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脈義簡摩》~ 卷三 形象類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形象類 (1)

1. 五臟平脈變脈

凡診脈,先須識時脈、胃脈與臟腑平脈,然後及於病脈。時脈,謂春三月六部中俱帶弦,夏三月俱帶洪,秋三月俱帶浮,冬三月俱帶沉。胃脈,謂中按得之,脈見和緩。凡人臟腑胃脈既平,而又應時脈,乃無病者也。反此為病。《脈神》引《樞要》。

白話文:

在診脈時,首先要辨別健康人的時脈、胃脈和臟腑平脈,然後再針對病脈進行診斷。

  • 時脈:春天三個月,六部的脈象都帶有弦象;夏天三個月,都帶有洪象;秋天三個月,都帶有浮象;冬天三個月,都帶有沉象。
  • 胃脈:中等按壓深度時,脈象平和緩和。
  • 平脈:當一個人的臟腑、胃脈處於平穩狀態,且與時脈相應時,說明此人沒有疾病。如果與此相反,則說明此人有病。

肝脈來,濡弱招招,如揭長竿末梢,曰平。盈一作益,脾脈同,實而滑,如循長竿,曰肝病。急而益勁,如新張弓弦,曰肝死。

心脈來,累累如連珠,如循琅玕,曰平。喘喘連屬,其中微曲,曰心病。前曲後居,如操帶鉤,曰心死。

白話文:

肝脈跳動:

  • 脈搏微弱而緩慢,猶如拉長竿的末端,稱為「平脈」。
  • 脈搏強勁而有力,如同循著長竿,稱為「肝病脈」。
  • 脈搏急促而強勁,猶如新張弓弦,稱為「肝死脈」。

脾脈來,而和柔相離,如雞足踐地,曰平。盈實而數,如雞舉足,曰脾病。堅銳如鳥之喙,如鳥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溜,曰脾死。

白話文:

脾脈跳動時,*柔軟平順,像雞腳踩在地上,稱為「平脈」。

*脈搏飽滿有力且跳動頻率快,像雞抬起腳,稱為「脾病脈」。 *脈搏堅硬尖銳得像鳥嘴、鳥爪,或者像屋頂漏水、水流淌那樣,稱為「脾死脈」。

肺脈來,厭厭聶聶,如落榆莢,曰平。不上不下,巢氏無不字。如循雞羽,曰肺病。如物之浮,如風吹毛,曰肺死。

白話文:

肺部的脈搏出現,細小而微弱,就像榆莢掉落後的樣子,稱為「平脈」。不浮也不沉,巢元方在診法中沒有提到「無」字。脈象像撫摸雞毛一樣,表示有肺病。脈象像漂浮的物體,或像風吹動毛髮一樣,表示肺部病重甚至死亡。

腎脈來,喘喘累累如鉤,按之而堅,曰平。如引葛,按之益堅,曰腎病。發如奪索,辟辟如彈石,曰腎死。上「平人氣象論」。

白話文:

當腎脈的脈象出現時,呼吸急促、費力,就像一個鉤子一樣。按壓下去很堅硬,這種情況叫做「平脈」。如果脈象像拉扯葛藤一樣,按壓下去越來越堅硬,則表示腎臟有病。如果脈象像拉開弓弦一樣,按壓下去像彈石一樣響亮有力,則表示腎臟已衰竭。以上是《平人氣象論》中的記載。

肝主筋,如十二菽之重,按之與筋平,其脈如切繩,為弦。迢迢端直而長,為長。此肝平脈也。太過,病在外;不及,病在中。此肝氣自病,為正邪也。餘臟仿此。若見短澀,是肺金刑,為賊邪也。見緩大,是脾土侮,為微邪也。見洪大,是心火乘,為實邪也。見沉細,是腎水救,為虛邪也。

白話文:

肝臟主控肌腱,其重量相當於十二個豆子。按壓時,肌腱與肝臟會同時感到疼痛。肝臟的脈象細長緊繃,像切斷的繩子,稱為「弦脈」。脈象又直又長,稱為「長脈」。這些都是肝臟正常的脈象。

肝氣過盛,會導致身體表面的病症;肝氣不足,會導致身體內部的病症。這是肝臟自身氣血失調造成的,屬於「正邪」。

如果脈象短促且緊澀,是肺金剋制肝木,屬於「賊邪」。如果脈象緩慢且大,是脾土剋制肝木,屬於「微邪」。如果脈象洪大,是心火剋制肝木,屬於「實邪」。如果脈象沉細,是腎水生助肝木,屬於「虛邪」。

心主血脈,如六菽之重,略按至血脈而得者,為浮。稍加力,脈道粗大而軟闊,為散。此心平脈也。若見沉細,是腎水刑,為賊邪。見毛澀,是肺金侮,為微邪。見緩大,是脾土乘,為實邪。見弦急,是肝木救,為虛邪也。

白話文:

心臟管理著血液循環,就像六顆豆子的重量一樣。輕按就能感受到脈搏,稱為「浮脈」。稍加點力,脈搏變粗變軟,稱為「散脈」。這是心臟脈搏的正常特徵。

如果脈搏變細而深,表示腎水虛弱,被邪氣剋制,稱為「賊邪脈」。如果脈搏粗糙,表示肺金過於強盛,侵犯心臟,稱為「微邪脈」。如果脈搏緩慢而有力,表示脾土過於旺盛,侵犯心臟,稱為「實邪脈」。如果脈搏緊繃,表示肝木過於衰弱,需要心臟的支援,稱為「虛邪脈」。

脾主肌肉,如九菽之重,略重按至肌肉,滑弱者為緩。稍加力,脈道敦厚,為大。此脾平脈也。若見弦急,是肝木刑,為賊邪。見沉細,是腎水侮,為微邪。見毛澀,是肺金乘,為實邪。見洪大,是心火救,為虛邪也。

白話文:

脾臟負責肌肉的營養,就像九顆豆子一樣重。輕輕按壓肌肉,如果肌肉鬆軟無力,表示脾氣虛弱。稍加用力按壓,如果脈搏厚實有力,表示脾氣足。這種情況是脾氣平和。如果脈象弦急硬,表示肝氣侵犯脾氣,為賊邪。如果脈象沉細弱,表示腎水剋制脾土,為微邪。如果脈象粗糙澀滯,表示肺氣侵犯脾氣,為實邪。如果脈象洪大無力,表示心火幫助脾氣,為虛邪。

肺主皮毛,如三菽之重,輕輕按至皮毛而得者,為浮。稍加力,脈道不利,為澀。不及本位,為短。此肺平脈也。若見洪大,是心火刑,為賊邪。見弦急,是肝木侮,為微邪。見微細,是腎水乘,為實邪。見緩大,是脾土救,為虛邪也。

白話文:

肺部主管皮毛,其重量大約只有三顆豆子。輕輕按壓,就能觸摸到脈搏,這是浮脈。稍稍用力,脈絡不順暢,這是澀脈。按壓不到脈搏所在,這是短脈。這些都是肺部正常的脈搏。如果出現脈象洪大,表示心火過旺,是病邪入侵。脈象弦急,表示肝木旺盛,是輕微的病邪。脈象微細,表示腎水過多,是實證的病邪。脈象緩大,表示脾土虛弱,是虛證的病邪。

張石頑曰:昔人以浮澀而短,為肺平脈。意謂多氣少血,脈不能滑也。不知獨受營氣之先,營行脈中之第一關隘,若肺不傷燥,必無短澀之理。即感秋燥之氣,亦肺病耳。非肺氣本燥也。

白話文:

張石頑曾說:古代人認為脈搏浮而澀,而且跳動短促,代表肺氣和平穩脈。意思是指氣多血少,脈搏才會不流暢。但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因為肺是營氣首先經過的地方,營氣在脈絡中運行時首先會經過肺部。如果肺部沒有受到燥氣影響,脈搏就不會短促澀滯。即使感受到秋天燥氣的影響,也不會是肺氣 本身燥熱造成的。

腎主骨,重按至骨而得,曰沉。流利為滑,此腎平脈也。若見緩大,是脾土刑,為賊邪。見洪大,是心火侮,為微邪。見弦長,是肝木乘,為實邪。見短澀,是肺金救,為虛邪也。

重按至骨,不能得脈,義詳第一卷中。腎脈短澀,是為逆象,豈得曰虛邪耶?

白話文:

腎臟掌管骨骼,按壓到骨頭時就能觸及脈搏,稱為「沉脈」。脈搏流動順暢稱為「滑脈」,這表示腎臟脈搏正常。如果脈搏顯得寬緩而大,表示脾土受損,為「賊邪」。如果脈搏顯得強勁而大,表示心火過旺,為「微邪」。如果脈搏顯得細長,表示肝木過旺,為「實邪」。如果脈搏顯得短促而粗糙,表示肺金虛弱,為「虛邪」。

《難經》曰:從後來者為虛邪,從前來者為實邪,從所不勝來者為賊邪,從所勝來者為微邪,自病者為正邪。假令心病,中風得之為虛邪,傷暑得之為正邪,飲食勞倦得之為實邪,傷寒得之為微邪,中濕得之為賊邪。此以寒為肺邪,濕為腎邪,不過循例之詞。其實寒主腎,濕主脾,寒水凌心,其證最急。豈為微邪?

白話文:

《難經》中說:從身體後方而來的病邪稱為虛邪,從身體前方而來的病邪稱為實邪,從身體虛弱處而來的病邪稱為賊邪,從身體強健處而來的病邪稱為微邪,從自身內部產生的病邪稱為正邪。例如心臟出現問題,如果是因為中風而導致的,就是虛邪;如果是因為熱暑而導致的,就是正邪;如果是因為飲食過度或勞累過度而導致的,就是實邪;如果是因為寒氣侵襲而導致的,就是微邪;如果是因為濕氣入侵而導致的,就是賊邪。這裡將寒氣歸為肺邪,濕氣歸為腎邪,不過是遵循慣例的說法。但實際上,寒氣主腎,濕氣主脾,寒水侵襲心臟,其症狀最為危急。怎麼可能是微邪呢?

《中藏經》曰:假令心病入肝,子不合傳母之逆也。病即難差。出《內照法》。《內經·玉版要論》又曰:行其所勝曰從,行所不勝曰逆。是反侮也。

白話文:

《中藏經》說:假設心臟的病氣侵入肝臟,這是兒子對母親的不孝逆行,病情就會難以好轉。出自《內照法》。《內經·玉版要論》又說:氣血順著它們能夠戰勝的去運行,叫做從;氣血逆著它們不能戰勝的去運行,叫做逆。這就是反過來受侵犯。

「平脈」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縱。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橫。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順。

白話文:

「平衡脈象」說:水脈過勝火脈,金脈過勝木脈,稱為「縱」。火脈過勝水脈,木脈過勝金脈,稱為「橫」。水脈過勝金脈,火脈過勝木脈,稱為「逆」。金脈過勝水脈,木脈過勝火脈,稱為「順」。

「五運行論」曰:氣有餘,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於畏也。王冰注曰:或以己強盛,或遇彼衰微,不度卑弱,妄行凌忽,捨己宮觀適他鄉邦,外強中乾,邪盛真弱,寡於敬畏,由是納邪。竊謂侮反受邪者,郁者,必發勝者,必復。

氣之升降,不能相無也。《易》曰:剝窮上反下,《內經》曰:亢則害,承乃制,其義一也。

白話文:

「五運行論」中說:氣勢強盛,就會抑制剋制自己所勝者,並且輕視自己所不能勝者;氣勢虛弱,就會被自己所不能勝者所欺負,而對自己所勝者輕視和侮辱。輕視別人反會招來邪祟,輕視受邪祟侵襲,都是因為不夠敬畏。學者王冰注釋說:有的因為自己勢力強盛,有的遇到對手勢力微弱,不顧忌對方卑賤弱小,胡亂輕視欺負,離開自己應有的位置,到別的地方去,表面強大,但內裡空虛,邪氣強盛,真氣虛弱,缺乏敬畏之心,從而招致邪祟。我認為,輕視反會受邪祟侵襲的原因是:鬱氣必然會爆發,被勝者一定會報復。

又,不問何部,凡弦皆肝,凡洪皆心,凡緩皆脾,凡毛皆肺,凡石皆腎也。若見於一二部,或見於一手,當隨其部位之生克以斷順逆。若六脈皆同,是純臟之氣,邪氣混一不分也。至於本位本證,而無本脈,又不合時,是為脈不應病。俱為凶兆。若見他臟之脈,是本臟氣衰,而他臟之氣乘之也。

白話文:

此外,不論哪個部位,所有弦脈都屬於肝;所有洪脈都屬於心;所有緩脈都屬於脾;所有毛脈都屬於肺;所有石脈都屬於腎。如果脈象出現於一或兩個部位,或者出現於一隻手上,應根據其部位的生克關係來判斷疾病的順逆,也就是病情的進展。如果六脈都相同,則為純臟之氣,邪氣混雜,不分彼此。至於本部位的本證,卻沒有對應的脈象,而且不符合時間,則為脈不應病。這些都表示預後不良。如果出現其他臟器的脈象,表示本臟之氣衰落,而其他臟器的氣乘虛而入。

又如火剋金,必肺脈與心脈桴鼓相應,兩相互勘,自有影響,可憑且參以證。凡先見心火之證,而後有肺火之證,即為相剋。此本臟實而傳於所勝也。若本臟虛,則所不勝乘之。《靈樞·五色》曰:腎乘心,心先病。腎為應,色皆如是。夫脈亦如是也。若無心火之脈,與心火之證,或由脾胃積熱,或由肝腎相火,或是本經鬱熱,即與心無涉。

但凡此臟傳來,必有此臟之脈與此臟之證可考。細察之,自了然矣。上汪石山。

白話文:

正如火(心)剋制金(肺),肺脈和心脈必定會相互呼應,互相牽制,自然會產生影響,可以憑藉這些現象來佐證。凡是先見心火證,而後有肺火證,就是相剋。這是因為本臟(心)實,而傳及被剋制的臟腑(肺)。如果本臟虛,那麼不能剋制的臟腑就會乘勢襲擊它。《靈樞·五色》說:「腎剋制心,心先有病。腎為相應的臟腑,氣色也都如此。」脈象也是這樣,如果沒有心火的脈象和心火的證狀,可能是脾胃積熱,或肝腎相火,或本經鬱熱,那就與心無關。

2. 四時平脈變脈

黃帝曰:春脈如弦,何如而弦?岐伯曰:春脈肝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氣來濡弱,輕虛以滑,端直以長,故曰弦。反此者病。其氣來實而強,為太過,病在外;不實而微,為不及,病在中。

白話文:

黃帝說:春天脈博像弦一樣,為什麼像弦?岐伯說:春天脈博顯示肝臟,肝臟屬東方屬木,是萬物開始生長的根本。因此,它(肝)的氣息來得很柔軟,輕盈而順滑,筆直而長,所以說它像弦。與此相反的就是病態。如果氣息來得很充實而有力,就是太過,病在體外;如果氣息不足而微弱,就是不及,病在體內。

夏脈如鉤,何如而鉤?岐伯曰:夏脈心也,南方火也,萬物之所以盛長也。其氣來盛去衰,故曰鉤。反此者病。其氣來盛去亦盛,為太過,病在外;來不盛去反盛,為不及,病在中。

白話文:

夏天人體的脈象像魚鉤,為什麼像魚鉤?岐伯說:夏天的脈象反映心臟的狀況,南方屬火,萬物在這個季節蓬勃生長。脈氣來得旺盛,去的時候減弱,所以稱之為「鉤」。與此相反的情況就代表有病。

脈氣來得旺盛,去的時候也旺盛,表示太過,疾病在外;脈氣來得不夠旺盛,去的時候反而旺盛,表示不足,疾病在內。

秋脈如浮,何如而浮?岐伯曰:秋脈,肺也,西方金也,萬物之所以收成也。其氣來輕虛而浮,來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其氣來毛而中央堅,兩旁虛,為太過,病在外;毛而微,為不及,病在中。

白話文:

秋季的脈象浮沉如何?岐伯說:秋季的脈象反映了肺的狀態,肺屬金,五行中屬西方,是萬物收穫的季節。肺氣運行輕巧空虛,浮於表層,來得快去得散,所以脈象表現為浮。與此相反的脈象則表示有病。如果脈象浮而感覺有毛髮,中間緊實,兩側虛弱,這是肺氣太過,病症在外;如果脈象浮而細弱,這是肺氣不足,病症在內。

冬脈如營,何如而營?岐伯曰:冬脈腎也,北方水也,萬物之所以含藏也。其氣來沉而搏,故曰營。反此者病。其氣來如彈石,為太過,病在外;其去如數,為不及,病在中。

白話文:

冬天的脈象就像「營」,什麼叫像「營」?岐伯說:冬天的脈象對應於腎臟,北方屬水,是萬物收藏的季節。腎的氣息來得深沉而有力,所以稱為「營」。與此相反就表示生病了。如果腎的氣息像彈石般急促,表示太過,病在體表;如果腎的氣息像數豆子般緩慢,表示不足,病在體內。

脾脈獨何主?岐伯曰:脾者土也,孤臟以灌四旁者也。善者不可得見,惡者可見。其來如水之流,為太過,病在外;如鳥之喙,為不及,病在中。「玉機真臟論」

白話文:

脾臟的脈象有什麼特殊主徵?

岐伯回答:脾屬土,一個孤單的臟腑,負責運化水液滋潤四肢百骸。脾氣正常的人看不見脈象,脾氣不正常的人才能看見。

如果脈象像流水一樣,表示脾氣過盛,病位在外;如果脈象像鳥嘴一樣,表示脾氣不足,病位在內。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無胃曰死,有胃而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

夏胃微鉤曰平,鉤多胃少曰心病,但鉤無胃曰死,有胃而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

長夏胃微濡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弱無胃曰死,濡弱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

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無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

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腎病,但石無胃曰死,石而有鉤曰夏病,鉤甚曰今病。「平人氣象論」

白話文:

春:

  • 胃微弦曰平: 春季時,脈象輕微弦細,表示身體狀況良好。
  • 弦多胃少曰肝病: 若脈象弦緊而有力,但胃氣不足,則表示肝臟有病。
  • 但弦無胃曰死: 若脈象弦緊,但沒有胃氣,則表示生命垂危。
  • 有胃而毛曰秋病: 若有胃氣,但脈象又浮細如毛髮,則表示秋季容易生病。
  • 毛甚曰今病: 若脈象浮細如毛髮,且症狀嚴重,則表示當下正在生病。

夏:

  • 胃微鉤曰平: 夏季時,脈象輕微鉤曲,表示身體狀況良好。
  • 鉤多胃少曰心病: 若脈象鉤曲而有力,但胃氣不足,則表示心臟有病。
  • 但鉤無胃曰死: 若脈象鉤曲,但沒有胃氣,則表示生命垂危。
  • 有胃而石曰冬病: 若有胃氣,但脈象又沉實如石,則表示冬季容易生病。
  • 石甚曰今病: 若脈象沉實如石,且症狀嚴重,則表示當下正在生病。

長夏:

  • 胃微濡弱曰平: 長夏季時,脈象輕微濡弱,表示身體狀況良好。
  • 弱多胃少曰脾病: 若脈象濡弱而无力,但胃氣不足,則表示脾臟有病。
  • 但弱無胃曰死: 若脈象濡弱,但沒有胃氣,則表示生命垂危。
  • 濡弱有石曰冬病: 若脈象濡弱,但又沉實如石,則表示冬季容易生病。
  • 石甚曰今病: 若脈象沉實如石,且症狀嚴重,則表示當下正在生病。

秋:

  • 胃微毛曰平: 秋季時,脈象輕微浮細如毛髮,表示身體狀況良好。
  • 毛多胃少曰肺病: 若脈象浮細如毛髮,但胃氣不足,則表示肺臟有病。
  • 但毛無胃曰死: 若脈象浮細如毛髮,但沒有胃氣,則表示生命垂危。
  • 毛而有弦曰春病: 若脈象浮細如毛髮,但又弦緊,則表示春季容易生病。
  • 弦甚曰今病: 若脈象弦緊,且症狀嚴重,則表示當下正在生病。

冬:

  • 胃微石曰平: 冬季時,脈象輕微沉實如石,表示身體狀況良好。
  • 石多胃少曰腎病: 若脈象沉實如石,但胃氣不足,則表示腎臟有病。
  • 但石無胃曰死: 若脈象沉實如石,但沒有胃氣,則表示生命垂危。
  • 石而有鉤曰夏病: 若脈象沉實如石,但又鉤曲,則表示夏季容易生病。
  • 鉤甚曰今病: 若脈象鉤曲,且症狀嚴重,則表示當下正在生病。

春言毛,夏言石者,是見勝己之脈;長夏言石,秋言弦,冬言鉤者,是見己所勝之脈。此互文以見意也。經謂脈不得胃氣者,肝不弦,腎不石也,正謂此也。本臟氣衰,而他臟之氣乘之也。

《脈如》曰:經曰如弦,又曰微弦,則非過弦可知,通指六脈而言,非單指左關也。余仿此。

白話文:

春天稱脈為「毛」,夏天稱脈為「石」,這是因為看見了勝過自己的脈象;長夏稱脈為「石」,秋天稱脈為「弦」,冬天稱脈為「鉤」,這是因為看見了被自己勝過的脈象。這些都是用相互對應的文字來表達意思的。經書上說脈象不能得到胃氣的,肝不會出現「弦」象,腎不會出現「石」象,指的正是這個道理。是因為本臟的氣虛弱,才會被其他臟腑的氣乘虛而入。

又曰:經言春得肺脈,夏得腎脈,秋得心脈,冬得脾脈,其至皆懸絕沉澀者,命曰逆。四時未有臟形,於春夏而脈沉澀,秋冬而脈浮大,命曰逆四時也。夫脈與時違,無病得此,誠為可慮?若因病至,不過難治,如秋月病熱,脈得浮洪,乃脈證相宜,豈可斷為必死乎?余可類推。

白話文:

另外古籍上說:春時針灸治療應該針到肺經,夏時應針到腎經,秋天應針到心經,冬天應針到脾經,如果針刺時發現脈象都很微弱、遲鈍不順,那麼就可以判斷是「逆脈」。如果在不是人體器官對應的季節,比如在春夏季節脈象沉滯不順,而在秋冬季節脈象浮大,那麼也可以判斷為「逆四時脈」。脈象與季節不符,即使沒有疾病,也是值得擔憂的。如果因為疾病而導致脈象與季節不符,那治療起來會比較困難。比如在秋天出現發熱的症狀,脈象浮大洪盛,那麼脈象和症狀是相符的,不能就此斷定患者一定會死亡。其他情況也可以類推。

竊按經必曰「懸絕沉澀」,又曰「未有臟形」,著語自有斟酌,而《脈如》所論,亦是實理實事,可互發也。經本「玉機真臟論」。懸絕者,迥殊於平脈也。

白話文:

我私下認為經典一定會說「懸絕沉澀」,又說「沒有內臟的形狀」,這些話自有其考量。而《脈如》所論述的,也是真實的道理和事實,它們可以互相闡發。經文中的「玉機真臟論」一章。懸絕就是與平脈完全不同。

未至而至,此謂太過。則薄所不勝,而乘所勝也,命曰氣淫。至而不至,此謂不及。則所勝妄行,所生受病,所不勝薄之也,命曰氣迫。何謂所勝?曰: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六節臟象論」

白話文:

氣淫

症狀:病症來得太快,或來勢洶洶。

原因:虛弱的部位無法承受強健的部位,導致強健的部位過度旺盛,凌駕於虛弱的部位之上。

氣迫

症狀:病症來的太慢,或來勢微弱。

原因:強健的部位因虛弱部位的限制而無法正常發揮,導致虛弱的部位受損,強健的部位也受到牽連。

何謂強健與虛弱?

按照「六節臟象論」,春勝過長夏,長夏勝過冬,冬勝過夏,夏勝過秋,秋勝過春。

春不沉,夏不弦,秋不數,冬不澀,是謂四塞。沉甚,弦甚,數甚,澀甚,曰病。參見曰病,復見曰病,未去而去曰病,去而不去曰病,反者死。「至真要大論」

白話文:

春天不沉重,夏天不緊繃,秋天不急促,冬天不滯澀,這叫做「四塞」。如果沉重過度,緊繃過度,急促過度,滯澀過度,就稱為「病」。

已經看過醫生但病情沒有改善就叫「病」,反覆出現的病情就叫「病」,病情未消就自行消失又叫「病」,病情消失後又復發就叫「病」,症狀相反的(健康變為疾病)就叫「死」。——《至真要大論》

此義甚精。可見四時五臟之氣,周流和同者也。如冬末木氣已動,脈當見弦;春初水氣猶在,脈仍兼沉是也。若入春即弦而不沉,入夏即洪而不弦,是前臟氣弱,後臟氣強,母為子奪矣。「六節臟象」曰:氣之不襲,是謂非常,非常則變矣。此之謂也。

白話文:

這個道理非常精妙。可見一年四季五臟的氣,是按照一定的規律循環運行的。比如冬末的時候,木氣已經開始萌動,脈象就應該出現「弦」象;春天剛剛開始的時候,水氣還沒有完全消退,脈象仍有「沉」象。如果一到春天就出現「弦」象而沒有「沉」象,一到夏天就出現「洪」象而沒有「弦」象,那就說明前一臟氣虛弱,後一臟氣強盛,是「子奪母氣」的結果。在《六節藏象論》中說:「氣不按照季節運行,稱為異常,異常就會導致變化。」說的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