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脈義簡摩》~ 卷六 名論彙編 (11)

回本書目錄

卷六 名論彙編 (11)

1. 齊德之《外科精義·論脈證名狀二十六種》

夫脈之大體,二十六種。此診脈之紀綱也。細而論之,毫釐少差,舉止必遠。總而言之,逆從虛實,陰陽而已。兩者議之,以要其中。謹於諸家脈法中,撮其機要,翦去繁蕪,載其精義如下:

白話文:

脈象大體上有二十六種,這是診斷脈象的準則。仔細分析的話,即使輕微的差異,也會導致不同的診斷。總而言之,脈象的逆、順反映了虛、實、陰、陽的變化。兩者相互影響,以求把握本質。我從眾多脈診方法中,提取其要點,去除繁瑣,載錄其精華如下:

浮脈之診,浮於指下,按之不足,舉之有餘,再再尋之,狀如太過,瞥瞥然見於皮毛間。其主表證,或為風,或為虛。浮而散大者心也,浮而短澀者肺也,浮而數者熱也。浮數之脈,應發熱。其不發熱而反惡寒者,瘡疽之謂也。

白話文:

浮脈診斷

浮脈浮於手指表面,輕按不足,提起有餘。仔細診察,脈象顯得過於浮起,恍惚可見於皮膚之間。主表證,可能是風邪或虛證。

  • 浮而散大:屬心陽
  • 浮而短澀:屬肺氣
  • 浮而數:屬熱證。浮數脈應當發熱,但若不發熱反而惡寒,則為瘡疽所致。

洪脈之診,似浮而大,按舉之則泛泛然滿三部,其狀如水之洪流,波之湧起。其主血實積熱。「瘡腫論」曰:脈洪大者,瘡疽之病進也。如瘡疽結膿未成者,宜下之。膿潰之後,脈見洪大,則難治。若自利者,不可救治也。

白話文:

洪脈的診斷,看起來像是浮脈但很強大,按壓時會感覺到它輕浮地充滿了人體的三個部位,形狀如同洪水氾濫,波濤起伏。主要是血熱積聚所致。《瘡腫論》中記載:脈洪大,說明瘡疽病症正在發展。如果瘡疽尚未化膿,應該採取瀉下的治療方法。膿液潰爛後,脈象出現洪大,則難以治療。如果患者出現自行瀉利的情況,就無藥可救了。

滑脈之診,實大相兼,往來流利如珠,按之則累累然滑也。其主或為熱,或為虛,此陽脈也。瘡疽之病,膿未潰者,宜內消也。膿潰之後,宜托裡也。所謂始為熱,而後為虛也。

白話文:

滑脈的診斷方法,包括實證和大虛證同時並存,脈象往來流利,如同滾珠,按壓時感覺脈搏跳動不齊。這種脈象可能是由熱證或虛證所引起,屬於陽脈。瘡毒的病症,在膿液尚未潰爛時,宜採用內消的方法治療。膿液潰爛後,宜託內方法治療。所謂一開始是熱證,後來轉為虛證。

數脈之診,按之則呼吸之間,動及六至,其狀似滑而數也。若浮而數,則表熱也。沉而數,則裡熱也。又曰:諸數為熱。仲景曰:脈數不時見,則生惡瘡也。又曰:肺脈洪數,則生瘡也。診諸瘡洪數者,里欲有膿結也。

白話文:

檢查脈象,輕輕按壓時,在呼吸之間,脈搏會跳動六次左右,摸起來的感覺像是流暢而快速的。脈象如果浮在表層且快速,代表外感發熱。脈象如果沉在裡面且快速,代表內臟發熱。古書上說:凡是脈搏快速的都是熱證。仲景說:脈象雖然快速,但不是一直這樣,則會長出惡瘡。又說:肺脈洪大而快速,則會長出瘡瘍。診脈發現脈象洪大而快速,表示身體裡面可能會有膿包形成。

散脈之診,似浮而散,按之則散而欲去,舉之則大而無力。其主氣實而血虛,有表無里。瘡腫膿潰之後,而煩痛尚未全退者,診其脈洪滑粗散,難治也。以其正氣虛而邪氣實也。又曰:肢體沉重,肺脈大則斃,謂浮散者也。

白話文:

散脈的診斷:

散脈摸起來的感覺類似浮脈,但是按壓時會散開,想跑掉一樣,提起來之後感覺空虛無力。這是因為氣實血虛,外表有問題,而內部卻空虛。

比如瘡腫化膿之後,煩痛還沒有完全消除,這個時候如果診脈發現脈搏洪滑粗散,治療起來就很困難,因為這是正氣虛弱而邪氣實盛的表現。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如果肢體沉重,肺脈很粗大,則表示將要死亡。這裡的浮散脈也是指這種脈象。

芤脈之診,似浮而軟,按之中央空,兩邊實。其主血虛,或為失血。瘡腫之病,診得芤脈,膿潰後,易治。以其脈病相應也。

白話文:

芤脈的診斷方法,摸起來像浮脈一樣,但是比較柔軟,按壓時中間感覺空虛,兩邊感覺實。這種脈相表示血虛,或者失血過多。瘡腫的疾病,如果診斷出芤脈,那麼膿液潰破後,比較容易治癒。這是因為脈象與病症相互對應的緣故。

長脈之診,按之則洪大,而長出於本位。其主陽氣有餘也。傷寒得之,欲汗出自解也。長而緩者,胃脈也,百病皆愈。謂之長則氣治也。

白話文:

在診脈時發現脈象又長又大,而且比正常位置偏長,說明身體陽氣過剩。如果在傷寒時出現這種脈象,說明身體想要通過出汗來調節。脈象又長又緩的話,表示胃部的脈搏,說明身體的各種疾病都能得到治癒。稱為「長脈」,說明氣血運行順暢。

牢脈之診,按之實大而弦,且沉且浮,而有牢堅之意。若瘰癧結腫,診得牢脈者,不可內消也。宜溫消,不宜攻下也。

白話文:

牢脈的診斷方法:按脈時感覺脈象又實又大,而且弦緊,既沉脈又浮脈,有牢固堅韌的感覺。如果患者有淋巴結腫大、腫瘤等疾病,診斷出牢脈,不宜採取內服消散藥物治療,宜用溫熱藥物消散,不宜用瀉下藥物治療。

實脈之診,按舉有力而類結,曰實。經曰:邪氣盛則實。久病虛人,得此最忌。瘡疽之人,得此宜急下之。以其邪氣與臟腑俱實故也。

白話文:

判斷實脈時,手指按上去有力且好像有點硬結,就稱為「實脈」。經書上說:邪氣旺盛就會實脈。久病體虛的人,出現實脈是最不好的。患有瘡疽的人,若出現實脈,應該趕緊瀉下邪氣。因為這表示邪氣和臟腑都已經實了。

弦脈之診,按之則緊而弦。其似緊者,為弦如按弦而不移,緊如切繩而轉動,以此為異。春脈浮弦而平,不時見,則為飲,為痛,主寒,主虛。「瘡疽論」曰:弦洪相搏,外緊內熱,欲發瘡疽也。

白話文:

弦脈的診斷方法是按壓時感覺緊繃而有彈性。其中類似緊脈的,叫做弦脈,就像按住琴絃一樣,不會移動;而緊脈則像切斷的繩子一樣,可以轉動,兩者有區別。春天脈象浮弦而平穩,不時出現,表示有體液蓄積、疼痛,主要由寒邪和虛弱引起。根據「瘡疽論」的說法,弦脈洪大而相搏,外緊內熱,表示快要發作瘡疽了。

緊脈之診,似弦而緊,按之如切繩而轉動。其主切痛積癖也。瘡腫得之,氣血沉澀也,亦主痛也。

澀脈之診,按之則散而復來,舉之則細而不足。脈澀則氣澀也。亦主血虛。瘡腫潰後得之,無妨也。

白話文:

緊脈的診斷,形狀像弦一樣緊直,按下去感覺像是在切割繩子並且會轉動。這主要表明有劇烈的疼痛或是積聚的情況。如果是腫瘡得到這種脈象,表示氣血滯澀,也會有疼痛的症狀。

澀脈的診斷,按壓時散開又重新出現,抬手時則細弱不足。脈象澀表示氣滯不暢。也可能是血虛的表現。如果是在腫瘡癒合後出現這種脈象,則無需過於擔心。

短脈之診,按舉則不及本位。《內經》曰短則氣病,以其無胃氣也。諸病脈短,皆難治也。瘡腫脈短,真氣短也。

白話文:

脈搏短小:按壓時力道不足,無法深入其位。

《黃帝內經》中說:脈搏短小,表示氣血不足,因為沒有胃氣。

不管什麼疾病,脈搏短小,都很難治療。

瘡腫時出現脈搏短小,表示身體抵抗力不足。

細脈之診,按之則縈縈如蜘蛛之絲而欲絕,舉之如無而似有,細而微。其主亡陽衰也。瘡腫之病,脈來細而沉,時直者,裡虛而欲變證也。

微脈之診,按之則軟,小而極微。其主虛也。真氣復者生,邪氣勝者危。瘡腫之病潰後,脈微而勻,舉自差也。

白話文:

細脈的診斷:按脈時,脈搏細小,若有若無,像蜘蛛絲一樣細弱,似乎稍按就會斷掉。其代表陽氣衰微。瘡腫的病症,脈搏細弱而深沉,偶爾會出現直脈,表示內部虛弱,有可能轉變為其他病症。

遲脈之診,按舉來遲,呼吸定息,方得三至。其狀似緩而稍遲,痼疾得之則善,新疾得之,則正氣虛憊。瘡腫得之,潰後自痊。

白話文:

遲脈的診斷:按脈時來脈較慢,呼吸固定,纔算三至。症狀類似緩脈但稍慢,慢性疾病得此脈象較好,新發疾病得此脈象,則正是氣虛的緣故。瘡腫得到此脈象,潰破後會自行痊癒。

緩脈之診,按舉似遲,而稍駛於遲。仲景曰:陽脈浮大而濡,陰脈浮大而濡。陰陽同等,謂之緩。脈見長緩,百疾自瘳。凡諸瘡腫潰後,其脈澀遲緩者,皆易愈。以其脈候相應,是有胃氣也。

白話文:

緩脈的診斷方法:脈象按起來的感覺像遲脈,但是比遲脈稍微快一點。

仲景說:陽脈(寸關尺脈的寸脈)浮大而濡軟,陰脈(寸關尺脈的尺脈)浮大而濡軟。陰陽脈象相同,稱之為緩脈。

脈象顯得綿長緩和,各種疾病都可以自愈。

所有瘡腫潰爛後,脈象澀滯遲緩的,都容易癒合。因為脈候與病症相符,說明胃氣充足。

沉脈之診,舉之不足,按之方見,如爛綿。其主邪氣在臟也。水氣得之則逆,此陰脈也。瘡腫得之,邪氣深也。

伏脈之診,比沉而伏,舉之則無,按之至骨方得。與沉相類,而邪氣益深也。

白話文:

沉脈的診斷,輕觸時感覺不到,要用力按壓才會出現,像爛棉一樣。這表示邪氣在內臟中。若水氣病得到這種脈象則表示病情逆轉,這是陰性脈象。若是瘡腫得到這種脈象,則表示邪氣很深。

伏脈的診斷,比沉脈更深藏,輕觸完全沒有感覺,要按到骨頭才能摸到。它和沉脈相似,但邪氣更加深入。

虛脈之診,按之不足,遲大而軟,輕舉指下豁然而空。經曰:脈虛則血虛。血虛生寒,陽氣不足也。瘡腫脈虛,宜托裡和氣養血也。

軟脈之診,按之則如帛在水中,極軟而沉細,亦謂之濡。其主胃氣弱。瘡腫得之,補虛排膿托裡。

白話文:

**虛脈診斷:**按壓脈搏時感覺虛弱無力,脈搏遲緩、跳動幅度大、柔軟,輕輕抬起手指後脈搏很快消失。

醫書記載: 脈搏虛弱則血液虛少。血虛生寒,陽氣不足。

瘡腫脈虛: 宜採用溫補裏氣、養血的治療方法。

弱脈之診,似軟而極微,來遲而似有。仲景曰:微弱之脈,綿綿如瀉漆之絕。其主血氣俱虛,形精不足。大抵瘡家沉遲濡弱,皆宜托裡。

白話文:

關於虛弱脈象的診斷:

虛弱的脈象,感覺溫和柔軟,但非常細微,出現得緩慢,似有似無。張仲景說:細微虛弱的脈象,綿延細弱,就像細細流出的漆汁。這種脈象的主因是氣血不足,身體精氣虛乏。

一般來說,對於瘡瘍患者出現的沉滯、緩慢、濡濕、虛弱的脈象,都應該補養體內。

促脈之診,按之則去來數,時一止而復來。仲景曰:陽盛則促,主熱畜於裡也,下之則和。瘡腫脈促,亦急下之。

結脈之診,按之則往來遲緩,時一止復來。仲景曰:陰盛則結。經曰:促結則生,代則死。

白話文:

觸摸脈搏時的診斷方法,按下去時脈搏會跳動幾下,然後暫時停止再繼續跳動。張仲景說:陽氣過盛就會脈搏跳動急促,這說明體內蓄積了熱氣,需要瀉下通便才能使脈搏恢復正常。如果瘡腫時脈搏跳動急促,也需要緊急瀉下通便。

代脈之診,按之則往來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者,曰代脈也。代者氣衰也。諸病見之不祥。大凡瘡腫之病,脈促結者難治。而況見代脈乎?

白話文:

切脈時,脈搏按壓後往來流動會停止,無法自行復原,再次按壓後才能繼續跳動,這種脈象稱為代脈。脈搏遲緩表示氣血衰弱,在各種疾病中出現都是不吉利的徵兆。通常瘡腫的疾病,脈搏緊促有結塊者難以治癒,更何況出現脈搏遲緩呢?

動脈之診,見於關上,無頭尾,如豆大,厥厥然而動搖者是也。《脈經》曰:陰陽相搏,故謂之動。動於陽則陽氣虛而發厥。動於陰則陰氣虛而發熱。是陽生於尺而動於寸,陰生於寸而動於尺,不可不辨也。

白話文:

動脈在脈搏的關脈區,沒有頭尾,像豆子那麼大,跳動頻繁有力。

《脈經》上說:動脈是陰陽互相搏動的結果,所以稱為「動」。如果動脈出現陽氣虛弱,就會導致厥症(手腳冰冷)。如果動脈出現陰氣虛弱,就會導致發熱。

需要注意的是,陽氣生於尺脈,而動脈出現在寸脈;陰氣生於寸脈,而動脈出現在尺脈。這個區別非常重要。

2. 齊德之《外科精義·論三部諸脈主證》

夫寸關尺者,脈之位也。浮沉滑澀者,脈之體也。奠位分體,指文語證者,診脈之要道也。《脈經》曰:大凡診候兩手三部脈,滑而遲,不浮不沉,不長不短,去來齊等者,無病也。

白話文:

寸關尺是脈搏所在的位置。浮沉、滑澀則是脈搏的狀態。辨別脈位和脈體,並結合脈象來判斷病情,是診脈的基本方法。《脈經》說:一般來說,檢查雙手三部脈搏,脈象滑動而緩慢,不浮也不沉,長短適中,來往均勻,說明沒有疾病。

寸口脈浮者,傷風也。緊者,傷寒也。弦者,傷食也。浮而緩者,中風也;浮而數者,頭痛也;浮而緊者,膈上寒,脅下冷飲也。沉而緊者,心下寒而積痛;沉而弱者,虛損也。緩而遲者,虛寒也。微弱者,血氣俱虛也。弦者頭痛,心下有水也。雙弦者,兩脅下痛也。偏絕者不遂也,俱絕者不治也。

敝敝如羹上肥者,陽氣微也。連連如蜘蛛絲者,陽氣衰也。一作陰氣衰。

白話文:

寸口脈

  • 脈浮,是傷風。
  • 脈緊,是傷寒。
  • 脈弦,是傷食。
  • 脈浮而緩,是中風。
  • 脈浮而數,是頭痛。
  • 脈浮而緊,是膈上受寒,脅下受冷。
  • 脈沉而緊,是心下受寒,有積痛。
  • 脈沉而弱,是身體虛弱。
  • 脈緩而遲,是身體虛寒。
  • 脈微弱,是氣血都虛。
  • 脈弦,是頭痛,心下有水。
  • 脈雙弦,是兩脅下疼痛。
  • 脈單側消失,是偏癱。
  • 脈兩側都消失,無法治療。

關主中焦胸腹中事。去來徐而緩者,無病也。浮者,腹滿而不欲食,胃虛脹也。滑者,客熱在胃也。數者,熱結中焦也。沉伏者,中焦水氣,或嘔逆而吞酸也。弱者,胃氣虛也。雖有虛熱,不可大攻,須防熱去則生寒也。牢而實者,腹滿響響,噎塞而不通,或復大痛。澀者,氣逆也。

芤則瀉血。澀堅大實,按之不減而有力者,中焦實,有結伏在胃也。微浮者,積熱不消,蛔動心悸也。

白話文:

中焦問題

中焦主管胸腹中的事情。排泄順暢而緩慢,表示沒有疾病。

浮證: 腹脹不思飲食,表示胃氣空虛、脹滿。

滑證: 外來熱邪在胃中。

數證: 熱邪積結在中焦。

沉伏證: 中焦水氣過多,可能伴有嘔吐反酸。

弱證: 胃氣虛弱。

即使有虛熱現象,也不可過度攻伐,因為熱邪去除後可能會產生寒邪。

牢實證: 腹脹如鼓,吞嚥困難,不通暢,或還有劇烈疼痛。

澀證: 氣機逆亂。

尺主下焦腰腎膝脛足中事也。尺脈浮者,風熱,小便難也。沉者,腰背痛,而腎氣不足。數者,臍下熱痛,小便赤色而惡寒也。遲者,下焦寒而陰虛也。緊者,臍下小腹急痛也。緩者,腳弱下腫而痿痹也。弱者,下冷而腎氣衰也。軟者,腳不收而風痹,小便難也。伏者,小腹痛而疝瘕,穀不化也。

白話文:

尺脈主治下焦的腰、腎、膝、小腿、腳等部位的疾病。

尺脈浮現:風熱內侵,小便困難。

尺脈沉穩:腰背疼痛,腎氣不足。

尺脈急數:臍下疼痛,小便赤黃色,畏寒。

尺脈遲緩:下焦寒冷,陰氣虛弱。

尺脈緊促:臍下小腹劇烈疼痛。

尺脈緩弱:腳部無力,下肢腫脹,痿痺。

尺脈軟弱:腳部不能彎曲,風痹,小便困難。

尺脈伏藏:小腹疼痛,疝氣或腫塊,穀物不能消化。

細者,溏泄而下冷也。芤者,小便溺血而下虛也。牢而小者,足膝寒痹,腳下隱隱疼痛也。細而急者,筋攣不能行也。來而斷絕者,男子小腹有滯氣也,婦人月水不利也。

白話文:

細:腹瀉、消化不良,並且感到寒冷。

芤:小便中有血,並且感到虛弱。

牢而小:腳和膝蓋因風寒而疼痛,腳底隱隱作痛。

細而急:肌肉抽筋,無法行走。

來而斷絕:男性小腹有氣滯,女性月經不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