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別錄》~ 下品·卷第三 (4)
下品·卷第三 (4)
1. 烏頭
味甘,大熱,有毒。消胸上淡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臍間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力視。又墮胎。
白話文:
烏頭:味道甘甜,性大熱,具有毒性。可消除胸部以上的寒冷感、食慾不振、心腹部的寒性疾病、肚臍周圍的疼痛,以及肩胛疼痛導致無法彎腰或抬頭,眼睛疼痛無法專注視物。此外,還有墮胎的作用。
2. 射罔
味苦,有大毒。治屍疰症堅,及頭中風痹痛。
白話文:
味道苦澀,有劇毒。可以用來治療屍疰病造成的身體僵硬,以及頭部中風引起的麻痺疼痛。
3. 烏喙
味辛,微溫,有大毒。主治風濕,丈夫腎濕,陰囊癢,寒熱歷節,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癰腫膿結。又墮胎。生朗陵。正月、二月採,陰乾。長三寸以上為天雄。(莽草為之使,反半夏、栝蔞、貝母、白蘞、白芨,惡藜蘆。)
《本經》原文:烏頭,味辛,溫。主中風惡風,洗洗出汗,除寒濕痹,咳逆上氣,破積聚寒熱。其汁煎之名射罔,殺禽獸。一名奚毒,一名即子,一名烏喙。生山谷。
白話文:
味道辛辣,稍微溫熱,有很強的毒性。主要治療風濕病,男子腎部潮濕引起的陰囊搔癢,忽冷忽熱的關節疼痛,牽引腰部疼痛,導致無法行走,以及癰腫化膿的病症。它也能墮胎。產於朗陵地區。在正月、二月採摘,在陰涼處晾乾。長度超過三寸以上的稱為天雄。(莽草是它的使藥,它和半夏、栝蔞、貝母、白蘞、白芨同用會產生相反的作用,並且厭惡藜蘆。)
《本經》記載:烏頭,味道辛辣,性溫。主要治療中風、怕風,以及洗澡後容易出汗的情況,可以去除寒濕引起的麻痹,治療咳嗽、氣喘,以及破除體內的積聚、寒熱病症。將它的汁液煎煮後稱為射罔,可以殺死禽獸。它又名奚毒、即子、烏喙。生長於山谷之中。
4. 附子
味甘,大熱,有大毒。主治腳疼冷弱,腰脊風寒心腹冷痛,霍亂轉筋,下痢赤白,堅肌骨,強陰。又墮胎,為百藥長。生犍為及廣漢。八月採為附子,春採為烏頭。(地膽為之使,惡蜈蚣,畏防風、甘草、黃耆、人參、烏韭、大豆。)
《本經》原文:附子,味辛,溫。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創,破症堅積聚,血瘕,寒濕踒躄,拘攣膝痛,不能行步。生山谷。
白話文:
附子,味道甘甜,藥性非常熱,有劇毒。主要治療腳部疼痛冰冷無力、腰背部受風寒引起的疼痛、心腹冷痛、霍亂導致的抽筋、痢疾紅白便、能使肌肉骨骼堅固、增強腎陽。又可墮胎,是許多藥物中效果最顯著的。產於犍為和廣漢。八月採收的稱為附子,春天採收的稱為烏頭。(地膽是它的輔助藥,與蜈蚣相剋,害怕防風、甘草、黃耆、人參、烏韭、大豆。)
《本經》記載:附子,味道辛辣,藥性溫熱。主要治療風寒引起的咳嗽、氣逆等症狀,能溫暖中焦,治療外傷,破除腹中堅硬的腫塊積聚、血瘕,治療寒濕引起的跌打損傷、筋脈拘攣、膝蓋疼痛,導致無法行走。產於山谷。
5. 側子
味辛,大熱,有大毒。主治癰腫,風痹,歷節,腰腳疼冷,寒熱鼠瘻,又墮胎。
白話文:
味道辛辣,藥性非常熱,有劇毒。主要治療癰腫(皮膚或肌肉組織化膿性炎症),風痹(肢體麻木、疼痛的疾病),歷節風(關節疼痛變形的疾病),腰腳疼痛寒冷,寒熱交替的鼠瘻(淋巴結結核),還可以墮胎。
6. 羊躑躅
有大毒。主治邪氣,鬼疰,蠱毒。一名玉支。生太行山及淮南山。三月採花,陰乾。
《本經》原文:羊躑躅,味辛,溫。主賊風在皮膚中淫淫痛,溫瘧惡毒諸痹。生川穀。
白話文:
羊躑躅,具有劇毒。主要用來治療邪氣、鬼疰(一種病症,類似被鬼怪纏身)、蠱毒等疾病。它又名玉支。生長在太行山和淮南山一帶。在三月採集花朵,然後陰乾。
《本經》記載:羊躑躅,味道辛辣,性溫。主要治療賊風侵襲皮膚引起的持續性疼痛,以及溫瘧、惡毒的各種痺症(肢體麻木、疼痛)。生長在山谷中。
7. 茵芋
微溫,有毒。主治久風濕走四肢,腳弱。一名芫草,一名卑共。生太山。三月三日採葉,陰乾。
《本經》原文:茵芋,味苦,溫。主五臟邪氣,心腹寒熱,羸瘦,如瘧狀,發作有時,諸關節風濕痹痛。生川穀。
白話文:
茵芋,性味稍微溫和,但有毒性。主要治療長久的風濕病侵犯四肢,以及腳部無力。又名芫草,又名卑共。生長在泰山一帶。在三月初三採摘葉子,陰乾後使用。
《本經》記載:茵芋,味道苦,性溫。主要治療五臟的邪氣、心腹寒熱、身體瘦弱,像瘧疾一樣發作有一定時間規律,以及各種關節的風濕痺痛。生長在山谷中。
8. 射干
微溫,有毒。主治老血在心肝脾間,咳唾,言語氣臭,散胸中氣。久服令人虛。一名烏𩡩,一名烏吹,一名草姜。生南陽田野。三月三日採根,陰乾。
《本經》原文:射干,味苦,平。主咳逆上氣,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結氣,腹中邪逆,食飲大熱。一名烏扇,一名烏蒲。生川穀。
白話文:
射干
藥性微溫,有毒。主要治療體內心、肝、脾之間的老舊瘀血,以及咳嗽、吐口水、說話時口氣難聞、胸中氣滯等問題。長期服用會使人體虛弱。它又叫做烏扇、烏吹、草姜。生長在南陽的田野間。在農曆三月三日採挖根部,陰乾備用。
《本經》原文說:射干,味苦,藥性平和。主要治療咳嗽氣逆、氣喘、咽喉腫痛、呼吸困難、散解體內鬱結的氣、以及腹中邪氣上逆、飲食過熱等問題。它又叫做烏扇、烏蒲。生長在山谷中。
9. 鳶尾
有毒。主治頭眩,殺鬼魅。一名烏園。生九疑,五月採。
白話文:
鳶尾有毒。主要用來治療頭暈目眩,也能驅除鬼怪邪祟。又名烏園。生長在九疑山,在五月採摘。
10. 由跋根
主治毒腫結熱。
白話文:
主要治療因毒邪引起的癰腫結塊和發熱。
11. 藥實根
無毒。生蜀郡,採無時。
《本經》原文:藥實根,味辛,溫。主邪氣諸痹疼酸,續絕傷,補骨髓。一名連木。生山谷。
白話文:
藥實根沒有毒性。它生長在蜀郡一帶,採收沒有特定的時間限制。
《本經》記載:藥實根,味道辛辣,藥性溫熱。主要治療邪氣引起的各種痺痛、痠痛,能接續斷裂的傷處,並能補充骨髓。它又名連木。生長在山谷中。
12. 皂莢
有小毒。主治腹脹滿,消穀,破咳嗽囊結,婦人胞下落,明目,益精。可為沐藥,不入湯。生雍州及魯鄒縣。如豬牙者良。九月、十月採莢,陰乾。(青葙子為之使,惡麥門冬,畏空青、人參、苦參。)
《本經》原文:皂莢,味辛、咸,溫。主風痹死肌邪氣,風頭淚出,利九竅,殺精物。生川穀。
白話文:
皂莢帶有微小的毒性。主要功效是治療腹部脹滿,幫助消化食物,能破除咳嗽時產生的痰結,也能治療婦女子宮下垂,有明目的作用,並能增進精氣。可以做為洗澡的藥材,但不適合加入煎煮的湯藥中。皂莢生長在雍州和魯鄒縣一帶,形狀像豬牙的品質最好。在九月和十月採收皂莢,陰乾備用。(青葙子可以增強皂莢的藥效,但皂莢與麥門冬同用會產生不良反應,並且忌與空青、人參、苦參同時使用。)
《本經》原文提到:皂莢,味道辛辣、帶鹹味,藥性溫和。主要治療風濕引起的麻痹、肌肉壞死以及邪氣入侵,能治療因風邪引起的頭痛流淚,使身體九竅暢通,也能殺死寄生蟲。皂莢生長在山谷中。
13. 楝實
有小毒。根微寒。治蛔蟲,利大腸。生荊山。
《本經》原文:楝實,味苦,寒。主溫疾傷寒,大熱煩狂,殺三蟲,疥瘍,利小便水道。生山谷。
白話文:
楝實,帶有輕微毒性。根部性質稍微偏寒。可以驅除蛔蟲,幫助腸道蠕動。生長在荊山一帶。
《本經》原文記載:楝實,味道苦,性質寒涼。主要用於治療溫熱性疾病引起的傷寒、高熱、煩躁發狂,能殺死三種寄生蟲,治療疥瘡和皮膚潰瘍,並能促進小便排泄。生長在山谷之中。
14. 柳華
無毒。主治痂疥,惡瘡,金創。葉取煎煮,以洗馬疥,立愈。又治心腹內血,止痛。生琅瑘。
《本經》原文:柳華,味苦,寒。主風水黃疸,面熱黑。一名柳絮。葉,主馬疥痂瘡;實,主潰癰,逐膿血,子汁,療渴。生川澤。
白話文:
柳華無毒。主要治療皮膚疥癬、惡性瘡瘍、刀劍外傷。取柳葉煎煮,用來清洗馬的疥癬,馬上就能痊癒。又能治療心腹內的瘀血,止痛。生長於琅瑘地區。
《本經》記載:柳華,味道苦,屬性寒。主要治療風水病引起的黃疸,以及面部發熱發黑的症狀。又名柳絮。柳葉,主要治療馬的疥瘡;柳實,主要治療潰爛的癰瘡,排出膿血,柳樹籽的汁液,可以止渴。生長於河流湖泊的岸邊。
15. 桐葉
無毒。皮,主治賁㹠氣病。生桐柏。
《本經》原文:桐葉,味苦,寒。主惡蝕瘡著陰。皮,主五痔,殺三蟲。華,主敷豬瘡,飼豬肥大三倍。生山谷。
白話文:
桐葉沒有毒性。桐樹的樹皮,主要治療賁㹠(疝氣)的疾病。這種樹生長在桐柏山。
《本經》原文說:桐葉,味道苦澀,屬性寒涼。主要治療惡性潰瘍,並能敷在陰部。桐樹的樹皮,主要治療五種痔瘡,並且能殺死三種寄生蟲。桐樹的花,主要用來敷治豬的瘡,餵給豬吃可以使豬肥大三倍。這種植物生長在山谷中。
16. 梓白皮
無毒。主治目中患。生河內。
又,皮,主吐逆胃反,去三蟲,小兒熱瘡,身頭熱煩,蝕瘡。湯浴之,並封薄散敷。嫩葉,主爛瘡也。
《本經》原文:梓白皮,味苦,寒。主熱,去三蟲。葉,搗敷豬瘡,飼豬肥大三倍。生山谷。
白話文:
梓白皮,沒有毒。主要治療眼睛裡的疾病。生長在河內一帶。
另外,梓白皮的樹皮,主要治療嘔吐、胃酸逆流,可以去除體內的三種寄生蟲,治療小兒熱瘡、身體頭部發熱煩躁,以及腐爛的瘡。可以用煎湯沐浴,也可以研磨成粉末塗敷。嫩葉,主要治療潰爛的瘡。
《本經》原文提到:梓白皮,味道苦,性寒。主要治療發熱,去除體內的三種寄生蟲。葉子,搗碎後敷在豬身上的瘡,可以使豬增肥三倍。生長在山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