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義簡摩》~ 卷七 婦科診略 (8)
卷七 婦科診略 (8)
1. 咽中如有炙腐脈證
腐,一作臠,此病有數種,俗名梅核氣。
婦人咽中如有炙腐狀,半夏厚朴湯主之。《脈經》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曰:心脈大甚,為喉吤。又曰:膽病者,咽中吤吤然,數唾。《中藏經》曰:大腸虛,則咽喉中如核妨矣。《脈經》又曰:右手氣口以前脈陰實者,肺實也,咽中塞,如欲嘔狀;陽實者,大腸實也,咽喉中如核狀。又曰:尺部小滑者,厥也。足下熱,煩滿,逆上搶心,上至喉中,狀如惡肉,脾傷也。
而史載之又謂:病本於肝。蓋肝氣鬱結,滯於血分,久而上逆,肺胃從之,故痰涎常逆於咽中而不通利也。治法,不但理氣,並宜理血。
按曰:心脈大,曰肺實,曰大腸實,皆脈見兩寸者也。又「積聚篇」曰:脈來細而附骨者,積也。寸口,積在胸中;微出寸口,積在喉中。夫喉中何積?炙腐是也。細而附骨,形必弦勁,可知矣。又曰:橫關入寸口中者,膈中不通,喉中咽難,刺關元。蓋氣之上逆皆由於下不容納,且咽喉諸病多關少陰也。
《金匱·水氣篇》曰:寸口脈沉而緊,沉為水,緊為寒,沉緊相搏,結在關元。榮衛相干,陽損陰盛,腎氣上衝,咽中窒塞,狀如炙肉,脅下急痛,此所謂時著男子,非止女身者也。治法詳《金匱·痰飲篇》中,桂苓味甘加乾薑細辛也。又少陰脈絡咽,腎陰不能上朝,絡中燥急,遂覺咽中窒礙矣,故虛勞多見此證,時時似咳,但不必盡如炙肉。《素問·咳論》:心咳之狀,喉中介介如梗狀。
王漢皋亦謂:始覺如樹皮草葉一片附於喉內,而滯澀不疼,俗名梅核氣。因事不遂心,肝鬱脾傷,三焦火結,上炎於喉也。男婦皆有之,其脈兩關或浮或沉,必細數而促,尺寸亦因之不揚,上下各見熱證,每用逍遙散、陽和湯加減愈之。
人有病肝臟風壅,積涎所聚伏膈間,口乾而膠,食即噁心,全惡肉味,心躁不安,夜臥不得,咽喉隔塞,如物抵築,多喘。或是唾。診其脈,六脈皆大而沉伏,重手取之,隱隱然骨間乃得,再再尋之,來疾去遲,宜用治涎藥。荊芥穗、天南星、防風、羌活、殭蠶、連翹、麻黃、荷葉、乾蠍、半夏,等分細末,每以三錢,水煎,食遠服之。
又有人得此涎候,卻緣久病而虛,又誤服熱藥,或元氣本虛,六脈大而無骨力,卻浮洪而數,重手按之則浮指而虛。有表無里,卻不宜用前方,此病難治,當用人參半兩、南星、防風、獨活、麻黃、天麻、枇杷葉、半夏、殭蠶、薏苡仁治之。仍宜時時以補藥助其元氣,而徐以此壞涎藥撓之。史載之
前節實證,即《脈經》所謂如有炙腐者也;後節虛證,似《內經》所謂傳為息賁者也,明者詳之。用藥貪用辛燥是蜀人習氣,恐未盡合。近治一孀婦,脈象證候全如史載之前節所云,重以朝食暮吐,完穀不化,時時欲咳,左脅內痛,治以辛溫,則病益甚。後重用竹茹煎水,即以此水煎白芍、赤芍、丹皮、半夏、厚朴、桂枝、吳萸、鬱金、桃仁、秦艽、川芎治之。然得藥則病愈,停藥則病起,至今未能斷根也。
白話文:
標題: [喉嚨如同有燒灼感症狀]
內容: 這種疾病有幾種類型,民間通常稱爲梅核氣。
女性感覺喉嚨像被燒灼一般,中醫推薦使用半夏厚朴湯來治療。根據《脈經》記載,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說:心臟脈象過大,會出現喉部不適。又說:膽囊問題的人,會感覺喉嚨有異物感,經常想吐口水。《中藏經》提到:大腸虛弱,會感到喉嚨像是有東西堵塞。《脈經》還說:右手氣口前脈陰實是肺實的表現,會導致喉嚨堵塞,好像要嘔吐;陽實則是大腸實,喉嚨會感覺像是有硬塊。又說:尺部小滑,是厥證,腳底發熱,煩躁,往上衝到心臟,到達喉嚨,像是有惡肉,這是脾損傷造成的。
史書記載,這病的根本原因在於肝臟。肝臟氣鬱結在血液中,久而久之向上逆流,肺胃也隨之受影響,所以常會有痰液在喉嚨中,造成吞嚥困難。治療方法,不僅要調理氣,同時也要調理血。
據記載:心脈過大,肺實,大腸實,這些都發生在手腕兩側的脈象。《積聚篇》說:脈細而附骨是積的表現,寸口的積在胸中;微出寸口的積在喉嚨。喉嚨中的積是什麼?就是燒灼感。細而附骨,形狀一定像弦一樣緊繃,可以理解了。又說:橫關進入寸口,膈中不通,喉嚨咽困難,刺關元。這是因爲氣的上逆都是由於下面無法容納,而且咽喉的疾病大多與少陰有關。
《金匱·水氣篇》說:寸口脈沉而緊,沉爲水,緊爲寒,沉緊相互搏擊,結在關元。營衛相互干擾,陽損陰盛,腎氣上衝,喉嚨窒息,狀如燒肉,脅下急痛,這不只是女人,男人也會有這種情況。治療方法詳《金匱·痰飲篇》,使用桂苓味甘加乾薑細辛。另外,少陰脈絡喉嚨,腎陰不能上朝,絡中乾燥急迫,於是會感到喉嚨堵塞,因此虛勞症常有這種症狀,時常像咳嗽,但不一定像燒肉。《素問·咳論》:心咳的症狀,喉嚨間有如梗阻的感覺。
王漢皋也說:最初感覺像是樹皮或草葉的一片貼在喉嚨內,滯澀但不疼,俗稱梅核氣。因爲心情不暢,肝鬱脾傷,三焦火結,上炎於喉嚨。男女都有可能,脈象兩關或浮或沉,必定細數而促,尺寸也因此不揚,上下各見熱證,常用逍遙散、陽和湯加減治癒。
有的人因爲肝風壅塞,導致大量涎液聚集在膈膜之間,口乾而粘,進食時噁心,完全不喜歡吃肉,心煩不安,夜間無法入睡,喉嚨堵塞,像有東西抵着,經常喘息。或者吐涎。診斷他的脈象,六脈都大而沉伏,重手取之,在骨間隱約可得,再次尋找,來得快去得慢,應該使用治療涎液的藥物。荊芥穗、天南星、防風、羌活、殭蠶、連翹、麻黃、荷葉、幹蠍、半夏,等分細末,每次用三錢,水煎,飯後服用。
還有人得了這種涎液症狀,卻是因爲長期生病而虛弱,又誤服熱藥,或者原本元氣就虛,六脈大而無骨力,浮洪而數,重手按之則浮指而虛。有表無裏,不應該使用前面的藥方,這種病難以治療,應當使用人參半兩、南星、防風、獨活、麻黃、天麻、枇杷葉、半夏、殭蠶、薏苡仁治療。同時應時常使用補藥輔助其元氣,慢慢用這種壞涎藥來解決。史載之
前面的部分是實際症狀,即《脈經》所謂的燒灼感;後面的部分是虛證,類似《內經》所說的傳爲息賁,明眼人可以詳細研究。用藥貪圖辛辣乾燥是四川人的習慣,恐怕並不完全合適。最近治療一個寡婦,脈象症狀完全如史載之前的描述,加上早晨吃的食物晚上就會吐出來,食物未消化,時常想要咳嗽,左肋內部疼痛,用辛溫治療,病情反而更嚴重。後來大量使用竹茹煎水,用這個水煎煮白芍、赤芍、丹皮、半夏、厚朴、桂枝、吳茱萸、鬱金、桃仁、秦艽、川芎治療。然而,用藥病情就好轉,停藥病情就復發,到現在仍然沒有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