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脈義簡摩》~ 卷七 婦科診略 (9)

回本書目錄

卷七 婦科診略 (9)

1. 妊娠七八月及將產脈證

妊娠七月,脈實大牢強者生,沉細者死。

妊娠八月,脈實大牢強弦緊者生,沉細者死。

婦人懷妊,離經,其脈浮。設腹痛引腰脊,為今欲生也。但離經者,不病也。諸書有引作「不產」者,蓋未得其義,以意改之也。

白話文:

女子懷孕後,如果月經延遲,脈搏浮起。如果這時候出現腹痛,延伸到腰部和脊椎,說明胎兒即將出生。不過,月經延遲不一定是病症。一些醫書將「不病」改寫為「不產」,這是不對的,是根據主觀猜測改寫的。

《難經》有損脈,一呼一至,曰離經;至脈一呼三至,曰離經,是離經本非脈之定名,只是離乎日行十六丈二尺之常經耳。損至離經為病脈,將產離經不為病脈也,即實大弦強,更加洪滑,故曰其脈浮。仍恐人疑與病脈混也,再以不病申之。

白話文:

《難經》中記載的「損脈」,是指脈搏一呼之間跳動一次,稱為「離經」;而「至脈」是指脈搏一呼之間跳動三次,也稱為「離經」。「離經」這個名詞並不是脈搏本身的名稱,而是指脈搏跳動的頻率與正常情況下每晝夜行十六丈二尺不同。

當脈搏跳動「至離經」時,表示身體有疾病;但是,產婦在臨產前脈搏跳動「離經」,則不屬於疾病的徵兆。即使脈搏跳動得大、弦、強,而且又洪滑,仍然可以稱為「浮脈」。為了避免混淆「浮脈」與「離經」脈,特地再說明不會造成疾病。

婦人慾生,其脈離經,半夜覺,則日中生也。上《脈經》。

尺中細而滑,婦人慾產。《千金翼方》

產婦腹痛而腰不痛者,未產也。若腹痛連腰甚者,即產。所以然者,腎候於腰,胞系於腎故也。診其尺脈,轉急如切繩轉珠者,即產也。巢氏

白話文:

產婦只有肚子痛而腰部不痛,表示她還沒生產。如果肚子痛延伸到腰部,且疼痛劇烈,表示就要生產了。這是因為腎臟的部位與腰部相鄰,子宮與腎臟相連的緣故。診斷時,檢查她的尺脈,如果脈象急促,跳動得像切斷的繩子上的珠子一樣,表示她就要生產了。這是巢元方的說法。

婦人慾產,漿破血下,渾身疼,診其脈當洪大而有骨力,尺澤透而長,方是正產。謂孕,則尺脈不來,欲產而漿下,則尺澤透。若渾身疼甚,而漿未破,血不肯下,即難產。凡渾身痛甚,須是腰痛,連穀道疼,迸痛,迸,脹也,方是正候,以少陰挾胞之絡脈,連腰過脊及肛門。若只是腹痛,不可用作正產候。史載之

白話文:

當女性準備生產時,羊水破裂後血水流出,全身疼痛,檢查脈象應當洪大有力,尺澤脈透而長,這纔是正常的生產。懷孕時,尺脈不會出現;臨產時羊水破裂,尺澤脈就會透出。如果全身疼痛劇烈,但羊水未破,血水無法流出,這就是難產。全身疼痛劇烈時,一定要伴隨腰痛、肛門疼痛、連續劇烈的疼痛(迸,即脹痛),這纔是正當的產兆,因為少陰經的絡脈與子宮相連,經過腰部、脊椎和肛門。如果只有腹部疼痛,不能作為正常的產兆。

《達生編》、《福幼編》等書,皆醫林之至寶。為家長者,當使識字子弟莊誦而講說之,使婦人熟知。又須知兩中指頂節之兩旁,非正產時則無脈,不可臨盆也。若此處脈跳,腹連腰痛,一陣緊一陣,二目亂出金花,乃正產時也,速臨盆。《醫存》

白話文:

《達生編》、《福幼編》這些書都是中醫界的寶典。做父母的應該讓識字的孩子認真學習、講解,讓婦女也熟知這些內容。另外要注意,兩手中指指尖兩側的地方,如果不是臨產時,脈搏不會跳動,所以這時不能接生。如果這個位置脈搏跳動,腹部和腰部疼痛,陣痛程度越來越厲害,兩個眼睛模糊,眼冒金花,這就是臨產的徵兆,應該趕緊接生。《醫存》

2. 易產難產子死腹中胞衣不下下血不止脈證

將產,脈洪長滑數者,易產;虛細遲澀者,逆。

大凡妊婦脈細勻,易產;大浮緩散,氣散難產。大抵總以勻滑、有根、有力為吉也。《丹溪心法》

妊娠養胎,白朮散主之。又宜服當歸散,即易產無疾苦。《脈經》,此節是平日養胎,使易產之方法也。

白話文:

懷孕養胎,可以使用白朮散。另外,也可以服用當歸散,這樣可以讓分娩過程更順利,不會有痛苦。根據《脈經》,這一段講述的是日常養胎的方法,讓分娩更容易。

將產,服獨參湯人參一二兩,長流河水煎湯,呷之,能定痛安神,增氣益血,即易產無苦,世醫不知也。《本草經疏》,此方甚驗。無力者,黨參再倍代之,亦可。胎前服破氣破血藥多者,即不墮胎,亦必難產。故昔人謂砂仁安胎,多服難產也。此節是臨產所用之方法也。

白話文:

即將分娩時,服用獨參湯。取一至二兩人參,用長流河水煎煮成湯,飲用。此湯能穩定疼痛,安撫神經,增強氣血,有助於順利生產,減輕產痛。但許多醫生都不知道這個方法。《本草經疏》中記載,此方效果顯著。如果產婦體力較差,可以用黨參替代,用量增加一倍。在懷孕期間服用過大量破氣破血藥的人,即使不流產,也可能難產。因此,過去的人認為砂仁可以安胎,但服用過多反而會導致難產。此方法適用於臨產時。

妊娠臨產之月,腳微腫者,即易產。所以爾者,胞髒水血俱多,故令易產;而水乘於外,故微腫。但須將產之月,若初娠而腫者,是水氣過多,兒未成具,則壞胎也。

白話文:

懷孕接近臨盆時,腳稍微水腫,表示容易生產。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子宮裡的水分和血液都很多,所以容易生產;而水分跑到身體外面,所以才會稍微水腫。但是要注意,如果是懷孕初期就開始水腫,表示水氣過多,胎兒尚未發育成熟,可能會導致流產。

產難者,或先因漏胎,去血臟燥,或子臟宿挾疹病,或觸犯禁忌,或始覺腹痛,產時未到,便即驚動,穢露早下,致子道乾澀,產婦力疲,皆令難也。候其產婦,面赤舌青者,子死母活;唇青口青,口兩邊沫出者,子母俱死;面青舌赤沫出者,母死子活。

白話文:

生產困難的原因有:

  • 產前漏胎導致失血過多,體內臟腑乾燥。
  • 產婦本身患有慢性疾病。
  • 觸犯產前禁忌。
  • 生產開始前腹痛,產婦驚慌失措,過早排出胎水,導致產道乾澀,產婦體力耗盡。

觀察產婦的面部和舌頭狀態:

  • 面色發紅、舌頭發青:胎兒死亡,產婦存活。
  • 嘴脣和口腔發青,嘴角有泡沫排出:胎兒和產婦都死亡。
  • 面色發青、舌頭發紅,有泡沫排出:產婦死亡,胎兒存活。

橫產逆產者,由初覺腹痛,產時未至,驚動傷早,兒轉未竟,便用力產之,故令橫產逆產也。亦由傍看產人抱腰持捉失理,或觸犯禁忌所為。凡將產,坐臥產處須順四時方面,並避五行禁忌。若觸犯,多致災禍也。

白話文:

橫產、逆產是這樣產生的:

從一開始感覺到腹部疼痛時,產期還沒到,驚慌失措之下操之過急,胎兒還沒轉好方位就用力生產,所以會造成橫產或逆產。

也可能是因為一旁協助生產的人抱腰或抓握的方式不正確,或是觸犯了禁忌所導致。

生產時,產婦坐臥在產房中,必須順應四時的方向,並避開五行的禁忌。如果觸犯了禁忌,往往會帶來災禍。

產子但趨後孔者,由坐臥未安,總遽強𠸯,氣暴衝擊,故兒失其道。凡婦人產,有坐有臥,坐產者,須正坐,傍人扶抱肋腰持捉之,勿使傾斜;臥產者,亦待臥定,背平著席,體不傴曲,則兒得順其理。若坐臥未安,身體斜曲,兒身轉動,總遽強𠸯,氣暴衝擊,故令兒趨後孔,或橫或逆也。巢氏

白話文:

當女性生產時,如果胎兒位置異常,偏向後方,原因通常是產婦坐臥姿勢不安,或生產時動作過於激烈,導致氣血衝擊過猛,使胎兒偏離正常通道。

生產時,無論是坐式還是臥式,都有特定的要求。坐式生產時,產婦需要端正坐姿,旁人要扶持產婦的腰部和肋骨,避免身體傾斜。臥式生產時,產婦也要等身體平穩後,平躺於牀榻上,身體不要彎曲,這樣才能讓胎兒順利娩出。

如果產婦坐臥姿勢不當,身體斜曲,胎兒的位置也會跟著轉動。生產時動作太過激烈,氣血猛烈衝擊,就會導致胎兒偏向後方,或者橫位、臀位等異常姿勢。

——摘自《巢氏產寶》

產子,上逼心者,由產難用力,胎動氣逆,胎上衝逼,迫於心也。如此則產婦暴悶而絕,胎下乃蘇,甚者至死。巢氏

白話文:

生產時,胎兒向上壓迫到心臟,這是因為生產用力,胎動逆氣,胎兒向上衝擊,壓迫到心臟造成的。如果是這樣,產婦會突然昏厥而死,胎兒才會分娩出來,嚴重的話甚至會死亡。——巢元方

孕婦十月,臨盆太早,加以婆媽多般安排,勞苦艱楚,產婦力盡,胎亦氣微。若三指沉取而尚洪滑,或細數有力,是其胎未傷也,法須正臥靜養,則母子無虞矣。若三指沉取而細弱且遲,兩尺無神,是胎死胞中矣。醫者萬勿張惶,恐使產婦氣餒膽虛,則死胎不下,婦亦危矣。總須撫以好語,以壯其膽,依方服藥,即下。《醫存》

白話文:

懷孕十個月,如果生產過早,再加上婆家和孃家家人過度操勞照顧,產婦會筋疲力盡,胎兒也會體力衰弱。但如果三指檢查時(觸摸產道的深度),雖然胎位較低,但仍然柔軟滑順,或者骨盆的脈搏細弱但有力,說明胎兒還沒有受到傷害。這種情況下,應該讓產婦平躺休息,母子應該都平安。

但如果三指檢查時,胎兒骨盆的脈搏細弱且緩慢,兩尺脈(位於腿部內側的脈搏)無力,說明胎兒已經死在子宮裡了。醫生千萬不要驚慌,以免讓產婦氣餒膽怯,導致死胎無法娩出,讓產婦也有生命危險。總之,醫生必須用和善的言語安撫產婦,壯膽固氣,依據藥方開藥,就能讓死胎排出體外。《醫存》

王漢皋曰:胞衣中有氣無血,兒在其中以臍呼吸,故兒臍由胞聯於母之呼吸也。未產之先,兒摺疊胞內,方產之時,兒乃伸手舒足,破衣而出。近日穩婆忍心謀財,不但妄言誕說,恐嚇產婦,竟以小刀附著指內,口稱試胎,其實刀指併入陰戶,但將兩指略開,刀已割裂胞衣矣。

白話文:

一開始考慮請醫生時,不要問他們的醫術高低,只要眉宇和藹親切的人,多半能帶來生氣,必定能救活人。穩婆也是一樣,面容和善,說話輕柔細緻,她的心必定善良。如果有人眼神深邃、鼻子高聳、嘴巴大、脖子長、顴骨高聳、額頭寬闊、眼神轉動、聲音雄渾,這些都是忍心害人的面相。

此時兒尚疊折未動也,忽而胞裂漿入,灌其口鼻,兒惶急掙抓,難尋出路,立刻溺死胎中,不可產矣。穩婆見婦疼減,誑稱早系死胎,用鉤搭兒手足,零割而下,居功索謝。既殺胞中之兒,又殺昏迷之婦,種種殘忍,不堪盡述。

潛初嘗論延醫,無問術之高下,但眉宇和藹者,多得春氣,必能活人。穩婆亦然,顏色晴和,言語靜細,其心必慈。若深目高鼻,大口長頸,顴聳額闊,睛動聲雄,皆忍人之相也。

有產兒下,苦胞衣不落者,世謂之息胞。由產婦初時用力,比產兒出體已疲頓,不能更用氣產胞。經停之間,外冷乘之,則血道痞澀,故胞久不出,彌須急以方藥救治,不爾害於兒。所以然者,胞系連兒臍,胞不出則不得以時斷臍浴洗,冷氣傷兒,則成病也。舊方:胞衣久不出,恐損兒者,依法截臍,而以物系其帶一頭。

白話文:

產婦生完孩子後,胎盤遲遲不出,俗稱「息胞」。這是由於產婦生產時用力過度,生產完後身體虛弱,無法再出力排出胎盤。此外,產後外寒入侵,導致血脈凝滯,因此胎盤長時間不出。必須緊急用藥治療,否則會對嬰兒造成危害。原因是胎盤連接著嬰兒的臍帶,如果胎盤不出,就無法及時剪斷臍帶並洗澡,冷氣會傷害嬰兒,進而導致疾病。古方:胎盤長時間不出,擔心會損傷嬰兒,按照方法截斷臍帶,並用東西繫住臍帶的一端。

亦有看產人不用意慎護,挽牽急甚,胞系斷者,其胞上掩心,則斃人也。縱令不死,久則成病也。巢氏

有露惡流入胞中,脹滿不出者,老成穩婆但以手指頂胞底,以使血散,或以指摸上口,攀開一角,使惡露傾瀉,胞空自落矣。張景岳

白話文:

如果產後惡露惡臭且流入子宮,導致子宮脹滿無法排出,經驗豐富的穩婆會用手指按壓子宮底部,幫助惡露流出。或者用手指摳住子宮口,把它撐開一角,讓惡露傾瀉而出,子宮自然就會回復原狀。——張景嶽

產後,脈結而澀,尺脈短而動,肺脈浮而急,即是衣未下。

衣未下者,肺氣必上逆,而血隨氣升,心氣亦滿,故兩寸必弦滑而實甚也,宜重用破血,佐以降氣。舊方有用芰葉或荷葉,水煎服;貝母研末,酒調服,立下者,俱未試也。

白話文:

還沒脫去的外衣,肺氣必然上逆,血液隨著氣往上走,心氣也會飽滿,所以脈搏的寸關兩部一定會弦滑而跳動劇烈。這時宜重視活血化瘀的藥物,並輔以降氣的藥物。古方中使用蒲葉或荷葉,煎水服用;研磨貝母成粉末,用酒調服,號稱可以立竿見影,但我沒有親自試驗過。

藏衣必擇年月及本命吉方,則兒吉祥無病。若蟻蝕犬撕,兒多夭矣。

正產半產,出血過多,不可禁止,忽氣悶不識人,其脈洪大而浮以泛,如新沐,如破肚之脈;若微細而澀絕,其候凶。史載之

白話文:

如果是正常生產或流產,產後出血過多且無法止住,突然出現神志不清、氣悶的症狀。此時脈象寬大、浮而散漫,像是剛洗過頭或破開肚子裡的血管一般。如果脈象細微、澀滯而中斷,則預後兇險。這是歷史上記載的。

新產子壯大,子門坼裂,出血不絕。《脈經》作「金瘡在陰處,出血不絕」。陰脈不能至陽者死,接陽而復出者生。不能至陽者,即上不至關也。

白話文:

新生的孩子健壯肥大,產道破裂出血不止。《脈經》中記載為「陰部金瘡出血不止」。陰部脈絡不能通達陽部者會死亡,與陽部相接後又流出者則可以活。不能通達陽部,也就是指上不能達到關元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