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義簡摩》~ 卷四 主病類 (12)
卷四 主病類 (12)
1. 緊脈
緊脈形如轉索無常,左右彈人手也。又如切繩,乃熱為寒束之脈,故急而不甚鼓。暴病見之,為腹痛身疼,寒客太陽,或主風痙癇證。在尺陰冷腹疝,在關心腹沉痛。在左緊盛傷寒,在右緊盛傷食。急而緊者是遁屍,數而緊者主鬼擊。緊數在表,為傷寒發熱,為渾身筋骨疼痛,頭痛項強,為咳嗽鼻塞,為瘴瘧。
沉緊在裡,為心腹疼,為胸腹脹滿,為中寒逆冷,吐逆出食,為風痛反張,為痃癖,為瀉利,為陰疝。女子為氣逆經滯,小兒為驚風抽搐。若中惡浮緊,咳嗽沉緊,皆主死。此證與脈反也。又有如緊之脈,乃傷寒陰證絕陽,七日九日之間,得此脈。仲景曰:脈見轉索者即日死。
蓋緊本屬病脈,而非死脈。但有新久之異,便有生死之分,不可不察。既云:熱為寒束,當作急而甚鼓。「不」字疑衍。
張石頑曰:緊為諸寒收引之象,亦有熱因寒束,而煩熱拘急疼痛者,如太陽寒傷營證是也。然必人迎浮緊,乃為表證之確候。若氣口盛緊,又為內傷飲食之兆。《金匱》所謂脈緊頭痛,風寒,腹中有宿食也。而少陰經中,又有病人脈陰傷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此屬少陰,法當咽痛而復吐利,是為緊反入里之徵驗。
又少陰病,脈緊,至七八日,下利而脈暴微,手足反溫,脈緊又去,為欲解也。雖煩熱下利,必自愈。此即緊去人安之互辭。不可下脈證中,則有脈來陰陽俱緊,惡寒發熱,則脈欲厥。厥者,脈初來大,漸漸小,更來漸漸大,是其候也。此亦緊反入里之互辭。因誤下而陽邪內陷,欲出不出,有此厥逆進退之象,故言欲厥。
脈變而緊狀依然,非營衛離散乍大乍小之比。而脈法中,復有寸口脈微,尺緊,其人虛損多汗,知陰常在,絕不見陽之例。可見緊之所在,皆陽氣不到之處,故有是象。夫脈按之緊,如弦直上下行者,痙;若伏堅者,為陰疝。總皆經脈拘急,故有此象。若脈至如轉索,而強急不和,是但緊無胃氣也。
豈堪尚引日乎?
「平脈」曰:緊脈從何而來?假令亡汗若吐,以肺裡寒,故令脈緊也;假令咳者,坐飲冷水,故令脈緊也;假令下利,以胃中虛冷,故令脈緊也。此緊之正脈也。其來如轉索,左右彈手者,乃兼洪,非正緊脈也。
張景岳曰:寒邪未解,脈息緊而無力者,無愈期也。何也?蓋緊者邪氣也,力者元氣也。緊而無力,則邪氣有餘而元氣不足也。元氣不足,何以逐邪?臨此證者,必能使元陽漸充,則脈漸有力,自小而大,自虛而實,漸至洪滑,則陽氣漸達,表將解矣。若日漸無力而緊數,日進則危亡之兆也。緊無甚力,人多誤為有胃氣。先生此論,可謂獨具慧眼矣。
白話文:
[緊脈]的特徵像繩索纏繞,沒有固定形態,就像拉緊的繩子會左右彈動一樣。它也是熱氣被寒氣束縛的脈象,所以脈搏急促但不會非常鼓動。如果突然生病時出現這種脈象,可能是因為腹部劇烈疼痛或身體疼痛,這可能是寒氣侵襲太陽經絡,也可能預示著風痙、癲癇等疾病。如果這種脈象出現在尺部,可能代表腹部寒冷或疝氣;如果出現在關部,可能表示心臟或腹部深層疼痛。如果這種脈象出現在左手,可能代表受寒感冒;如果出現在右手,可能代表消化不良。如果脈搏急促且緊,可能是「遁屍」症狀;如果脈搏快速且緊,可能是鬼神打擾的症狀。如果緊脈在表面,可能是感冒發燒,全身筋骨疼痛,頭痛頸僵,咳嗽鼻塞,或是瘧疾。
如果緊脈在內部,可能是心臟或腹部疼痛,胸部或腹部脹滿,可能是寒氣侵襲導致的反胃,嘔吐食物,風濕疼痛,肝脾腫大,腹瀉,或是陰部疝氣。女性可能會有氣血逆亂和月經不調,兒童可能會有驚嚇引起的抽搐。如果出現中惡(重度的寒氣侵襲)且脈象浮緊,或是咳嗽伴有沉緊脈象,通常預示著死亡。這是因為這種脈象和疾病的症狀相矛盾。另外,還有一種類似緊脈的脈象,是在傷寒的陰性證狀中,陽氣完全消失,通常在七到九天之間出現這種脈象。張仲景說:如果脈象像繩索纏繞,病人當天就會死亡。
緊脈本身屬於病態脈象,而不是死亡脈象。但是,根據疾病的新舊程度不同,緊脈可能會區分生死。因此,不能忽視這種脈象的變化。既然提到熱氣被寒氣束縛,脈象應該急促且強烈鼓動。「不」這個字可能是多餘的。
張石頑說:緊脈象徵著所有寒氣收縮的情況,也有熱氣被寒氣束縛的情況,導致煩躁、熱氣、拘束和疼痛,例如太陽經絡受寒的情況。然而,只有當人迎脈(頸部脈搏)浮緊時,才確診為表證。如果氣口脈(手腕脈搏)緊急且強烈,可能是飲食過度造成的內傷。《金匱要略》中提到,脈象緊且頭痛,是風寒和胃中有宿食的表現。然而,在少陰經絡中,如果病人的陰脈和陽脈都緊急,反而出汗,這是陽氣消失的表現。這屬於少陰經絡,依法應當喉嚨痛並伴隨嘔吐和腹瀉,這是緊脈進入內部的徵兆。
另外,對於少陰病,如果脈象緊急,到了第七八天,腹瀉且脈象突然變得微弱,手腳反而回暖,脈象緊急的現象消失了,這是病情即將好轉的徵兆。即使伴有煩躁和腹瀉,病人最終會康復。這就是緊脈消失,人體康復的相互辭語。在脈象和病症的診斷中,如果脈象的陰脈和陽脈都緊急,伴有寒氣和發燒,脈象可能顯示為厥逆。厥逆是指脈象一開始很大,逐漸變小,然後再次逐漸增大,這是其特徵。這也是緊脈進入內部的相互辭語。因為誤診和治療導致陽邪深入體內,想要出來卻出不來,呈現出厥逆和進退的現象,所以說「欲厥」。
脈象雖然改變,但緊脈的特徵仍然存在,不像營衛失調那樣脈象大小不定。在脈象法則中,如果寸口脈微弱,尺脈緊急,病人虛弱多汗,可以知道陰氣一直存在,但看不見陽氣的例子。可以看出,緊脈出現的地方,都是陽氣無法到達的地方,所以會有這樣的特徵。如果脈象按下去緊急,像弦一樣直上直下,可能是痙病;如果脈象隱藏且堅硬,可能是陰部疝氣。這些都是經絡緊急的結果,所以會有這樣的特徵。如果脈象像繩索纏繞,而且強烈緊急,不和諧,那就是隻有緊脈,沒有胃氣。
怎麼可能撐得過一天呢?
「平脈」中提到:緊脈是怎麼來的?舉例來說,如果流汗或嘔吐,因為肺裡寒氣,所以脈象會緊急;如果咳嗽,因為喝了冷水,所以脈象會緊急;如果腹瀉,因為胃裡虛弱和寒冷,所以脈象會緊急。這些都是緊脈的正常表現。如果脈象像繩索纏繞,左右彈動,並且伴有洪脈,那就不是正常的緊脈。
張景嶽說:如果寒氣未消除,脈象緊急且無力,就沒有康復的希望。為什麼呢?因為緊脈代表邪氣,力量代表元氣。如果脈象緊急且無力,那就表示邪氣過剩而元氣不足。如果元氣不足,怎麼能驅除邪氣?面對這種病情,必須讓元陽逐漸充盈,脈象逐漸有力,從小到大,從虛弱到強壯,逐漸變得洪滑,這樣陽氣才能逐漸流通,表徵將會解除。如果每天脈象逐漸無力且緊急加速,那就是危險和死亡的徵兆。如果緊脈沒有足夠的力量,很多人會誤以為有胃氣。先生的這種觀點,可說是獨具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