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卷第十一·小兒 (3)
卷第十一·小兒 (3)
1. 礬石丸
主小兒胎寒偃啼,驚癇臚脹滿,不嗜食,不便青黃;並治大人虛冷,內冷,或有實不可吐下方:
馬齒礬石(一斤,燒半日)
上一味,末之,刺膏和丸,大人服如梧子二枚,日三服。小兒減之,以意增損。以腹中溫暖為度,有實亦去。神良。
小兒客忤慎忌法:
凡小兒衣裳帛綿中,不得令有頭髮。履中亦然。
凡白衣青帶、青衣白帶者,皆令兒中忤。
諸遠行來馬汗未解,行人未澡洗,及未易衣而見兒者,皆中客忤,見馬及馬上物、馬氣皆忌之。小兒中客之為病,吐下青黃汁,腹中痛及反倒偃側似癇狀,但目不上插,少睡,面色變五色,脈弦急。若失時不治,小久則難治。治之法:
以水和豉,搗令熟,丸如雞子大,以轉摩兒囟上及手足心各五遍,又摩心腹臍上下行轉摩之。食頃破視,其中有細毛棄圓道中,病愈矣。
若吐不止,灸手心主間使、大都、隱白、三陰交各三炷。
又可用粉丸如豉法,並用唾之。唾之咒如下。咒曰:
摩家公,摩家母,摩家兒,若客忤,從我始。扁鵲雖良不如善唾良。唾訖棄丸於道中。
又方:
取一刀橫著灶上,解兒衣撥其心腹訖,取刀持向兒咒之唾,輒以刀擬向心腹。曰啡啡,曰煌煌,日出東方,背陰向陽。葛公葛母,不知何公子,來不視,去不顧。過與生人忤梁上,塵天之神,戶下二鬼,所經大刀環犀,對灶君二七唾。客愈兒驚,唾啡啡如此二匕,啡啡每唾以刀擬之。
咒當三遍乃畢。用豉丸一,如上法五六遍訖。取此丸破看,其中有毛。棄丸於道中即愈矣。
治小兒卒客忤法:
取銅鏡鼻燒令赤,著少許酒中,大兒飲之,小兒不能飲者,含哺之,愈。
又方:
取馬矢三升,燒令煙絕,以酒三升煮三沸,去滓,浴兒即愈。
白話文:
礬石丸
主要治療小兒因胎裡受寒而引起的身體僵硬啼哭、驚風抽搐、肚子脹滿、食慾不振、大便青黃色等症狀;也治療大人虛寒、內裡寒冷,或有實熱但無法吐出來的情況。以下是藥方:
馬齒礬石(一斤,用火燒半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刺膏調和製成藥丸,大人每次服用像梧桐子大小的兩顆,一天服用三次。小兒用量酌減,根據情況增減。以腹部感到溫暖為度,若有實熱證狀則停用。此方效果很好。
小兒受驚(客忤)的注意事項:
不要讓小兒的衣裳、棉被裡有頭髮,鞋子裡面也不要有。
凡是穿白色衣服配青色腰帶、或青色衣服配白色腰帶的,都會讓小兒受到驚嚇。
從遠方來的人,若汗未乾、未洗澡、未換衣服就見到小兒,都會讓小兒受到驚嚇,看到馬和馬上的物品、馬的氣味都要避開。小兒受到驚嚇的病症,會吐出或拉出青黃色的汁液,腹痛,身體會像癲癇一樣反覆倒下、身體僵硬,但眼睛不會向上翻,會嗜睡,臉色會變換不定。如果延誤治療,時間久了就很難醫治。治療方法:
用水調和豆豉,搗爛成泥,搓成雞蛋大小的丸子,用它在小兒的囟門、手心、腳心各來回摩擦五遍,再摩擦心窩、腹部、肚臍上下,來回摩擦。過一會兒,把丸子弄破來看,裡面若有細毛,將丸子丟到路邊,病就好了。
如果吐不停,就艾灸手心的間使穴、大都穴、隱白穴、三陰交穴各三炷。
也可以用粉末做成豆豉丸子,搭配唾液使用。以下是咒語:
「摩家公,摩家母,摩家兒,若是客忤,從我開始。扁鵲的醫術雖然好,但也不如善用唾液來得有效。」唸完咒語後,將丸子丟到路邊。
另一個方法:
取一把刀橫放在灶台上,解開小兒衣服,撥開他的心腹,拿著刀對著小兒唸咒並吐口水,用刀比向他的心腹。說:「啡啡,煌煌,太陽從東方升起,背對陰暗面向陽光。葛公葛母,不知道是哪家的公子,來了不看,走了不顧。經過時讓人生病,梁上的神明、門下的兩個鬼,所經過的大刀、環犀,對著灶君吐七次口水。客人驚嚇,吐口水啡啡兩次,每次吐口水都用刀比向他的心腹。」
咒語唸三遍就結束。用豆豉丸子一個,按上述方法摩擦五六遍,然後把丸子弄破來看,裡面若有毛,將丸子丟到路邊,病就好了。
治療小兒突然受驚的方法:
將銅鏡的鼻子燒紅,放入少許酒中,大孩子可以喝,小孩子不能喝就含在口中,病就好了。
另一個方法:
取馬糞三升,燒到沒煙,用三升酒煮三次,去掉渣滓,用藥液給小兒洗澡,病就好了。
2. 千金湯
主小兒暴驚啼絕死,或有人從外來,邪氣所逐、令兒得病,眾醫不治方:
蜀漆(一分,一云蜀椒),左顧牡蠣(一分,熬)
上二味,㕮咀,以酢漿水一升,煮取五合,一服一合,良。
治小兒新生客忤中惡,發癇發熱,乳哺不消,中風反折,口吐舌,並注忤,面青目上插,腹滿癲癇羸瘦,疰及三歲不行雙丸方:
上麝香(二兩),牛黃(二兩),黃連(二兩宣州者),丹砂(一兩),特生礜石(一兩,燒),附子(一兩,炮,去皮),雄黃(一兩),巴豆(六十枚,去皮心,熬),桂心(一兩),烏賊魚骨(一兩),赤頭蜈蚣(一兩,熬)
上十一味,各異搗篩,別研巴豆如膏,乃納諸藥煉蜜和搗三千杵,密塞之,勿泄氣,生十日二十日至一月,日服如黍米大二丸。四十日至百日,服如麻子大二丸。一歲以上以意增加。有兒雖小而病重者,增大其丸,不必依此丸。小兒病客忤,率多耐藥,服藥當汗出。若汗不出者,不瘥也。
一日一夜四五服,以汗出為瘥。凡候兒中人者,為人乳子未了而有子者,亦使兒客忤。口中銜血即月客也。若有此者,當尋服此藥。即兒可全也。口聚唾,腹起熱者,當灸臍中。不過二七壯,並勤服此藥。若喜失子者,產訖兒墮落地聲未絕,便即以手指刮舌上,當得所銜血如韭葉者,便以藥二丸如粟米大服之,作七日乃止,無不痊也。若無赤頭蜈蚣,赤足者亦得三枚,皆斷取前兩節,其後分不可用也。
白話文:
千金湯
主要治療小孩子突然受到驚嚇、啼哭不止甚至昏死,或是因為有外來不好的氣影響,導致小孩生病,很多醫生都治不好的情況:
用蜀漆(一分,也有人說是蜀椒),左顧牡蠣(一分,要先熬過)。
以上兩種藥材,稍微搗碎,用一升酸漿水煮成五合的藥汁,每次服用一合,效果很好。
治療小孩子剛出生受到驚嚇、感染邪氣、中邪而引起的各種疾病,例如:抽搐、發燒、消化不良、中風導致身體彎曲、口吐白沫、伸舌頭,以及各種邪氣侵擾,臉色發青、眼睛上翻、腹脹、癲癇、身體虛弱消瘦、疰病和三歲還不會走路等情況,用這個雙丸的配方:
麝香(二兩)、牛黃(二兩)、黃連(二兩,要用宣州的)、丹砂(一兩)、特生礜石(一兩,要燒過)、附子(一兩,要炮製過,去掉皮)、雄黃(一兩)、巴豆(六十枚,去掉皮和中間的硬核,要熬過)、桂心(一兩)、烏賊魚骨(一兩)、赤頭蜈蚣(一兩,要熬過)。
以上十一種藥材,各自搗碎過篩,把巴豆單獨研磨成膏狀,然後把所有藥材混合在一起,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一起搗三千下,密封保存,不要讓空氣跑進去。放置十天、二十天到一個月後,每天服用像黍米大小的藥丸兩顆。四十天到一百天,每天服用像麻子大小的藥丸兩顆。一歲以上的可以根據情況增加劑量。如果小孩雖然年紀小,但是病情很重,可以加大藥丸的劑量,不必拘泥於這個標準。小孩子因為受到驚嚇而引起的疾病,通常比較能耐受藥物,服藥後應該會出汗,如果不出汗,病就好不了。
一天一夜可以服用四五次,以出汗為好的標準。凡是懷疑小孩可能中邪的人,通常是因為餵人奶的婦女還沒斷奶就又懷孕了,也容易讓小孩中邪。如果小孩口中含著血,那代表是「月客」引起的。如果有這種情況,就應該趕快服用這個藥,小孩就可以痊癒。如果小孩口中經常吐口水,腹部發熱,就應該在肚臍上進行艾灸,灸個十幾壯就好,同時也要勤勞的服用這個藥。如果婦女容易流產,在生產後小孩掉到地上、聲音還沒停止時,就要立刻用手指刮小孩的舌頭,如果刮到像韭菜葉一樣的血,就餵小孩吃兩顆像粟米大小的藥丸,連續吃七天就會好。如果沒有赤頭蜈蚣,用紅色腳的蜈蚣也可以,取三隻,都只取前面的兩節,後面部分不能用。
3. 小兒雜治法第二
方五十七首,論一首
白話文:
共有五十七個治療小兒雜病的處方,以及一篇相關的理論論述。
4. 竹葉湯
主五六歲兒溫壯,腹中急滿,氣息不利,或有微腫。亦主極羸,不下飲食,堅痞,手足逆冷方:
竹葉(切,一升),小麥(半升),甘草(炙),黃芩,栝蔞根,澤瀉,知母,人參,茯苓,白朮,大黃(各一兩),生薑(一兩半,切),麥門冬(二兩,去心),桂心(二銖),半夏(二兩,洗)當歸[三兩(分)]
上十六味,㕮咀,以水七升,煮麥、竹葉取四升,去滓,納諸藥。煮取一升六合,分四服。
治小兒連壯熱實滯不去,寒熱往來,微驚方:
大黃,黃芩(各一兩),栝蔞根(三分),甘草(炙),牡蠣(熬),人參(各半兩),桂心(二兩),龍骨,凝水石,白石脂(各半兩),滑石(二兩,碎),硝石(半兩)
上十二味,㕮咀,加紫石英半兩,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服三合,一日令盡。
治小兒寒熱咳逆,膈中有澼乳若吐,不欲食方:
乾地黃(四兩),麥門冬(半升,去心),五味子(半升),大黃(一兩),硝石(一兩),蜜(半升)
上六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納硝石、蜜更煮令沸。服二合,日三。胸中當有宿乳一升許出。兒大者服五合。
白話文:
竹葉湯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五六歲左右,體溫偏高、體格壯實的小孩,他們肚子脹得很快,感覺很滿,呼吸不順暢,或者身體有些輕微浮腫。這個方子也適用於那些極度虛弱、吃不下東西、肚子裡有硬塊、手腳冰冷的小孩。
藥方組成:
竹葉(切碎,約一升)、小麥(半升)、炙甘草、黃芩、栝蔞根、澤瀉、知母、人參、茯苓、白朮、大黃(各約一兩)、生薑(約一兩半,切碎)、麥門冬(約二兩,去心)、桂心(約二銖)、半夏(約二兩,洗過)、當歸(約三兩)
以上十六味藥材,切碎後,加七升水,先煮小麥和竹葉,取四升藥汁,過濾藥渣。再將其他藥材放入,煮到剩下一升六合。分四次服用。
治療小兒持續高燒,身體發熱、積滯不消,時冷時熱,偶爾驚厥的方子
藥方組成:
大黃、黃芩(各約一兩)、栝蔞根(約三分)、炙甘草、煅牡蠣、人參(各約半兩)、桂心(約二兩)、龍骨、凝水石、白石脂(各約半兩)、滑石(約二兩,搗碎)、硝石(約半兩)
以上十二味藥材,切碎後,再加入紫石英約半兩,加四升水,煮到剩下一升半。分三次服用,一天內喝完。
治療小兒發冷發熱、咳嗽、呼吸急促,胸膈中有像痰液的乳汁,可能嘔吐,不想吃東西的方子
藥方組成:
乾地黃(約四兩)、麥門冬(約半升,去心)、五味子(約半升)、大黃(約一兩)、硝石(約一兩)、蜂蜜(約半升)
以上六味藥材,切碎後,加三升水,煮到剩下一升,過濾藥渣。再加入硝石和蜂蜜,繼續煮到沸騰。服用約二合,一天三次。胸部應該會排出約一升左右的宿乳。較大的小孩可以服用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