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陶弘景輯錄

《名醫別錄》~ 中品·卷第二 (7)

回本書目錄

中品·卷第二 (7)

1. 白芷

無毒。主治風邪,久渴,吐嘔,兩脅滿,風痛,頭眩,目癢。可作膏藥面脂,潤顏色。一名白茞,一名虈,一名莞,一名苻蘺,一名澤芬。葉名蒿麻。可作浴湯。生河東下澤。二月、八月採根,曝乾。(當歸為之使,惡旋覆花。)

白話文:

無毒。主治風寒感冒、口渴難耐、嘔吐、兩肋脹滿、風濕痛、頭暈、眼睛乾癢等症狀。可做膏藥或面膜,滋潤皮膚,使膚色紅潤。別名:白茞、虈、莞、苻蘺、澤芬。葉子稱為蒿麻,可煮浴湯。生長在河東低窪的沼澤地帶。二月和八月採挖根部,曬乾備用。(配伍當歸使用效果更佳,忌配伍旋覆花。)

《本經》原文:白芷,味辛,溫。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寒熱,風頭侵目淚出,長肌膚潤澤,可作面脂。一名芳香。生川穀。

白話文:

白芷,味道辛辣,性溫。

主治女性白帶過多、血凝陰腫、寒熱交替、風寒侵目流淚、增長皮膚光澤滋潤,可作為面霜使用。

另一個名稱是芳香。生長在河谷中。

2. 杜蘅

味辛,溫,無毒。主治風寒咳逆,香人衣體。生山谷。三月三日採根,熟洗,曝乾。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溫,沒有毒性。主要用於治療因風寒引起的咳嗽和氣逆,可以使人的衣物和身體帶有香氣。生長在山谷中。在三月三日採集根部,徹底清洗後曬乾。

3. 杜若

無毒。主治眩倒、目䀮䀮,止痛,除口臭氣。久服令人不忘。一名杜蓮,一名白連,一名白芩,一名若芝。生武陵及宛朐。二月、八月採根,曝乾。(得辛夷、細辛良;惡柴胡、前胡。)

白話文:

沒有毒性。主治頭暈目眩,消除口臭。長期服用可以讓人記憶力不衰退。別名有杜蓮、白連、白芩、若芝。生長在武陵和宛朐地區。在二、八月採收其根,曬乾後使用。(與辛夷、細辛搭配使用效果較好;與柴胡、前胡相剋。)

《本經》原文:杜若味辛,微溫。主胸脅下逆氣,溫中風入腦戶,頭腫痛,多涕淚出。久服,益精明目輕身。一名杜衡。生川澤。

白話文:

《本經》記載:杜若味道辛辣,性質微溫。主治胸脅部位的逆氣,溫暖中風進入腦部,緩解頭部腫痛,減輕流涕流淚的情況。長期服用,可以增強視力,減輕體重。另名杜衡。生長在山川澤地。

4. 柏木

無毒。主治驚氣在皮間,肌膚熱亦起,目熱赤痛,口瘡。久服通神。根,名檀桓,治心腹百病,安魂魄,不飢渴。久服輕身,延年通神。生漢中及永昌。(惡乾漆。)

白話文:

無毒。

主要治療:

  • 皮膚下驚風,肌肉發熱並起疹子。
  • 眼睛發熱、發紅、疼痛。
  • 口腔潰瘍。

長期服用可通靈神識。

根部:

  • 名稱:檀桓
  • 適用於治療心腹百病,安撫魂魄,去除飢渴。
  • 長期服用可減輕體重,延年益壽,通達神靈。

生長於漢中和永昌。

(忌諱使用乾漆。)

《本經》原文:柏木,味苦,寒。主五臟腸胃中結熱,黃疸,腸痔,止泄利,女子漏下赤白,陰傷蝕瘡。一名檀桓。生山谷。

白話文:

柏樹的木材,味苦,性寒涼。

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疾病:

  • 內臟和腸胃積結發熱
  • 黃疸
  • 痔瘡
  • 腹瀉
  • 女性陰道出血(包括紅色和白色)
  • 外陰傷口和潰瘍

柏樹還有一個名字叫檀桓。主要生長在山谷中。

5. 木蘭

無毒。主治中風、傷寒,及癰疽、水腫,去臭氣。一名杜蘭,皮似桂而香。生零陵及太山。十二月採皮,陰乾。

白話文:

這種藥材沒有毒性。主要用於治療中風、傷寒,以及癰疽、水腫,還能去除臭氣。它還有一個名字叫杜蘭,皮質類似桂樹且帶有香氣。生長在零陵和泰山地區。通常在十二月採集其樹皮,並在陰涼處晾乾。

《本經》原文:木蘭,味苦,寒。主身大熱在皮膚中,去面熱赤皰酒渣,惡風癲疾,陰下癢濕,明耳目。一名林蘭。生山谷。

白話文:

木蘭味苦,性寒。主治:

  • 體內熱毒嚴重,在皮膚中發作
  • 面部發熱、發紅、長粉刺
  • 酒糟鼻
  • 畏風
  • 癲癇
  • 陰部瘙癢潮濕
  • 明亮耳目

別名:林蘭。生長在山谷中。

6. 白薇

味鹹,大寒,無毒。主治傷中淋露,下水氣,利陰氣,益精。一名白幕,一名薇草,一名春草,一名骨美。久服利人。生平原。三月三日採根,陰乾。(惡黃耆、乾薑、乾漆、山茱萸、大棗。)

白話文:

這個藥材味道鹹,性大寒,沒有毒。主治中暑淋雨、排除水氣、促進陰氣、滋養精氣。別名有白幕、薇草、春草、骨美。長期服用對人體有益。生長於平原。在三月三日採收根部,在陰涼處曬乾。(與黃耆、乾薑、乾漆、山茱萸、大棗相剋。)

《本經》原文:白薇,味苦,平。主暴中風身熱肢滿,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氣,寒熱痠疼,溫瘧洗洗,發作有時。生川穀。

白話文:

白薇味苦,性平。可以治療中風發熱、肢體腫脹、神志不清、狂躁不安、寒熱交加、酸痛、溫瘧發作等症狀。生長在山谷中。

7. 葈耳實

味苦。葉,味苦、辛,微寒,有小毒。主治膝痛,溪毒。一名葹,一名常思。生安陸及六安田野,實熟時採。

白話文:

味道苦。葉子的味道是苦和辛,性質微寒,有小毒。主要用於治療膝蓋疼痛和溪水中的毒素。這種植物又稱為葹或常思。生長在安陸和六安的田野中,當果實成熟時採收。

《本經》原文:耳實,味甘,溫。主風頭寒痛,風濕周痹,四肢拘攣痛,惡肉死肌。久服益氣,耳目聰明,強志輕身。一名胡葈,一名地葵。生川穀。

白話文:

《本經》中記載:

  • **藥材:**耳實(一種草藥)
  • **味道:**甘甜
  • **性質:**溫和

功效:

  • 治療風寒引起的頭部疼痛
  • 治療風濕引起的全身關節疼痛和僵硬
  • 治療四肢拘攣疼痛
  • 去除壞死的肌肉組織

長期使用功效:

  • 補益氣血
  • 增強聽力和視力
  • 增強意志力
  • 使身體輕盈

其他名稱:

  • 胡葈
  • 地葵

生長環境:

  • 山谷、水澤地區

8. 茅根

無毒。主下五淋,除客熱在腸胃,止渴,堅筋,婦人崩中。久服利人。一名地菅,一名地筋,一名兼杜。生楚地田野。六月採根。

白話文:

無毒。主要治療五種淋病,消除腸胃中的外來熱氣,止渴,強健筋骨,治療女性崩漏。長期服用對身體有益。別名:地菅、地筋、兼杜。生長在楚地的田野中。六月採收根部。

《本經》原文:茅根,味甘,寒。主勞傷虛羸,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寒熱,利小便。其苗,主下水。一名蘭根,一名茹根。生山谷。

白話文:

茅根味甘性寒,可以治療勞損虛弱、補益中氣、清除瘀血、寒熱交替、促進小便。茅根的莖葉則能利水消腫。茅根又名蘭根、茹根,生長在山谷中。

9. 百合

無毒。主除浮腫,臚脹,痞滿,寒熱,通身疼痛,及乳難喉痹腫,止涕淚。一名重葙,一名重邁,一名摩羅,一名中逢花,一名強瞿。生荊州。二月、八月採根,曝乾。

白話文:

無毒。主要作用:消除水腫、頭部脹痛、腹脹疼痛、寒熱、全身疼痛,以及乳房疼痛、喉嚨腫痛、止涕流淚。別名:重葙、重邁、摩羅、中逢花、強瞿。生長於荊州。在二月和八月採收根部,曬乾。

《本經》原文:百合,味甘,平。主邪氣腹張,心痛,利大小便,補中益氣。生川穀。

白話文:

百合,它的味道甘甜,性平。它的主要功效是治療邪氣引起的腹脹、心痛,促進大小便排洩通暢,補益中氣、增加元氣。百合生長在有溪水的山谷中。

10. 酸漿

寒,無毒。生荊楚及人家田園中。五月採,陰乾。

《本經》原文:酸漿,味酸,平。主熱煩滿,定志,益氣,利水道,產難,吞其實立產,一名醋漿。生川澤。

白話文:

酸漿,味道酸,性平。主治發熱煩躁、腹脹、安神益氣、利尿通便。產婦難產時,吞下酸漿果實就能立即生產,故又名醋漿。生長在河川濕地。

11. 淫羊藿

無毒。主堅筋骨,消瘰癧,赤癰,下部有瘡,洗出蟲。丈夫久服,令人無子。生上郡陽山。(薯蕷為之使。)

白話文:

這種藥材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強健筋骨,消除淋巴結核、紅腫的癰瘡,對於下身的瘡瘍,可以清洗出寄生蟲。但是男性如果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不能生育。這種藥材生長在上郡的陽山地區。(使用時薯蕷可以作為它的輔助藥物。)

《本經》原文:淫羊藿,味辛,寒。主陰痿絕傷,莖中痛,利小便,益氣力,強志。一名剛前。生山谷。

白話文:

《本經》原文:淫羊藿,味辛,寒。主陰痿絕傷,莖中痛,利小便,益氣力,強志。一名剛前。生山谷。

12. 蠡實

溫,無毒。主止心煩滿,利大小便,長肌膚肥大。

13. 花葉

治喉痹,多服令人溏泄。一名荔實。生河東。五月採實,陰乾。

《本經》原文:蠡實,味甘,平。主皮膚寒熱,胃中熱氣,風寒濕痹,堅筋骨,令人嗜食。久服輕身。花、葉,去白蟲。一名劇草,一名三堅,一名豕首。生川穀。

白話文:

蠡實的果實,味道甘甜,性平。

功效:

  • 治療皮膚寒熱病症
  • 緩解胃中熱氣
  • 治療風寒濕痹
  • 強化筋骨
  • 增進食慾
  • 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

其他用途:

  • 用蠡實的花和葉,可以驅蟲。

別名:

  • 劇草
  • 三堅
  • 豕首

生長環境:

  • 生長在平原或山谷中。

14. 梔子

大寒,無毒。主治目熱赤痛,胸心大小腸大熱,心中煩悶,胃中熱氣。一名越桃,生南陽。九月採實,曝乾。

白話文:

大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眼睛紅熱疼痛、胸部和心臟以及大小腸的嚴重熱症、心中煩躁不安、胃中的熱氣。這種藥材又稱為越桃,生長在南陽地區。九月時採集果實,然後曬乾。

《本經》原文:梔子,味苦,寒。主五內邪氣,胃中熱氣,面赤酒疱渣鼻,白癩赤癩瘡瘍。一名木丹。生川穀。

白話文:

《本草經》記載:梔子(又名木丹),味道苦,性質寒涼。可以治療五臟六腑的邪氣,胃中的熱氣,臉紅酒糟鼻,白癜風、紅斑癬和潰瘍。生長於山川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