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脈義簡摩》~ 卷七 婦科診略 (1)

回本書目錄

卷七 婦科診略 (1)

1. 婦人常脈

凡婦人脈,常欲濡弱於丈夫也。《千金翼方》

白話文:

大體上,女性的脈象通常比男性要柔和細弱。《千金翼方》

脈之大小緩急,根於性氣者也。女脈弦長多悍;洪滑多淫。右尺洪數,與左寸相應,或左關長出寸口,氣來上擊者,恆主多欲未遂。大率女子體靜氣陰,脈宜略沉而靜,其形柔軟為佳。若有一部獨乖,本於稟賦者,即非美質。《脈如》曰:乍浮乍沉,乍遲乍疾,稍兼虛散而數者,問無別證,即與人期約私會也。是未必然。

白話文:

脈搏的大小、緩急,源於個人的體質和氣質。女性的脈搏弦長,多數性格剛烈;洪大滑利,多數淫蕩。右手寸口脈洪大而數,與左手寸脈相應,或者左手關脈長出寸口,脈氣上衝而至,常表示慾望強,不能滿足。一般來說,女性體質安靜,氣血偏陰,脈搏宜略微沉穩而靜止,脈形柔軟為佳。如果脈象某一部位與上述不一致,可能是天生的稟賦所致,就不算是好的體質。《脈如經》說:脈搏時而浮起時而沉降,時而緩慢時而急促,稍微伴有虛浮而數,如果詢問時沒有其他病證,表示正在與人約定私會。但這也不一定是確實的。

男子脈在關上,女子脈在關下,故男子尺脈恆弱,女子尺脈恆盛,是其常也。反者,男得女脈為不足,病在內;女得男脈為有餘,病在四肢。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隨脈言之。此之謂也。《難經·十九》

魂魄穀神,皆見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左大順男,右大順女。《脈經》

白話文:

男性的脈搏一般位於關脈(手腕)上方,而女性的脈搏則位於關脈下方。因此,男性的尺脈(手腕下方)通常較弱,而女性的尺脈則較強,這是正常的現象。

反之,如果男性出現女性脈象,則表示身體虛弱,病症在內部;如果女性出現男性脈象,則表示身體有餘,病症在四肢。

脈搏在左邊出現異常,則病症在左邊;在右邊出現異常,則病症在右邊。根據脈搏的具體情況來判斷病症的部位。

這就是《難經·十九》中所說的「男脈在關上,女脈在關下」的道理。

經曰: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左為陽,右為陰。男脈左大,女脈右大,夫復何疑?然他書多言左主血右主氣,女血盛,故左大,男氣盛,故右大者,何也?蓋男右女左者,以血氣之本體言之,即以脈之形狀言之也。男左女右者,以陰陽之升降言之,即以脈之來去言之也。

白話文:

古書中說:「左右」是陰陽通行的道路。左代表陽,右代表陰。男性脈搏左側有力,女性脈搏右側有力,這還有什麼疑問呢?但是其他醫書多說左側主血,右側主氣,女性血氣旺盛,所以左側脈搏有力;男性氣血旺盛,所以右側脈搏有力,這又是什麼道理呢?其實男性右側脈搏有力,女性左側脈搏有力,這是從血氣的根本來講,也是從脈搏的形狀來講。男性左側脈搏有力,女性右側脈搏有力,這是從陰陽的升降來講,也是從脈搏的來去來講。

故《脈經》專取寸口言之,來去之盛衰最顯於寸部也;他書蓋取尺中言之,形體之虛實最重於尺部也。丹溪於《脈經》不得其解,以醫者之左右手釋之,豈非離遁之詞耶?又有以妊娠之男女言者,於本文上下亦乖。

白話文:

因此,《脈經》專門提到寸口,因為來去之勢的興衰在寸部表現得最為明顯;其他書籍則提到尺中,因為身體的虛實在尺部最為重要。丹溪對於《脈經》未能理解,用醫生左右手來解釋,這不就是一種逃避的話語嗎?還有,有些人根據懷孕男女的問題來解釋,這樣的說法與原文的意思相悖。

張石頑曰:古人雖有女子右脈常盛,及女脈在關下之說,要非定論。何夢瑤曰:古謂女脈左大於右,驗之不然。蓋人右手比左手略大,故脈亦應之而右大於左也。按:右大於左者,因人右手常勞於左,故其氣強於左也。即女尺恆盛,亦不過尺寸平等,不似男脈尺弱於寸耳,非能更盛於寸也。

白話文:

張石頑說:古人雖然說過婦女的右脈通常較盛,以及婦女的脈搏在關穴下方,但這並非定論。何夢瑤說:古人認為婦女的脈搏左側比右側大,但驗證起來並非如此。這是因為人的右手比左手略大,所以脈搏也應該相應地右側大於左側。

因此,右側脈搏大於左側的原因是,人們右手通常比左手勞動多,所以右手的氣血比左手強。即使婦女的尺脈經常較盛,也不過是寸關尺三部脈搏大小相等,不像男性的脈搏尺脈較寸脈虛弱,更不會比寸脈更強盛。

2. 經月不調雜病脈證

婦人左關尺忽洪大於右手者,口不苦,身不熱,腹不脹,此經將至之時也。《醫存》

白話文:

如果婦女的左手關脈和尺脈突然比右手的大,但是嘴巴不苦,身體也不發熱,肚子也沒有脹滿,這就是月經將要來的徵兆。

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者,屬心而絡於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素問·評熱病論》

白話文:

月經不來的病因,是子宮經絡閉塞。子宮經絡,屬心臟並與子宮相連。現在(病人的)心氣上衝肺部,心氣無法下行,所以月經纔不會來。

此外熱邪風所灼也,宜滋養心液,清降肺氣。

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其傳為息賁者,死不治。「陰陽別論」

白話文:

此外,若是熱邪風所引起的症狀,應該滋養心臟的津液,並清除降伏肺部的氣。

當二陽的病症影響到心和脾時,會有不能隱藏的症狀出現,女子會停經,如果病情轉變為風消或者息賁,那就屬於不治之症。

此憂思鬱結所致也。前節為外因,此節為內因。二陽,胃及大腸也。病者,胃不容納,大腸秘結也。發心脾者,發原於心脾也。有不得隱曲者,憂思之鬱結也。憂愁思慮,傷於心脾,則三焦不通,故上拒於納,下艱於出也。若在女子,則為不月矣。風消,所謂乾血癆也。息賁,胸膈氣結而喘,如肺積也。

腎脈微澀為不月。《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微,未甚也。

白話文:

這些症狀都是由憂愁思慮鬱積所引起的。前面一節講的是外在因素,這一節講的是內在因素。二陽,指的是胃和大腸。病竈在於胃部不能消化容納食物,大腸便祕不通暢。從心脾發出的,病根在於心脾。有不能宣洩的隱祕憂愁,導致思慮鬱結。憂愁思慮傷及心脾,導致三焦不通暢,所以上面不能進食,下面難以排出。如果發生在女性身上,就會導致閉經。風消,也就是所謂的乾血癆。息賁,胸膈氣結導致喘息,就像肺積一樣。

尺脈滑,血氣實,婦人經脈不利,男子溺血,宜服朴硝煎、大黃湯,下去經血。前節為虛閉,此節為實閉。

白話文:

脈搏滑利,血氣充盈,對於女性,經脈不通暢;對於男性,小便帶血,適合服用朴硝煎劑和大黃湯,通利經血。上一節是虛證閉塞,這一節是實證閉塞。

《內經》曰:緩而滑曰熱中。《脈經》曰:尺脈滑而疾,血虛。《慎柔五書》曰:脾經濕熱盛,則克腎水。尺脈滑者,土厚而水壅也,故以朴硝、大黃下之。已上四節,病因與脈,大概盡矣。

白話文:

《內經》上說:脈搏緩慢而滑利,表示體內有熱。

《脈經》上說:尺脈滑利且跳動快,說明血虛。

《慎柔五書》上說:脾經濕熱旺盛,會影響腎水。

尺脈滑利的人,是脾土過於厚實而水液壅塞,所以使用朴硝和大黃這類瀉下藥物來治療。以上四條論述,大概涵蓋了疾病的原因和脈象。

左手關後尺中陽絕者,無膀胱脈也,苦逆冷,婦人月使不調,王月則閉;男子失精,尿有餘瀝。刺足少陰經,治陰。右手關後尺中陽絕者,無子戶脈也,苦足逆寒,絕產,帶下,無子,陰中寒。刺足少陰經,治陰。王月,膀胱寒水;王月,是仲冬也。

白話文:

如果左手關脈後尺部的中陽脈不出現,就表示膀胱脈也不出現,患者會感到冷痛、寒涼,女性月經不調,經期過後月經會停止;男性會遺精,小便時尿液滴漏。治療時應針刺足少陰經,調治陰分。

如果右手關脈後尺部的中陽脈不出現,就表示子戶脈也不出現,患者會感到足部冰冷寒涼,無法生育,有帶下病,沒有子女,陰部有寒氣。治療時應針刺足少陰經,調治陰分。

「王月」是指膀胱中的寒水;「王月」也指仲冬時節。

左手關上脈陰虛者,足厥陰經也。病苦脅下堅,寒熱,腹滿,不欲飲食,腹脹,悒悒不樂,婦人月經不利,腰腹痛。

白話文:

左手把脈發現陰虛者,是足厥陰肝經出了問題。會出現脇下疼痛、堅硬,寒熱交替,腹脹,食慾不振,腹部脹氣,心情鬱悶,女性月經不順,腰腹疼痛等症狀。

從寸口邪入上者,名曰解脈來至,狀如琴絃,苦少腹痛。女子經月不利,孔竅生瘡;男子病痔,左右脅下有瘡。《脈經》

白話文:

尺脈上傳有邪氣入侵,稱為「解脈來至」,表現為脈象細長如琴絃,伴有腹痛。女性月經不調,孔竅生瘡;男性患痔瘡,左右脅下有瘡。

有病胸脅支滿者,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也。治之奈何?曰:以四烏鰂骨一藘茹二物併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後飯,飲以鮑魚汁,利傷中一作腸中及傷肝也。《素問·腹中論》

白話文:

症狀:

如果胸口和肋骨之間脹痛,影響進食,病情發作時先聞到腥臭味,排出清澈液體,先吐血,四肢發冷,頭暈,時常前後吐血,這叫什麼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岐伯曰:

這個病叫血枯,是由於年輕時大出血引起的。比如酒醉後同房,導致氣血虧虛,肝臟受損,所以月經量少甚至停止。

治療方法:

用烏鴉骨粉和茹草兩種藥材混合,做成雀卵大小、小豆模樣的丸子。每次飯後服用五丸,用鮑魚汁送服,可以治療氣血虧虛和肝臟受損。

此與下節,病證略同而更重。下為墜墮而畜血,屬於實,故肝脈浮沉皆急。此為大脫血,屬於虛。觀於中氣竭、肝傷,是損及血分,肝脈虛散可知也。男女破身太早,有患此者。

白話文:

這個與下一節的病徵症狀大致相同,但病情更嚴重。下一節所說的墮胎後血塊積聚,屬於實證,因此肝臟的脈象浮沉都急促。這一節所說的失血過多,屬於虛證。從中氣耗盡、肝臟受傷來看,一定是損傷了血液,肝臟的脈象虛弱散亂就可以證明這一點。男女在身體發育成熟之前發生性行為,就有可能患上這種病。

肝脈沉之而急,浮之亦然,苦脅下痛,有氣支滿引少腹而痛,時小便難,苦目眩頭痛,腰背痛,足逆寒,時癃,女子月信不來,時無時有,得之少時有所墜墮。

白話文:

肝臟的脈象無論是沉下去還是浮起來,都又沉又快,感到兩脅和下腹部疼痛,還有腹氣脹滿,引到小腹疼痛,小便有時難排出,常常頭暈頭痛,腰背疼痛,足部感覺冰冷,小便時有不順暢感,女性經期不準,有時來,有時不來,這是由於小時候曾經跌倒或墜落所致。

脾脈沉之而濡,浮之而虛,苦腹脹煩滿,胃中有熱,不嗜食,食而不化,大便難,四肢苦痹,時不仁,得之房內,月使不來,來而頻並。《脈經》

白話文:

脾脈:

  • 按壓時感覺脈搏位置很深且脈象潤澤。
  • 浮按時感覺脈象空虛。

症狀:

  • 苦惱於腹部脹滿、煩躁不安、感到飽脹。
  • 胃部有熱氣。
  • 食慾不振。
  • 吃東西也不容易消化。
  • 大便困難。
  • 四肢痠痛麻痺,有時會失去知覺。

其他症狀:

  • 因為房事過度而出現上述症狀。
  • 月經不來,或月經頻繁而量多。

來而頻並,無定期也。脾主信,脾虛故爾。

婦人脈,寸關調如故,而尺脈絕不至者,月經不利。當患少腹引腰絞痛,氣積聚,上叉胸脅也。巢氏

統觀諸文,凡月事不調,未有不胸脅支滿,腰腹脹痛,目眩,頭痛者,大概實者多痛,虛者多脹也。

白話文:

女性的脈象,寸關脈位置的脈象正常,但尺脈卻完全摸不到,這代表月經不調。患者會出現小腹牽引腰部絞痛,氣體積聚,上衝胸脅的症狀。巢氏說,總結所有關於月經不調的醫書,凡是月經不調,沒有不伴隨胸脅脹滿、腰腹脹痛、頭昏眼花、頭痛的。總體來說,月經不調,實證多表現為疼痛,虛證多表現為脹痛。

已上諸文,率推原月使不調之因。竊嘗深維其義,病之處所,在於肝腎;病之根原,在於心脾;而旋轉之樞紐,則全在肺也。繆仲醇謂:白微為調經聖藥。白微,清降肺氣者也,氣逆,降而降之;氣陷,宣而降之;血實,決而降之;血虛,補而降之;血寒,溫而降之;血熱,清而降之。未有肺氣調而月使不調者也,未有肺氣不調而月使調者也。

白話文:

上述所有文章,都推論了月經不調的原因。我曾經深入地思考過它們的意義,發現疾病的所在之處在肝腎,疾病的根本原因在心脾,而旋轉的樞紐則完全在於肺。繆仲醇認為白微是調經聖藥。白微可以清降肺氣,氣逆上行時,白微降而降之;氣下陷時,白微宣而降之;血實時,白微決而降之;血虛時,白微補而降之;血寒時,白微溫而降之;血熱時,白微清而降之。沒有肺氣調和而月經不調的,也沒有肺氣不調而月經調和的。

昔人或注意腎,或注意脾,雖皆屬吃緊,而不理肺氣,仍是無效。肺氣不調,半由肝熱,半由脾濕也。

脈微而澀,血氣俱虛。年少者,亡血也。乳子下利為可。不者,此為居經,三月一來。《脈經》,下並同。

白話文:

以前的人有的注重腎,有的注重脾,雖然這些都很重要,但如果忽略了肺氣,仍然沒有效果。肺氣不調,一半是因為肝熱,另一半是因為脾濕。

脈搏微弱且澀滯,表示血氣都虛弱。年輕人這樣是因為失血。哺乳期的婦女如果腹瀉是正常的。如果不是這樣,這就是居經,每三個月來一次。《脈經》中的說法,下面的也是相同的。

寸口脈,衛浮而大,榮反而弱,浮大則氣強,反弱則少血。孤陽獨呼,陰不能吸,二氣不停,不停勻也。衛降榮竭。陰為積寒,陽為聚熱,陽盛不潤,經絡不足,陰虛陽往,故令少血。時發灑淅,咽燥汗出,或溲稠數,多唾涎沫,此令重虛。津液漏泄,故知非軀。畜煩滿洫,月稟一經。三月一來,陰盛則瀉,名曰居經。「畜煩」二字未曉。

白話文:

寸口的脈象:防衛之氣浮在表層,而且強大;榮衛之血反過來卻很微弱。脈象浮大表示正氣旺盛,反過來脈象微弱表示血氣不足。孤陽獨行,陰氣無法吸收,這兩股氣息無法交替運行,也不夠和緩。防衛之氣下降,榮衛之血耗盡。陰氣因為累積寒冷而凝聚,陽氣因為積聚熱氣而亢盛。陽氣太過旺盛,滋潤不足,導致經絡氣血不足。陰虛,陽氣就會運行,所以導致血氣不足。有時會表現出打噴嚏、流鼻涕、咽喉乾燥、出汗,或者小便混濁頻繁、唾液增多等症狀。這些都是由於元氣大虛導致的。津液漏泄,所以知道不是身體肥胖。體內積蓄著煩熱感,每個月會發作一次經絡不通的症狀。每三個月發作一次,陰氣旺盛就會腹瀉,這種情況稱為「居經」。「畜煩」這兩個字的意思不明確。

寸口脈,微而澀,微則衛氣不足,澀則血氣無餘。衛不足,其息短,其形燥;血不足,其形逆;營衛俱虛,言語謬誤。趺陽脈微而澀,微則胃氣虛,虛則短氣,咽燥而口苦,胃熱;澀則失液。少陰脈,微而遲,微則無精,遲則陰中寒,澀則血不行,此為居經,三月一來。

白話文:

寸口脈:

  • 脈搏微弱而澀:微弱表示衛氣不足,澀表示血氣不足。
  • 衛氣不足:呼吸急促,身體乾燥。
  • 血氣不足:面色蒼白,言語錯亂。
  • 營衛氣血都虛:言語錯亂。

趺陽脈:

  • 脈搏微弱而澀:微弱表示胃氣虛,虛則氣短、咽喉乾燥、口苦、胃熱。
  • 澀表示胃液分泌失調。

少陰脈:

  • 脈搏微弱而遲緩:微弱表示精氣不足,遲緩表示陰中寒。
  • 澀表示血流不暢,這是經絡不通暢的表現,每隔三個月發作一次。

婦人經一月再來者,經來,其脈欲自如常,而反微,不利,不汗出者,其經二月必來。謂必,間月,至第二月始能來也。

白話文:

對於一個月來一次經期的女性,如果經期到來的時候,脈搏反而比平常微弱,沒有任何不適或出汗,那麼她的經期很可能兩個月才會來一次。這意味著,這個月經週期將會間隔一個月,直到第二個月才會再次來潮。

《醫存》曰:婦人脈軟如常,雖經水或前或後,或多或少,或一月未來,皆不成經病。又曰:婦人有兩月而經一行者,有三月而一行者,有一生不行經者,皆由稟賦,無妨生育。又有懷孕後,逐月行經者,亦稟賦然也。夫兩三月而經一行及一生不行經者,凡病,不宜過涼其血及破其血。

白話文:

《醫存》中提到:對於女性來說,脈搏柔軟如平常一樣,即使月經來潮時間不準確,有時提前或延後,有時經血量多或少,或者一個月都沒有來,這些都不算經病。又說:有一些女性兩個月才來一次月經,有的三個月才來一次,還有些一生都不來月經,這些都是天生的體質,不會影響生育。還有女性在懷孕後,月經仍會逐月來潮,這也是與體質相關。對於兩個或三個星期才來一次月經,或一生都不來月經的女性,如果生病了,不適合使用過寒涼的藥物來涼血或者破血。

孕後逐月行經者,凡病,皆宜清血熱、兼固中氣。又有倒行經者,每月依期鼻衄,而不下行,多由血熱而下有寒濕也。多行者,肝不攝、脾不舉也。逆行者,腎不納、肺不降也。

白話文:

懷孕後仍每月來月經的人,如果生病,治療原則是要清熱血兼固中氣。還有一種情況是「倒行經」,也就是每個月到了經期,不是經血排出,而是流鼻血,這多半是由於血熱,而下半身又同時有寒濕。月經過多的人,是因為肝臟不收斂,脾臟不升舉。月經逆行的人,是因為腎臟不固攝,肺臟不降氣。

婦人來脈,反得微澀,法當吐。若下利,而言不,因言夫人年幾何,夫人年七七四十九,經水當斷,反至今不止,以故致此虛也。

白話文:

婦人月經來潮,脈搏卻摸起來有點不通暢,這樣的情況應當催吐。如果婦人還有拉肚子的症狀,卻說沒有,那就問一問婦人年紀多大。婦人回答說七十四歲,這個年紀月經本來就該斷了,但到現在還沒有停止,因此才導致了身體虛弱。

婦人來診,言經少不如前者,何也?曰:曾更下利。若汗出,小便利者,可,何以故?曰:亡其津液,故令經少。設經下反多於前者,當所困苦,當言恐大便難,身無復汗也。

脈浮,汗出者,必閉。

白話文:

一位婦女來看病,她說她的月經變少了,是什麼原因?大夫問:您最近是否經歷過腹瀉?如果出汗多,小便通暢,這是正常現象,為什麼呢?因為汗液和小便的多量排出,會導致津液的流失,從而導致月經變少。如果月經反而比以前多了,而且您感到身體虛弱,大便困難,沒有出汗的現象,那麼就應該擔心了。

《寓意草》曰:楊季登長女及笄,經閉逾年,發熱,食少,肌削,多汗。嘉言診之曰:此證可療處,全在有汗,汗亦血也。設無汗而血不流,則皮毛槁,死矣。宜用極苦藥斂血入內,下通衝脈,於是以龍薈丸,兩月而經水大至,諸證全瘳。次女亦病,多汗,食減,骨削。診時手間筋掣肉顫,始以為大驚大虛之候,治以溫補,略無增減。

白話文:

《寓意草》記載:楊季登的大女兒到了適婚年齡,但月經已超過一年沒有來,發熱、食慾不佳、肌肉消瘦、多汗。嘉言醫師診斷說:這個病症是可以治療的,關鍵在於有汗,汗液也是血的一部分。如果沒有汗液,血就不會流動,那麼皮膚和毛髮就會枯槁,最終導致死亡。應該使用極苦的藥物將血收斂到身體內部,疏通衝脈。於是使用了龍薈丸,兩個月後月經來了,其他症狀也全部痊癒。二女兒也生了病,症狀是多汗、食慾減退、骨瘦如柴。診斷時,她手掌的筋脈抽搐、肌肉顫抖,起初嘉言醫師以為這是大為驚嚇和虛弱的徵兆,於是用溫補的方法治療,但病情毫無起色。

繼見面色時赤時黃無定,知有邪祟,附入臟腑,於是以犀角、羚羊角、龍齒、虎威骨、牡蠣粉、鹿角霜、人參、黃耆合末,以羊肉半斤煎濃汁,調末,一次盡服之,竟愈。

婦人常嘔吐而胃反,若常喘,一作多唾。其經必斷。設來者,必少。

白話文:

後來發現他的臉色忽紅忽黃、不定時變幻,推斷有邪祟侵入臟腑,於是用犀牛角、羚羊角、龍齒、虎威科、牡蠣粉、鹿角霜、人參、黃耆研成細末,再用半斤羊肉煎成濃汁,將藥末調入其中,病人一次服完,最後痊癒了。

婦人血下,咽乾而不渴,其經必斷。此榮不足,本有微寒,故不引飲。渴而引飲者,津液得通,榮衛自和,其經復下。上並出《脈經》。

肝心脈弦緊而疾,肺脈浮而大,尺澤鬱郁不散,月候不通,大腑秘熱,兩足痛不能行,肌肉消瘦,漸如馬藍節。

白話文:

女性經血下流,咽喉乾燥卻不口渴,則是經脈中氣血一定有所損傷。這是因為氣血不足,體質偏寒,因此不會想喝水。如果口渴想喝水,表示津液運行通暢,氣血平衡,經血也會停止下流。此文出自《脈經》。

六脈弦緊而長,心脈洪大而實,尺脈結,月經不通,時常淤怒,不得安處,淤怒,即鬱怒也。忽忽似癲狂,夜不睡,小便赤,大腑如常,或下鴨溏。

白話文:

六脈弦緊而細長,心脈脈搏強大而有力,尺脈出現結脈,月經閉塞不通,常常鬱悶憤怒,無法安靜下來。這種鬱悶憤怒,就是鬱怒。精神恍惚像癲狂,晚上睡不著,小便發紅,大便沒有什麼異常,偶爾會拉出稀便。

肝脈虛弦而長,按之無骨力,心脈動而疾,肝邪傳心,日夜煩躁,或如癲狂,不得眠睡。肝主疏泄,肝邪傳心,疏泄太過,故見諸證。

白話文:

肝臟的脈象細長且無力,按壓時幾乎沒有彈性。心臟的脈搏快速而急促,表明肝臟的病邪已經傳到了心臟,導致患者日夜煩躁,甚至出現癲狂的表現,無法入睡。肝臟負責疏通氣血,肝臟的病邪傳到心臟,導致疏通過度,因此出現了上述症狀。

六脈大而沉,肝脈橫,肺脈浮,主婦人血熱,血候行少,背上非時有一片發熱,口無津液,或兩三月一次,或半年不行,或止些小黑血。

白話文:

六種脈象都又大又沉,肝脈橫著,肺脈浮著,這是婦女血熱的症狀,月經量少,時常感到後背發熱,口乾舌燥,月經有時兩三個月來一次,有時半年都不來,或者只來一點點發黑的經血。

六脈沉而洪大,重手取之,其深至骨,隱隱然應指有骨力,來疾去遲,至數與常人無異,但胃脈亦洪大,上隔有伏涎,此為血澀生積。當經候不快,或不行,腰痹,口乾而渴,背迸,脹也。眼睛迸,兩臂重,缺盆迸,大腑秘,心憎,煩也,夜不得眠。

白話文:

六種脈象都沉降而洪大,用重手按脈可以深入到骨頭,脈動隱隱約約可以感覺到強勁的骨力,脈動來得快,去得慢,脈搏次數與正常人無異,但是胃脈也洪大,胃上隔著層層虛浮的唾液,這是由於血流不暢導致的積滯。表現為經期不順或閉經、腰部僵硬疼痛、口乾舌渴、後背痠痛、腹脹、眼睛腫脹、雙臂沉重、肩胛骨之間腫脹、大便不通暢、心煩意亂,夜間失眠。

六脈疾大虛急者,大為風,浮血溢,急為尺澤有寒。或因經候行時,或因產後吃生冷不相當之物,或產後早起傷風,血氣俱病,臨經行時,忽先氣痛,或小腹急痛。

心脈芤,肝脈虛,尺澤微細,血海虛損,經候過多,或成片流下,不可禁止。

白話文:

脈象非常快速虛弱急迫的,大多是風邪入侵導致,浮在表面的血液流溢。脈象快速,而且尺澤寸口的部位有寒氣。可能是因為經期來臨時,或者產後吃了生冷不適當的食物,或者產後過早起牀受了風寒,氣血都受了損害。接近經期來臨的時候,會突然出現氣痛,或是小腹急痛。

六脈皆沉,肝脈弱而虛,尺澤細細如縷,又帶澀而遲,肝腎多感寒,伏在子宮,血海虛損,經候過多,小便白濁如米泔,少陰腎脈貫脊而行,背上忽有一片寒冷,口中即吐清水。

六脈疾大而浮,腎脈急而浮,心脈差洪,血風頭痛,口乾吐痰。痰,當作沫。

白話文:

所有脈象都沉靜,肝脈虛弱無力。寸口脈細如絲線,又澀又慢,表示肝腎受寒,寒氣潛伏在子宮中。血海氣血不足,經期出血過多。小便混濁如淘米水,表示少陰腎脈貫通脊椎,背部突然有一片冰冷的感覺,同時口中吐出清澈的口水。

六脈弦大,肝心脈澀而短,尺脈急沉而搏,緣使性多瘀怒,傷損肝心正氣,因而積涎。怒則氣逆,涎隨氣上,其狀聞得心前昏悶,潰亂不快,聞,猶覺也。遂有一塊之物,上觸到咽喉,即手足俱冷,口噤不開,不省人事。即所謂中氣也。

白話文:

六條脈搏有弦脈、大脈,肝和心的脈搏緊澀短促,尺脈急促沉降且搏動,這是因為個性容易抑鬱憤怒,損傷了肝和心的正氣,因此產生了痰液。憤怒時氣血逆流,痰液隨氣上升,會感到心前昏悶、胸悶氣短、煩躁不安,就像聽到一些聲音。接著會有一塊東西卡在喉嚨,就會手腳冰冷、嘴巴緊閉無法說話、昏迷不醒。這就是所謂的「中氣」。

六脈弦大而疾,尺脈亦弦而動,泛泛不絕,經候過多,七八日不止,皆下鮮血。此非虛,不可補,止可涼風。血緣風盛血散。然久而不止,即肝氣脫血。上並出史載之。

婦人月經不利,脈絕小,實者生,浮虛者死。

白話文:

六條脈搏都緊繃而快速,尺脈也緊繃有動感,持續流動不斷,經期過長,七、八天都無法止住,都會排出鮮血。這不是虛證,不能用補益之法,只能用涼風治療。血脈和風氣相連,風氣旺盛導致血脈擴散。但如果長期不停止出血,就會導致肝氣虛脫血虛。這些記載在史書上都有記載。

凡血熱者,經多先期而至,然須察其虛實,不可以假火作真火也。若形證無火而經早者,乃心脾氣虛,不能固攝而然。若一月二三至而無定期者,此氣血敗亂之證,當隨其寒熱而調治。

凡血寒者,多後期而至,然常有陰火內爍,血本熱而亦過期者,此水虧血少,燥澀而然,治宜清火滋陰。

白話文:

對於血熱的人來說,月經通常會提前來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區分虛火和實火。如果身體沒有熱象,但月經卻提前,可能是心脾氣虛,導致氣血固攝不住而造成的。如果月經在一個月內來兩三次,而且沒有固定的週期,則表示氣血混亂,需要根據寒熱症狀進行調理。

又有以血質之濃淡分寒熱者,較以先期、後期分者略為有準。大抵血濃,卻勻淨,不成衃,色鮮妍,臨期無腰痛、腹痛諸證者,氣血俱調之婦也。若下過多者,血熱也。血濃,成衃,帶紫色,下多者,此血實氣虛也。氣不健運,故血多而成衃也。成衃,帶紫黑色,下少者,此血熱氣寒也。

白話文:

還有一種根據生理期的血質濃淡來區分寒熱的說法,這比根據生理期早晚來判斷要更準確一些。一般來說,血質濃稠,但均勻乾淨,不凝結成塊,顏色鮮明,臨近生理期時沒有腰痛、腹痛等徵狀的,表示氣血調和。如果生理期血量過多,表示血熱。血質濃稠,凝結成塊,帶有紫色,生理期血量多的,這種情況是血多氣虛。氣血運行不暢,所以血多而凝結成塊。血質凝結成塊,帶有紫黑色,生理期血量少的,這種情況是血熱氣寒。

因寒束於外,熱鬱於內,血不得行,為熱煎熬,故成衃帶黑,又下少也。色深黑成衃而下少者,血敗氣虛也。色略淡而下多,不成衃者,有水氣也。若下過少者,血虛也。色淡中帶黑衃,下少者,氣血俱寒也。色極淡如屋漏水者,虛寒之極也。故以多少定虛實,以濃淡定寒熱,往往可信。

凡經有不調而證見不足者,皆不可妄行克削及寒涼等劑,再傷脾腎,以伐生氣。

白話文:

因為寒氣凝聚於體表,熱氣鬱結於體內,血液無法正常運行,被熱氣煎熬,所以大便的顏色呈現黑色,而且量少。大便顏色很黑,形成硬塊,而量很少的情況,表示氣血虧虛。大便顏色較淡,量較多,沒有形成硬塊的情況,表示體內有水氣。如果大便量過少,表示氣血虛弱。大便顏色淡中帶黑,量少的情況,表示氣血都虛寒。大便顏色極淡,如同屋頂漏水時滲出的水一樣,表示虛寒到了極點。因此,根據大便的量可以判斷虛實,根據大便的顏色可以判斷寒熱,通常可以作為可靠的指標。

經行腹痛,證有虛實。實者,或因寒滯,或因血滯,或因氣滯,或因熱滯。虛者,有因血虛,有因氣虛。然實痛者,多痛於未行之前,經通而痛自減。虛痛者,多痛於既行之後,血去而痛未止,或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為虛,亦為熱。拒按拒揉者為實,亦為寒。有滯無滯於此可察。

但實中有虛,虛中有實,全虛全實不多見也,當於形氣稟質兼而辨之。上並出景岳。

白話文:

經期腹痛,有虛實之分:

  • 實證:可能是寒滯、血滯、氣滯或熱滯引起的。
  • 虛證:可能是血虛或氣虛引起的。

實證腹痛,通常在經期開始前就疼痛,經血排出後疼痛會減輕。虛證腹痛,通常在經血排出後疼痛,或經血排出後疼痛加劇。

一般來說,能按壓和揉動的疼痛為虛證,也可能是熱證。不能按壓和揉動的疼痛為實證,也可能是寒證。通過這些特徵,可以判斷疼痛的虛實和寒熱。

有初按快,久按不快;輕按快,重按不快者,即虛實兼證也。《難經》曰:內痛外快,為內實外虛;外痛內快,為外實內虛。

白話文:

初期按壓時感覺快,持續按壓後就不快了;輕輕按壓時感覺快,用力按壓時就不快了,這種情況表明身體既有虛證又有實證。《難經》中說:內部疼痛,按壓外部感覺快,表明內部有實證,外部有虛證;外部疼痛,按壓內部感覺快,表明外部有實證,內部有虛證。

前謂調經,重在理肺,是指月水不來也。若來常先期,或一月兩行者,則又由肝氣之疏泄太過也。疏泄太過,有由土濕木鬱,有由土虛木陷,有由水枯木散,有由水寒木沉,治之或宣、或舉、或溫養,各視其本也。

白話文:

前面提到調理經期,重點在於調理肺氣,這是指月經不來的情況。如果月經總是在預定時間前來,或一個月來兩次,那麼可能是肝氣疏泄過度造成的。疏泄過度,可能原因有:脾胃濕氣旺盛導致肝氣鬱結、脾胃虛弱導致肝氣下降、腎水不足導致肝氣散亂、腎水寒涼導致肝氣沉滯。治療方法包括疏通、提升或溫養,具體視不同的根本原因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