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義簡摩》~ 卷七 婦科診略 (2)
卷七 婦科診略 (2)
1. 經月不調雜病脈證
來而頻並,無定期也。脾主信,脾虛故爾。
婦人脈,寸關調如故,而尺脈絕不至者,月經不利。當患少腹引腰絞痛,氣積聚,上叉胸脅也。巢氏
統觀諸文,凡月事不調,未有不胸脅支滿,腰腹脹痛,目眩,頭痛者,大概實者多痛,虛者多脹也。
已上諸文,率推原月使不調之因。竊嘗深維其義,病之處所,在於肝腎;病之根原,在於心脾;而旋轉之樞紐,則全在肺也。繆仲醇謂:白微為調經聖藥。白微,清降肺氣者也,氣逆,降而降之;氣陷,宣而降之;血實,決而降之;血虛,補而降之;血寒,溫而降之;血熱,清而降之。未有肺氣調而月使不調者也,未有肺氣不調而月使調者也。
昔人或注意腎,或注意脾,雖皆屬吃緊,而不理肺氣,仍是無效。肺氣不調,半由肝熱,半由脾濕也。
脈微而澀,血氣俱虛。年少者,亡血也。乳子下利為可。不者,此為居經,三月一來。《脈經》,下並同。
寸口脈,衛浮而大,榮反而弱,浮大則氣強,反弱則少血。孤陽獨呼,陰不能吸,二氣不停,不停勻也。衛降榮竭。陰為積寒,陽為聚熱,陽盛不潤,經絡不足,陰虛陽往,故令少血。時發灑淅,咽燥汗出,或溲稠數,多唾涎沫,此令重虛。津液漏泄,故知非軀。畜煩滿洫,月稟一經。三月一來,陰盛則瀉,名曰居經。「畜煩」二字未曉。
寸口脈,微而澀,微則衛氣不足,澀則血氣無餘。衛不足,其息短,其形燥;血不足,其形逆;營衛俱虛,言語謬誤。趺陽脈微而澀,微則胃氣虛,虛則短氣,咽燥而口苦,胃熱;澀則失液。少陰脈,微而遲,微則無精,遲則陰中寒,澀則血不行,此為居經,三月一來。
婦人經一月再來者,經來,其脈欲自如常,而反微,不利,不汗出者,其經二月必來。謂必,間月,至第二月始能來也。
《醫存》曰:婦人脈軟如常,雖經水或前或後,或多或少,或一月未來,皆不成經病。又曰:婦人有兩月而經一行者,有三月而一行者,有一生不行經者,皆由稟賦,無妨生育。又有懷孕後,逐月行經者,亦稟賦然也。夫兩三月而經一行及一生不行經者,凡病,不宜過涼其血及破其血。
孕後逐月行經者,凡病,皆宜清血熱、兼固中氣。又有倒行經者,每月依期鼻衄,而不下行,多由血熱而下有寒濕也。多行者,肝不攝、脾不舉也。逆行者,腎不納、肺不降也。
婦人來脈,反得微澀,法當吐。若下利,而言不,因言夫人年幾何,夫人年七七四十九,經水當斷,反至今不止,以故致此虛也。
婦人來診,言經少不如前者,何也?曰:曾更下利。若汗出,小便利者,可,何以故?曰:亡其津液,故令經少。設經下反多於前者,當所困苦,當言恐大便難,身無復汗也。
白話文:
月經來潮沒有規律,時常提早,這是因為脾主管信守時日,脾虛才會這樣。
婦人的脈象,寸關部位的脈象正常,但尺脈完全摸不到,代表月經不順暢,容易有小腹牽引腰部的絞痛,氣體積聚,向上影響到胸部和脅肋。
總體來看,凡是月經不調,大多會有胸脅脹滿、腰腹脹痛、頭暈、頭痛的症狀,大致上來說,屬於實證的通常會疼痛,屬於虛證的則多是脹痛。
以上所說的,都是在推究月經不調的原因。我認為,病發的部位在肝和腎,病的根源在於心和脾,而運轉的樞紐則完全在於肺。繆仲醇說:白微是調經的良藥。白微的作用是清降肺氣,肺氣上逆時,就用它來降氣;肺氣下陷時,就用它來宣散並降氣;血實時,就用它來疏導並降氣;血虛時,就用它來補益並降氣;血寒時,就用它來溫煦並降氣;血熱時,就用它來清熱並降氣。從來沒有肺氣調和而月經不調的,也沒有肺氣不調而月經調和的。
以前的人或許注重腎,或許注重脾,雖然這些都很重要,但不去調理肺氣,仍然沒有效果。肺氣不調,一半是因為肝熱,一半是因為脾濕。
脈象微弱而澀,代表氣血都虛弱,年輕的婦女,可能是失血所致。如果是在哺乳期間腹瀉,那還算正常。如果不是,這就是所謂的「居經」,也就是三個月才來一次月經。
寸口的脈象,衛氣浮盛而脈體大,營氣反而衰弱,脈象浮盛而大代表氣強,反而衰弱代表血少。這是因為只有陽氣在獨自發散,陰氣無法吸收,導致陰陽二氣不協調。衛氣下降,營氣耗竭,陰氣積聚寒邪,陽氣則聚積熱邪。陽氣過盛而不能滋潤,經絡就顯得不足,陰氣虛弱而陽氣外散,因此造成血少。時常感到忽冷忽熱,咽喉乾燥,出汗,或小便頻數而混濁,多口水唾液,這些都是重度虛弱的表現,津液外漏,而不是正常的身體現象。體內有煩悶感,月經間隔時間長。三個月才來一次月經,是因為陰氣過盛導致的,這就是所謂的「居經」。
寸口的脈象,微弱而澀,微弱代表衛氣不足,澀則代表血氣不足。衛氣不足,呼吸就短促,皮膚也乾燥;血氣不足,則脈象逆亂;營衛之氣都虛弱,就會說話顛三倒四。足背動脈的脈象微弱而澀,微弱代表胃氣虛弱,虛弱則氣短,咽喉乾燥而且口苦,是胃熱的表現;澀代表體液流失。少陰脈微弱而遲緩,微弱代表精氣不足,遲緩代表體內有寒邪,澀則代表血行不暢,這也是「居經」,三個月才來一次月經。
婦女月經一個月來兩次,月經來潮時,脈象應該恢復正常,反而變得微弱,而且月經量少,沒有出汗,那麼她下個月的月經一定會來,也就是說會間隔一個月,到第二個月才會來。
《醫存》說:婦女脈象柔軟正常,即使月經時前時後,時多時少,或一個月沒有來,都不算是月經病。又說:有的婦女兩個月來一次月經,有的三個月來一次,有的終生不來,都是體質使然,並不影響生育。還有懷孕後,每個月仍然有月經的,也是體質的關係。對於兩三個月來一次月經和終生不來月經的人,有病時不宜過度寒涼血液或破壞血脈。
懷孕後每個月仍有月經的,有病時都應該清熱涼血,兼顧固護中氣。還有月經倒行,每個月按時流鼻血,而不是向下行經的,多半是血熱而且下焦有寒濕。月經量多的,是肝臟無法收攝、脾臟無法舉托;月經倒行,是腎臟無法納氣、肺氣無法下降。
婦女來就診時,脈象反而微弱而澀,應該進行催吐。如果出現腹瀉,並且說話不清楚,就應該問她年紀多大,如果她已經四十九歲,照理說月經應該停止了,反而現在還不止,就是因為這樣才導致身體虛弱。
婦女來就診,說這次月經量比之前少了,是什麼原因呢?回答說:是因為曾經腹瀉。如果有出汗,小便正常,這樣還算可以,為什麼呢?因為津液流失了,所以月經量才減少。如果月經量反而比之前多,那她可能身體很困苦,應該詢問她是否大便困難,而且全身無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