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脈訣闡微》~ 洞垣全書脈訣闡微 (11)

回本書目錄

洞垣全書脈訣闡微 (11)

1. 第三篇

結見尺左,邪襲水而不散;結見尺右,邪乘火而不離。促見尺左,髓耗而足難行步;促見尺右,火衰而氣不通心。革見尺左,玉關不閉;革見尺右,河車俱焚。動見尺左,定然魂夢多遺;動見尺右,定然陽強不倒。毛見尺左,精耗而龍火將興;毛見尺右,焰騰而命門自熱。耎見尺左,腎弱相宜;耎見尺右,火衰當助。

鉤見尺左,陰平之士;鉤見尺右,陽秘之徒。靜見尺左,閉關可信;靜見尺右,守真無疑。石見尺左,精無傾失之慨;石見尺右,陽有退藏之慶。堅見尺左,邪入於骨髓;堅見尺右,邪居於腰膝。躁見尺左,腎難上交於心;躁見尺右,陽且高越於膈。搏見尺左,膀胱越熱閉之淋;搏見尺右,咽喉長瘡蛾之腫。

散見尺左,腎水欲絕於須臾;散見尺右,元陽將逃於頃刻。

此皆六部之專主,亦即各脈之旁通。然而各脈之中,緩急為要;六部之內,長脈為宗。脈長而命根深,脈緩而胃氣在,故上中下必取其緩,而寸關尺必尚其長也。

陳士鐸曰:脈有兼見以觀其變,必有獨現以顯其常,常變之道,不可不分觀之也。鬼真君先言其變,示變之宜知也,再言其常,示常之宜諳也。知常而後達變,又寧至有治常之失哉。

又曰:脈不分觀部位,則病情不可得而知,此寸關尺必須分觀其脈也。

又曰:脈有寸關尺無脈,而脈見於列缺之間者,世人以為反關脈也,此乃經脈虛而絡脈盛也。經脈虛,故不現於寸關尺之三部,絡脈盛,故現於列缺之間。蓋直行為經而旁出為絡。列缺正絡脈之穴也,在兩手交叉食指盡處,兩筋骨罅中,屬肺經之絡別走陽明之絡也。此中原有動脈,宜細動而不宜大動。

今寸關尺三部無脈,而此處之脈大動,亦現三部之象,是陽勝於陰也。《千金翼》謂:陽脈逆反大於寸口三絡,正謂反關脈也,亦當分觀其動,以別疾病耳。

又曰:寸關尺分上中下也。心肺居上而以寸觀之,象天也;肝脾居中而以關觀之,象人也;腎居下而以尺觀之,象地也。醫道必合天地人以論醫,則醫無剩義;脈訣亦必合天地人以示法,則法無遁情。非好作廣大之語也,實有不如此,則其法為不備耳。

又曰:寸關尺分上中下切之是矣,然其中有上而兼中者,有中而兼下者,有中而兼上下者,又不可不知之也。如寸脈浮而連於關,關脈數而連於尺,如關脈大而連於寸尺者是也。此又當合寸關尺而同觀,又不可專主於寸而不及關,專主於關而不及寸尺,又在臨症切脈而變通之也。

又曰:脈宜分觀,以別虛實。然又有合寸關尺以分虛實者,大約左之寸關尺齊旺者,乃外感居多。右之寸關尺齊旺者,乃內傷居多。非單左寸旺為外感,右寸旺為內傷也。

又曰:寸關尺分觀之後,又宜合觀。不分觀不知其細,不合觀不得其和。故分觀之時,當以一指切其脈,合觀之時,又當以三指切其脈也。

白話文:

第三篇

脈象在左手尺部出現結脈,表示邪氣侵入體內,阻礙水液運行而無法消散;脈象在右手尺部出現結脈,表示邪氣乘著火氣而難以離開。脈象在左手尺部出現促脈,表示精髓耗損,導致腿腳難以行走;脈象在右手尺部出現促脈,表示火氣衰弱,導致氣血無法順暢流通到心臟。脈象在左手尺部出現革脈,表示腎精不固;脈象在右手尺部出現革脈,表示身體的精氣衰竭。脈象在左手尺部出現動脈,表示容易做夢,且夢境多遺忘;脈象在右手尺部出現動脈,表示陽氣過盛,導致性功能亢進。脈象在左手尺部出現毛脈,表示精氣耗損,且將會出現虛火;脈象在右手尺部出現毛脈,表示虛火上炎,導致命門部位發熱。脈象在左手尺部出現耎脈,表示腎氣虛弱;脈象在右手尺部出現耎脈,表示火氣衰弱,應當輔助陽氣。

脈象在左手尺部出現鉤脈,表示陰陽平和;脈象在右手尺部出現鉤脈,表示陽氣內斂。脈象在左手尺部出現靜脈,表示腎氣封藏功能良好;脈象在右手尺部出現靜脈,表示精氣充沛。脈象在左手尺部出現石脈,表示精氣沒有耗損;脈象在右手尺部出現石脈,表示陽氣內斂。脈象在左手尺部出現堅脈,表示邪氣深入骨髓;脈象在右手尺部出現堅脈,表示邪氣停留在腰膝部位。脈象在左手尺部出現躁脈,表示腎氣難以上行與心氣相交;脈象在右手尺部出現躁脈,表示陽氣過盛,向上越過膈膜。脈象在左手尺部出現搏脈,表示膀胱熱盛,導致小便不暢;脈象在右手尺部出現搏脈,表示咽喉長瘡,或者扁桃腺腫大。

脈象在左手尺部出現散脈,表示腎水即將衰竭;脈象在右手尺部出現散脈,表示元陽即將耗散。

以上是六部脈象各自所主的病症,但同時也相互連通。然而,各種脈象中,緩急最為重要;六部脈象之中,長脈最為根本。脈象長代表生命力強盛,脈象緩代表胃氣充足,因此上、中、下三部都要以脈緩為佳,寸、關、尺三部都要以脈長為好。

陳士鐸說:脈象有兼見的,可以觀察其變化,也有單獨出現的,可以顯示其常態。常態與變化的道理,不能不分別觀察。鬼真君先說其變化,是為了顯示了解變化的必要性;再說其常態,是為了顯示熟悉常態的必要性。了解常態之後才能通達變化,這樣才能避免在治療常態時犯錯。

他又說:脈象如果不分部位觀察,就無法了解病情,這就是寸、關、尺三部必須分開觀察的原因。

他又說:有的脈象,在寸、關、尺三部都沒有出現,反而出現在列缺穴的位置,世人認為這是反關脈,其實這是因為經脈虛弱而絡脈旺盛。經脈虛弱,所以不在寸、關、尺三部顯現,絡脈旺盛,所以顯現在列缺穴的位置。經脈是直行的,絡脈是旁出的。列缺穴正好是絡脈的穴位,位於兩手交叉食指盡處,兩筋骨之間的凹陷中,屬於肺經的絡脈,由此分出走向陽明經的絡脈。這裡原本有動脈,應該細微跳動,不應該強勁跳動。

現在寸、關、尺三部都沒有脈象,而此處脈象跳動強大,並呈現出三部脈象的徵象,這是陽氣過盛的表現。《千金翼》說:陽脈逆反,比寸口三絡還大,說的就是反關脈。也應當分開觀察其跳動,來分辨疾病。

他又說:寸、關、尺三部分別對應上、中、下三焦。心肺在上,以寸脈來觀察,象徵天;肝脾居中,以關脈來觀察,象徵人;腎在下,以尺脈來觀察,象徵地。醫理必須結合天、地、人來論述,醫理才能完善;脈象也要結合天、地、人來顯示其規律,才能揭示病情。這不是故意說大話,而是不這樣做,診斷方法就不夠完善。

他又說:寸、關、尺分上、中、下切脈是對的,但其中也有上部兼及中部的,有中部兼及下部的,也有中部兼及上下的,這是必須知道的。比如寸脈浮而連到關脈,關脈數而連到尺脈,又如關脈大而連到寸脈和尺脈等等。這些情況下,要將寸、關、尺三脈結合起來觀察,不能只注意寸脈而不顧及關脈,或只注意關脈而不顧及寸脈和尺脈。這需要根據臨床切脈的情況來變通。

他又說:脈象宜分開觀察,來區分虛實。但也有將寸、關、尺三脈合起來區分虛實的,大致來說,左手寸、關、尺三部脈象都旺盛的,多為外感病;右手寸、關、尺三部脈象都旺盛的,多為內傷病。不是單純左寸脈旺盛就為外感,右寸脈旺盛就為內傷。

他又說:寸、關、尺三部分開觀察之後,還應該合起來觀察。不分開觀察,就不能了解其細微之處;不合起來觀察,就不能了解其整體協調的情況。因此,分開觀察時,應該用一指切脈;合起來觀察時,則應該用三指切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