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義簡摩》~ 卷六 名論彙編 (5)
卷六 名論彙編 (5)
1. 諸家各病脈伏治驗
許學士治一人,頭疼身溫躁煩,指末皆冷,胸滿噁心,六脈沉伏,深按至骨,則若有力。曰:此陰中伏陽也。須用破散陰氣,導達真火之藥,使火升水降,然後得汗而解。授破陰丹二百粒,作一服,鹽湯送下。不時煩躁,自昏達旦,熱退病除。破陰丹方,硫黃、水銀等分,鎔結成砂,加陳皮、青皮減半,細末糊丸,梧子大。
火升水降,有大學問。他書引作水升火降,謬。近日此病極多,而治法不明,枉死甚眾。
王肯堂治一人,六月患熱病,肢體不甚熱,而間揚躑手足,如躁擾狀,昏憒不知人事,時發一二語,不可了,而非譫也,脈微細欲絕。或謂宜溫,或謂宜下。王曰:姑以大柴胡湯下之。時大黃止用二錢,又熟煎,他醫以為太少。金壇曰:如此脈證,豈宜峻下?及服藥,大便即行,脈已出,手足溫矣。
繼以黃連解毒,數服而平。此即劉河間傷寒直格。所謂畜熱內盛,脈道不利,反致沉細欲絕者,通宜解毒合承氣下之。俗醫不知,誤認陰寒,多致危殆者是也。慎柔治一僕,遠行忍飢,又相毆脫力,遂發熱譫語。六脈俱無,乍有則甚細。曰:此陽虛也。舍證從脈治之,用附子理中,冷服二帖,脈稍見。
六帖脈如常,但譫語未已。曰:此有燥糞也。以豬膽汁導之而愈。按:脈伏而譫語不已,亦有由於畜血者。
張路玉治一人,傷寒惡寒,三日不止,已服過發散藥二劑。至第七日,躁擾不寧,六脈不至,手足厥逆,獨左寸厥厥動搖。知是欲作戰汗之候。令勿服藥,但與熱薑湯,助其作汗。果如言而愈。
按:統觀諸論案,伏脈大義盡矣。伏之主病,有寒有熱,有閉有脫。伏之為脈,有極沉細,見於骨分者;有極短縮,見於尺後。如易氏所云者,此猶非真伏脈也。有兩手全無,而但見頭項之脈者;有頭項全無,而但見趺踝之脈者;有趺踝亦無,而但見股陰之脈。如扁鵲之診虢太子者,總有一部脈見。
須就見脈處,診其有力無力,是空是實,參合於證,自有把握。至於病之變化,則前列諸案,略已備之。
慎柔一案,先用附子理中,後用膽導,前後若兩岐者。凡素體多熱而偶中於寒,素體多寒而偶中於熱,治法多是如此。是先治其勝,後治其復也。豈得謂忽補忽瀉,忽熱忽寒,中無定見耶?徐靈胎治中暑誤服涼藥,先用附子,後用西瓜,即此義也。慎柔用膽導,而不服藥,尤巧而穩。
張路玉所謂左寸動搖,知欲作汗,即彼釋陽動則汗出,謂陽動為人迎之義也。然汗為心液,心脈勃勃,自是發越之機。何必附會陽動則汗上去?
白話文:
標題翻譯爲:[各家疾病脈象與治療案例]
內容翻譯爲:
許學士治療一人,患者頭疼、身體發熱、煩躁不安,手指尖冰涼,胸部脹滿噁心,六脈沉伏,只有深按到骨頭才能感受到脈搏。許學士說:“這是陰中藏陽的情況。”必須使用能破散陰氣,導引真火的藥物,讓火上升水下降,然後通過出汗來治癒。給患者服用了200粒破陰丹,一次服用,用鹽水送下。患者不斷煩躁,從夜晚到清晨,熱退後病就消除了。破陰丹的配方,硫磺、水銀等量,熔結成砂,加入陳皮、青皮減半,細末糊丸,梧桐子大小。
火升水降,蘊含大學問。其他書籍引用時寫作水升火降,這是錯誤的。近來這種病非常多,但是治療方法不明確,很多人因此枉死。
王肯堂治療一人,在六月患熱病,四肢不怎麼熱,但間歇性地擺動手腳,像煩躁的樣子,昏迷不省人事,偶爾發出一兩句話,但並非胡言亂語,脈象微弱細緻幾乎消失。有人建議應該溫補,有人認爲應該瀉下。王肯堂說:“先用大柴胡湯瀉下試試。”當時大黃只用了二錢,並且是熟煎,其他醫生認爲用量太少。金壇說:“這樣的脈象和症狀,哪裏適合猛力瀉下?”等到服藥後,大便通暢,脈象已經出現,手腳溫暖了。
隨後用黃連解毒,數次服藥後病情平穩。這正是劉河間的傷寒直格所說的,體內熱盛,脈道不通,反而導致脈象沉細幾乎消失,應該用解毒藥結合承氣湯瀉下。民間醫生不懂這個道理,誤認爲是陰寒,很多人因此陷入危險。慎柔治療一個僕人,遠行忍飢,又互相毆打脫力,於是發燒說胡話。六脈都摸不到,偶爾出現時非常細微。慎柔說:“這是陽虛。”忽略症狀,根據脈象治療,用附子理中湯,冷服兩劑,脈象稍顯。
六劑後脈象恢復正常,但胡言亂語沒有停止。慎柔說:“這是有燥糞。”用豬膽汁灌腸後痊癒。按:脈象沉伏而胡言亂語不止,也可能是因爲蓄血。
張路玉治療一人,傷寒怕冷,連續三天不停,已經服過兩劑發散藥。到第七天,煩躁不安,六脈不至,手腳冰冷,只有左手寸脈輕微波動。張路玉知道這是將要發作大汗的徵兆。命令不要服藥,只給熱薑湯,幫助出汗。果然如他所說痊癒。
按:綜觀諸論案例,伏脈的大義盡在其中。伏脈主病,有寒有熱,有閉有脫。伏脈的表現,有極其沉細,在骨部分可見的;有極其短縮,在尺後可見的,如易氏所述,這還不算真正的伏脈。有兩手完全無脈,只在頭頸見到脈象的;有頭頸完全沒有脈象,只在腳踝見到脈象的;有腳踝也沒有脈象,只在大腿內側見到脈象的,就像扁鵲診斷虢太子那樣,總有一部脈象顯現。
必須在有脈象的地方,診斷脈象是否有力,是空還是實,結合症狀,自然會有把握。至於病情的變化,前面列舉的案例已經涵蓋了大部分。
慎柔的一個案例,先用附子理中湯,後用膽導,前後看似矛盾。凡是平時體質偏熱而偶然受寒,或平時體質偏寒而偶然受熱,治療方法往往是這樣。這是先治療主要問題,後處理次要問題。怎麼能說忽補忽瀉,忽熱忽寒,沒有定見呢?徐靈胎治療中暑誤服涼藥,先用附子,後用西瓜,就是這個道理。慎柔用膽導,而不服藥,尤其巧妙穩妥。
張路玉所謂的左手寸脈波動,知道將要出汗,就是解釋陽動則汗出,認爲陽動就是人迎的意思。然而汗是心液,心脈勃勃,自然是發汗的機制。何必附會陽動則汗出的說法呢?
2. 三因論五臟相乘脈
陳無擇曰:人之五臟,配木火土金水,以養魂神意魄志,生怒喜思悲恐。故怒則魂門弛張,木氣奮激,肺金乘之,脈必弦澀。若肝強克脾,又當脈見弦緩。余仿此。喜則神廷融泄,火氣赫義,腎水乘之,脈必沉散。思則意舍不寧,土氣凝結,肝木乘之,脈必弦弱。憂則魄戶不閉,金氣聚澀,心火乘之,脈必洪短。
恐則志室不遂,水氣旋卻,脾土乘之,脈必沉緩。此蓋五情動不以正,侮所不勝,既不慕德,反能勝而乘之,侮反受邪,此之謂也。其病有五,五五二十五變。若其交互傳受,勝克流變,又當詳而論之。
按:據理,動者克人,而靜者受克。如肝木因怒而動,則必剋土。今曰木受金克,何也?觀其末云:侮反受邪。是推其變之極致而言之也。《脈經·論五臟相乘並至脈》甚顯。詳見前卷「死脈篇」。
白話文:
陳無擇表示:人體的五臟,分別對應著木、火、土、金、水五元素,用以滋養人的魂、神、意、魄、志,進而產生怒、喜、思、悲、恐等情緒。因此,當人感到憤怒時,魂門會變得鬆弛或緊張,使木氣激發,這時肺金就會剋制它,脈象會呈現出弦澀的特徵。如果肝臟功能過強,剋制了脾臟,脈象又會呈現出弦緩的特徵。其他的情況可依此類推。
當人感到高興時,神廷會呈現出一種融和的狀態,火氣會顯得旺盛,腎水此時會來剋制它,脈象會呈現出沉散的特徵。當人陷入深思時,意舍會變得不安定,土氣會凝聚,肝木就會來剋制它,脈象會呈現出弦弱的特徵。當人感到憂慮時,魄戶會關閉不住,金氣會聚集,心火就會來剋制它,脈象會呈現出洪短的特徵。
當人感到恐懼時,志室無法順利運作,水氣會回縮,脾土就會來剋制它,脈象會呈現出沉緩的特徵。這都是因為情緒的波動沒有按照正常的規律來,去欺侮那些不能勝過自己的事物,不但沒有向德行看齊,反而能剋制並控制住它們,結果反受其害,就是這個道理。由此產生的疾病有五種,每種又有五種變化,一共二十五種變化。如果這種剋制與被剋制的關係交錯影響,其變化更是多端,需要詳細地進行討論。
根據理論,活動的元素可以剋制其他的元素,而靜止的元素則會受到剋制。例如,肝木因為憤怒而活動,那麼就一定會剋制土。然而,文中卻說木受到金的剋制,這是為什麼呢?看到最後的解釋:欺侮反而受到邪氣的侵擾。這是在描述這種剋制關係的極端情況。在《脈經》中的「五臟相乘並至脈」部分有很明確的說明,詳細內容可以參考前面的「死脈篇」。
3. 新病舊病相雜脈
張石頑曰:素有動氣、怔忡、寒疝、腳氣種種宿病,而夾外感之邪,於浮緊數大中委曲搜求,弦象必隱於內。
王漢皋曰:舊日曾患梅瘡,雖醫愈,伏毒未盡者。今有病時,左關重取,常芤而結,忽大忽小。左尺重取,常細而澀。舊有痔漏者,今有病時,右尺重取,常澀而結。
又曰:感冒時疾,而先有雜疾,則舊病之脈不見,惟見新病之脈。但舊有虛弱病,則脈雖浮數,亦不比壯人之脈盛也。須問明新舊之病,治新病,勿妨其舊病。
又曰:外感脈證相符,若兼內傷,或夾食水血怒遺精等雜疾,則脈證不符。內傷脈證相符,偶夾外感,則脈證不符。假如昔傷驚恐,今肺脈細弱,是虛在肺。肺主皮毛,風寒必易入,又必常咳嗽。肺司宗氣,虛則力弱,此肺家有未愈之驚恐也。驚恐傷肺,常見人立而有從後突拍其肩,立者急驚,旋即發熱神呆,小便不禁。
又如百至之中,偶一芤澀,血也。偶結,氣也。偶沉,怒也。偶數,熱也。偶遲,寒也。偶滑,痰也。偶洪,暑也。偶如七怪脈,忽遲忽數,大小不勻,老痰在臟腑也。凡伏疾,其見於百至內之脈,沉細數澀者多,遲者少也。若遲中見結,而其後發疽,必難治。
按:舊病未愈而增新病,如舊病深重,則見舊病脈多,新病深重,則見新病脈多。舊病已愈而生新病,必舊病傷及本元未復,乃見脈也。
白話文:
張石頑表示:平時就患有心悸、腸胃寒痛、腳部水腫等慢性病,再遭受外部感染時,在浮現的緊繃、頻率快、力度大等脈象中細緻地查找,弦脈的特徵一定隱藏於內。
王漢皋說:過去曾經患有梅毒,即便經過治療,但潛伏的毒素並未完全清除。現在生病時,左側中間部位的脈搏在用力探尋時,常會出現虛弱且不規律,時大時小的情況。左側下部的脈搏在用力探尋時,常會呈現纖細且滯澀。過去有痔瘡或漏管的人,現在生病時,右側下部的脈搏在用力探尋時,常會呈現滯澀且不規律。
再者,當受到感冒等疾病影響,而先前又有其他各種疾病,那麼原先的疾病脈象就不會再顯現,只會看到新的疾病脈象。但是,如果原先就有體質虛弱的問題,即使脈象浮現頻率快,也不會像健康人那樣強烈。必須清楚瞭解新舊疾病的狀況,治療新病時,不能妨礙到舊病。
再者,外部感染的脈象和症狀相符,但如果同時有內部受傷,或是夾帶食物、水分、血液、怒氣、遺精等其他疾病,脈象和症狀就不會相符。內部受傷的脈象和症狀相符,偶爾夾帶外部感染,脈象和症狀也不會相符。例如,過去受到驚嚇,現在肺部的脈象細弱,顯示肺部虛弱。肺部主管皮膚和毛髮,風寒容易入侵,常會咳嗽。肺部負責調節氣息,虛弱的話,力量就會減弱,這就是肺部尚未恢復的驚嚇。
受到驚嚇影響肺部,常見的情況是有人突然從背後拍打肩膀,被拍打的人會立即驚慌,隨即發燒,精神呆滯,小便失禁。
再比如,在一百次脈搏中,偶爾一次虛弱滯澀,代表血液問題。偶爾不規律,代表氣息問題。偶爾下沉,代表怒氣問題。偶爾頻率快,代表熱氣問題。偶爾緩慢,代表寒氣問題。偶爾滑順,代表痰液問題。偶爾洪大,代表暑氣問題。偶爾出現七種奇怪的脈象,忽快忽慢,大小不一,顯示老痰存在臟腑中。所有潛伏的疾病,在一百次脈搏中的脈象,多半呈現下沉、纖細、頻率快、滯澀,緩慢的情況較少。如果緩慢中出現不規律,之後發生膿包,必定難以治療。
總結:舊病尚未痊癒又新增新病,如果舊病嚴重,會看到舊病的脈象較多,如果新病嚴重,會看到新病的脈象較多。舊病已經痊癒又新增新病,必定是舊病傷害了身體的根本,尚未恢復,才會出現脈象。