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脈義簡摩》~ 卷八 兒科診略 (1)

回本書目錄

卷八 兒科診略 (1)

1. 卷八 兒科診略

小兒診法,以望為重。書中所述五臟證治,皆以備望診之法也。

白話文:

小孩子的診斷方法,最重要的是觀察外在症狀。書中所提到的五臟病症的治療,都是為了提供如何進行觀察診斷的方法。

2. 診額法

半歲以下,於額前髮際,以名、中、食三指輕手滿按之。兒頭在左,舉右手候;在右,舉左手候。食指近發為上,名指近眉為下,中指為中。三指俱熱,外感於風,鼻塞咳嗽;三指俱冷,外感於寒,內傷飲食,發熱吐瀉。食中二指熱,主上熱下冷。名中二指熱,主夾驚。食指單熱,主胸膈氣滿。

一云:邪在太陽。名指單熱,主乳食不消。一云:邪在陽明。見《正眼》。

白話文:

在嬰孩出生後六個月內,用大拇指、中指和食指輕輕按壓額頭前方的髮際。如果寶寶的頭在左側,則用右手按壓;如果在右側,則用左手按壓。食指靠近髮際的位置為上,大拇指靠近眉毛的位置為下,中指位於中間。

三指全熱: 外部風寒引起的,症狀為鼻塞、咳嗽。

三指全冷: 外部寒冷或飲食不當引起的,症狀為發熱、嘔吐、腹瀉。

食指和中指熱: 上熱下冷。

大拇指和中指熱: 受到驚嚇。

單獨食指熱: 胸部和橫膈膜有氣體鬱結。

邪在太陽,外感風寒也;邪在陽明,內傷飲食也。太陽在後,陽明在前。故《內經》曰:面熱者,足陽明病。不熱者,無病也。又有體倦身涼,獨額常溫熱者,寒濕深痼筋脈,陽氣僅上達於額也。辛溫重劑開之。

白話文:

邪氣在太陽經,是外感風寒引起的;邪氣在陽明經,是內傷飲食引起的。太陽經在陽明經之後,陽明經在前。所以《內經》上說:臉熱的是足陽明病。不熱的,就沒有病。還有人感到身體疲倦、身體發冷,只有前額經常溫熱,這是因為寒濕深入經脈,陽氣只能到達前額。用辛溫重劑來治療。

3. 診虎口法

五歲以下,未可診寸關尺,但診虎口,男左女右。食指第一節寅位為風關,脈見為病淺,易治;第二節卯位為氣關,脈見為病深,難治;第三節辰位為命關,脈見為病危,難治,多死。《正眼》

白話文:

五歲以下的孩子,不能診斷寸關尺脈,但是可以診斷虎口脈,男左女右。食指的第一節,寅位,代表風關,脈象在此出現,表明疾病較輕,容易治療;第二節,卯位,代表氣關,脈象在此出現,表明疾病較重,難以治療;第三節,辰位,代表命關,脈象在此出現,表明病情危重,難以治療,多數會死亡。

凡看指紋,以大指側面從命關推入風關,切不可覆指而推,以螺紋有火,剋制肺金,紋必變色。更不可從風關推上命關,此紋愈推愈出,大損肺氣,戒之。《鐵鏡》

白話文:

無論是看哪個手指紋,都應該用大拇指的側面從命理關推向風池關,切不可用手指肚去推,因為螺狀紋路會滋生火氣,傷害肺金,紋路必定會變色。而且,千萬不要從風池關推回命理關,因為這樣會使紋路加深,極其損傷肺氣,務必注意。

男左女右,以左陽右陰故也。然男女均有陰陽,兩手亦當參驗,左應心肝,右應肺脾,於此變通消息可也。故有以左手紅紋似線者,發熱兼驚;右手紅紋似線者,脾積兼驚;三叉者,肺熱風痰夜啼。風關無脈則無病,有脈病輕;氣關病重;命關脈紋短小而色紅黃,外證又輕,則無妨;若直射三關,青黑,外證又重者,不治。

白話文:

男性的左手屬陽,右手指陰;女性的右手屬陽,左手指陰。這是因為男左女右,左陽右陰的緣故。

然而,男女都有陰陽之分,兩隻手也應該一同觀察。左手指應對心臟和肝臟,右手指應對肺臟和脾臟。在此可以根據手指的變化通權達變地診病。

因此,左手有像線一樣的紅紋,表示發熱兼受驚嚇;右手有像線一樣的紅紋,表示脾臟積食兼受驚嚇;三叉分叉的紅紋,表示肺部有熱、風痰,導致夜間啼哭。

如果風關沒有脈象,則沒有疾病;有脈象則病情較輕;氣關有病,病情較重;命關的脈紋短小而呈紅黃色,外在症狀又較輕,則無妨;如果命關脈紋直接貫穿三關,呈青黑色,外在症狀又較重,則無法治癒。

五色紅黃紫青黑,由其病盛,色能加變。如紅黃之色,紅盛作紫;紅紫之色,紫盛作青;紫青之色,青盛作黑;青黑相合,乃至純黑。黃色無形者,即安樂脈也;淡黃隱隱,不成濃線。紅若無形,亦安寧脈也。淡紅隱隱,不成濃線。紫為熱;紅為傷寒;淡紅為虛寒;淡紅結聚成脈形者。

白話文:

五種顏色,包括紅色、黃色、紫色、青色和黑色,它們的顏色會隨著疾病的加重而發生變化。

如果紅色和黃色,紅色加重會變成紫色;紅色和紫色,紫色加重會變成青色;紫色和青色,青色加重會變成黑色;青色和黑色結合,甚至變成純黑色。

黃色沒有形狀,那是安樂脈;淡黃色隱隱約約,不能形成濃線。紅色沒有形狀,也是安寧脈;淡紅色隱隱約約,不能形成濃線。

紫色表示熱症;紅色表示傷寒;淡紅色表示虛寒;淡紅色凝聚成脈搏形狀的。

青為驚,為風;白為疳泄;黑為中惡,為血,死,不治;黃為脾困。濕痰凝結,有寒有熱。肝主風,其色青;心主熱,其色紅;脾主谷,其色黃;白者,氣血不榮也,故主疳;黑者,凶色也,故主血,死。

白話文:

青色代表驚風;白色代表疳病和腹瀉;黑色代表中邪、血癥,情況危急,無法醫治;黃色代表脾虛。濕痰凝結後,會產生寒熱之症。肝主風,其色青;心主熱,其色紅;脾主食,其色黃;白色表示氣血虧虛,因此主疳病;黑色為兇險之色,因此主張血癥或死亡。

驚風初得,紋出虎口,或在初關,多是紅色,傳至中關,色赤而紫,病又傳過,其色紫青,病勢深重。其色青黑而脈紋亂者,病危不治。大抵紅者,風熱輕;赤者風熱甚;紫者驚熱;青者驚積;青赤相半,驚積風熱俱有,主急驚風;青而淡紫,伸縮來去,主慢驚風;或紫系青系黑系,隱隱相雜,似出不出,主慢脾風。三關通度,是急驚,必死。

白話文:

一開始得驚風時,脈絡出現在虎口或初關,通常是紅色。病情發展到中關,顏色變為深紅色並轉為紫紅色,表示病情加重。如果脈絡變為紫青色,病情十分嚴重。脈絡呈現青黑色,紋理混亂,則病情危重,難以醫治。

總體來說,紅色脈絡表示風熱較輕;深紅色脈絡表示風熱較重;紫紅色脈絡表示驚熱;青色脈絡表示驚積;青紅色脈絡相間,表示同時有驚積和風熱,主要是急驚風;青色略帶淡紫色,伸縮有規律,主要是慢驚風;或者呈現紫青黑混雜色,時隱時現,主要是慢脾風。

如果脈絡貫穿三關,表示急驚風,通常會死亡。

余病可治。若脈紋小或短者,輕病不妨;若紋勢彎曲入里者,病雖重而證順,猶可治;紋勢弓反出外,駸駸靠於指甲者,斷不可回。其有三關紋如流珠碎米,三五點相連,或形於面,或形於身,危惡尤甚。又曰:曲向內者,病在內;曲向外者,病在外。下大上小者,吉;下小上大者,凶。

白話文:

你的病是可以治癒的。

  • 如果脈象細小或短促,是輕症,可以不用擔心。
  • 如果脈象彎曲內向,雖然病重但病情發展順利,還是可以治療。
  • 如果脈象弓形反向外凸,並逐漸靠近指甲,則病情危重,無法挽回。
  • 如果三關脈(寸關尺)紋路像流動的珠子或碎米,三五點相連,或出現在臉上或身上,病情尤其危重。
  • 另外,脈象向內彎曲,代表內臟有病;向外彎曲,代表外在有病。
  • 脈象下方大於上方,是吉兆;下方小於上方,是凶兆。

或青或黃,有紋如線一直者,是乳食傷脾,及發熱驚;左右一樣者,是驚與積齊發;有三條或散,是肺生風痰。色青是傷寒及嗽,如紅火是瀉,有黑相兼主下利。青多白利,紅多赤利。有紫相兼,加渴,氣虛。脈紋亂者,胃氣不和也。

凡小兒三歲以下,有病深重危急者,虎口、指甲、口鼻多作黑色。此脈絕神困,良醫莫治也。

白話文:

舌苔呈現青色或黃色,有如線狀的紋理,是乳食傷脾,可能會發熱、驚厥;舌苔左右對稱,是驚嚇和積食同時存在;舌苔上有三條或更多散亂的紋理,是肺部產生風痰。

舌苔青色是傷寒或咳嗽的徵兆,紅得像火是腹瀉的徵兆,兼有黑色是腹瀉嚴重的表現。舌苔青色多,腹瀉較稀薄;舌苔紅色多,腹瀉較嚴重。

兼有紫色是口渴、氣虛的徵兆。舌苔脈紋雜亂,是胃氣不和造成的。

既辨其色,又當察其形。長珠形,主夾積傷滯,肚腹疼痛,寒熱飲食不化。來蛇形,主中脘不和,積氣攻刺,臟腑不寧,乾嘔。去蛇形,主脾虛冷積泄瀉,神困多睡。弓反里形,主感寒熱邪氣,頭目昏重,心神驚悸倦怠,四肢梢冷,小便赤色。弓反外形,主痰熱,精神恍惚作熱,夾驚夾食,風癇證候。

白話文:

在辨別宿便顏色後,還要觀察其形狀:

  • **長珠形:**代表夾雜積食、脹滿疼痛、寒熱食物不消化的症狀。
  • **來蛇形:**表示中脘(胃脘部)不和,積氣攻刺,臟腑不安,出現乾嘔的症狀。
  • **去蛇形:**提示脾虛受寒,導致腹瀉,精神不振,嗜睡。
  • **弓反裏形:**表明感受寒熱邪氣,頭暈腦脹,心神驚悸倦怠,四肢末梢冰冷,小便呈赤色。
  • **弓反外形:**顯示痰熱內生,精神恍惚,發熱,伴有發驚抽搐,類似風癇的症狀。

鎗形,主邪熱痰盛生風,發搐驚風。魚骨形,主驚痰熱。水字形,主驚,積熱煩躁,心神迷悶,夜啼痰盛,口噤搐搦。針形,主心肝受熱,熱極生風,驚悸煩悶,神困不食,痰盛搐搦。透關射指,主驚風痰熱四證,皆聚在胸膈不散。透關射甲,主驚風惡候。受驚傳入經絡,風熱發生,十死不治。

白話文:

**槍形:**主因邪熱導致痰多生風,引發抽搐、驚風。

魚骨形: 主驚嚇導致痰熱。

水字形: 主驚嚇、積熱導致煩躁,心神昏迷,夜間啼哭、痰多,口齒緊閉、手足抽搐。

針形: 主心肝受熱,熱甚生風,導致驚悸、煩悶,精神萎靡、不思飲食,痰多抽搐。

透關射指: 主驚風、痰熱四種證狀,皆聚於胸膈而不散。

透關射甲: 主驚風惡候。因受驚嚇而傳入經絡,產生風熱,十死無生。

原注云:來蛇即是長珠,一頭大,一頭尖。去蛇亦如此。分上下朝,故曰來去也。角弓反張,向里為順,向外為逆。鎗形直上,魚骨分開,水字乃三脈並行,針形即過關一二粒米許,射甲命脈向外,透指命脈曲里。雖然,亦有不專執其形而投劑者,蓋但有是證,即服是藥,而亦多驗。

白話文:

註釋中提到:來蛇就是長珠,一頭大一頭尖。去蛇也是這樣。分為上下兩端,所以稱為來去。彎弓反張,朝內為順,朝外為逆。槍形直上,魚骨分開,水字表示三脈並行,針形就是過關一兩粒米的距離,射甲命脈朝外,透過手指命脈曲折深入。不過,也有人在用藥時不拘泥於這些徵象,只要有這種症狀,就服用這種藥物,也往往有效。

按:皮厚則紋隱,皮薄則紋顯;血盛則色濃,血少則色淡;氣旺則血溫而色活,氣怯則血寒而色滯:此由於稟賦之強弱者也。至於病變,眾議紛紜,理未見真,法有難守。竊本《內經》、仲景之意,而舉其概曰:赤者,血多而為邪熱所沸也。紫者,血壅而為邪熱所灼也。黑者,血瘀而為邪熱所腐也。

白話文:

皮膚厚實,紋路就會隱藏;皮膚薄弱,紋路就會顯露。血液充盈,顏色就會濃郁;血液不足,顏色就會淡薄。氣血旺盛,血液就會溫熱且有光澤;氣血衰弱,血液就會寒冷且停滯。這些都是由先天體質的強弱造成的。

至於疾病的變化,各種說法眾說紛紜,道理尚未明瞭,方法難以遵守。我根據《內經》和張仲景的思想,概括地說:紅色,是血多而被邪熱沸騰所致。紫色,是血液瘀滯而被邪熱灼燒所致。黑色,是血液瘀積而被邪熱腐蝕所致。

白者,血少而氣寒也,為盜汗,為泄利,為水腫,為吐血便血久病。青者,血滯而氣寒也,為感冒,為嘔吐,為瘛瘲,為腹痛氣喘,飲食不化,寒水為患。黃者,血本盛而乍衰,又為氣壅也,為濕熱,為濕寒,為熱痰,為寒飲,為飲食停滯,為喘促,為二便不利。淡紅淡黃,若隱若見而鮮潤者,此無病也。

白話文:

**白:**指氣血不足、虛寒,表現為盜汗、腹瀉、水腫,以及久病吐血、便血。

青: 指氣血瘀滯、氣滯血寒,表現為感冒、嘔吐、中風、腹痛、氣喘,以及消化不良、受寒水困擾。

黃: 指氣血原本旺盛但突然衰退,或氣滯血瘀,表現為濕熱、濕寒、濃痰、寒飲,以及消化不良、氣喘、二便不通。

淡紅淡黃,若隱若現且鮮潤: 表示身體健康,沒有疾病。

黃色滯而帶青黑者,此氣亂也,當腹痛不食,在新病為寒熱相雜,在久病為脾肺兩敗也。赤色濃而直上下者,此血沸也。衛氣陷入榮分,血為氣所搏激,當身體脹痹,煩躁不寧也。淡紅淡黃而散不成線者,血散也。似浪紋皴皺者,水氣也。至於脈內曲者,有心腹積也。脈外曲者,身有熱也。

上大下小,上實下虛,上小下大,上虛下實,是又可與切脈同法矣。身有病而紋色未變者,病淺未動血分也。

白話文:

黃色滯而帶青黑色:

氣血混亂,會引起腹痛和食慾不振,在新發的疾病中,表現為寒熱交加,而在慢性疾病中,則代表脾和肺都損傷了。

赤色濃而直上下:

這是血熱沸騰的徵兆。衛氣進入榮分,血液被氣血激發,會出現身體腫脹麻痺、煩躁不安的症狀。

淡紅淡黃而散不成線:

氣血虛弱,脈象散亂,沒有明確的線條。

似浪紋皴皺:

這表明體內有水氣。

脈內曲:

腹部或內臟有積滯。

脈外曲:

身體有熱。

關紋浮者,邪在皮膚,腠理不通,可用疏解。漸沉者,病機入里,不可解散,宜從陽明胃中求之。澀滯者,氣留食鬱,中焦風熱也。水形者,脾肺兩傷也。《鐵鏡》

白話文:

紅色浮紋者: 邪氣在皮膚表面,毛孔不通暢,可以用疏散的方法治療。

紅色逐漸變暗者: 病邪已經深入體內,不可再用解散的方法,應該從陽明胃經中找原因。

紅色晦暗而澀的: 氣滯食積,中焦有風熱。

紅色像水紋一樣的: 脾肺兩臟受損。[註:出自《鐵鏡》一書]

凡小兒形體既具,經脈已全,所以初脫胞胎,便有脈息可辨。自《水鏡訣》及《全幼心鑑》等書,乃有三歲以上,當候虎口三關之說。其中可取者,惟曰脈從風關起,不至氣關者易治,若連氣關者難治,若侵過命關者危。只此數語,於危急之時,亦有用辨吉凶。至若紫為風,紅為傷寒,青為驚,白為疳,及青是四足驚,赤是火驚,黑是人驚,黃是雷驚,最屬無稽,烏足憑耶?張景岳

白話文:

新生兒出生後,身體器官已發育完全,經絡也已貫通,因此剛離開母體時就可探知脈象。從《水鏡訣》和《全幼心鑑》等書中記載:「三歲以上的兒童,可根據虎口的風關、氣關和命關來判斷病情。」其中可採用的內容只有:「脈搏從風關開始,未到氣關者易治;若延伸至氣關者難治;若觸及命關者兇險。」這幾句話在危急時,有助於判斷病情吉凶。至於「紫色為風疾,紅色為傷寒,青色為驚嚇,白色為疳病」、「青色驚嚇是四足驚,赤色驚嚇是發燒驚,黑色驚嚇是人嚇驚,黃色驚嚇是雷嚇驚」,這種說法根本不靠譜,難以憑信。——張景嶽

「紫為風」等語,即《內經》診血絡法望診中一大法也,於射血分之病,尤為精切,雖大人不可廢也,豈可詆耶?「青為四足驚」等語,似誕。然觀《脈經·四時得病所起篇》,則古法多有不可解者,切脈尚爾,況視絡耶?大凡古法,今人有能用,有不能用,亦有可解,有不可解,未可任意排斥也。

白話文:

「紫為風」等說法,是《內經》中診斷血絡疾病時望診的重要方法之一,對於射血分(指血液外溢)類疾病,尤其精準,即使是成年人也不可忽略,豈可詆毀?「青為四足驚」等說法,聽起來有些奇怪。但是如果翻閱《脈經·四時得病所起篇》,就會發現古代的方法有很多難以理解的地方,連切脈都如此,更何況是觀察血絡?總之,古代的方法,有人能用,有人不能用,有些能理解,有些不能理解,不能隨意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