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脈義簡摩》~ 卷四 主病類 (6)

回本書目錄

卷四 主病類 (6)

1. 澀脈

澀脈為陰,往來艱難,動不流利,狀如輕刀刮竹,如雨沾沙,如病蠶食葉,參伍不調。主傷精亡血之病,為血痹,為寒濕入營,為心痛,為脅痛,為解㑊,為反胃,為亡陽,為腸結,為憂煩,為拘攣,為麻木,為無汗,為脾寒食少,為二便不調,為四肢厥冷,男子傷精,女子失血。又為不月,為胎病,為溲淋,亦為氣滯。

凡見澀脈,多因七情不遂,營衛耗傷,血少而氣不波瀾。其在上則有上焦之不舒,其在中下則有中焦下焦之不運,在表則有筋骨之疲勞,在裡則有精神之短少。經曰:脈弱以澀,是謂久病。然亦有不同者。或人稟賦經脈不利,或七情傷懷莫解,或過服補劑,以致血氣壅盛,或飲食過度,不即運化,或痰多而見獨澀,或久坐久臥,體拘不運,此又非主於傷精亡血之病也。至於虛勞細數而澀,或兼結代,死期可卜。

凡診此脈,須察病機,庶無謬治。《脈法》云:澀為血少,亦主傷精。寸澀心痛,或為怔忡;關澀陰虛,因而中熱,右關土虛,左關脅脹;尺澀遺淋。血利可決,孕為胎病,無孕血竭。《金匱》云:寸口脈浮大,按之反澀,尺中亦微而澀,知有宿食。有發熱頭痛,而見浮澀數盛者,陽中霧露之氣也。

霧傷皮腠,濕流關節,總皆脈澀,但兼浮數沉細之不同也。有傷寒陽明腑實,不大便而脈澀,溫病大熱而脈澀,吐下微喘而脈澀,水腫腹大而脈澀,消癉大渴而脈澀,痰證喘滿而脈澀,病在外而脈澀,皆脈證相反之候。平人無故脈澀,貧窮之兆。尺中蹇澀,則艱於嗣。其有脈塞而鼓,如省客;左右旁至,如交漆;按之不得,如頹土:皆乖戾不和,殊異尋常之脈,故《素問》列之大奇。

《正眼》曰:王叔和謂其一止復來。非也。往來遲難,有似於止,而實非止也。又曰:細而遲,往來難且散者,乃浮分多而沉分少。有似於散,而實非散也。

《三昧》曰:總由津血虧少,不能濡潤經絡。亦有因痰食膠固中外,脈道阻滯者。

白話文:

[澀脈]的解釋如下:

澀脈象徵著陰性,脈搏來回困難,動作不流暢,就像是輕刀刮竹、雨水沾在沙子上、生病的蠶吃葉子那樣,節奏不協調。這通常表示有傷精失血的疾病,可能是血液循環障礙、寒濕侵入血液、心臟疼痛、脅部疼痛、身體疲倦、反胃、失去體內的陽氣、腸道堵塞、心理困擾、肌肉抽搐、麻木、無汗、脾臟寒冷導致食慾不佳、大小便失調、四肢冰冷、男性傷精、女性失血等問題。此外,它也可能代表月經失調、懷孕問題、頻尿症狀,或表明氣血運行不暢。

當遇到澀脈,大多是由於情緒壓力、身體消耗、血液量減少且氣血運行不順。上身可能有胸悶的問題,中下身可能有消化系統的問題,外表可能有肌肉骨骼的疲勞,內在可能有精神疲憊。根據古書記載,弱且澀的脈象,往往代表長期的疾病。然而,也有一些例外情況。例如,某些人天生脈絡不順暢,或者情緒受創無法釋懷,或者過度服用補藥導致血氣過旺,或者飲食過度未及時消化,或者痰多導致脈象獨特的澀感,或者長時間坐臥不動,這些情況並不一定意味著傷精失血的疾病。對於那些虛弱、細小、快速且澀的脈象,或者伴隨著間歇性的脈象,可能預示著死亡。

在診斷這種脈象時,必須詳細觀察病情,以避免錯誤治療。根據脈法所述,澀脈表示血液量少,也代表傷精。如果在寸部發現澀脈,可能代表心臟疼痛或心悸;如果在關部發現澀脈,可能代表陰虛導致的體內熱度升高;右關部的澀脈可能代表脾胃虛弱,左關部的澀脈可能代表脅部脹痛;尺部的澀脈可能代表尿路感染或失禁。如果女性有澀脈,可能是懷孕問題,如果不是懷孕,則可能是血氣枯竭。根據金匱要略所言,如果在寸口部位發現浮大且澀的脈象,以及在尺部發現微小且澀的脈象,這可能表示有食物殘留。如果出現發燒、頭痛且伴有浮大、澀且快速的脈象,這可能是陽氣中的霧氣所致。

霧氣傷害皮膚腠理,濕氣流入關節,這些都會導致澀脈,但會伴隨著浮數、沉細的不同脈象。例如,如果患有陽明腑實的傷寒病,而且大便不通暢,脈象澀;或是溫病高熱,脈象澀;或是輕微嘔吐、呼吸困難,脈象澀;或是水腫、腹部膨脹,脈象澀;或是糖尿病患者極度口渴,脈象澀;或是痰多、喘息困難,脈象澀;或是外在疾病,脈象澀,這些都是脈象與病症相矛盾的情況。若健康的人無緣無故出現澀脈,可能是生活困苦的徵兆。如果在尺部發現澀脈,可能會影響生育。若脈象阻塞且鼓起,就像看到遠方的客人;或者脈象在左右邊交替出現,就像交叉的樹枝;或者按下後沒有脈象,就像倒下的泥土:這些都是異常且不協調的脈象,因此黃帝內經將這些歸類為非常罕見的脈象。

根據正眼所說,王叔和認為澀脈是一停再來。這是錯誤的。澀脈的來回困難,看起來像是停頓,但實際上並不是停頓。另外,細小且緩慢,來回困難且分散的脈象,表示淺層的脈搏較多而深層的脈搏較少。這種脈象看起來像是散脈,但實際上並不是散脈。

根據三昧所說,澀脈通常是因為血液和津液不足,無法滋潤經絡。也可能因為痰和食物堵塞內外,導致脈絡阻塞。

2. 實脈

實脈者,浮沉皆得,脈體厚也。大而且長,應指愊愊,然不虛也。經曰:血實脈實。曰:脈實者,水穀為病。曰:氣來強實,是謂太過。蓋實主火熱有餘之證,或發狂譫語,或陽毒便結,或咽腫舌強,或脾熱中滿,或腰腹壅痛,或平人實大。主有痢疾,宜先下之;或癰疽脈實,急下之,以邪氣在裡故也。

急宜通腸發汗,亟解繁苛之火,不待再計矣。又有如實之脈,久病得此,孤陽外脫,脈必先見弦數滑實。故書云:久病脈實者凶。其可療以消伐之劑乎?更有沉寒內痼,脈道壅滯,而堅牢如實,不得概用涼劑,但溫以薑桂之屬可也。又有真陰大虧,燎原日熾,脈見關格洪弦若實,法幾窮矣。

尚可清涼乎?以上三證,皆假實脈,非正實脈也。通一子云:表邪實者,浮大有力,以風暑寒濕,外感於經。為傷寒瘴瘧,為發熱頭痛,鼻塞頭腫,為筋骨肢體痠疼,癰疽等證。里邪實者,沉實有力,因飲食七情,內傷於臟。為脹滿,為結閉,為癥瘕,為瘀血,為腹痛,為痰飲,為喘嘔咳逆等證。

火邪實者,洪實有力,為諸實熱等證。寒邪實者,沉弦有力,為諸痛滯等證。凡其在氣在血,脈有兼見者,當以類求。然實脈有真假,真實者易知,假實者易誤。故必問其所因,而兼察形證,必得其神,方為高手。通一子之論,殆亦恐人以如實為真實乎。

張石頑曰:實在表,則頭痛身熱;實在裡,則䐜脹腹滿。大而實者,熱由中發;細而實者,積自內生。在傷寒陽明病,不大便而脈實,則宜下。下後脈實大,或暴微欲絕,熱不止者死。厥陰病,下利脈實者,下之死。下利日十餘行,脈反實者死。病脈之逆從可見矣。蓋實即是石,石為腎之平脈。

若石堅太過,劈劈如彈石狀,為腎絕之兆矣。其消癉鼓脹堅積等證,皆以脈實為可治。若泄而脫血,及新產驟虛,久病虛羸,而得實大之脈,良不易治也。

按:《內經》言:邪氣盛則實。此「實」字所賅甚廣,必有兼脈,非正實脈也。凡實熱者脈必洪,但洪脈按之或芤;實寒者脈必牢,但牢脈專主於沉。正實者,浮沉和緩,則寒不甚寒,熱不甚熱,此正盛邪微之實脈也。若夫虛寒者細而實,即緊脈也。積聚者,弦而實,或澀而實。

孤陽外脫而實者,即《脈經》所謂三部脈如湯沸者也。皆兼他脈,此邪盛正敗之實脈也。大抵實脈主有餘之病,必須來去有力有神。若但形體堅硬,而來往怠緩,則是純陰之死氣矣。

白話文:

[實脈]的內容如下:

實脈,無論是在皮膚表面還是深層都能觸摸得到,脈搏強壯且厚實。它寬闊且長,手指按下去感覺到的脈搏強勁且堅固,但不會空虛無力。古籍中提到:血液充盈,脈搏就會強健。又說:脈搏強壯,可能是飲食造成的疾病。再說:如果氣息強壯且實在,就稱為過度。一般來說,實脈代表著火熱型的疾病,可能導致患者精神亢奮、胡言亂語,或是出現便祕、咽喉腫脹、舌頭僵硬、脾臟熱毒、腹部脹滿、腰部或腹部劇烈疼痛,或是健康的人脈搏突然變得強壯。如果是痢疾,應該先進行瀉下治療;若是癰疽(一種膿包)的脈象為實脈,應立即進行瀉下治療,因為這是邪氣在體內的表現。

必須馬上通腸和發汗,迅速解除身體內的火熱,不需要再做額外的考慮。然而,對於那些長期患病而脈象呈現實脈的情況,這可能是體內孤獨的陽氣外洩的表現,脈搏會先呈現出弦數滑實的特徵。因此,古書上寫道:長期患病而脈象實,是凶兆。這種情況能用消炎的藥物來治療嗎?另外,對於那些內部寒氣嚴重,脈道阻塞,脈象堅固如同實脈,不能一概使用冷性藥物,只能使用像薑和肉桂這樣溫暖的草藥。還有一種情況,真正陰氣大量流失,火勢旺盛,脈象呈現關格洪弦若實,這種情況已經到了極限。

還能用清涼的藥物嗎?上述三種情況,都是假的實脈,並非真正的實脈。通一子曾經說過:表面邪氣實,脈搏浮大且有力,這是因為風、暑、寒、濕等外部因素影響了經絡。導致傷寒、瘴瘧、發燒、頭痛、鼻塞、頭部腫脹、筋骨和四肢疼痛,以及膿包等症狀。內部邪氣實,脈搏沉實且有力,這是因為飲食和情緒等內部因素對臟腑造成傷害。導致脹滿、便祕、癥瘕(一種腫瘤)、瘀血、腹痛、痰飲、喘息、嘔吐和咳嗽等症狀。

火邪實,脈搏洪實且有力,導致各種實熱症狀。寒邪實,脈搏沉弦且有力,導致各種疼痛和阻滯等症狀。不管是氣血方面,脈象會同時呈現多種特徵,應該根據症狀類型來判斷。然而,實脈也有真假之分,真的實脈容易辨識,假的實脈容易誤診。因此,必須詢問病人的病因,並同時觀察症狀,只有當你掌握了所有信息,才能成為高明的醫生。通一子的觀點,大概也是擔心人們把假的實脈誤認為真的實脈吧。

張石頑說:實邪在表面,會導致頭痛和發燒;實邪在內部,會導致腹脹和腹部飽滿。脈搏大且實,表示熱度從內部產生;脈搏細且實,表示內部有積塊正在生成。在傷寒陽明病中,如果排便困難且脈象實,應該進行瀉下治療。瀉下後脈象仍然實大,或者突然變得非常微弱,熱度不停止的人會死亡。厥陰病,如果腹瀉且脈象實,進行瀉下治療會導致死亡。腹瀉每天十多次,脈象反而實的人也會死亡。這些都是疾病和脈象之間的相互關係。一般來說,實脈就是石脈,石脈是腎臟正常的脈象。

但如果石脈太堅硬,就像彈石一樣,這就是腎臟衰竭的徵兆。對於消瘦、鼓脹、堅硬的積塊等疾病,脈象實表示可以治療。但如果出現泄瀉、失血、新產婦突然虛弱、長期患病導致虛弱,且脈象突然變為實大,這種情況就非常難以治療了。

根據《內經》的記載:邪氣旺盛就會導致實脈。這個「實」字涵蓋的範圍很廣,必須結合其他脈象來判斷,這不是真正的實脈。通常實熱的脈象一定會很大,但大脈按下去可能空虛;實寒的脈象一定會很牢固,但牢固的脈象專門表示深層的問題。真正的實脈,無論是在皮膚表面還是深層都和緩,那麼寒氣就不會太重,熱度也不會太高,這是正氣旺盛而邪氣微弱的實脈。如果是虛寒,脈象會細小且實,這就是緊脈。積塊和聚集的脈象會是弦且實,或者是澀且實。

孤獨的陽氣外洩而脈象實,這就是《脈經》中描述的三部脈象像沸騰的湯一樣的情況。這些都是邪氣旺盛而正氣衰敗的實脈。總的來說,實脈代表疾病過剩,必須來去有力且充滿活力。但如果只是脈搏堅硬,來回卻遲緩,那就是純粹的陰氣,這是死亡的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