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脈平脈章句》~ 卷下平脈法篇第二
卷下平脈法篇第二
1. 卷下平脈法篇第二
2. 平脈法篇章句
平,讀如駢,即辨脈也。蓋三代秦漢之書,有名辨脈,有名平脈,仲景撰用古書,於是取之辨脈者,即名辨脈,取之平脈者,即名平脈,從其目,所以存古也。或謂無病之平脈者,非。
首章四言成韻,《傷寒》、《金匱》中多有此體。而此章《脈經》引為仲景脈法,然則此體皆仲景自作與說者。又謂此章論脈法大義,當為辨脈平脈並言,故有移此章居辨脈之首者,亦有移平脈居辨脈之前者,此皆未深思也。夫平,即辨也。仲景分為二者,或是「辨脈」,古有其書,掇而錄之,仍其舊名。
至於「平脈」,或古有其書,或古無其書,仲景輯錄眾書,參以己說,故別為此名,附於後與。
白話文:
"平"字的讀音就像"駢"一樣,意指的就是辨識脈象。在上古時期的三代和秦漢時代的醫書中,有的命名為"辨脈",有的命名為"平脈"。張仲景在編纂參考古籍時,對於來自"辨脈"的內容,就沿用"辨脈"的稱呼;對於來自"平脈"的內容,就沿用"平脈"的稱呼,遵循原書的標題,以此來保存古籍的原貌。有人認為"平脈"指的是健康無病的脈象,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第一章是用四個字一句的韻文形式寫成,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這種寫作方式很常見。這章被《脈經》引用,稱為仲景的脈法,由此可見,這類韻文形式的章節都是仲景自己創作和解釋的。又有人認為這章節討論的是脈法的核心要義,應該把"辨脈"和"平脈"合併討論,因此有人把這章節移到"辨脈"篇的開頭,或者將"平脈"篇放在"辨脈"篇之前,這些做法都缺乏深入的思考。實際上,"平脈"就是"辨脈"的意思。張仲景之所以將它們分開,可能是因為"辨脈"一詞在古籍中已有專門的書籍,他摘錄了這些書籍的內容,並且保留了原有的名稱。
至於"平脈"一詞,可能是古籍中已有的書籍,也可能是古籍中未曾提及的,張仲景整理了大量的書籍,並結合自己的見解,因此創造了這個新的名稱,並將其附加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