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陶弘景輯錄

《名醫別錄》~ 中品·卷第二 (15)

回本書目錄

中品·卷第二 (15)

1.

味苦,無毒。歸骨,菜芝也。除寒熱,去水氣,溫中,散結,利病人,諸瘡中風寒水腫以塗之。生魯山。

《本經》原文:薤,味辛,溫。主金瘡瘡敗,輕身不飢耐老。生平澤。

白話文:

薤味苦,無毒,歸經於骨,是蔬菜的一種。能去除寒熱,消除水腫,溫暖脾胃,散除腫塊,幫助病人恢復健康,治療因風寒引起的瘡傷和水腫,可以外敷患處。生長在魯山。

(《本經》記載:薤味辛,性溫。主治金屬武器造成的創傷和潰爛,使人身體輕盈,不感覺飢餓,延年益壽。生長在澤地。)

2.

味辛,酸,溫,無毒。歸心,安五臟,除胃中熱,利病人,可久食。子,主治夢泄精,溺白。根,主養髮。

白話文:

韭菜味辛、酸,性溫,沒有毒性。歸經於心臟,能滋養五臟,消除胃中積熱,對病人有益,可以長期食用。韭菜的種子,可以治療遺精和尿液混濁。韭菜的根,可以滋養頭髮。

3. 白蘘荷

微溫。主治中蠱及瘧。

白話文:

白蘘荷性味微溫,可以治療食物中毒和瘧疾。

4. 菾菜

味甘、苦,大寒。主治時行壯熱,解風熱毒。

白話文:

菾菜味甘苦,性寒。能治療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壯熱,以及解風熱引起的毒邪。

5.

味辛,溫。主下氣,除寒中,其子尤良。

白話文:

味道辛辣溫熱。主要功效是降氣,去除寒邪,其果實(子)的療效更佳。

6. 水蘇

無毒。主治吐血、衄血、血崩。一名雞蘇,一名勞祖,一名芥苴,一名瓜苴,一名道華。生九真。七月採。

《本經》原文:水蘇,味辛,微溫。主下氣殺穀,除飲食,闢口臭,去毒,辟惡氣。久服通神明,輕身耐老。生池澤。

白話文:

水蘇無毒,可以治療吐血、鼻出血和崩漏(月經過多)。它還有雞蘇、勞祖、芥苴、瓜苴、道華等別名,生長在九真郡,農曆七月採收。

《本經》記載:水蘇味道辛辣,性溫和。能降氣消食、去除飲食積滯、去除口臭、解毒、驅除惡氣。長期服用可以使人精神通達、身體輕盈、延年益壽。它生長在池塘和沼澤地。

7. 香薷

味辛,微溫。主治霍亂、腹痛、吐下、散水腫。

白話文:

香薷味辛、性微溫,能治療霍亂、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並能消除水腫。

8. 大豆黃卷

無毒。主治五臟胃氣結積,益氣,止毒,去黑皯,潤澤皮毛。

白話文:

大豆黃卷無毒,能治療五臟及胃的氣血鬱結,增強體力,消除毒素,改善膚色暗沉,使皮膚光滑潤澤。

9. 生大豆

味甘,平。逐水脹,除胃中熱痹,傷中,淋露,下瘀血,散五臟結積、內寒,殺烏頭毒。久服令人身重。熬屑,味甘。主治胃中熱,去腫,除痹,消穀,止腹脹。生太山,九月採。(惡五參、龍膽,得前胡、烏喙、杏仁、牡蠣良。)

《本經》原文:大豆黃卷,味甘,平。主經痹,筋攣⿱敄牛痛。生大豆,塗癰腫,煮汁飲,殺鬼毒,止痛。

白話文:

大豆味甘,性平。能消除水腫,去除胃中熱痛和痺症,治療飲食傷胃、尿頻尿急、排出瘀血,散解五臟積滯和內寒,解烏頭毒。但長期服用會讓人覺得身體沉重。炒熟磨成粉後,味甘,可治療胃熱、腫脹、痺症,幫助消化,消除腹脹。生長在太山,九月採收。忌與五參、龍膽草同用,與前胡、烏喙、杏仁、牡蠣搭配則效果更好。

《本經》記載:大豆黃卷(指成熟乾燥的大豆)味甘,性平,主治經脈痺痛、筋攣、關節疼痛。生大豆可外敷癰腫,煮汁服用可解毒止痛。

10. 赤小豆

味甘,酸,平,溫,無毒。主治寒熱、熱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澼,下脹滿。

又,葉名藿,主治小便數,去煩熱。

《本經》原文:赤小豆,主下水,排癰腫膿血。生平澤。

白話文:

赤小豆味甘酸,性平溫,無毒。能治療寒熱、心火旺盛、消渴症(糖尿病),止瀉,利尿,緩解嘔吐,治療中暑,消除腹脹。

此外,赤小豆的葉子叫做「藿」,可以治療尿頻,去除煩熱。

《本經》記載:赤小豆能利尿,排出癰腫裡的膿血,生長在水邊濕地。

11.

味苦,寒,無毒。主治傷寒、頭痛、寒熱、瘴氣、惡毒、煩躁、滿悶、虛勞、喘吸、兩腳疼冷,又殺六畜胎子諸毒。

白話文:

豆豉味苦、性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傷寒、頭痛、寒熱交替、瘴氣、惡性毒邪、煩躁不安、胸悶、身體虛弱勞損、呼吸困難、腿腳冰冷等症狀,還能殺死牲畜胎兒等引起的各種毒素。

12. 大麥

味鹹,溫、微寒,無毒。主治消渴,除熱,益氣,調中。又云令人多熱,為五穀長。(食蜜為之使。)

白話文:

大麥味道鹹,性溫,略帶微寒,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治療消渴症(糖尿病的古稱),消除體內熱氣,益氣,調理脾胃。還有記載說,多吃大麥會令人感覺較熱,是大穀物中生長周期較長的。 (用蜂蜜烹調可以改善這個狀況。)

13. 穬麥

味甘,微寒,無毒。主輕身,除熱,久服令人多力健行。以作糵,溫。消食和中。

白話文:

穬麥味甘微寒,沒有毒性。可以減輕體重,消除體內熱氣,長期服用可以增強體力、行走自如。用來製作麥芽,溫和的性質可以幫助消化、調和脾胃。

14. 小麥

味甘,微寒,無毒。主除熱,止燥渴、咽乾,利小便,養肝氣,止漏血唾血。以作曲,溫。消穀,止痢。以作面,溫,不能消熱,止煩。

白話文:

小麥味甘微寒,無毒。能清熱、止渴、缓解咽喉乾燥,促進排尿,滋養肝氣,止血(包括鼻血和吐血)。做成麥粥食用,性溫和,有助於消化、止瀉。做成麵食食用,性溫和,但清熱效果較差,能緩解煩躁。

15. 青梁米

味甘,微寒,無毒。主治胃痹,熱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益氣,補中,輕身,長年。

白話文:

青梁米味甘微寒,沒有毒性。能治療胃痛、心煩熱、消渴症(糖尿病)、腹瀉痢疾,促進排尿,益氣補中,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

16. 黃梁米

味甘,平,無毒。主益氣,和中,止泄。

白話文:

黃梁米味甜,性平,無毒。能滋補元氣,調和脾胃,止瀉。

17. 白梁米

味甘,微寒,無毒。主除熱,益氣。

白話文:

白梁米味甘微寒,無毒,能清熱解暑,增強體力。

18. 粟米

味鹹,微寒,無毒。主養腎氣,去胃脾中熱,益氣。陳者,味苦,主治胃熱、消渴,利小便。

白話文:

粟米味鹹微寒,無毒性。可以滋養腎氣,消除胃和脾的熱邪,增強體力。陳舊的粟米則帶有苦味,可以治療胃熱、消渴症(糖尿病)和促進利尿。

19. 丹黍米

味苦,微溫,無毒。主治咳逆、霍亂,止泄,除熱,止煩渴。

白話文:

丹黍米味苦,性微溫,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咳嗽、嘔逆、霍亂,能止瀉,消除暑熱,止渴。

20. 孽米

味苦,無毒。主治寒中,下氣除熱。

白話文:

孽米味苦,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治療腹部寒症,促進氣機下降,消除體內熱邪。

21. 秫米

味甘,微寒。止寒熱,利大腸,治漆瘡。

白話文:

秫米味甘微寒,能止寒熱,通利大腸,並可治療漆瘡。

22. 陳廩米

味鹹,酸,溫,無毒。主下氣,除煩渴,調胃,止泄。

白話文:

陳廩米味鹹酸,性溫,無毒。能降氣消脹,消除煩渴,調理脾胃,止瀉。

23.

味苦,甘辛,大熱,有毒。主行藥勢,殺邪惡氣。

白話文:

酒味苦、甘、辛辣,性大熱,有毒性。它能促進藥物的作用,殺死邪惡的病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