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義簡摩》~ 卷七 婦科診略 (10)
卷七 婦科診略 (10)
1. 新產生死脈象
婦人新生乳,脈沉小緩滑者生,實大堅弦急者死。
婦人新產後,寸口脈焱疾不調者死,沉微附骨不絕者生。不絕者,有根也。焱疾者,直駛也。
新產之脈,緩滑者吉,沉重小者吉,堅牢者凶。《脈經》
按:臨產脈洪滑者,新產兒初出腹,仍宜緩滑,不甚洪強。三四日後,漸見沉弱,此最為吉。若驟見沉小,或尺脈上不出關,寸脈下不入關,或旋引旋收,上下分馳,或牢直不動者,皆氣散不治。若臨產脈本沉滑者,兒下後,亦宜沉滑稍緩,三部不絕而有根也。
寸口脈平而虛者,乳子法也。
此節是尋常哺子脈,非新產後也。
白話文:
【對於產後婦女的生命跡象】
產後婦女,如果她的脈搏呈現緩慢、細微且滑順,那麼她就能康復;相反的,若脈象顯得實硬、大、緊繃且急速,這就是死亡的徵兆。
產後婦女在手腕內側的寸口脈如果出現快速跳動且節奏不規則,這表示情況危急,可能致命。然而,若脈象雖微弱但依舊能清晰地感受到,並且持續不斷,這就代表她有機會存活。這種脈象的存在,說明她還有生命的根本。
對於剛產後的婦女而言,脈象呈現緩慢滑順是好的預兆,或是輕微的沉重也是好的表現。然而,如果脈象堅固且緊繃,這就是不好的跡象。
根據古籍《脈經》的記載,產後婦女的脈象應當是緩慢滑順的,這代表新生兒已經安全出生,且母親的身體正在適應新的狀態。在產後的三到四天內,脈象會逐漸變得沉弱,這是最好的預兆。然而,若脈象突然變得細微,或者腳踝處的脈搏無法達到手腕關節,手肘處的脈搏無法達到手腕關節,或者脈象忽快忽慢,上半身和下半身的脈象分別運行,或者脈象堅固且不動,這些都是氣血散失,病情無法治療的徵兆。然而,如果產前脈象本來就是沉滑,那麼產後,脈象仍應保持這種狀態,只是比產前稍微緩慢一些,且全身各部位的脈象都應該連貫,顯示其生命力的根源。
脈象平穩且微弱,這是哺乳期婦女正常的脈象。
這段描述的是普通哺乳期婦女的脈象,並不是指產後立即的情況。
2. 產後雜病脈證
問曰: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痙,二者病鬱冒,三者大便難,何謂也?師曰:新產亡血虛,多汗出,喜中風,故令病痙。何故鬱冒?師曰:亡血復汗,寒多,故令鬱冒。何故大便難?師曰: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產婦鬱冒,其脈微弱,嘔不能食,大便反堅,但頭汗出。
所以然者,血虛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虛下厥,孤陽上出,故但頭汗出。所以生婦喜汗出者,亡陰血虛,當作亡血陰虛。陽氣獨盛,故當汗出,陰陽乃復。其大便堅,若嘔不能食者,謂便堅若因嘔不能食者,當治其嘔。小柴胡湯主之。病解謂嘔已也能食,七八日而更發熱者,謂復便堅,此為胃熱氣實,承氣湯主之,方在《傷寒》中。
婦人產得風,續續數十日不解,頭微痛,惡寒,時時有熱,心下堅,一作悶。乾嘔,汗出,雖久,陽旦證續在者,可與陽旦湯,方在《傷寒》中,桂枝湯加黃芩是也。
婦人產後,中風發熱,面正赤,喘而頭痛,竹葉湯主之。
婦人產後,腹中㽲痛,可與當歸羊肉湯。
師曰:產婦腹痛,煩滿不得臥,法當枳實芍藥散主之。假令不愈者,此為腹中有乾血著臍下,宜下瘀血湯。
婦人產後七八日,無太陽證,少腹堅痛,此惡露不盡。不大便四五日,趺陽脈微實,再倍,其人發熱,日哺所煩躁者,不能食,譫語,利之則愈,宜承氣湯。以熱在裡,結在膀胱也。
婦人產中虛,煩亂嘔逆,安中益氣,竹皮大丸主之。
婦人熱利,重下,新產虛極,白頭翁加甘草湯主之。《千金方》加阿膠,上並見《脈經》。
乳子而病熱,其脈懸小,手足溫則生,寒則死。懸小者,絕小也。《脈經》作弦小,非是。
乳子中風熱,《脈經》作「中風、傷寒、熱病」。喘鳴肩息者,脈實大也,緩則生,急則死。《脈經》作實大浮緩者生,小急者死。上二節《素問·通評虛實論》。
產後血風,虛熱搏之,洪大而數。數與疾不同,數則兼動與短,主血暈。面色深赤,身體如醉,見屋宇如懸倒,忽頭痛重不安。
產後血風,虛熱搏之,洪大而疾。心脈實而有骨力,肺脈洪而浮,主血逆。頭面赤如醉,身體如在空虛,大腑秘澀,語聲微細。
產後六脈得洪大,如血暈脈,胃脈實而弦,肺脈浮而洪,主大腑秘熱,頭痛面赤,噁心嘔逆。
產後六脈浮數,來疾去遲,中風,四肢躁,身體疼,精神昏悶,大腑秘澀。
產後如骨蒸脈,六脈弦而微緊有骨力,主血行少。未經數日,身下乾淨,腹中余血惡血未下,非時氣痛,攻心刺肋。
產後惡血行少,腹中塊刺痛,須六脈大而緊,肺脈緊而虛弦,為寒。肺主少腹,當有形。
產後血熱,肝臟風搏生涎,發為疼痛,即急心痛,六脈當得二陽一陰。二陽者,實大;一陰者,沉也。
產後六脈洪大而結,肝脈澀,肺脈浮。忽然乳疼,堅硬成塊,將欲成癰腫。
產後未經百日,腹痛氣疼,轉瀉不止,六脈沉細而虛,此余寒在中。
產後六脈沉細而伏,此寒氣在下,腰痛,起動不得。
產後六脈皆沉而遲,主渾身厥冷,非時悶不識人。
產後六脈沉細,腎脈伏而沉,肺脈虛而大。產後乳汁多,故流出,其乳汁冷而口乾,此腎冷肺虛寒。不可以口乾為上熱,誤服涼藥。此腎少陰之脈從肺出絡心,注胸中,其直行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俠舌本,故如此。以其津液虛,非以氣血熱也。
產後心脈一指偏小而動,又芤陷。若肺脈重而洪大,卻無骨力,則主乳多。肺脈如常,惟心脈如此,加之腎脈微細,則小便虛秘。
產後尺澤虛軟而代,至數不及,加之胃脈濡濕而散,載之書中多言濕脈,是從「濡」字化出。即水土俱寒,多下白涕。
產後尺澤虛軟而代,至數不及,白涕不止,血崩下帶。
產後六脈動而疾,胃脈滑而溢於尺澤,腎脈軟而虛弦,此緣產遲或衣遲,胞下遲也。即產後早起傷風、吐泄不定之脈,宜溫其胃。
產後六脈輕浮,微有骨力而來遲,肝脈細而虛弦,多因小遺登後早,或亂吃食物早,宮臟傷風,飲食減可。近以十日,遠經半月,粥食不進,才吃一口湯水,即聞湯水巡歷胸中,方下入胃,既入胃仍下出,面色肉色並黃,形體困重,此候宿風邪在中,血熱而感寒,成寒熱隔氣,風木用事,食不化。此病須是吃得酒一兩盞,方可調理。
每日宜服酒一兩盞,如治風噎調理。風噎,即肝風鬱而成噎證也。詳見原書,茲不瑣具。方用細辛、當歸、桂、芎、羌活、藿香、木香、桑寄生、炙甘草、吳萸、莪荗,細末,空心,防風湯調下,每三錢。吃了渾身手足暖。忽頭疼,即連吃酒一兩盞,候通身發熱,忽行下惡物,即便安樂也。
若人得此病,須是依上件題目,方可服此也。血虛有熱者,不可入口。
產後亂吃物早,傷損脾氣,非時腹脅脹滿,飲食不快。診其脈,胃脈遲,而肝脈弱。
產後亂吃物早,傷損血氣,身體虛弱,飲食減少,眼如貓兒眼。診其脈,肺脈橫格,而肝脈芤傷微弱,傷者,澀之義也。腎脈泛泛欲動而無力。此血氣俱病,當調其血,益其氣,暖其胃,使進食。
產後腎脈微而沉,胃脈濡濕而沉,多緣寒氣所損,或因坐草多時,天之寒氣所損,或因坐草多時,地之寒氣所沖。腹中成塊,或衝心背,臍腹疼痛,嘔逆噁心,不思飲食。產後血氣微弱,六脈沉細,重手取之,細細乃得,脈氣別無陽脈,惟肺脈差浮而弱,主頭冷重,項頸蕤,不時頭面上肌肉麻痹。
大腸虛冷,頻出後,又多虛往;或時泄瀉,兩足沉重,少精,行步無力,面黃瘦;或未經百日,經候通行;或誤吃涼藥,有此疾候;或自懷孕時間,通身寒冷,至產後卻有此疾。但極以補腎補肝藥補益氣血,而以祛風邪藥助之。
產後六脈浮而虛,腎脈微而小,至數遲,來去無力,綿綿若代,中風,肌肉麻痹,肢節牽抽,非時憎寒,大腑虛冷。
產後心虛中風,心中戰慄,驚動不安,如人將捕。大腑傷冷,六脈微,而肝心脈偏沉細。又產後只緣腎氣虛寒,風邪所中,腎脈細而搏以沉。腎既受病,腎屬水,得寒氣則水愈橫。傳其所勝,心感腎邪,不時驚悸,如人將捕。初以益心氣、去風邪藥治之,次當補其腎,又次當益其肝、足其血。緣心受腎邪,而又肝氣微弱,不能生其心氣,故以三方治之。
產後肝腎虛冷受邪,六脈虛微,腎脈搏沉,心脈輕帶滑,此以腎水凌心而脈動也。主產後肝虛中風。
產後血暈之疾有二:風搏血熱而暈,即六脈洪大有骨力;又有一般虛冷,卻因使性激怒,傷損肝心,其氣上逆,因而血暈,其狀頭覺重痛,昏昏如醉,語聲低小,但多思睡。診其脈,六脈輕有骨力,不至洪大,肺脈輕浮而不毛,心脈促而朝上,此用藥最為難也。激怒病成於內,自比尋常難治,然大法不外逍遙散加桃仁、黑姜也。原方不合,未錄。
產後惡血未盡,因感風邪,與熱血相搏,壯熱頭痛,面赤如醉,眼澀㽿急,昏悶不醒,身如在空虛,見食即吐,食不住腹,脈氣結而不勻,逐位間絕,然各有骨力而微,此用藥亦難。前證溫下後,恐別見虛熱之證,更須以他藥平補之,此乃抵當湯丸、下瘀血湯之的證。原方未合,不錄。
凡產後中氣虛有瘀者,只宜破血,不可用泄氣之藥,如葶藶、桑皮、白前、大戟之類。肺氣陷則外邪深入,其禍不測。有遷延成勞者,有即時變見險惡證候者。上並出史載之。
新產腹痛,皆云畜血,非也。蓋子宮畜子既久,忽爾相離,血海陡虛,所以作痛;胞門受傷,必致壅腫,所以拒按而亦有塊,實非真塊也。治此者,宜用和養,不宜破瘀,致損臟氣。張景岳
此論兒枕痛也,「和養」二字最佳。產後不宜寒涼,人所知也;不宜溫熱,則未知也。
凡婦人未孕之前有宿病者,若是氣分小疾,乘產後一月內醫治,可愈。若是氣分大病,由初產以至滿月,必得良醫細心調理,又須家人小心照護,寒暑雨暘,毫不可懈,乃能保全。稍有失誤,兒或可生,產婦必危。《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