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陶弘景輯錄

《名醫別錄》~ 中品·卷第二 (6)

回本書目錄

中品·卷第二 (6)

1. 桑根白皮

無毒。主去肺中水氣,止唾血,熱渴,水腫,腹滿,臚脹,利水道,去寸白,可以縫金創。採無時,出土上者殺人。(續斷、桂心、麻子為之使,葉汁解蜈蚣毒。)

白話文:

桑根白皮無毒。主要功效是去除肺部積水,止住吐血,治療口渴、水腫、腹脹、胸腹脹滿,促進利尿,治療寸白(一種皮膚病),以及縫合金屬造成的創傷。任何時候都可以採集,但採集地表以上的桑根白皮會致死。(續斷、桂枝、麻子是它的配伍藥物,桑葉汁液可以解蜈蚣毒。)

2. 桑耳

味甘,有毒。黑者,主治月水不調。其黃熟陳白者,止久泄,益氣不飢。其金色者,治癖飲,積聚,腹痛,金瘡。一名桑菌,一名木𡧙。生犍為。六月多雨時採木耳,即曝乾。

《本經》原文:桑根白皮,味甘,寒。主傷中,五勞六極,羸瘦,崩中脈絕,補虛益氣。葉,主除寒熱,出汗。桑耳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症瘕積聚,陰痛,陰陽寒熱,無子。五木耳名檽,益氣不飢,輕身強志。生山谷。

白話文:

桑耳味甘,有毒。黑色的桑耳,能治療月經不調。黃熟陳舊發白的桑耳,能止久瀉,增強體力,不易飢餓。金黃色的桑耳,能治療癖飲(飲邪停滯)、積聚(腹部腫塊)、腹痛和金瘡(刀傷)。桑耳又名桑菌、木耳。生長在桑樹上。多在六月雨季採摘木耳,然後曬乾。

桑樹根的白皮,味甘,性寒。能治療內傷、五勞七傷(過度勞累)、消瘦、崩漏(月經過多)、脈絕(脈搏微弱)、以及補虛益氣。桑葉能治療寒熱,促進出汗。黑色的桑耳,能治療婦女白帶異常、月經不調、血症、腹部腫塊、陰部疼痛、陰陽兩虛、不孕等症狀。五種木耳(泛指不同種類的木耳)能益氣、不飢餓、輕身健體、增強意志。生長在山谷中。

3. 松蘿

味甘,無毒。主治淡熱,溫瘧,可為吐湯,利水道。生熊耳山松樹上。五月採,陰乾。

《本經》原文:松蘿,味苦,平。主瞋怒邪氣,止虛汗,頭風,女子陰寒腫痛。一名女蘿。生山谷。

白話文:

松蘿味甘,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治療輕微發熱、瘧疾,可以作為催吐的藥物,並具有利尿的作用。它生長在熊耳山的松樹上,五月採收,陰乾保存。

(另一種記載)松蘿味苦,性平。主治怒氣導致的疾病、止虛汗、頭痛,以及女性因陰寒引起的腫痛。也稱為女蘿,生長在山谷中。

4. 白棘

無毒。主決刺結,治丈夫虛損,陰痿,精自出,補腎氣,益精髓。一名棘刺。生雍州。

《本經》原文:白棘,味辛,寒。主心腹痛,癰腫潰膿,止痛。一名棘針。生川穀。

白話文:

白棘無毒。能治療刺傷、腫塊,以及治療男性虛損、陽痿、遺精等症狀,可以補腎氣、益精髓。它也叫做棘刺,生長在雍州。

(另一則記載說)白棘味辛、性寒,可以治療心腹疼痛、癰腫潰爛流膿,並止痛。它也叫做棘針,生長在山谷。

5. 棘刺花

味苦,平,無毒。主治金創內漏,明目。冬至後百廿日採之。實,主明目,心腹痿痹,除熱,利小便。生道旁。四月採。一名菥蓂,一名馬朐,一名刺原又有棗針,治腰痛、喉痹不通。

白話文:

棘刺花味苦,性平,無毒。可以治療外傷出血和內出血,以及明目。在冬至後一百二十天採收。它的果實可以明目,治療心腹痿痹(肢體麻痺萎縮),去除內熱,利尿。它生長在路旁,四月採收。它也叫菥蓂、馬朐、刺原,還有一個名稱叫棗針,可以治療腰痛和喉嚨腫痛不通。

6. 狗脊

味甘,微溫,無毒。主治失溺不節,男子腳弱腰痛,風邪,淋露,少氣,目暗,堅脊,利俯仰,女子傷中,關節重。一名強膂,一名扶蓋,一名扶筋。生常山。二月、八月採根,曝乾。(萆薢為之使,惡敗醬。)

《本經》原文:狗脊,味苦,平。主腰背強,關機緩急,周痹寒濕膝痛,頗利老人。一名百枝。生川穀。

白話文:

狗脊味甘微溫,無毒。能治療遺尿、性生活不節制、男子腿腳無力腰痛、風寒感冒、尿頻尿急、氣短、視力模糊、腰背僵硬、行動不便、女子產後身體虛弱、關節疼痛等症狀。也稱強膂、扶蓋、扶筋。生長在常山地區。二月和八月採挖根部,曬乾即可入藥。萆薢是它的配伍藥物,忌與腐敗的醬一起服用。

《本經》記載:狗脊味苦性平。主治腰背強直,關節屈伸不利,周身痹痛,寒濕引起的膝蓋疼痛,對老年人尤為有效。也稱百枝。生長在山谷。

7. 萆薢

味甘,無毒。主治傷中恚怒,陰痿失溺,關節老血,老人五緩。一名赤節。生真定。二月、八月採根,曝乾。(薏苡為之使,畏葵根、大黃、柴胡、牡蠣、前胡。)

《本經》原文:萆薢,味苦,平。主腰背痛強,骨節風寒濕周痹,惡瘡不瘳,熱氣。生山谷。

白話文:

萆薢味甘,無毒。可以治療心胸鬱悶憤怒、陽痿、尿失禁、關節老化疼痛、老年人的各種慢性疾病。它也叫做赤節,生長在真定地區。 二月和八月採收它的根,曬乾即可入藥。薏苡是它的輔藥,忌與葵根、大黃、柴胡、牡蠣、前胡同用。

(另一本經書記載):萆薢味苦,性平。主治腰背疼痛、關節風寒濕痺、久治不愈的瘡瘍、以及體內熱氣。生長在山谷中。

8. 菝葜

味甘,平、溫,無毒。主治腰背寒痛,風痹,益血氣,止小便利。生山野。二月、八月採根,曝乾。

白話文:

菝葜味甘,性平溫,沒有毒性。主要治療腰背寒冷疼痛、風濕痺痛,可以補益血氣,並止瀉。它生長在山野間,在二月和八月採挖根部,曬乾後使用。

9. 石葦

味甘,無毒。主止煩,下氣,通膀胱滿,補五勞,安五臟,去惡風,益精氣。一名石皮。用之去黃毛,毛射人肺,令人咳,不可治。生華陰,不聞水及人聲者,良。二月採葉,陰乾。(杏仁為之使,得菖蒲良。)

《本經》原文:石葦,味苦,平。主勞熱邪氣,五癃閉不通利小便水道。一名石䩾。生山谷石上。

白話文:

石葦味甘,沒有毒性。能止煩躁,降氣,通利膀胱脹滿,補充五勞七傷造成的損耗,安穩五臟,去除惡風,增強精氣。也叫石皮。但使用時需注意,若去除黃毛(可能是指一種寄生蟲或病變),而這些黃毛會侵入肺部導致咳嗽,則石葦無效。生長在華陰山區,不接觸水和人聲的地方的石葦品質最佳。二月採摘葉子,陰乾保存。(杏仁能增強其功效,與菖蒲搭配效果更好。)

《本經》原文所述:石葦味苦,性平。主治勞累和熱邪引起的疾病,以及五種閉塞不通,導致小便不利的情況。也叫石䩾。生長在山谷的岩石上。

10. 通草

味甘,無毒。主治脾疸,常欲眠,心煩,噦出音聲,治耳聾,散癰腫、諸結不消,及金瘡,惡瘡,鼠瘻,踒折,齆鼻,息肉,墮胎,去三蟲。一名丁翁,生石城及山陽。正月採枝,陰乾。

《本經》原文:通草,味辛,平。主去惡蟲,除脾胃寒熱,通利九竅血脈關節,令人不忘。一名附支。生山谷。

白話文:

通草味甘,無毒。能治療黃疸、嗜睡、心煩、呃逆、耳聾,以及癰腫、各種腫塊、外傷、惡瘡、鼠瘻、跌打損傷、鼻塞、息肉、流產,並可驅除體內寄生蟲。通草也叫丁翁,生長在石城和山陽地區。正月採集枝條,陰乾後入藥。

《本經》記載:通草味辛,性平。能驅除體內寄生蟲,治療脾胃寒熱,疏通九竅(指人體的九個重要孔竅)的血脈和關節,並能增強記憶力。通草也叫附支,生長在山谷。

11. 瞿麥

味辛,無毒。主養腎氣,逐膀胱邪逆,止霍亂,長毛髮。一名大菊,一名大蘭。生太山。立秋採實,陰乾。(蘘草、牡丹為之使,惡桑螵蛸。)

《本經》原文:瞿麥,味苦,寒。主關格諸癃結,小便不通,出刺,決癰腫,明目去翳,破胎墮子,下閉血。一名巨句麥。生川穀。

白話文:

瞿麥味辛,無毒,能滋養腎氣,去除膀胱的邪氣,治療霍亂,促進毛髮生長。它也叫大菊、大蘭,生長在太山上。立秋時採收果實,陰乾保存。蘘草和牡丹是它的配伍藥物,忌與桑螵蛸同用。

另一則記載:瞿麥味苦、性寒,能治療關節阻塞、各種腫塊、小便不通、癰腫,並能明目去翳、墮胎、治療閉經。它也叫巨句麥,生長在山谷中。

12. 敗醬

味鹹,微寒,無毒。主除癰腫,浮腫,結熱,風痹,不足,產後疾痛。一名鹿首,一名馬草,一名澤敗。生江夏。八月採根,曝乾。

《本經》原文:敗醬,味苦,平。主暴熱火瘡赤氣,疥瘙疽痔,馬鞍熱氣。一名鹿腸。生川穀。

白話文:

敗醬味鹹微寒,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治療癰腫、浮腫、體內熱結、風濕痹痛、身體虛弱以及產後疼痛。它還有鹿首、馬草、澤敗等別名,生長在江夏地區。農曆八月採收其根部,曬乾備用。

《本經》記載:敗醬味苦性平。主要功效是治療暴熱引起的火瘡、皮膚紅腫發熱、疥瘡、瘙癢、疽病、痔瘡以及騎馬引起的熱痛。它也叫鹿腸,生長在山谷。

13. 秦皮

大寒,無毒。主治男子少精,婦人帶下,小兒癇,身熱,可作洗目湯。久服皮膚光澤,肥大,有子。一名岑皮,一名石檀。生廬江及宛朐。二月、八月採皮,陰乾。(大戟為之使,惡吳茱萸。)

《本經》原文:秦皮,味苦,微寒。主風寒濕痹,洗洗寒氣,除熱,目中青翳白膜。久服,頭不白輕身。生川穀。

白話文:

秦皮性寒,無毒。能治療男性少精、女性白帶、小兒癲癇、發燒等症狀,也可製成洗眼藥水。長期服用能使皮膚光滑、肥胖、生育子女。秦皮又稱岑皮、石檀,生長在廬江和宛朐地區。 二月和八月採收樹皮,陰乾保存。 大戟是它的配伍藥物,忌與吳茱萸同用。

《本經》記載:秦皮味苦,微寒。主治風寒濕痺,消除寒邪,清熱,治療目中青翳白膜。長期服用,可使頭髮不白、身體輕盈。生長在山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