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別錄》~ 中品·卷第二 (8)
中品·卷第二 (8)
1. 檳榔
味辛,溫,無毒。主消穀,逐水,除淡澼,殺三蟲,去伏屍,治寸白。生南海。
白話文:
檳榔味辛性溫,無毒。能促進消化,利尿,去除體內濕氣,殺死寄生蟲,驅除宿疾,治療寸白(一種皮膚病)。產於南海。
2. 合歡
無毒。生益州。
《本經》原文:合歡,味甘,平。主安五臟,利心志,令人歡樂無憂。久服,輕身明目,得所欲。生山谷。
白話文:
合歡無毒,生長在益州。
根據《本經》記載,合歡味甘性平。能安五臟,使心志舒暢,令人心情愉悅,沒有憂愁。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眼睛明亮,心想事成。它生長在山谷中。
3. 衛矛
無毒。主治中惡,腹痛,去白蟲,消皮膚風毒腫,令陰中解。生霍山。八月採,陰乾。
《本經》原文:衛矛,味苦,寒。主女子崩中下血,腹滿汗出,除邪,殺鬼毒蠱注。一名鬼箭。生山谷。
白話文:
衛矛無毒。可以治療中惡(食物中毒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急症)、腹痛,驅除蛔蟲,消除皮膚風毒引起的腫脹,以及治療陰部瘙癢。它生長在霍山,八月採收,陰乾後備用。
《本經》記載:衛矛味苦,性寒。主治婦女崩漏下血、腹部脹滿伴隨出汗等症狀,可以去除邪氣,殺死鬼魅、毒蠱等造成的疾病。衛矛也叫鬼箭,生長在山谷中。
4. 紫葳
無毒。莖葉,味苦,無毒。治痿蹶,益氣。一名陵苕,一名芺華,一名陵時生西海及山陽。
《本經》原文:紫葳,味酸,微寒。主婦人產乳余疾,崩中,癥瘕血閉,寒熱羸瘦,養胎。生川穀。
白話文:
紫葳無毒。莖和葉味苦,也沒有毒性,可以治療痿弱、腳軟無力等症狀,並能益氣補氣。紫葳也叫陵苕、芺華,生長在西海和山陽地區。
《本經》記載:紫葳味酸微寒,可以治療婦女產後乳汁不通、崩漏、血瘀、閉經、寒熱消瘦等症狀,並能養胎。它生長在山谷之中。
5. 蕪荑
平,無毒。逐寸白,散腹中溫溫喘息。生晉山。三月採實,陰乾。
《本經》原文:蕪荑,味辛。主五內邪氣,散皮膚骨節中淫淫溫行毒,去三蟲,化食。一名無姑,一名𦽄䕋。生川穀。
白話文:
蕪荑性平,無毒。能治療寸白(一種皮膚病),並能消除腹中溫溫熱熱、喘息的症狀。它生長在晉山,三月採收果實,陰乾保存。
《本經》記載:蕪荑味辛,能治療五臟的邪氣,散去皮膚、骨節中濕熱、溫熱的毒邪,驅除三種蟲害,幫助消化食物。蕪荑又名無姑,也叫𦽄䕋,生長在山谷之中。
6. 紫草
無毒。主治腹腫脹滿痛,以合膏,治小兒瘡及面渣。生碭山及楚地。三月採根,陰乾。
《本經》原文:紫草,味苦,寒。主心腹邪氣,五疸,補中益氣,利九竅,通水道。一名紫丹,一名紫芺。生山谷。
白話文:
紫草無毒。主要治療腹部腫脹疼痛,可以製成膏藥,治療小兒瘡瘍及面部皮膚病。紫草生長在碭山和楚地,三月採收根部,陰乾保存。
《本經》記載:紫草味苦,性寒。主治心腹邪氣,黃疸,能補益中氣,通利九竅,利尿。紫草又名紫丹、紫芺,生長在山谷。
7. 紫菀
味辛,無毒。主治咳唾膿血,止喘悸,五勞體虛,補不足,小兒驚癇。一名紫茜,一名青苑。生房陵及真定、邯鄲。二月、三月採根,陰乾。(款冬為之使;惡天雄、瞿麥、雷丸,遠志。畏茵陳蒿。)
《本經》原文:紫菀,味苦,溫。主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去蠱毒,痿蹶,安五臟。生山谷。
白話文:
紫菀味辛,無毒。能治療咳嗽吐出膿血、止咳平喘、治療因過度勞累導致的身體虛弱,以及補充身體不足之處,還能治癒小兒驚癇。紫菀又名紫茜、青苑,生長在房陵以及真定、邯鄲地區。二月、三月採挖其根部,陰乾保存。款冬能增強紫菀的療效;紫菀忌與天雄、瞿麥、雷丸、遠志同用,也畏懼茵陳蒿。
(《本經》記載:紫菀味苦,性溫。主治咳嗽、氣逆上衝、胸中寒熱結氣,能去除蠱毒,治療痿弱、腳軟無力,以及安定五臟。)
8. 白蘚
味鹹,無毒。主治四肢不安,時行腹中大熱、飲水、欲走、大呼,小兒驚癇,婦人產後余痛。生上谷及宛朐。四月、五月採根,陰乾。(惡桑螵蛸、桔梗、茯苓、萆薢。)
《本經》原文:白蘚,味苦,寒。主頭風黃疸,咳逆淋瀝,女子陰中腫痛,濕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生川穀。
白話文:
白蘚味鹹,無毒。能治療四肢不寧,時常出現腹部劇熱、想喝水、想走動、大聲喊叫等症狀,以及小兒驚癇、婦女產後疼痛。生長在上谷和宛朐地區。 四、五月採收其根,陰乾保存。(忌與桑螵蛸、桔梗、茯苓、萆薢同用。)
《本經》記載:白蘚味苦,性寒。主治頭痛、黃疸、咳嗽逆氣、小便不利、婦女陰部腫痛、濕痺導致肌肉壞死,無法屈伸活動行走。生長在山谷中。
9. 白兔藿
無毒。主治風疰,諸大毒不可入口者,皆消除之。又去血,可末著痛上,立消。毒入腹者,煮飲之即解。生交州。
《本經》原文:白兔藿,味苦,平。主蛇虺、蜂蠆、猘狗、菜肉蠱毒,鬼注。一名白葛。生山谷。
白話文:
白兔藿無毒。主治風邪引起的疾病,以及各種劇毒,凡是不能入口的毒物,都能消除其毒性。還能止血,研磨成粉末敷在疼痛的地方,能迅速消腫止痛。若毒物進入腹中,煮沸後飲用即可解毒。白兔藿生長在交州。
《本經》記載:白兔藿味苦,性平。主治蛇、虺、蜂、蠆、猘犬咬傷,以及食物中毒、鬼魅作祟等。又名白葛,生長在山谷中。
10. 營實
微寒,無毒。久服輕身益氣。根,止泄利腹痛,五臟客熱,除邪逆氣,疽癩,諸惡瘡,金瘡,傷撻,生肉復肌。一名牛勒,一名薔蘼,一名山棘。生零陵及蜀郡。八月、九月採,陰乾。
《本經》原文:營實,味酸,溫。主癰疽惡瘡,結肉跌筋,敗瘡熱氣,陰蝕不瘳,利關節。一名牆薇,一名牆麻,一名牛棘。生川穀。
白話文:
營實性微寒,無毒。長期服用可以輕身健體,增強體力。其根部具有止瀉、緩解腹痛的功效,能治療五臟積熱、去除邪氣逆氣,以及癰疽、癩瘡等各種惡瘡,還有金瘡(刀傷)、外傷瘀腫等,並能促進傷口癒合。營實又名牛勒、薔蘼、山棘,生長在零陵和蜀郡地區,農曆八月、九月採收,陰乾後備用。
《本經》記載:營實味酸,性溫。主治癰疽惡瘡、肌肉腫痛、潰爛、陰部潰瘍久治不癒、關節不利等症。也叫牆薇、牆麻、牛棘,生長在山谷。
11. 薇銜
微寒,無毒。主暴症,逐水,治痿蹶。久服輕身,明目。一名承膏,一名承肌,一名無心,一名無顛。生漢中及宛朐、邯鄲。七月採莖、葉,陰乾。(得秦皮良。)
《本經》原文:薇銜,味苦,平。主風濕痹厯節痛,驚癇吐舌,悸氣賊風,鼠瘻癰腫。一名糜銜。生川澤。
白話文:
薇銜性微寒,無毒。可以治療暴病、消除水腫,以及治療痿證和腳氣。長期服用可以輕身健體,明目益神。薇銜別名承膏、承肌、無心、無顛。產於漢中、宛朐和邯鄲等地。農曆七月採收莖葉,陰乾保存。(配伍秦皮效果更好。)
(《本經》記載:薇銜味苦,性平。主治風濕痹痛、關節疼痛、驚癇抽搐伴吐舌、心悸、中風、鼠瘻及癰腫等症。又名糜銜,生長在川澤地區。)
12. 井中苔及萍
大寒。主治漆瘡,熱瘡,水腫。井中藍、殺野葛、巴豆諸毒。
白話文:
井中苔及萍,性寒。可以治療漆瘡、熱瘡、水腫等症狀,以及解救藍靛、野葛、巴豆等毒物的毒性。
13. 王孫
無毒。主治百病,益氣。吳名白功草,楚名王孫,齊名長孫,一名黃孫,一名黃昏,一名海孫,一名蔓延。生海西及汝南城郭垣下。
《本經》原文:王孫,味苦,平。主五臟邪氣,寒濕痹,四肢疼酸,膝冷痛。生川穀。
白話文:
王孫這種植物沒有毒性,可以治療各種疾病,並且能增強體力。它在吳地叫做白功草,楚地叫做王孫,齊地叫做長孫,還有一些別名,例如黃孫、黃昏、海孫和蔓延。它生長在海西地區以及汝南城牆根下。
根據《本經》記載,王孫味苦,性平。它能治療五臟的邪氣,以及寒濕引起的痹症、四肢疼痛酸楚、膝蓋寒冷疼痛等症狀。它生長在山谷之中。
14. 爵床
無毒。生漢中及田野。
《本經》原文:爵床,味鹹,寒。主腰脊痛不得著床,俯仰艱難,除熱;可作浴湯。生川穀。
白話文:
爵床無毒,生長在漢中及田野地區。
《本經》記載:爵床味鹹性寒,主治腰脊疼痛無法躺臥,俯仰困難,以及去除體內熱邪;也可煎煮藥湯沐浴。它生長在山谷之中。
15. 白前
味甘,微溫,無毒。主治胸脅逆氣,咳嗽上氣。
白話文:
白前味甘微溫,沒有毒性。主要治療胸脅脹痛、氣逆,以及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狀。
16. 百部根
微溫,有小毒。主治咳嗽上氣。
白話文:
百部根性溫和,略帶毒性,主要用於治療咳嗽和氣喘。
17. 王瓜
無毒。主治諸邪氣,熱結,鼠瘻,散癰腫、留血,婦人帶下不通,下乳汁,止小便數不禁,逐四肢骨節中水,治馬骨刺人瘡,生魯地田野,及人家垣牆間。三月採根,陰乾。
《本經》原文:王瓜,味苦,寒。主消渴內痹,瘀血月閉,寒熱痠疼,益氣愈聾。一名土瓜。生平澤。
白話文:
王瓜無毒。可以治療各種邪氣、內熱、鼠瘻(一種皮膚病)、癰腫、瘀血、婦女帶下不通、促進乳汁分泌、治療尿頻、消除四肢關節積水,以及治療馬骨刺傷造成的瘡瘍。王瓜生長在魯地田野和人家牆垣之間,三月採收根部,陰乾後入藥。
《本經》記載:王瓜味苦性寒,可以治療消渴症、內痹(關節疼痛)、瘀血導致的月經閉止、寒熱痠痛,還能益氣、治療耳聾。王瓜也稱為土瓜,生長在水邊低濕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