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脈義簡摩》~ 卷二 診法類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診法類 (3)

1. 須察真假

醫不明脈,固無以治病;而不明真假疑似之脈,又無以別脈。其奚以察元氣之虛實,而洞明生死吉凶之機要哉?東坡云:大實有羸狀,至虛有盛候。此處關頭一差,死生反掌,為醫之難,職是故耳。《脈如》

白話文:

如果醫生不懂脈象,就不能治療疾病;如果不瞭解真脈和假脈、疑脈的區別,就不能辨別脈象。那麼,如何能察覺元氣的強弱,並透徹地瞭解生死吉凶的關鍵呢?蘇東坡說:身體極度充實的人,脈象可能顯得虛弱;身體極度虛弱的人,脈象反而可能顯得很旺盛。在此關鍵時刻,判斷稍有差錯,生死就可能逆轉,這正是行醫的難處所在。

持脈之道,先要會二十八脈形體於胸中,更須明乎常變。凡眾人之脈,有素大素小素陰素陽,此其賦自先天,各成一局,常也。邪變之脈,有倏緩倏急乍進乍退者,此其病之驟至,脈隨氣見,變也。故凡診脈者,必須先識臟脈,而後可以察病脈;先識常脈,而後可以察變脈。

白話文:

掌握脈診的方法,首先要牢記 28 種脈象,並且要清楚瞭解脈象的正常變化。一般人的脈象,有先天就大、先天就小、先天就陰脈、先天就陽脈等情況,它們是各人固有的特徵,屬於正常現象。而因外邪而發生的脈象變化,則表現為脈搏忽快忽慢、忽強忽弱等,這是由於病情變化,脈搏隨氣血而顯現出來,屬於異常現象。因此,診脈者必須先認識人體臟腑的正常脈象,纔能夠辨識出病變的脈象;先認識正常的脈象,纔能夠察覺出異常的脈象。

於常脈中,可以察人之器局壽夭;於變脈中,可以察人之疾病吉凶。此診家之大要也。《脈神》

經曰:脈從而病反,其診何如?曰:脈至而從,按之不鼓,諸陽皆然。脈至而從者,陽證見陽脈也。然使按之無力不能鼓指,則脈雖浮大,便非陽證,不可作熱治。凡諸脈之似陽非陽者皆然也。曰:諸陰之反,其脈何如?曰:脈至而從,按之鼓甚而盛也。陰證陰脈,從矣。然鼓指有力,亦非陰證。

白話文:

經書上說:脈象顯現出陽氣特徵,但疾病表現卻相反,這種情況應該如何診斷?回答說:脈象浮現而有力,按壓時不鼓脹,所有陽脈都是這種情況。脈象浮現而有力,表示陽證出現在陽脈上。但是,如果按壓時沒有力氣,不能鼓動手指,那麼即使脈象浮大,也不是陽證,不能採用溫熱治療。所有類似陽脈但實際上不是陽脈的脈象都是這樣。問:所有陰脈的反常表現,脈象是如何的呢?回答說:脈象浮現而有力,按壓時鼓脹有力且充盛。陰證出現在陰脈上,符合脈象有力。但是,如果按壓時有力量,也不能認為是陰證。

凡脈從陰陽,病易已。謂陽證得陽脈,陰證得陰脈也。若逆陰陽,病難已。《脈神》

經,《素問·至真要論》也。不鼓與鼓甚而盛,當於滑氏「上、下、去、來、至、止」六字中求之。再曰按之可見,察脈真假,必以沉候為準。假於外,不能假於內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出自《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謂「鼓」和「不鼓」,脈象跳動正常有力,和脈象跳動非常有力,這兩種情況都能在「上、下、去、來、至、止」六字中找到對應的脈象。還要說的是,按壓脈搏可以判斷脈象是否真實,確定脈象的真假必須以沉按時的脈象來判斷。假脈象只存在於體表,不可能存在於體內。

浮為在表,沉為在裡,數為多熱,遲為多寒,弦強為實,細微為虛,是固然矣。然疑似之中,尤當真辨。此其關係非輕,不可不察。如浮雖屬表,而凡陰虛血少、中氣虧損者,必浮而無力,是浮不可以概言表也。沉雖屬裡,而凡外邪初感之深者,寒束經絡,脈不能達,必見沉緊,是沉不可以概言里也。

白話文:

浮脈代表疾病在表層,沉脈代表疾病在裡層;脈搏跳動快代表熱盛,脈搏跳動慢代表寒盛;脈弦而強勁代表氣血實,脈細而微弱代表氣血虛。這些都是基本規律。然而,在疑似情況下,更需要仔細辨別。這種關係非常重要,不能不加以注意。例如,浮脈雖然屬於表證,但如果是陰虛血少、中氣不足的人,脈象也會浮起而無力,不能簡單地以浮脈來概括表證。沉脈雖然屬於裡證,但如果是外邪初感較深,寒氣束縛經絡,脈氣不能暢達,也會出現沉緊的脈象,不能簡單地以沉脈來概括裡證。

數為熱,而真熱者未必數。凡虛損之證,陰陽俱困,氣血張皇,虛甚者,數愈甚。是數不可以概言熱也。遲為寒,而凡傷寒初退,餘熱未清,脈多遲滑,是遲不可以概言寒也。弦強類實,而真陰胃氣大虧,及陰陽關格等證,脈必豁大而弦健,是強不皆實也。微細類虛,而凡痛極氣閉,榮衛壅滯不通者,脈必伏匿,是伏未必虛也。

白話文:

脈搏跳動較快,表示身體有熱證,但實際有熱證的人並不一定脈搏跳動較快。如果身體虛弱受損,陰陽氣血都很虛弱,脈搏跳動會更加劇烈。因此,不能一概認為脈搏跳動快就表示有熱證。脈搏跳動較慢,表示身體有寒證,但實際受寒的人脈搏跳動也不一定慢。例如,傷寒剛退,餘熱未清的時候,脈搏往往會跳動較慢而滑動,因此,不能一概認為脈搏跳動慢就表示有寒證。脈搏跳動強勁有力,通常表示身體實證,但如果身體陰虛胃氣嚴重不足,或者陰陽氣血閉塞,脈搏也會呈現出寬大而有力,因此,脈搏強勁有力也不一定表示實證。脈搏跳動微弱細小,通常表示身體虛證,但如果疼痛極其嚴重,氣血瘀滯不通,脈搏也會隱藏起來,因此,脈搏跳動微弱也不一定表示虛證。

由此推之,凡諸脈中,皆有疑似,皆須真辨,診能及此,其庶幾乎!雖然,脈有真假,而實由人見之不真耳。脈亦何從假哉?《脈神》

白話文:

根據這個推論,在所有脈象中,都會有真假難辨的情況,都必須仔細分辨。診斷能達到這個水準,就差不多了!雖然說脈象有真有假,但實際上是人看錯了。脈象本身怎麼會有假呢?——《脈神》

真熱者未必數,如風溫濕溫,脈皆洪滑而緩,「平人氣象」曰滑而緩曰熱中是也。遲未必寒,如水穀停滯,血結痰凝或熱病驟服苦寒,熱為所郁也。

白話文:

真正的熱證不一定會發燒,比如風溫和濕溫,脈象都是又大又滑又慢的。顧景嶽在《平人氣象》中說:「滑而緩就是熱中。」

脈搏慢不一定就是寒證,比如飲食積滯、血塊痰凝,或者熱病患者突然服用苦寒藥物,熱邪被抑制住了,也會表現出脈搏慢的現象。

治病之法,有舍證從脈者,有舍脈從證者,何也?蓋有陰證陽脈,陽證陰脈,有證虛脈實,證實脈虛。彼此差互,急宜詳辨。大都證實脈虛,必假實證也;脈實證虛,必假實脈也。夫外雖煩熱,而脈見微弱,必火虛也;腹雖脹滿,而脈見芤澀,必胃虛也。此宜從脈者也。有本無煩熱,而脈見洪數,非火邪也;本無脹滿,而脈見弦強,非內實也。

白話文:

治療疾病的方法,有隻看症狀而不看脈象的,也有隻看脈象而不看症狀的,為什麼呢?因為有時陰證會出現陽脈,陽證會出現陰脈,也有症狀虛弱但脈象卻強盛,症狀強盛但脈象卻虛弱的情況。彼此錯綜複雜,必須仔細辨別。

通常來說,如果症狀虛弱但脈象強盛,一定是借用了虛證的表現;如果脈象強盛但症狀虛弱,一定是借用了實證的表現。即使外表發燒發熱,但是脈象微弱,一定是火氣虛弱;即使腹部脹滿,但是脈象浮軟,一定是胃氣虛弱。這些情況應當從脈象入手治療。

但也有一些情況,比如本來沒有發熱,但是脈象卻洪大而數,並不是火邪引起的;本來沒有脹滿,但是脈象又緊又強,也不是內臟實症引起的。

此宜從證者也。雖真實假虛,非曰必無,但輕者可從證,重者必從脈,方為切當。此《脈神》論治病法也。與察脈真假相發,附記於此。

白話文:

這應該從證候來判斷。雖然真實假虛並非完全不存在,但症狀輕微的可以從證候來辨別,症狀嚴重的則必須從脈象來判斷,這樣才準確。這就是《脈神》中論述的治病方法。這裡附帶說明一下如何辨別脈象的真假。

本無煩熱而脈洪數,本無脹滿而脈弦強,安知非邪鬱於內而未及發耶?大抵急證,如癲厥霍亂,宜從證,而參素體之強弱,以定用藥之重輕。緩證,則未有不脈證兼權者也。

白話文:

如果原本沒有發熱煩躁的症狀,卻出現脈搏洪大、數多的情形;原本沒有脹滿的症狀,卻出現脈搏弦緊、有力的情形,怎麼能確定不是體內有邪氣鬱結而未發作呢?

一般來說,如果是急症,例如癲癇、霍亂等,應根據症狀進行治療,同時參照患者體質的強弱來決定用藥的分量。如果是緩症,那麼一定會出現脈象與症狀同時存在的跡象。

2. 兼察色證

經言:見其色而不得其脈,反得相勝之脈者死;得相生之脈者,病即自已。色之與脈,當參相應者:色青,其脈當弦而急;色赤,其脈當浮大而散;色黃,其脈當中緩而大;色白,其脈當浮澀而短;色黑,其脈當沉濡而滑。此色之與脈,當參相應也。

白話文:

古書上說:只看到病人的臉色而找不到對應的脈象,卻反而觸診到了相剋的脈象,這樣的人會死亡;觸診到了相生的脈象,那麼病情就會自行好轉。臉色和脈象應該相互印證:臉色青,對應脈象應當弦而緊;臉色赤,對應脈象應當浮大而散;臉色黃,對應脈象應當中緩而大;臉色白,對應脈象應當浮澀而短;臉色黑,對應脈象應當沉濡而滑。這便是臉色和脈象應該相互印證的地方。

色青,其脈浮澀而短,為肺金克肝木,脈勝色也;大而緩,為肝木克脾土,色勝脈也。浮而大散,為肝木生心火,色生脈也;濡而滑,為腎水生肝木,脈生色也。

白話文:

青色時,脈象浮淺且短促,表示肺金剋制肝木,脈象勝過面色;脈象寬大而緩慢,表示肝木剋制脾土,面色勝過脈象。浮脈而寬大散漫,表示肝木生發心火,面色生出脈象;脈象濡潤而滑利,表示腎水生發肝木,脈象生出面色。

色赤,其脈沉小而滑,為腎水克心火,脈勝色也;浮澀而短,為心火克肺金,色勝脈也。中緩而大,為心火生脾土,色生脈也;弦而急,為肝木生心火,脈生色也。

白話文:

顏色偏紅,脈象沉細且滑,表示腎水剋制了心火,脈象表達了這種剋制關係;脈象浮起、澀滯且短促,表示心火剋制了肺金,顏色表達了這種剋制關係;脈象從容緩和且有力,表示心火生旺了脾土,顏色反映了這種生旺關係;脈象弦緊而急促,表示肝木生旺了心火,脈象反映了這種生旺關係。

色黃,其脈弦而急,為肝木克脾土,脈勝色也;沉濡而滑,為脾土克腎水,色勝脈也。浮澀而短,為脾土生肺金,色生脈也;浮大而散,為心火生脾土,脈生色也。

白話文:

顏色偏黃,脈象弦而急促,表示肝木剋制脾土,脈象太強盛而顏色較弱。

脈象沉緩而滑利,表示脾土剋制腎水,顏色太強盛而脈象太弱。

脈象浮浮澀澀而短,表示脾土生出肺金,顏色太弱而脈象太強。

脈象浮大而散亂,表示心火生出脾土,脈象太強而顏色太弱。

色白,其脈浮大而散,為心火克肺金,脈勝色也;弦而急,為肺金克肝木,色勝脈也。沉小而滑,為肺金生腎水,色生脈也;中緩而大,為脾土生肺金,脈生色也。

白話文:

如果臉色蒼白,且脈搏浮大而散亂,是心火剋制肺金,脈象強於氣色;脈弦急促,是肺金剋制肝木,氣色強於脈象;脈沉細而滑順,是肺金滋養腎水,氣色滋養脈象;脈搏中等速度而寬大有力,是脾土滋養肺金,脈象滋養氣色。

色黑,其脈中緩而大,為脾土克腎水,脈勝色也;浮大而散,為腎水克心火,色勝脈也。弦而急,為腎水生肝木,色生脈也;浮澀而短,為肺金生腎水,脈生色也。

白話文:

面色發黑,其脈搏緩慢而有力,表示脾胃虛弱,腎水不足,所以脈象強而有力的緣故。脈搏浮大而無力,表示腎水不足,心火亢盛,所以面色黑於脈象。脈搏堅硬而急促,表示腎水不足,肝木過盛,所以面色黑於脈象。脈搏浮動、粗糙,而且較短,表示肺金不足,腎水不足,所以脈象強於面色。

此色脈之相生相勝,可以驗生死者也。然猶有要焉:色克脈者,其死速;脈克色者,其死遲;色生脈者,其愈速;脈生色者,其愈遲。故曰:能合色脈,可以萬全。《脈如》本《難經·十三難》。

白話文:

從面部顏色和脈搏之間的相生相剋,可以判斷一個人的生死。但還要注意以下要點:如果面部顏色剋制脈搏,那麼死亡會很快;如果脈搏剋制面部顏色,那麼死亡會較慢;如果面部顏色生養脈搏,那麼康復會較快;如果脈搏生養面部顏色,那麼康復會較慢。所以說:善於結合面部顏色和脈搏,可以事事順利。《脈如》這段話出自《難經·十三難》。

此色脈生克之大義也。脈主氣,色主血。

假令得肝脈,其外證,善潔面青,善怒;其內證,臍左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滿閉,淋溲便難,轉筋。有是者肝也,無是者非也。滿閉,即滿痹。謂脹腫麻木痠痛皆是也。淋溲,如淋之溲也。

白話文:

如果確診是肝脈不通的病症,外在症狀會有:臉色青黑,容易發怒;內在症狀會有:肚臍左側有脹氣感,按壓時有疼痛感;會出現四肢麻木、小便困難、肌肉抽筋等問題。如果有這些症狀,就是屬於肝脈不通的病症;如果沒有,就不是此病症。

「滿閉」是指脹腫、麻木、痠痛等症狀。「淋溲」是指小便淋漓不暢。

假令得心脈,其外證,面赤,口乾,喜笑;其內證,臍上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煩心,心痛,掌中熱而啘。有是者心也,無是者非也。病字證字,指點清晰。

白話文:

如果得到了心脈的病,其外部症狀是:臉紅、口乾、喜歡笑;其內部症狀是:肚臍上有氣體流動,按壓時感到牢固且疼痛;其病症是:心煩、心痛、手掌發熱並有嘔吐感。出現這些症狀的就是心病,沒有這些症狀就不是。疾病和證據的字句,已經清楚地指明瞭。

假令得脾脈,其外證,面黃,善噫,善思,善味;其內證,當臍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脹滿,食不消,體重節痛,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無是者非也。

白話文:

假如得了脾臟的疾病,它的外在症狀是:面色發黃、經常打嗝、喜歡胡思亂想、味覺異常;它的內在症狀是:肚臍周圍有氣動感,按壓時有牢固的觸痛感;伴隨的症狀是:腹脹腹滿、飲食不消化、身體關節疼痛、懶惰愛睡覺、四肢發沉無力。如果有這些症狀,就是脾臟出了問題;如果沒有這些症狀,就不是脾臟的病。

假令得肺脈,其外證,面白,善嚏,悲愁不樂,欲哭;其內證,臍右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灑淅寒熱。有是者肺也,無是者非也。

白話文:

如果得了肺病,外在徵兆有:面色蒼白,經常打噴嚏,悲傷憂愁不開心,想哭。內在徵兆有:肚臍右邊有動氣,按壓下去很痛。症狀有:喘咳,忽冷忽熱。如果有這些徵兆,就可能是肺病;沒有這些徵兆,就不是肺病。

假令得腎脈,其外證,面黑,善恐,欠;其內證,臍下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逆氣,少腹急痛,泄而下重,足脛寒而逆。有是者腎也,無是者非也。《難經·十六難》,逆者,不順也。微僵而屈伸不利也。

白話文:

如果脈象上顯示腎經氣血充足,那麼相應的外證表現為:面色發黑,容易感到恐懼,哈欠連連。內證表現為:臍下有氣動感,按壓時感到疼痛如針刺。其疾病表現為:氣機上逆,小腹部劇烈疼痛,大便溏泄而肛門下墜感明顯,足部和腿部發寒,伸屈不利。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就是腎的問題;如果沒有這些症狀,就不是腎的問題。

《難經》中說:「逆」是指氣血運行不順暢,導致肢體稍微僵硬,屈伸不利。

假令心病,何以知中風得之?然其色當赤。何以言之?肝主色,自入為青,入心為赤,入脾為黃,入肺為白,入腎為黑。肝為心邪,故知當赤色也。其病身熱,心也。脅下滿痛,肝也。其脈浮心也。而弦。肝也。

白話文:

如果出現心臟疾病的症狀,怎麼知道是中風引起的?患者的臉色應該發紅。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肝臟掌管身體顏色,它自己進入體內時表現為青色,進入心臟表現為紅色,進入脾臟表現為黃色,進入肺部表現為白色,進入腎臟表現為黑色。肝臟是心臟的邪氣來源,所以知道中風時臉色會發紅。中風患者會出現發熱、胸口悶痛、脅部脹痛的症狀,這些分別對應心臟和肝臟的病變。中風患者的脈搏浮起,對應心臟的病變;脈搏緊繃,對應肝臟的病變。

何以知傷暑得之?然當惡臭。何以言之?心主臭,自入為焦臭,入脾為香臭,入肝為臊臭,入腎為腐臭,入肺為腥臭。故知心病傷暑得之,當惡臭。其病身熱而煩,心痛,其脈浮大而散。心也。

白話文:

如何得知患上暑病?此時應感到惡臭。為何如此說?心主掌氣味,暑氣進入體內後,會產生焦臭味;進入脾胃會產生香臭味;進入肝臟則出現臊臭味;進入腎臟為腐臭味;進入肺部則為腥臭味。因此,得知患有心病而導致的暑病,應感到惡臭。此病症狀為身熱煩躁,心痛,脈象浮大且散亂。這是心臟疾病的表現。

何以知飲食勞倦得之?然當喜味苦也。虛為不欲食,實為欲食。何以言之?脾主味,入肝為酸,入心為苦,入肺為辛,入腎為咸,自入為甘。故知脾邪入心,為喜味苦也。其病身熱,心也。而體重嗜臥,四肢不收,脾也。其脈浮大心也。而緩。脾也。

白話文:

如何知道飲食過度或勞累導致的心悸?因為這時會喜歡吃苦味的東西。虛弱的人會不想吃東西,實熱的人會想吃東西。為什麼這樣說?脾臟主導味覺,肝臟會產生酸味,心臟會產生苦味,肺臟會產生辛味,腎臟會產生鹹味,脾臟本身會產生甜味。所以我們知道脾臟的邪氣進入心臟時,就會喜歡吃苦味。其症狀為身體發熱,這是心臟的表現。而身體沉重、愛睡覺、四肢無力,這是脾臟的表現。其脈象浮大,這是心臟的表現。而脈象緩慢,這是脾臟的表現。

何以知傷寒得之?然當譫言妄語。何以言之?肺主聲,入肝為呼,入心為言,入脾為歌,入腎為呻,自入為哭。故知肺邪入心,為譫言妄語也。其病身熱,心也。洒洒惡寒,甚則喘咳,肺也。其脈浮大心也。而澀。肺也。

白話文:

怎麼知道是傷寒引發的?因為會出現胡言亂語的症狀。為什麼這麼說呢?肺主掌發聲,能量進入肝臟則為呼氣,進入心臟則為說話,進入脾臟則為唱歌,進入腎臟則為呻吟,自身則為哭泣。所以知道肺部的邪氣進入心臟,就會導致胡言亂語。

患者會感到身體發熱,這是心臟的症狀。畏寒且嚴重的話會喘咳,這是肺部的症狀。

患者的脈象浮大,這是心臟的症狀。同時脈象澀滯,這是肺部的症狀。

何以知中濕得之?然當喜汗出不可止。何以言之?腎主濕,入肝為泣,入脾為涎,入肺為涕,入心為汗,自入為唾。故知腎邪入心,為汗出不可止也。其病身熱,心也。小腹痛,足脛寒而逆,腎也。其脈沉濡腎也。而大。心也。《難經·四十九難》

白話文:

如何知道身體得了濕病?因為這時會特別容易出汗,而且汗出不止。為何會這樣?因為腎臟主導水濕代謝,濕邪會影響其他臟腑:進入肝臟會流淚;進入脾臟會流口水;進入肺部會流鼻涕;進入心臟會出汗;停留在腎臟則會唾液增多。因此,要知道腎臟出了問題,出現汗出不止的情況。同時,身體發熱,是心臟的問題;小腹疼痛,小腿冰冷,並且腿部肌肉抽筋,是腎臟的問題;脈搏深沉濡緩,是腎臟的問題;脈搏大,是心臟的問題。(出自《難經·四十九難》)

「十六難」據證而察其何臟?此據臟而察其何邪?迴環指示,語意諄切,義緒詳明,舉心為例,而余可類推矣。徐靈胎曰:此法一開,而察脈審證之法,始密而無遺矣。真足繼往聖,開來學也!

白話文:

中醫的「十六難」是根據症狀來判斷是哪個臟腑受損;但如果知道了是哪個臟腑受損,又如何判斷是受了哪一種病邪?這種迴環指示的方式,讓語意十分清晰,而且道理也很詳細。以心臟為例,其他臟腑也可以依此類推。醫學家徐靈胎曾說:按照這個方法,就能讓檢查脈象和判斷病症的方法變得更加詳細而沒有疏漏了。這真是既能繼承先賢的醫術,又能引導後學的一種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