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義簡摩》~ 卷七 婦科診略 (9)
卷七 婦科診略 (9)
1. 臟躁脈證
婦人臟躁,喜悲傷欲哭,狀如神靈所作,數欠,甘草小麥湯主之。《脈經》
燥屬秋氣,秋氣清肅,故悲傷欲哭也。治宜溫潤肝脾,以存養肺氣,則病愈。
《醫存》曰:孕婦喜笑怒罵,如見鬼神,非癲狂也,乃臟躁。古用棗十枚、甘草一兩、小麥三兩,真乃神驗。余嘗用此方治男婦室女無端而病如癲狂者,隨手皆應,乃知古人制方之神奇也。
《金匱·中風門》防己地黃湯,治病如狂狀,獨語不休,無寒熱,其脈浮,此亦臟躁之類也。言為心聲,肝又主語,獨語不休,心火不揚,肝被肺抑也。寒水凌心,其證亦同而尤急,李葉二案附覽。
李東垣曰:悲愁不樂,情常慘慘,健忘,或善嚏,此風熱大損,寒水燥金之復也。六脈中之下得弦細而澀,按之空虛無力,此大寒證,亦精氣傷。宜辛甘溫熱滑潤之劑,瀉西方北方,姜附湯主之,與理中丸間服。
葉天士案曰:悲驚不樂,神志傷也。心火之衰,陰氣乘之,則多慘慼,主大建中湯。此亦火衰金亢之義也,與李案同。蓋寒水凌心,其證如此,故《內經》太陽司天之勝,有喜悲數欠證也。二案皆冷燥也。
喻嘉言《寓意草》曰:姜宜人得奇證,依《本草經疏》治交腸,用五苓散。余見而辨之:交腸者,二便易位而出。五苓專通前陰也,此證二便俱出前陰。況交腸乃暴病,氣驟亂於中;此乃久病,血漸枯於內,二者毫釐千里。此病蓋始於憂思鬱結傷脾,脾傷不能統血,錯出下行,有若崩漏,實名脫營,治宜大補急固。乃認為崩漏,涼血清火,脫出轉多。
高年氣弱,無以實漏卮,於是胞門子戶之血日消,而藉資於大腸,大腸之血又消,而仰給於胃脘,久之胃血亦盡,無源自止,幽門闢為坦途,不能泌別清濁,水穀並歸一路,勢必大腸之故道復通,乃可撥亂返治。況五苓劫陰,尤亡血家深忌耶!是病也,餘三指才下,便問曰:病中多哭泣否?婢媼曰:時時泣下。乃知臟躁者多泣,大腸方廢而不用也。
今大腸之脈累累指下,可虞者,其棗葉生時乎。此虛躁也。
白話文:
婦女患有臟躁症,會表現出悲傷想哭的傾向,就像被神靈所控制一樣,並且常常打哈欠,這種情況可用甘草小麥湯來治療。根據《脈經》記載,
臟躁屬於秋天的氣候影響,因為秋天的氣候乾燥肅殺,所以患者會有悲傷想哭的反應。治療上應該溫和滋潤肝脾,保存肺氣,這樣病才能痊癒。
《醫存》記載:孕婦出現情緒起伏大,突然發笑或怒罵,彷彿見到鬼神,這不是癲狂,而是臟躁。古時候使用大棗十枚、甘草一兩、小麥三兩來治療,效果神奇。我曾用這個處方治療男性、女性或少女莫名其妙像癲狂一樣的病症,每次都能立即見效,由此可知古人制定處方的智慧。
《金匱要略》中的防己地黃湯,能治療病人表現出如狂躁狀,自言自語不停,但無寒無熱,脈象浮動,這也是臟躁的一種表現。言語由心發出,肝臟主控言語,自言自語不停,顯示心火不足,肝臟受到肺臟抑制。如果寒冷侵襲心臟,症狀相似但更為緊急,可以參考李葉兩個案例。
李東垣指出:悲傷憂鬱,情緒低落,記憶力減退,或者經常打噴嚏,這是風熱大損,寒水燥金的反彈現象。如果在六脈中發現弦細而澀的脈象,按壓下去感覺空虛無力,這是大寒的徵兆,也是精氣受傷的表現。應使用辛甘溫熱滑潤的藥物,以瀉西方(肺)和北方(腎),姜附湯是主要的治療選擇,可以和理中丸交替服用。
葉天士的案例記載:悲傷驚嚇,情緒低落,這是神志受損的表現。心火衰弱,陰氣趁機侵襲,會讓人感到悲慘,主要用大建中湯治療。這也是心火衰弱,金氣過盛的解釋,與李東垣的案例相同。寒水侵襲心臟,其症狀也是如此,因此《內經》提到太陽司天的勝利,會出現喜悲數欠的症狀。兩個案例都是冷燥的表現。
喻嘉言在《寓意草》中記載了一個奇特的病例:姜宜人的病情奇特,按照《本草經疏》治療交腸,使用了五苓散。但我卻有不同的看法:交腸是指大小便位置交換。五苓散主要作用於前陰,但這個病例大小便都從前陰排出。況且交腸是急性病,氣血在體內突然混亂;而這個病例是慢性病,血液在體內逐漸枯竭,兩者之間的差異巨大。這個病源於憂鬱傷脾,脾臟受損無法控制血液,導致血液錯亂下行,類似崩漏,實際上叫做脫營,治療應該是大補急固。然而卻被誤診為崩漏,使用了涼血清火的藥物,結果導致脫出的血液更多。
對於年老體弱的患者,沒有足夠的力量來堵住漏卮,於是子宮和陰道的血液逐漸減少,只能依靠大腸供應血液,大腸的血液再減少,就只能依賴胃部供應,久而久之,胃部的血液也會耗盡,沒有來源自然就會停止。幽門成了通路,無法分離清濁,食物和水分都一起排出,勢必大腸原本的道路會重新暢通,才能恢復正常的狀態。況且五苓散劫陰,對出血的患者更是禁忌!對於這個病,我一開始就把手指放在她的脈搏上,然後問她:病中有多哭泣嗎?護理人員回答說:她時常哭泣。這讓我知道,臟躁的患者通常會哭泣,因為大腸已經失去功能。
現在大腸的脈搏在我手下跳動,我擔心的是,她是不是快要進入生命終結的階段。這是虛躁的表現。
2. 腹痛陰寒轉胞脈證
俱出《脈經》,妊娠轉胞別見妊娠雜證門
婦人小腹䃂磊轉痛,而復自解,發作無常,經反斷,膀胱中結堅急痛,下引陰中氣衝者,久必兩脅拘急。
婦人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一云治妊娠腹中疼痛。
婦人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一云腹中痛,小便利,理中湯主之。
腹痛多由肝氣之逆,而肝氣之逆又分虛實。實者,血實也;虛者,血虛也。實者,急切如錐刀;虛者,隱隱而脹滿也。故痛,脈多緊,但以洪細遲數分寒熱虛實而已。
右手關後尺中陽絕者,無子戶脈也,苦陰中寒。
少陰脈微而弱,微則少血,弱則生風。微弱相搏陰中,惡寒。
少陰脈遲,陰中寒。
婦人陰寒,溫中坐藥,蛇床子散主之。
問曰:有一婦人病,飲食如故,煩熱不得臥,而反倚息者,何也?師曰:此病轉胞不得溺也。何以故?師曰:此人故肌盛,頭舉身滿,今反羸瘦,頭舉中空減,胞系了戾故也。但利小便則愈,宜服腎氣丸,以中有茯苓故也。
水入膀胱,以氣化而出者也,臟腑相絡,皆有系焉。昔肥今瘦則胞系弛長,俯仰太急以致胞系繚於別處,有礙膀胱不得轉也。治宜仍作俯仰之勢,或踡曲側臥,左右輾轉,則繚者旋釋矣。今用腎氣丸瀉水者,以水滿膀胱脹大,胞系益急,水去則膀胱縮小,而可縱釋也。然此病男子亦有之。
有因私欲不遂,窮思極想,肝氣下注而不得泄,致小腹脹痛,膀胱逼迫而不得溺者。喻氏《寓意草》言,三焦之決瀆重在膀胱,膀胱之氣化權在葆腎,腎氣屢動不已,膀胱脹滿窒塞。
有因過忍小便,或忍便行房,持重過力,盛怒叫呶,從高墜墮,致膀胱脹大不得轉動者;有因大便久閉,大腸充實,挺亙膀胱之後,使不得轉,但通大便,而小便自出者,皆轉胞之類也。法治不宜全用利水降氣。一婦產後,膀胱蹉失,小便不禁,日坐灰褥,後遇串醫,針之而愈。以泄其氣,則胞系之了戾縱釋而轉正也。
白話文:
這些內容來自《脈經》,討論的是懷孕期間的轉胞症狀,具體如下:
婦女感到小腹部位時常出現陣痛,痛感來去不定,且月經週期混亂,膀胱區域會有結塊且伴有劇烈疼痛,這種疼痛感會向下延伸到生殖器並引起氣沖感,若長期如此,可能會導致兩側肋骨區域緊繃難受。
對於婦女腹部各類疼痛,當歸芍藥散是主要的治療方式。另一種說法是它可用來治療懷孕期腹部疼痛。
婦女腹部疼痛,小建中湯是主要的治療方式。另一種說法是,如果腹部疼痛且尿量正常,理中湯是主要的治療方式。
腹部疼痛大多源於肝氣逆行,肝氣逆行又可以分為虛實兩種情況。實症是血液過多;虛症是血液不足。實症疼痛如刀割;虛症疼痛則是隱隱的脹痛。因此,疼痛的脈象多呈現緊繃狀態,但具體是寒、熱、虛、實可通過脈象的大小、細微、快慢來判斷。
右手關節後方的脈象顯示陽氣衰竭,這代表子宮的脈象不佳,可能伴隨子宮寒冷。
少陰脈象微弱,微弱表示血液不足,易生風邪。微弱脈象交纏,可能造成子宮區域寒冷。
少陰脈象遲緩,表示子宮區域寒冷。
婦女子宮寒冷,需溫暖子宮,蛇牀子散是主要的治療方式。
有人問,有一位婦女,飲食習慣正常,卻感到煩躁且無法躺著休息,這是為什麼呢?老師回答,這是因為她的膀胱轉移,無法正常排尿。為什麼會這樣呢?老師解釋,這位婦女原本肌肉豐滿,頭部和身體都顯得圓潤,現在卻變得很瘦,頭部和身體的肌肉變得鬆弛,這就是因為膀胱的連接組織出了問題。只要利尿就可以治好,應該服用腎氣丸,因為腎氣丸裡有茯苓成分。
水進入膀胱,經過氣化作用排出體外,所有臟腑都有相應的聯繫。過去肥胖現在瘦弱,會導致膀胱的連接組織鬆弛延長,如果動作太急,可能會導致膀胱的連接組織纏繞到其他地方,阻礙膀胱的正常運作。治療方式應該讓病人做彎腰和抬頭的動作,或者蜷曲側臥,左右翻身,纏繞的組織就會自然鬆開。使用腎氣丸利尿的原因是,膀胱充滿水分會膨脹,導致連接組織更緊,水分排出後,膀胱就會縮小,連接組織就可以放鬆。然而,這種疾病男性也可能出現。
有人因為性慾得不到滿足,過度思考,導致肝氣下行且無法宣洩,造成小腹脹痛,膀胱壓力增大無法排尿。喻氏在《寓意草》中提到,三焦的排水功能主要依賴膀胱,膀胱的氣化作用取決於腎臟的健康,腎氣頻繁活動,膀胱會充滿且堵塞。
有人因為憋尿太久,或者在憋尿的情況下進行性行為,承擔過重的勞力,情緒激動大聲叫嚷,從高處墜落,導致膀胱膨脹無法轉動;有人因為便祕時間太久,大腸充滿糞便,壓迫在膀胱後方,導致膀胱無法轉動,但只要解決便祕問題,小便就能自行排出,這些都是轉胞症的表現。治療方法不能完全依靠利尿和降氣。有一個產後婦女,膀胱失調,無法控制小便,每天坐在灰塵覆蓋的褥子上,後來遇到一個遊醫,用針灸治好了她。針灸可以釋放氣滯,讓膀胱的連接組織鬆開並恢復正常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