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登

《傷寒舌鑑》~ 自序

回本書目錄

自序

1. 自序

嘗讀仲景書。止言舌白、苔滑。並無黃、黑、刺、裂。至金鏡錄始集三十六圖。逮後觀舌心法。廣至一百三十有七。何後世證變之多若此。寧知傷寒自表傳裡。舌苔必由白滑而變他色。不似伏邪瘟疫等熱毒。自內達外之一病便見黃黑諸苔也。觀仲景論中。一見舌白、苔滑。即言難治。

安有失治而致變者乎。所以仲景止言白苔。已見一斑。不煩瑣屑。後人無先聖治未病之能。勢不得不反復辨論以啟蒙昧。蓋邪氣入里。其虛實寒熱之機。必現於舌。非若脈法之隱而不顯也。況陰盛格陽。與邪熱鬱伏。多有假證假脈。惟驗舌上苔色之滑、燥、厚、薄。昭若冰鑑。

白話文:

我曾經閱讀過仲景的著作,裡面只提到舌苔呈白色、滑潤,並沒有提及黃色、黑色、刺、裂等狀態。直到金鏡錄才收錄了三十六種舌苔圖。後來我看到舌診心法,其中又列舉了一百三十七種舌苔。為何後世舌苔的變化如此之多呢?難道不知道傷寒從表傳到裏,舌苔必然由白滑轉變為其他顏色嗎?不像伏邪瘟疫等熱毒,從內部到達外部,馬上就會出現黃色、黑色等舌苔。

觀察仲景的論述中,只要看到舌苔呈白色、滑潤,就會說難治。怎麼可能因為失治而導致舌苔變化呢?所以仲景只提到白苔,已經見微知著,並不需要過於繁瑣。後人沒有先聖治未病的能力,勢必要反覆辯論來啟發蒙昧。因為邪氣入里,其虛實寒熱的機理,必然表現在舌頭上,不像脈象那样隱而不顯。況且陰盛格陽和邪熱鬱伏,往往會出現假證假脈,只有觀察舌苔的滑、燥、厚、薄,才能清清楚楚,如同照鏡子一般。

無所遁形。由是取觀舌心法。正其錯誤。削其繁蕪。汰其無預於傷寒者。而參入家大人治案所紀。及己所親歷。共得一百二十圖。命曰傷寒舌鑑。授之剞劂。以公同志臨證之一助云。

康熙戊申年秋月誕先張登書於雋永堂

白話文:

這段文字的意思是:

一切事物都逃不過觀察,因此我參考了舌診的方法,糾正錯誤,刪減繁雜,剔除與傷寒無關的部分,並加入家父治療案例的記錄和我的親身經歷,共整理出一百二十幅圖,命名為《傷寒舌鑑》,傳授給後學,作為大家臨床診治傷寒的輔助工具。

康熙戊申年秋月 張登書 於雋永堂

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 無所遁形: 指所有事物都無法逃避觀察,也就是說,所有事物都會留下痕跡,可以被觀察和分析。
  • 由是取觀舌心法: 由於觀察可以揭示事物真相,因此我參考了舌診的方法,也就是通過觀察舌頭來診斷疾病的方法。
  • 正其錯誤: 糾正之前舌診方法中的錯誤。
  • 削其繁蕪: 刪減繁瑣無用的內容。
  • 汰其無預於傷寒者: 剔除與傷寒疾病無關的內容。
  • 而參入家大人治案所紀: 加入家父治療傷寒的案例記錄,以提供更豐富的臨床經驗。
  • 及己所親歷: 添加我自己親身治療傷寒的經歷,以增加資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 共得一百二十圖: 最终整理出一百二十幅舌診圖譜。
  • 命曰傷寒舌鑑: 將這套圖譜命名為《傷寒舌鑑》。
  • 授之剞劂: 將《傷寒舌鑑》傳授給後學。
  • 以公同志臨證之一助云: 希望《傷寒舌鑑》能幫助後學在臨床診治傷寒時更加得心應手。

康熙戊申年秋月 張登書 於雋永堂: 這句話表明作者是張登書,在康熙戊申年(1698年)秋季於雋永堂完成這部著作。

這段文字表達了作者對舌診方法的重視,也體現了作者的治學態度嚴謹、注重臨床實踐,以及希望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後學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