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義簡摩》~ 卷七 婦科診略 (12)
卷七 婦科診略 (12)
1. 無子絕產脈證
右手關後尺中陽絕者,無子戶脈也,苦足逆寒,帶下,陰中寒,絕產無子。
一婦兩手寸關實大弦強,按之不減,兩尺陷伏如無,前經小產或正產、不育及臀癰、足痿諸病矣,仍常時胸脅支滿,自腰有氣上衝,肩背脹悶,體肥健啖。醫者猶以尺伏為陰虛,四物加減與之。餘力爭不可,其夫不信,恐不出三年,當有痿厥之患也。
脈來中央堅實徑至關者,衝脈也。動苦少腹痛,上搶心,有瘕疝,絕孕,遺失溺,脅支滿煩也。
師曰:脈微弱而澀,年少得此為無子,中年得此為絕產。
又曰:婦人少腹冷,惡寒久,年少得此為無子,年大得此為絕產。久者,謂常如此,非偶爾也。
少陰脈浮而緊,緊則疝瘕腹中痛,半產而墮傷;浮則亡血,絕產,惡寒。
肥人脈細,胞有寒,故令少子。其色黃者,胸上有寒。上出《脈經》。
婦人之脈,陰陽與男子相反,當要尺澤隱隱,來去如一,和緩不澀不弦,寸口平,方能孕育。若尺澤弦急,肝脈動,心脈疾,或六脈澀而不勻,無子。
婦人肺脈盛,肝脈軟而虛、或微而動,心脈芤。肺氣有餘,相刑剋肝,木受金傷,不能生血,月候多少、遲速不定,多下不節,以致無子,偶然懷之,又無故墜下,當減其肺,益其肝。
肺脈短澀盛者,短澀之本氣盛,非洪大也。金傷木者,燥傷血也。減肺益肝,潤燥補血以養筋也。子臟為萬筋所細結,寒燥則拘急,濕熱則縱弛,俱不利於孕育也。《脈經》云:男子脈浮弱而澀,為無子,精氣清冷。
關尺微細而沉,腎氣虧乏,不能生肝,經候多少、遲速不定,不能生子。上史載之。
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能有子。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素問·上古天真論》
白話文:
[無法生育的脈象症狀]
如果右手中指後側的脈象呈現陽氣消失的情況,這通常是無法生育的徵兆。患者可能常感到腳部寒冷,有白帶異常,子宮內寒涼,導致無法生育。
有一位女性,兩手的脈象在寸關部位顯得實大且弦強,即使施壓也不見減弱,在兩尺部位的脈象卻顯得微弱幾乎摸不到。她之前曾有流產或正常生產後無法再懷孕的情況,還患有臀部膿腫、腳部無力等症狀。此外,她時常感到胸脅脹滿,腰部常有氣上衝的感覺,肩背脹悶,體態肥胖,食量大。有醫生認爲她的尺脈微弱是因爲陰虛,便開了四物湯加減的藥方給她。但我強烈反對這種做法,她的丈夫卻不相信我的說法,我預測她不出三年,可能會出現癱瘓或昏厥的症狀。
當脈象從中央堅實直達關部時,這可能是衝脈的狀況。這種情況可能導致下腹部疼痛,向上衝擊心臟,有瘤或疝氣,影響懷孕,尿頻,脅肋脹滿且煩躁。
老師說:如果脈象微弱且澀,年輕人出現這種狀況通常表示無法生育,中年人則可能意味着絕育。
另外有說法指出:女性如果長期感到下腹部寒冷,持續時間較長,年輕人出現這種狀況通常表示無法生育,年紀較大的女性則可能意味着絕育。這裏所說的“長時間”,指的是經常性而非偶爾。
如果少陰脈象浮而緊,緊可能表示有瘤或疝氣,腹部疼痛,半產或流產造成的傷害;浮則可能表示失血,絕育,畏寒。
體型較胖的人如果脈象細弱,可能是因爲子宮有寒,所以生育能力較低。如果臉色偏黃,可能是因爲胸部有寒。以上內容出自《脈經》。
對於女性而言,陰陽脈象與男性不同,應當重視尺澤脈象的隱隱跳動,來去一致,脈象平和緩和,不澀不弦,寸口脈象平穩,才能孕育。如果尺澤脈象弦急,肝脈跳動,心脈加速,或六脈澀滯不勻,通常表示無法生育。
如果女性的肺脈旺盛,肝脈軟弱或虛弱,或微弱且跳動,心脈空虛。肺氣過旺,會剋制肝臟,木受金傷,無法生成血液,月經週期、量度、速度都不穩定,出血過多,最終導致無法生育,即使意外懷孕,也可能無故流產,應減少肺部負擔,增加肝臟功能。
肺脈短澀旺盛,短澀是肺部原本的特性,並非洪大。金傷木是指乾燥傷血。減少肺部負擔,增強肝臟功能,滋潤乾燥,補充血液,滋養筋骨。子宮由萬筋細結而成,寒燥則緊縮,溼熱則鬆弛,對孕育都不利。《脈經》指出:男性如果脈象浮弱且澀,通常表示無法生育,精氣清冷。
如果關尺部位的脈象微細而沉,可能是因爲腎氣虧損,無法滋養肝臟,月經週期、量度、速度都不穩定,從而導致無法生育。以上記載於史書。
女性在14歲時天癸到達,任脈暢通,太沖脈旺盛,月經按時來臨,因此能夠生育。到了49歲,任脈虛損,太沖脈衰退,天癸枯竭,生殖道不通暢,身體逐漸衰老,無法生育。——摘自《素問·上古天真論》。
2. 半產死胎脈證
雙胎一死一生
婦人懷胎,一月之時足厥陰脈養,二月足少陽脈養,三月手心主脈養,四月手少陽脈養,五月足太陰脈養,六月足陽明脈養,七月手太陰脈養,八月手陽明脈養,九月足少陰脈養,十月足太陽脈養,諸陰陽各養三十日,活兒。手太陽、少陰不養者,下主月水,上為乳汁,活兒養母。懷妊者,不可灸刺其經,必墮胎。
婦人懷妊,三月而渴,其脈反遲者,欲為水分。復腹痛者,必墮胎。
脈浮汗出者,必閉。其脈數者,必發癰膿。五月六月脈數者,必向壞。脈緊者,必胞滿。滿,一作漏。脈遲者,必腹滿而喘。浮者,必水壞為腫。
言脈浮汗出,必非軀也。若加數,更發癰膿矣。五月六月,審真是軀也。數緊遲浮,各有病變焉。
少陰脈浮而緊,緊則疝瘕腹中痛,半產而墮傷;浮則亡血,絕產,惡寒。
婦人懷軀,六七月暴下鬥余水,其胎必倚而墮,非時孤漿預下也。上並出《脈經》。
陽施陰化,故得有胎。榮衛調和,則經養周足,故胎得安而能成長。若血氣虛損,子臟為風冷所乘,則血氣不足,不能養胎,以致數墮。其妊娠而恆腰痛者,喜墮胎也。巢氏
凡胎孕不固,無非血氣傷損。蓋氣虛則提攝不固,血虛則灌溉不周,且懷胎十月,經養各有所主,所以屢見小產者,多在三月、或五月七月之間。下次之墮,必復如期,正以先次傷此一經,再值此經,則遇缺不能過耳。故凡治墮胎者,必先察此養胎之源,而預培其損。若臨期,則無及矣。張景岳
半產之後,其將養當過於正產十倍。正產止血,臟空虛。半產,即肌骨腐爛,或誤服藥餌,或寒邪熱毒所傷,或扶輕舉重,或跌僕金瘡,胎臟損傷,胞系腐爛,然後其胎墜下。當養其臟氣,生其肌肉,庶可平復也。史載之
慣墮胎者,固多因閃跌,亦有幼時常患泄瀉,以致氣虛。平常多汗,正氣愈怯,及孕則氣不攝胎,稍有不慎隨即腰癰,下血,傷墮矣。《醫存》
閃跌胎脈亦沉洪而滑,但加以結、促耳。結則腹痛,促則痛甚。亟須安胎,宜四物加黃芩、知母、杜仲、續斷、參、術之類,忌用峻劑、熱性、轉能、動血也。若脈促而數,必已下血矣,其胎必墮,亟於前藥加阿膠、艾葉止之。書有成方,皆可選用。《醫存》
閃跌下血時,六脈重取,細緩而不洪滑,兩尺沉弱而無神,是已小產而無胎也。若六脈不勻而有力,右尺強壯,腹雖疼而胎未傷。《醫存》
胎死腹中,其脈洪大而沉,尺澤當溢透下部,不澀不絕,即無畏也。謂胎未下,當氣滿實,所以洪大而沉,又溢寸過。若澀而短,即死。史載之
寸口脈洪而澀,洪則為氣,澀則為血。氣動丹田,其形即溫。澀在於下,胎冷若冰。陽氣胎活,陰氣必終,欲別陰陽,其下必強。假令陽終,畜然若杯。《脈經》
白話文:
半產死胎脈象
雙胞胎的情況,一個胎兒死亡,一個存活。
婦女懷孕,第一個月由足厥陰經脈來滋養胎兒,第二個月由足少陽經脈滋養,第三個月由手厥陰心包經滋養,第四個月由手少陽經脈滋養,第五個月由足太陰經脈滋養,第六個月由足陽明經脈滋養,第七個月由手太陰經脈滋養,第八個月由手陽明經脈滋養,第九個月由足少陰經脈滋養,第十個月由足太陽經脈滋養。各個陰經和陽經各自滋養三十天,胎兒就能存活。手太陽經脈和少陰經脈不直接滋養胎兒,它們向下主管月經,向上化生為乳汁,用於滋養母親和胎兒。婦女懷孕期間,不可用針刺或艾灸這些經脈,否則必定會導致墮胎。
婦女懷孕三個月時感到口渴,如果脈象反而遲緩,這表示體內有水分積聚。如果又出現腹痛,必定會導致墮胎。
脈象浮且有汗出,表示將要發生閉塞不通的情況。如果脈象數快,表示將要產生癰瘡膿腫。懷孕五六個月時脈象數快,表示胎兒將要壞死。脈象緊繃,表示子宮脹滿。脹滿也可能指漏血。脈象遲緩,表示腹部脹滿且呼吸急促。脈象浮,表示體內水邪侵入,將會發展為水腫。
脈象浮且有汗出,這並非健康的表現。如果加上脈數,更會產生癰瘡膿腫。懷孕五六個月時,要仔細分辨,是否真的有這種情況。脈象的數、緊、遲、浮,各有不同的病變。
少陰脈浮且緊,緊則表示腹中出現疝氣腫塊和疼痛,可能導致半產或墮胎;浮則表示失血,可能會導致完全流產,同時感到惡寒。
婦女懷孕六七個月時,突然大量排出像一斗般的水液,胎兒必定會因失去依靠而滑落,這並非羊水提前破裂的情況。《脈經》中有提到這些。
陽氣的施予,陰氣的化生,才能形成胎兒。營衛之氣調和,經脈的滋養才能充足,所以胎兒才能安穩成長。如果氣血虛損,子宮受到風寒侵襲,導致氣血不足,不能滋養胎兒,就會導致多次墮胎。懷孕期間經常腰痛,也容易導致墮胎。《巢氏病源》中提到。
凡是胎兒不穩固,沒有不是因為氣血損傷的。氣虛則固攝無力,血虛則灌溉不周。而且懷胎十個月,經脈的滋養各有主時,所以多次看到小產的情況,多在三個月、五個月或七個月之間。下次墮胎,往往又會發生在同一時期,正是因為上次損傷了這條經脈,再次到了這個時期,就會因虛弱而無法度過。所以治療墮胎,必須先觀察滋養胎兒的源頭,預先補養損傷之處。如果等到臨產,就來不及了。《張景岳醫學全書》中提到。
半產之後,其將養應該比正常生產要多十倍。正常生產只是出血,導致內臟空虛。半產卻是肌肉骨骼腐爛,或是誤服藥物,或是受到寒邪熱毒的傷害,或是搬運重物,或是跌倒摔傷,胎臟損傷,胞絡腐爛,然後胎兒才墜落。此時應該調養臟腑之氣,生長肌肉,才能恢復健康。《史載之方》中提到。
習慣性流產,固然多是因為閃挫跌倒,也有的是因為小時候經常腹瀉,導致氣虛。平時多汗,正氣更加虛弱,懷孕後氣無法固攝胎兒,稍不注意就會腰痛、下血,導致流產。《醫存》中提到。
因閃挫跌倒導致的流產,其脈象也呈現沉、洪大而滑,但會加上結脈或促脈。結脈表示腹痛,促脈表示疼痛加劇。應立即安胎,適合用四物湯加黃芩、知母、杜仲、續斷、人參、白朮等藥材,忌用猛烈、熱性、轉能、動血的藥物。如果脈象促且數,表示已經下血,胎兒必定會墮落,應立即在之前的藥方中加入阿膠、艾葉來止血。醫書上有現成的藥方,都可以選擇使用。《醫存》中提到。
因閃挫跌倒導致下血時,如果六脈重按,呈現細緩而不洪滑,兩尺脈沉弱而無神,表示已經小產而沒有胎兒了。如果六脈不均勻但有力,右尺脈強壯,即使腹痛,胎兒也沒有受損。《醫存》中提到。
胎兒死在腹中,其脈象洪大而沉,尺澤脈應該充盈透到下部,不澀不絕,就不用害怕。表示胎兒還沒排出,體內氣滿實,所以脈象洪大而沉,並且超過寸脈。如果脈象澀而短,表示胎兒已經死亡。《史載之方》中提到。
寸口脈洪而澀,洪表示是氣,澀表示是血。氣動於丹田,身體就會溫熱。澀的脈象出現在下部,表示胎兒冰冷。陽氣旺盛,胎兒就能存活,陰氣盛則必死。想要辨別陰陽,下部必須強壯。假設陽氣衰竭,則身體像空杯一樣。《脈經》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