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別錄》~ 下品·卷第三 (5)
下品·卷第三 (5)
1. 蜀漆
微溫,有毒。主治胸中邪結氣吐出之。生江林山及蜀漢中,恆山苗也。五月採葉,陰乾。(栝蔞為之使,惡貫眾。)
《本經》原文:蜀漆,味辛,平。主瘧及咳逆寒熱,腹中症堅痞結,積聚邪氣,蠱毒鬼注。生川穀。
白話文:
蜀漆,性微溫,有毒。主要治療胸中邪氣鬱結導致的嘔吐。生長在長江邊的樹林山區以及蜀漢地區,是恆山這種植物的幼苗。在五月採摘葉子,陰乾。(栝蔞可以加強藥效,與貫眾相剋。)
《本經》記載:蜀漆,味道辛辣,性平。主要治療瘧疾以及咳嗽、氣逆、寒熱交替,腹中腫塊堅硬痞塞,積聚的邪氣,以及蠱毒、鬼注等病症。生長在四川的山谷中。
2. 半夏
生微寒、熟溫,有毒。主消心腹胸中膈痰熱滿結,咳嗽上氣,心下急痛堅痞,時氣嘔逆,消癰腫,胎墮,治痿黃,帨澤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用之湯洗,令滑盡。一名守田,一名示姑。生槐里。五月、八月採根,曝乾。(射干為之使,惡皂莢,畏雄黃、生薑、乾薑、秦皮、龜甲,反烏頭。)
《本經》原文:半夏,味辛,平。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喉咽腫痛,頭眩,胸脹咳逆,腸鳴,止汗。一名地文,一名水玉。生川穀。
白話文:
半夏,生的性味稍微寒涼,煮熟後性味溫熱,有毒。主要能消除心、腹、胸腔、橫膈等部位因痰熱積聚而造成的脹滿結塊,治療咳嗽氣喘、心下部位急痛硬結、因時氣引起的嘔吐、消除癰腫、墮胎,治療萎黃病、使面色潤澤。生的會使人嘔吐,熟的則會使人腹瀉。使用時要用湯水清洗,使其黏滑的汁液去除乾淨。別名又叫守田、示姑。生長在槐里。在五月、八月採挖根部,曬乾。(射干能加強其藥效,忌與皂莢同用,畏懼雄黃、生薑、乾薑、秦皮、龜甲,與烏頭同用會產生相反作用。)
《本經》原文說:半夏,味道辛辣,性味平和。主要治療傷寒引起的寒熱、心下硬結、能使氣往下行、治療喉嚨腫痛、頭暈目眩、胸部脹滿咳嗽、腸鳴、止汗。別名又叫地文、水玉。生長在川谷一帶。
3. 款冬花
味甘,無毒。主消渴,喘息呼吸。一名氐冬。生常山及上黨水傍。十一月採花,陰乾。(杏仁為之使,得紫菀良,惡皂莢、硝石、玄參,畏貝母、辛夷、麻黃、黃耆、黃芩、黃連、青葙。)
《本經》原文:款冬花,味辛,溫。主咳逆上氣,善喘,喉痹,諸驚癇寒熱邪氣。一名槖吾,一名顆凍,一名虎鬚,一名兔奚。生山谷。
白話文:
款冬花
味道甘甜,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口渴、呼吸急促喘氣的症狀。別名又叫氐冬。生長在常山和上黨等地的水邊。在十一月採摘花朵,陰乾。(杏仁能加強它的功效,與紫菀同用效果更好,不宜與皂莢、硝石、玄參同用,害怕貝母、辛夷、麻黃、黃耆、黃芩、黃連、青葙。)
《本經》原文說:款冬花,味道辛辣,藥性溫熱。主要治療咳嗽氣逆上衝、喘氣、咽喉腫痛、各種驚癇、寒熱等邪氣引起的疾病。別名又叫槖吾、顆凍、虎鬚、兔奚。生長在山谷中。
4. 牡丹
味苦,微寒,無毒。主除時氣,頭痛,客熱,五勞,勞氣,頭腰痛,風噤,癲疾。生巴郡及漢中。二月、八月採根,陰乾。(畏菟絲子。)
《本經》原文:牡丹,味辛,寒。主寒熱,中風瘛瘲,痙驚癇邪氣,除症堅瘀血留舍腸胃,安五臧,療癰瘡。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
白話文:
牡丹,味道苦,稍微寒涼,沒有毒性。主要能去除季節性的疾病、頭痛、外來的發熱、五勞損傷、勞損的氣虛、頭腰疼痛、中風口噤、癲癇等病症。主要產於巴郡和漢中。在二月和八月採集根部,放在陰涼處曬乾。(忌與菟絲子一同使用。)
《本經》原文:牡丹,味道辛辣,性寒。主要能治療寒熱病症、中風導致的抽搐、痙攣、驚嚇、癲癇等邪氣所致的疾病。還能去除腹中堅硬的腫塊、淤血積聚在腸胃中的情況,安定五臟,治療癰瘡。別名又叫鹿韭,又叫鼠姑。生長在山谷中。
5. 防己
味苦,溫,無毒。主治水腫,風腫,去膀胱熱,傷寒,寒熱邪氣,中風,手腳攣急,止泄,散癰腫、惡結,諸蝸疥癬,蟲瘡,通腠理,利九竅。文如車輻理解者良。生漢中。二月、八月採根,陰乾。殷𣵡為之使,殺雄黃毒,惡細辛,畏萆薢。
《本經》原文:防己,味辛平。主風寒,溫瘧熱氣諸癇,除邪,利大小便,一名解離。生川穀。
白話文:
防己,味道苦,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水腫、因風邪引起的水腫,可以去除膀胱的熱氣,治療傷寒、寒熱交替的邪氣,中風,手腳抽筋拘攣,止瀉,消散癰腫、惡性腫塊,各種疥癬、蟲瘡,可以疏通皮膚毛孔,使九竅通暢。它的紋路像車輪的輻條,懂得這種特徵的品質比較好。產於漢中。在二月和八月採挖根部,陰乾。殷𣵡可以作為它的輔助藥,可以解除雄黃的毒性,忌與細辛同用,畏懼萆薢。
《本經》原文記載:防己,味道辛,性平和。主要治療風寒、溫瘧這種發熱的疾病、各種癲癇,可以去除邪氣,使大小便順暢,又名解離。生長在山谷中。
6. 赤赫
味苦,寒,有毒。主治痂瘍惡敗瘡,除三蟲、邪氣。生益州川穀,二月、八月採。
白話文:
味道苦澀,藥性寒涼,並且帶有毒性。主要用來治療皮膚上結痂潰爛的惡性瘡瘍,還能驅除體內的三種寄生蟲和邪氣。這種藥材生長在益州(今四川一帶)的山谷中,通常在二月和八月採收。
7. 黃環
有毒。生蜀郡。三月採根,陰乾。(鳶尾為之使,惡茯苓。)
《本經》原文:黃環,味苦,平。主蠱毒鬼注鬼魅,邪氣在臟中,除咳逆寒熱。一名凌泉,一名大就。生山谷。
白話文:
黃環這種藥材有毒。產於四川一帶。在三月採收根部,然後陰乾。(鳶尾是它的使藥,它與茯苓相剋。)
《本經》記載:黃環,味道苦,藥性平和。主要可以治療蠱毒、鬼注、鬼魅等疾病,以及邪氣侵入內臟所引起的疾病,也可以消除咳嗽、氣逆、發冷發熱等症狀。別名又叫凌泉,也叫大就。生長在山谷中。
8. 巴戟天
味甘,無毒。主治頭面遊風,小腹及陰中相引痛,下氣,補五勞,益精,利男子。
生巴郡及下邳。二月、八月採根,陰乾。(覆盆子為之使。惡朝生、雷丸、丹參。)
《本經》原文:巴戟天,味辛,微溫。主大風邪氣,陰痿不起,強筋骨,安五臟,補中增志益氣。生山谷。
白話文:
巴戟天,味道甘甜,沒有毒性。主要治療臉部和頭部游走的風邪,以及小腹和陰部互相牽引的疼痛,能夠降氣、補養五勞造成的虛損、增益精氣,對男性有益。
產於巴郡和下邳一帶。在二月和八月採挖根部,然後陰乾。(覆盆子可以加強它的藥效。它與朝生、雷丸、丹參相剋。)
《本經》原文:巴戟天,味道辛辣,性質微溫。主要治療大風邪氣,以及陰莖痿軟無法勃起,能夠強壯筋骨,安定五臟,補益中氣,增強意志力,提升氣力。生長在山谷之中。
9. 石楠草
有毒。主治腳弱,五臟邪氣,除熱。女子不可久服,令思男。生華陰。二月、四月採葉,八月採實,陰乾。(五加為之使。)
《本經》原文:石楠,味辛、苦,平。主養腎氣,內傷陰衰,利筋骨皮毛。實,殺蠱毒,破積聚,逐風痹。一名鬼目。生山谷。
白話文:
[石楠草]
有毒性。主要治療腳部無力、五臟的邪氣,以及清除體內熱氣。女性不適合長期服用,會導致產生對男性的慾望。產於華陰地區。二月和四月採摘葉子,八月採摘果實,然後陰乾。(五加是它的藥引。)
《本經》記載:石楠,味道辛辣、苦澀,性質平和。主要作用是滋養腎氣、治療體內因虛損導致的陰虛,以及使筋骨皮膚毛髮健康。它的果實可以殺滅蠱毒,消除體內積聚的腫塊,驅除風濕麻痺。又名鬼目。生長在山谷中。
10. 女菀
無毒。主治肺傷、咳逆,出汗,久寒在膀胱支滿,飲酒夜食發病。一名白菀,一名織女菀,一名苑。生漢中或山陽。正月、二月採,陰乾。(畏滷咸。)
《本經》原文:女菀,味辛,溫。主風寒洗洗,霍亂泄利,腸鳴上下無常處,驚癇寒熱百疾。生川穀。
白話文:
[女菀]
沒有毒性。主要治療肺部損傷、咳嗽氣逆、出汗不止,以及長久寒氣積聚在膀胱導致的腹部脹滿,這種病症常因飲酒或夜食而發作。它又名白菀,又名織女菀,又名苑。生長在漢中或山陽一帶。正月、二月採摘,陰乾。(忌與滷鹹類食物同食。)
《本經》原文:女菀,味道辛辣,性溫。主要治療風寒引起的身體發抖、霍亂導致的腹瀉、腸鳴上下位置不定,以及驚風、癲癇、寒熱交替等各種疾病。生長在山谷中。
11. 地榆
味甘、酸,無毒。止膿血,諸瘻,惡瘡,熱瘡,消酒,除消渴,補絕傷,產後內塞。可作金瘡膏。生桐柏及腕朐。二月、八月採根,曝乾。(得發良,惡麥門冬。)
《本經》原文:地榆,味苦,微寒。主婦人乳痓痛七傷,帶下病,止痛,除惡肉,止汗,療金創。生山谷。
白話文:
地榆,味道甘甜、酸澀,沒有毒性。能止住膿血,治療各種瘻管、惡性瘡瘍、熱瘡,解酒,消除消渴症,治癒斷裂的傷口,產後子宮內塞(可能是指惡露不淨)。可以製作金瘡膏。生長在桐柏山和腕朐山一帶。二月和八月採挖根部,曬乾使用。(與頭髮合用效果好,忌與麥門冬同用。)
《神農本草經》記載:地榆,味道苦澀,藥性微寒。主要治療婦女乳房腫痛、外傷引起的各種損傷,以及白帶過多等疾病,能止痛、去除惡性肉瘤、止汗,治療外傷。生長在山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