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脈義簡摩》~ 卷七 婦科診略 (3)

回本書目錄

卷七 婦科診略 (3)

1. 血結血厥血分水分脈證俱出《脈經》

婦人少腹滿,如敦狀,小便微難而不渴。生後者,此為水與血並結在血室,大黃甘遂湯主之。又尺脈澀堅,血結胞中,詳下篇。

婦人病,苦氣上衝胸,眩冒,吐涎沫,髀裡氣沖熱。師脈之,不名帶下,其脈何類?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沉而微,沉則衛氣伏,微則榮氣絕。陽伏則為疹,陰絕則亡血,病當小便不利,津液閉塞。今反小便通,微汗出,沉變為寒,咳逆嘔沫,其肺成痿,津液竭少,亡血損經絡,因寒為血厥。

手足苦痹,氣從丹田起,上至胸脅,沉寒怫鬱於上,胸中窒塞,氣歷陽部,面翕如醉,形體似肥,此乃浮虛。醫反下之,長針復重虛榮衛,久發眩冒,故知為血厥也。

病有血分,何謂也?師曰:經水前斷,後病水,名曰血分,此病為難治。

病有水分,何謂也?師曰:先病水,後經水斷,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經自當下。

寸口脈沉而遲,沉則為水,遲則為寒,寒水相搏。趺陽脈伏,水穀不化,脾氣衰則鶩溏,胃氣衰則身體腫。少陽脈革,一作卑。少陰脈細,男子則小便不利,婦人則經水不通。經為血,血不利則為水,名曰水分。一作血分。

寸口脈沉而數,數則為出,沉則為入,出則為陽實,入則為陰結。趺陽脈微而弦,微則無胃氣,弦則不得息。少陰脈沉而滑,沉則為在裡,滑則為實,沉滑相搏,血結胞門,其藏不瀉,經絡不通,名曰血分。當與下篇尺脈澀堅、血結胞中參看。

趺陽以候胃氣,少陰太谿以候腎氣。今婦科無此診法。喻嘉言以右關當趺陽,兩尺當少陰,張石頑、陳修園俱從其說。

寸口脈微而弱,氣血俱虛。若下血,嘔吐,汗出者,可;不者,趺陽脈微而弱。春以胃氣為本,吐利者,可;不者,此為水氣,其腹必滿,小便則難。前「不者」,是歇後語。

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巔。遲在上,緊在下。遲則為寒,名曰渾,陽濁則濕,名曰霧。緊則陰氣慄。脈反濡弱,濡則中濕,弱則中寒,寒濕相搏,名曰痹。腰脊骨節苦煩,肌為不仁,此當為痹。而反懷軀,遲歸經,體重,以下二句當有脫誤。腳為跗腫,按之沒指,腰冷不仁,此為水懷。

喘則倚息,小便不通,緊脈為嘔,血氣無餘,此為水分。榮衛乖亡,此為非軀。遲,即合濡弱而言之,上者浮,下者沉也。

白話文:

標題翻譯爲:[《脈經》中的血結、血厥與水分病症的脈證]

內容翻譯如下:

女性患者感到下腹部脹滿,如同鼓狀,小便有些困難但不感口渴。分娩後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爲水和血一同在血室(子宮)內凝結,應使用大黃甘遂湯來治療。另外,如果尺脈澀堅,說明血液在子宮內凝結,詳情請參考下篇。

女性患者感到胸口被氣體衝撞,頭暈目眩,口吐泡沫,大腿內側有熱氣衝上。醫生診斷,並未將其歸類爲陰道分泌物異常,那麼這是什麼病症?如何區別?醫生說:寸口脈象沉而微,沉代表衛氣不足,微則榮氣衰竭。陽氣潛藏於內會引發皮疹,陰氣衰竭會導致失血,病人應該會有小便不暢、津液閉塞的症狀。但病人反而小便通暢,微微出汗,這表示沉脈轉爲寒症,可能會出現咳嗽、嘔吐泡沫等症狀,導致肺部萎縮,津液乾涸,失血損傷經絡,因寒冷引發血厥。

手腳麻木疼痛,感覺從丹田升起一股氣流,上至胸部,寒氣鬱積在上方,胸部感覺窒塞,氣流經過陽部,面色紅潤如同醉酒,身體看似肥胖,這是虛浮的表現。醫生反而進行瀉下治療,用長針進一步削弱氣血,長期下來會引發頭暈目眩,所以知道這是血厥。

疾病中有血分的情況,是什麼意思呢?醫生解釋:月經突然停止,之後出現水腫,稱爲血分,這種病症較難治療。

疾病中也有水分的情況,是什麼意思呢?醫生解釋:先是水腫,然後月經停止,稱爲水分,這種病症較容易治療。爲什麼呢?因爲只要去除水分,月經自然會恢復正常。

寸口脈象沉而遲,沉代表體內有水溼,遲代表寒氣,水溼和寒氣相互作用。趺陽脈象伏,表示水谷無法消化,脾臟功能衰退導致腹瀉,胃氣衰退導致身體腫脹。少陽脈象革,少陰脈象細,男性則可能小便不暢,女性則可能月經不通。經血不通則會形成水腫,稱爲水分或血分。

寸口脈象沉而數,數代表陽實,沉代表陰結。趺陽脈象微而弦,微代表胃氣不足,弦代表呼吸困難。少陰脈象沉而滑,沉代表病症在裏,滑代表實症,沉滑相搏,血液在子宮門處凝結,臟腑不排泄,經絡不通,稱爲血分。

趺陽脈用於判斷胃氣狀況,少陰太溪脈用於判斷腎氣狀況。現在婦科檢查不再使用這種方法,喻嘉言認爲右關脈相當於趺陽脈,兩尺脈相當於少陰脈,張石頑、陳修園都贊同他的說法。

寸口脈象微弱,表示氣血兩虛。如果出現下血、嘔吐、大量出汗等症狀,可以接受;否則,趺陽脈象微弱。春天時,胃氣爲根本,如果出現嘔吐、腹瀉症狀,可以接受;否則,這表示體內有水氣,腹部必定脹滿,小便困難。

脈象濡弱,弱脈通常出現在關部,濡脈通常出現在頭部。遲脈出現在上部,緊脈出現在下部。遲脈代表寒氣,稱爲渾濁,陽氣混濁則溼氣重,稱爲霧。緊脈則代表陰氣顫抖。脈象反常地濡弱,濡脈表示體內溼氣重,弱脈表示體內寒氣重,寒溼相互作用,稱爲痹症。腰脊骨節痛苦,肌肉麻木,這應當是痹症。然而,卻表現爲身體僵硬,遲脈迴歸經絡,身體沉重,腳部腫脹,按壓後會出現凹陷,腰部冰冷麻木,這表示體內有水溼。

喘息時需要倚靠,小便不通,緊脈代表嘔吐,血氣已耗盡,這表示水分病症。營衛失調,這表示不是單純的軀體問題。遲脈,即濡弱脈象,上部脈象浮,下部脈象沉。

2. 疝瘕積聚脈證

疝瘕積聚,非獨婦人。第婦人患者最多,當為婦科一大宗病也。

任脈者,起於胞門子戶,俠臍上行,至胸中而散。帶脈者,起於季肋,回身一周。任之為病,其內苦結,男子為七疝,女子為瘕聚。帶之為病,苦腹滿,腰溶溶若坐水中。《脈經》

腸覃何如?曰:寒氣客於腸外,與衛氣相搏,氣不得營,因有所繫,癖而內著,惡氣乃起,息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雞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懷子之狀。久者離歲,按之則堅,推之則移,月事以時下,此其候也。《靈樞·水脹篇》,下同。息肉,氣囊、水囊也。

石瘕何如?曰:石瘕生於胞中,寒氣客於子門,子門閉塞,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皆生於女子,可導而下。導,坐導也。

肝脈微緩,為水瘕痹也。滑甚,為㿉疝。「邪氣臟腑病形篇」

診婦人疝瘕積聚,脈弦急者生,弱小者死。

尺脈澀而堅,為血實氣虛也。其發病腹痛,逆滿,氣上行,此為婦人胞中絕傷,有惡血,久成結瘕。得病以冬時,黍穄赤而死。《脈經》

脈來中央堅實,徑至關者,衝脈也。動苦少腹痛,上搶心,有疝瘕。

少陰脈浮而緊,緊則疝瘕,浮則亡血。《脈經》

尺脈緊而動,按之即虛,為㿗疝。

肺脈輕弦而虛,胃脈沉濡,腎脈綿軟。肺主少腹,當有形。腎虛,即成㿗疝。史載之

診得心脈而急,此為何病?曰:病名心疝,少腹當有形。何者?心為牡腑,小腸為之使也。《素問·脈要精微論》,此蓋倉公牡疝之病,急,細勁也。

腎脈大急沉,肝脈大急沉,皆為疝。心脈搏滑急,為心疝。肺脈沉搏,為肺疝。腎脈小急,肝脈小急,心脈小急,不鼓,皆為瘕。三陽急為瘕,三陰急為疝。「大奇論」

脈急者,曰疝瘕少腹痛。又寸口脈沉而弱,曰寒熱及疝瘕少腹痛。《平人氣象論》,王冰以沉弱不主疝瘕腹痛,史載之書中辨之,他書亦引作「沉而喘」。

合觀諸文,㿗疝脈多沉搏弦滑,瘕聚脈結澀或細滑。㿗疝者,氣滯於大經,兼累於血。瘕聚者,血窒於細絡,兼累於氣也。《史記·倉公論》湧疝、氣疝,皆曰大而實、大而數。論遺積瘕,則曰緊小,即此義也。惟牡疝得番陽脈,入虛里處,似沉細者,蓋以滯入血分故也。巢氏有八瘕之目,見後「鬼胎篇」。

白話文:

疝瘕積聚並非只有女性會發生,但女性患者確實佔大多數,這也是婦科的主要疾病之一。

任脈起源於胞門和子宮,沿著肚臍向上行進,到達胸中後散開。帶脈起源於季肋,環繞身體一圈。任脈的病變,內部會感到緊結,男性可能發展為七種疝氣,女性則可能形成瘕聚。帶脈的病變,會感到腹部脹滿,腰部像是浸泡在水中。——出自《脈經》

腸覃是什麼情況?這是寒氣入侵腸道外部,與防禦氣相遇,導致氣無法順利運行,因而產生結塊,附著於內壁,惡性氣體隨之產生,息肉也就長出。一開始,它像雞蛋大小,逐漸增大,最終形成懷孕般的狀態。時間久了,可能超過一年,觸摸起來堅硬,但可以推移,每月的月經仍會正常來臨,這些都是它的特徵。息肉、氣囊和水囊都屬同一類型。——出自《靈樞·水脹篇》,以下同義。

石瘕又是如何形成的?石瘕生成於子宮,寒氣入侵子宮門,導致子宮閉塞,氣無法流通,本該排出的血液未能排出,凝固在體內,逐漸增大,形狀如同懷孕,月經不能定期到來,這種病只發生在女性身上,可用導引法治療。導引,指的是坐式導引。

肝脈微緩,可能是水瘕痹。如果非常滑,可能是㿉疝。——出自「邪氣臟腑病形篇」

診斷婦人的疝瘕積聚,如果脈象弦急,表示病情穩定;若脈象弱小,表示病情嚴重。

尺脈如果呈現澀且堅硬,表示血實氣虛。病發時會感到腹痛,氣逆,氣上行,這表示婦女的子宮受損,有惡血存在,時間久了就會形成結瘕。若在冬天患病,吃黃米和高粱的話,病情會加重,甚至死亡。——出自《脈經》

脈象從中央堅實地直達關節,表示衝脈。病人會感到下腹疼痛,上沖心臟,有疝瘕的可能。

少陰脈浮而緊,緊表示疝瘕,浮表示失血。——出自《脈經》

尺脈緊且有跳動感,按壓時卻虛弱,表示㿗疝。

肺脈輕弦而虛,胃脈沉濡,腎脈綿軟。肺主掌下腹,應當有形狀。腎虛,就可能成為㿗疝。

診斷得到心脈急,這是什麼病?這是心疝,下腹應該有形狀。為什麼呢?心臟是主要的器官,小腸是其輔助。——出自《素問·脈要精微論》,這可能是倉公描述的心疝病,急,表示細而強烈。

腎脈大且急沉,肝脈大且急沉,都可能表示疝。心脈搏動滑急,表示心疝。肺脈沉且搏動,表示肺疝。腎脈小且急,肝脈小且急,心脈小且急,不搏動,都表示瘕。三陽急表示瘕,三陰急表示疝。——出自「大奇論」

脈象急,表示疝瘕和下腹痛。此外,寸口脈沉且弱,表示寒熱以及疝瘕和下腹痛。——出自《平人氣象論》,王冰認為沉弱不表示疝瘕和下腹痛,但在史載之的書中有辯解,其他書籍也引用為「沉且喘」。

綜合各文獻,㿗疝的脈象多為沉、搏、弦、滑,瘕聚的脈象則為結、澀或細滑。㿗疝,表示氣滯於主要經絡,影響到血液。瘕聚,表示血液在細微血管中堵塞,影響到氣。《史記·倉公論》描述的湧疝和氣疝,脈象都表示大且實、大且數。對於遺積瘕,脈象表示緊且小,這就是上述道理。牡疝在番陽脈,進入虛裏的地方,脈象像沉且細,這可能是因為滯留在血液中。巢氏有八瘕的目錄,詳情請參閱後面的「鬼胎篇」。

3. 咽中如有炙腐脈證

腐,一作臠,此病有數種,俗名梅核氣。

婦人咽中如有炙腐狀,半夏厚朴湯主之。《脈經》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曰:心脈大甚,為喉吤。又曰:膽病者,咽中吤吤然,數唾。《中藏經》曰:大腸虛,則咽喉中如核妨矣。《脈經》又曰:右手氣口以前脈陰實者,肺實也,咽中塞,如欲嘔狀;陽實者,大腸實也,咽喉中如核狀。又曰:尺部小滑者,厥也。足下熱,煩滿,逆上搶心,上至喉中,狀如惡肉,脾傷也。

而史載之又謂:病本於肝。蓋肝氣鬱結,滯於血分,久而上逆,肺胃從之,故痰涎常逆於咽中而不通利也。治法,不但理氣,並宜理血。

按曰:心脈大,曰肺實,曰大腸實,皆脈見兩寸者也。又「積聚篇」曰:脈來細而附骨者,積也。寸口,積在胸中;微出寸口,積在喉中。夫喉中何積?炙腐是也。細而附骨,形必弦勁,可知矣。又曰:橫關入寸口中者,膈中不通,喉中咽難,刺關元。蓋氣之上逆皆由於下不容納,且咽喉諸病多關少陰也。

《金匱·水氣篇》曰:寸口脈沉而緊,沉為水,緊為寒,沉緊相搏,結在關元。榮衛相干,陽損陰盛,腎氣上衝,咽中窒塞,狀如炙肉,脅下急痛,此所謂時著男子,非止女身者也。治法詳《金匱·痰飲篇》中,桂苓味甘加乾薑細辛也。又少陰脈絡咽,腎陰不能上朝,絡中燥急,遂覺咽中窒礙矣,故虛勞多見此證,時時似咳,但不必盡如炙肉。《素問·咳論》:心咳之狀,喉中介介如梗狀。

王漢皋亦謂:始覺如樹皮草葉一片附於喉內,而滯澀不疼,俗名梅核氣。因事不遂心,肝鬱脾傷,三焦火結,上炎於喉也。男婦皆有之,其脈兩關或浮或沉,必細數而促,尺寸亦因之不揚,上下各見熱證,每用逍遙散、陽和湯加減愈之。

人有病肝臟風壅,積涎所聚伏膈間,口乾而膠,食即噁心,全惡肉味,心躁不安,夜臥不得,咽喉隔塞,如物抵築,多喘。或是唾。診其脈,六脈皆大而沉伏,重手取之,隱隱然骨間乃得,再再尋之,來疾去遲,宜用治涎藥。荊芥穗、天南星、防風、羌活、殭蠶、連翹、麻黃、荷葉、乾蠍、半夏,等分細末,每以三錢,水煎,食遠服之。

又有人得此涎候,卻緣久病而虛,又誤服熱藥,或元氣本虛,六脈大而無骨力,卻浮洪而數,重手按之則浮指而虛。有表無里,卻不宜用前方,此病難治,當用人參半兩、南星、防風、獨活、麻黃、天麻、枇杷葉、半夏、殭蠶、薏苡仁治之。仍宜時時以補藥助其元氣,而徐以此壞涎藥撓之。史載之

前節實證,即《脈經》所謂如有炙腐者也;後節虛證,似《內經》所謂傳為息賁者也,明者詳之。用藥貪用辛燥是蜀人習氣,恐未盡合。近治一孀婦,脈象證候全如史載之前節所云,重以朝食暮吐,完穀不化,時時欲咳,左脅內痛,治以辛溫,則病益甚。後重用竹茹煎水,即以此水煎白芍、赤芍、丹皮、半夏、厚朴、桂枝、吳萸、鬱金、桃仁、秦艽、川芎治之。然得藥則病愈,停藥則病起,至今未能斷根也。

白話文:

標題: [喉嚨如同有燒灼感症狀]

內容: 這種疾病有幾種類型,民間通常稱爲梅核氣。

女性感覺喉嚨像被燒灼一般,中醫推薦使用半夏厚朴湯來治療。根據《脈經》記載,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說:心臟脈象過大,會出現喉部不適。又說:膽囊問題的人,會感覺喉嚨有異物感,經常想吐口水。《中藏經》提到:大腸虛弱,會感到喉嚨像是有東西堵塞。《脈經》還說:右手氣口前脈陰實是肺實的表現,會導致喉嚨堵塞,好像要嘔吐;陽實則是大腸實,喉嚨會感覺像是有硬塊。又說:尺部小滑,是厥證,腳底發熱,煩躁,往上衝到心臟,到達喉嚨,像是有惡肉,這是脾損傷造成的。

史書記載,這病的根本原因在於肝臟。肝臟氣鬱結在血液中,久而久之向上逆流,肺胃也隨之受影響,所以常會有痰液在喉嚨中,造成吞嚥困難。治療方法,不僅要調理氣,同時也要調理血。

據記載:心脈過大,肺實,大腸實,這些都發生在手腕兩側的脈象。《積聚篇》說:脈細而附骨是積的表現,寸口的積在胸中;微出寸口的積在喉嚨。喉嚨中的積是什麼?就是燒灼感。細而附骨,形狀一定像弦一樣緊繃,可以理解了。又說:橫關進入寸口,膈中不通,喉嚨咽困難,刺關元。這是因爲氣的上逆都是由於下面無法容納,而且咽喉的疾病大多與少陰有關。

《金匱·水氣篇》說:寸口脈沉而緊,沉爲水,緊爲寒,沉緊相互搏擊,結在關元。營衛相互干擾,陽損陰盛,腎氣上衝,喉嚨窒息,狀如燒肉,脅下急痛,這不只是女人,男人也會有這種情況。治療方法詳《金匱·痰飲篇》,使用桂苓味甘加乾薑細辛。另外,少陰脈絡喉嚨,腎陰不能上朝,絡中乾燥急迫,於是會感到喉嚨堵塞,因此虛勞症常有這種症狀,時常像咳嗽,但不一定像燒肉。《素問·咳論》:心咳的症狀,喉嚨間有如梗阻的感覺。

王漢皋也說:最初感覺像是樹皮或草葉的一片貼在喉嚨內,滯澀但不疼,俗稱梅核氣。因爲心情不暢,肝鬱脾傷,三焦火結,上炎於喉嚨。男女都有可能,脈象兩關或浮或沉,必定細數而促,尺寸也因此不揚,上下各見熱證,常用逍遙散、陽和湯加減治癒。

有的人因爲肝風壅塞,導致大量涎液聚集在膈膜之間,口乾而粘,進食時噁心,完全不喜歡吃肉,心煩不安,夜間無法入睡,喉嚨堵塞,像有東西抵着,經常喘息。或者吐涎。診斷他的脈象,六脈都大而沉伏,重手取之,在骨間隱約可得,再次尋找,來得快去得慢,應該使用治療涎液的藥物。荊芥穗、天南星、防風、羌活、殭蠶、連翹、麻黃、荷葉、幹蠍、半夏,等分細末,每次用三錢,水煎,飯後服用。

還有人得了這種涎液症狀,卻是因爲長期生病而虛弱,又誤服熱藥,或者原本元氣就虛,六脈大而無骨力,浮洪而數,重手按之則浮指而虛。有表無裏,不應該使用前面的藥方,這種病難以治療,應當使用人參半兩、南星、防風、獨活、麻黃、天麻、枇杷葉、半夏、殭蠶、薏苡仁治療。同時應時常使用補藥輔助其元氣,慢慢用這種壞涎藥來解決。史載之

前面的部分是實際症狀,即《脈經》所謂的燒灼感;後面的部分是虛證,類似《內經》所說的傳爲息賁,明眼人可以詳細研究。用藥貪圖辛辣乾燥是四川人的習慣,恐怕並不完全合適。最近治療一個寡婦,脈象症狀完全如史載之前的描述,加上早晨吃的食物晚上就會吐出來,食物未消化,時常想要咳嗽,左肋內部疼痛,用辛溫治療,病情反而更嚴重。後來大量使用竹茹煎水,用這個水煎煮白芍、赤芍、丹皮、半夏、厚朴、桂枝、吳茱萸、鬱金、桃仁、秦艽、川芎治療。然而,用藥病情就好轉,停藥病情就復發,到現在仍然沒有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