易健忘、發怒,性情改變,吃東西沒有味道,睡覺也不安穩,子孫不能理解老年人的想法,只說老年人的脾氣不好,不可理喻。因此,孝敬父母之道,必須時刻謹慎護理他們的起居,每次起身或做事,都要迅速滿足他們的需要,不可以讓他們感到不滿。所以說:做人子女的,不能種下不開花結果的樹。

淮南子曰:木葉落,長年悲。夫栽植卉木,尚有避忌。況俯仰之間,安得輕脫乎。

白話文:

《淮南子》中說:樹木的葉子凋落,會令人感到傷悲。種植花草樹木尚且要注意避諱,何況人的一生短短幾十年,怎麼能輕易脫離世俗呢?

論曰:人年五十以去,皆大便不利,或常苦下痢,有斯二疾,常須預防。若秘澀,則宜數食葵菜等冷滑之物。如其下痢,宜與姜韭溫熱之菜。所以老人於四時之中,常宜溫食,不得輕之。老人之性,必恃其老無有藉在,率多驕恣,不循軌度。忽有所好,即須稱情。即曉此術,當宜常預慎之。

白話文:

討論說:人過了五十歲,大部分都會有大便不順暢的問題,有的經常腹瀉。患有這兩種疾病的人,平常就必須做好預防措施。如果有大便乾結的話,建議多吃葵菜等涼滑潤腸的食物。如果是腹瀉,則應多吃薑、韭菜等溫熱通陽的食物。所以,老年人四季都應以溫熱的食物為主,不可輕忽。老年人的個性,往往依恃著自己年老無依,而任性放縱,不遵守規矩。如果突然喜歡某種東西,就一定要滿足自己的慾望。若能瞭解這種特性,就要經常事先加以謹慎預防。

故養老之要,耳無妄聽,口無妄言,心無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又當愛情,每有誦唸,無令耳聞,此為要妙耳。又老人之道,常念善無念惡,常念生無念殺,常念信無念欺。養老之道,無作博戲強用氣力,無舉重,無疾行,無喜怒,無極視,無極聽,無大用意,無大思慮,無吁嗟,無叫喚,無吟訖,無歌嘯,無垃啈啼,無悲愁,無哀慟,無慶弔,無接對賓客,無預局席,無飲興。能如此者,可無病,長壽斯必不惑也。

白話文:

因此,養老的首要原則是:耳朵不要亂聽,嘴巴不要亂說,心裏不要瞎想,這些都對老人有益。此外,應重視養愛,經常誦經唸佛,讓耳朵聆聽善音,這尤為重要。另外,老人的養生之道,要常常記善,不去記惡;常常記生,不要記殺;常常記信,不可記欺。養老之道,不可從事耗費精氣的娛樂活動,不要舉重物,不要疾走,不要喜怒無常,不要過度用眼,不要過度用耳,不要過度用心,不要過度思考,不要嘆息,不要呼叫,不要吟唱,不要高歌,不要胡言亂語,不要悲傷,不要哀痛,不要參加祝賀或弔唁的場合,不要接待賓客,不要參加應酬,不要沈迷於飲酒作樂。能做到這些,才能無病長壽,這是不容置疑的。

又常避大風大雨大寒大暑大露霜霰雪旋風惡氣能不觸冒者,是大吉祥也。凡所居之室,必須大周密,無致風隟也。夫善養老者,非其書勿讀,非其聲勿聽,非其務勿行,非其食勿食。非其食者,所謂豬豚雞魚蒜膾生肉生菜白酒大酢大咸也,常學淡食。至如黃米小豆,此等非老者所宜食,故必忌之。

白話文:

還要有意識地避開大風大雨、嚴寒酷暑、潮濕霜雪、旋風惡氣,不要觸碰接觸它們,這樣纔是非常吉祥的。凡是居住的房屋,必須大而周密,不要讓風吹進來。

對於善於養生的人來說,不要看與養生無關的書,不要聽與養生無關的聲音,不要做與養生無關的事,不要吃與養生無關的食品。與養生無關的食品,指的是豬肉、豬肉、雞肉、魚肉、蒜、膾、生肉、生菜、白酒、大醋、大鹽等食物。要經常學習吃清淡的食物。至於黃米、綠豆之類的食品,這類食物不適合老年人食用,所以一定要忌口。

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面、粳米等為佳。又忌強用力咬齧堅硬脯肉,反致折齒破斷之弊。人凡常不飢不飽不寒不熱,善。行住坐臥言談語笑寢食造次之間能行不妄失者,則可延年益壽矣。

白話文:

日常應多吃清淡的食材,例如小麥、白麵、粳米等。避免用力咬嚼堅硬的肉塊,以免損傷牙齒。一般人保持不飢不飽、不冷不熱的狀態是比較好的。在走路、坐臥、說話、笑談、飲食和睡眠等日常活動中,都能保持身心平和,不輕易失態,這樣便可以延年益壽。

6. 養老食療第四

方一十七首,論五首

白話文:

方一十七首

一、參附地黃湯 二、四君子湯 三、六君子湯 四、八珍湯 五、十全大補湯 六、歸脾湯 七、益氣聰明湯 八、補陽還五湯 九、沉香補骨脂丸 十、金匱腎氣丸 十一、左歸丸 十二、右歸丸 十三、逍遙散 十四、保和丸 十五、小柴胡湯 十六、桂枝湯 十七、麻黃湯

論五首

一、陰陽應象大論 二、素問藏象論 三、難經八十一難 四、扁鵲內經 五、金匱要略論

論曰:衛汜稱扁鵲云:安身之本必須於食。救疾之首,惟在於藥。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不明藥性者,不能以除病。故食能排邪而安臟腑,藥能恬神養性以資四氣。故為人子者,不可不知此二事。是故君父有疾,期先命食以療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故孝子須深知食藥二性,其方在《千金方》(第二十六卷中)。

白話文:

翻譯:

文中提到:衛汜讚譽扁鵲說:「保全身體的根本在於飲食。治療疾病的首要也在於藥物。不懂得適當飲食的人,不足以保全生命。不懂得藥性的人,不能夠清除疾病。因此,飲食可以排除邪氣,安撫臟腑;藥物可以安神養性,補充元氣。所以為人子女者,不可不知道這兩件事。因此,君王或父親生病時,先用飲食來治療。飲食治療如果無效,才使用藥物。所以孝順的子女必須深入瞭解飲食和藥物的特性。這些方法記載在《千金方》(第二十六卷中)。

論曰:人子養老之道,雖有水陸百品珍饈,每食必忌於雜,雜則五味相撓。食之不已,為人作患。是以食敢鮮餚,務令簡少。飲食當令節儉。若貪味傷多,老人腸胃皮薄,多則不消。彭亨短氣,必致霍亂。夏至以後,秋分以前,勿進肥羹,臛酥酒酪等,則無他矣。夫老人所以多疾者,皆由少時春夏取涼過多,飲食太冷,故其魚膾、生菜、生肉、腥冷物多損於人,宜常斷之。惟乳酪酥蜜,常宜溫而食之。

白話文:

原文討論瞭如何贍養老年人的飲食之道:

翻譯

古人說,對待年老父母的飲食,雖然可以提供各種水陸珍饈,但每次食用都要避免食材種類繁多,因爲多種食材混雜會使五味相擾。如果經常這樣做,會使老年人身體受損。因此,對於老年人,宜食用清淡少量的膳食。飲食上應講究節儉,如果貪圖美味,吃得過多,老年人的腸胃壁薄,消化不了那麼多,容易脹氣、消化不良,甚至引發霍亂。

從夏至到秋分期間,老年人應避免食用肥膩的羹湯、油炸食品、香酥食品、酒類和乳製品等。如果能做到這些,老年人就不會有其他問題了。

老年人之所以疾病較多,都是因爲年輕時在春秋時節貪涼,飲食過於生冷,導致魚生、生菜、生肉等腥冷之物損傷了身體,因此應經常戒除這些食物。只有乳酪、酥蜜等食物,可以經常用溫水溫服。

此大利益老年。雖然,卒多食之,亦令人腹脹泄痢。漸漸食之。

白話文:

昔日先人認為此物對老年人很有好處。然而,如果食用過多,也會導致腹脹腹瀉。因此,應該逐漸食用。

論曰:非但老人須知服食將息節度,極須知調身按摩,搖動肢節,導引行氣。行氣之道,禮拜一日勿住。不得安於其處以致壅滯。故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義在斯矣。能知此者,可得一二百年。故曰:安者非安,能安在於慮亡。樂者非樂,能樂在於慮殃。所以老人不得殺生取肉以自養也。

白話文:

原文說:老年人除了要注意飲食起居的節度,還特別需要知道如何按摩調養身體,活動肢體,導引氣血。導引氣血的方法,每天都要堅持練習,不能因為舒服就停下來。不動就會造成氣血瘀滯。所以流水不腐,門軸轉動不會生蟲,道理就在這裡。能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可以活到一二百年。所以說:安穩並非真正安穩,真正的安穩在於考慮危難。快樂並非真快樂,真正的快樂在於考慮災禍。因此,老年人不能殺生取肉來滋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